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以畫家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出版至今,已有101年歷史。
回頭再看這部小說,在各大讀書榜上依然能留有一席之地。甚至進入21世紀以來,這部小說還顯得越發「長青」。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一個越來越困擾現代人的一個命題:你是選擇六便士(現實),還是選擇月亮(理想)。
讀《月亮與六便士》,不僅僅只是思考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如何去尋找更為稀缺的「月亮」;更是要學會,在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
01
毛姆眼中現實和理想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便被男主角那種拋棄一切追尋「月亮」的勇敢堅毅所打動。
男主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證券經紀人,有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
在他那張粗野的,顯著肉慾的臉的背後,有著一顆騷動而不安的心,他飽受孤獨的摧殘,經受來自「神」的折磨,而他又是天生為藝術而生的人,所以,他註定在「神諭」的召喚下,在驅之不散的念頭的驅使下,在時間不在場的誘惑下,衝出世俗的樊籬,最終走向了藝術的至境。
但事實上,這部《月亮與六便士》是更適合中年人的讀物。或者說,作者毛姆在寫作本書的時候,以一種極其隱晦但又直白的手法,表達了毛姆對人生中年的反思。
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這種在世俗大多數人看來幸福的人生,又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正是對這種看似「幸福」的人生提出質疑:毛姆形容男主是感受到了「神」的召喚;但在我看來,男主不過是傾聽了自己「內心的低語」。
如果我們按照毛姆在書中的敘述路線去讀,我們就很容易自然地猜測毛姆心中價值觀是「月亮」大於「六便士」的。
但其實不然,前面我們之所以說到《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適合中年人的讀物,也正是因為在毛姆的筆下,男主角其實已經算得上是一位「中產小康階級」。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今天的《月亮與六便士》大多數讀者顯然沒有達到書中男主角的事業高度,因此,毛姆所推崇的「先六便士後月亮」,其實並不適合我們大多數人。
換句話說,毛姆所說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大部分讀者都只記住了後半句。
因為在很大一部分人群中,「滿地根本沒有六便士」。
我們在讀《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忽略毛姆所寫的背景:男主角是一位股票經紀人,收入頗豐,家庭也和睦不錯。
這是作者交代的背景,而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就在於製造「衝突感」。但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過分被男主放棄一切去當畫家給吸引住。
這也是大多數讀者把毛姆奉為「理想主義者」的證據之一。
但我恰恰認為,毛姆既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也不是完全的現實主義者。
毛姆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是對中年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02
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很多人都把《月亮與六便士》看作是一部理想人文主義小說,但我們都忽略了男主在這之前就已經有足夠的「六便士」這一點。
拋開理想和現實的這種「分裂感」,作者進一步要探討的,依然還是關於人性和選擇的問題。
但毛姆對「物質」的看法,真的就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充滿「偏見」嗎?
男主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個證券經紀人,結婚十七年後,卻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只為「畫畫」;他一路流浪,最後與當地一個土著姑娘結了婚,在死前一年得了麻風病,最後全身潰爛而死。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讀者會過多地把自己的焦點放在男主斯特裡克蘭德追尋月亮的腳步上。的確,毛姆寫《月亮與六便士》的著墨點也大多聚焦男主「追尋」月亮的過程。
但毛姆這麼寫,並不意味著毛姆告訴讀者我們應該只追尋「月亮」,放棄六便士。
想要讀懂《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除了要知道毛姆是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之外,我們還應該去了解毛姆的一生,以及那時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時,毛姆已經有43歲。那時,他剛剛結束到南太平洋的旅行;也正是那趟遠行,讓毛姆自己對於生命對於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毛姆曾在文章中寫道:錢能帶給我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獨立。而金錢還有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節省時間。
事實上,毛姆一生活了89歲,同時毛姆遊行遊歷多國,這也是與毛姆所「推崇」的金錢,是離不開的。
換言之,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探討表現的主題並不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而是「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03
人性在於永不放棄的探索和求真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毛姆
毛姆常在文章中潛藏對於人性的憐憫與同情。
而《月亮與六便士》也不例外。他在書中先是描述了「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然後又無情地將這種軌跡給「打破」。
毛姆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們看到兩種選擇,總會傾向於只選擇其中一種。在「月亮」和「六便士」面前也是同理,我們往往會拿兩者去比較,去分別兩者的不同選擇。
但我們卻忘記了,這兩種單一選擇極端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又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能一味的追求月亮嗎?
顯然是不能的。
那麼我們能只追求「六便士」嗎?
這好像是可以的,事實上大多數人也都在這麼做。
毛姆在書中巧妙地將男主設定為一位「中產階級」,事實上就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能只追求「六便士」嗎?
儘管毛姆沒有一個明確的立場(因為結局是悲慘的),但毛姆也隱晦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擁有物質,不夠;但放棄一切去單純追逐理想,也不夠。
這就回到了最初的原點。毛姆沒有在書中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毛姆所要探討的,卻正是人性對於求真和探索的心。
我們既要保持獨立性,也要保持大眾性。
毛姆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回到現實,毛姆對於人性洞察的深刻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說一個身邊發生的故事吧:
一個朋友,學歷只有高中,在某二手地產公司買賣房地產;某次見面,說起了他愛好的文學,也正好他在報考成人大學,我八成以為他學的專業大概會是一些非常「時髦流行」的專業。
但當我問起他時,他告訴我目前報考的是古漢語文學專業。放在以前,我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一個「賣房子」的人,會去報考古漢語文學專業。
就跟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這與他的職業看起來似乎「非常衝突」。正如我問他「你是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是現實主義者一樣。
事實上,「月亮」和「六便士」並不見得會衝突。
真正衝突的,是你在「自我」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以至於無法自拔。
毛姆真正想說的是「人性在於永不放棄的探索和求真」。
「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專注職場拆解和個人精進,堅信思考是進步的本質,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