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筆下的現實和理想,該如何自處?

2020-12-07 羅sir職話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以畫家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出版至今,已有101年歷史。

回頭再看這部小說,在各大讀書榜上依然能留有一席之地。甚至進入21世紀以來,這部小說還顯得越發「長青」。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一個越來越困擾現代人的一個命題:你是選擇六便士(現實),還是選擇月亮(理想)。

讀《月亮與六便士》,不僅僅只是思考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如何去尋找更為稀缺的「月亮」;更是要學會,在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去平衡「月亮」和「六便士」?

01

毛姆眼中現實和理想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便被男主角那種拋棄一切追尋「月亮」的勇敢堅毅所打動。

男主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證券經紀人,有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

在他那張粗野的,顯著肉慾的臉的背後,有著一顆騷動而不安的心,他飽受孤獨的摧殘,經受來自「神」的折磨,而他又是天生為藝術而生的人,所以,他註定在「神諭」的召喚下,在驅之不散的念頭的驅使下,在時間不在場的誘惑下,衝出世俗的樊籬,最終走向了藝術的至境。

但事實上,這部《月亮與六便士》是更適合中年人的讀物。或者說,作者毛姆在寫作本書的時候,以一種極其隱晦但又直白的手法,表達了毛姆對人生中年的反思。

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這種在世俗大多數人看來幸福的人生,又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正是對這種看似「幸福」的人生提出質疑:毛姆形容男主是感受到了「神」的召喚;但在我看來,男主不過是傾聽了自己「內心的低語」。

如果我們按照毛姆在書中的敘述路線去讀,我們就很容易自然地猜測毛姆心中價值觀是「月亮」大於「六便士」的。

但其實不然,前面我們之所以說到《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適合中年人的讀物,也正是因為在毛姆的筆下,男主角其實已經算得上是一位「中產小康階級」。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今天的《月亮與六便士》大多數讀者顯然沒有達到書中男主角的事業高度,因此,毛姆所推崇的「先六便士後月亮」,其實並不適合我們大多數人。

換句話說,毛姆所說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大部分讀者都只記住了後半句。

因為在很大一部分人群中,「滿地根本沒有六便士」。

我們在讀《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忽略毛姆所寫的背景:男主角是一位股票經紀人,收入頗豐,家庭也和睦不錯。

這是作者交代的背景,而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就在於製造「衝突感」。但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過分被男主放棄一切去當畫家給吸引住。

這也是大多數讀者把毛姆奉為「理想主義者」的證據之一。

毛姆

但我恰恰認為,毛姆既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也不是完全的現實主義者。

毛姆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是對中年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02

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很多人都把《月亮與六便士》看作是一部理想人文主義小說,但我們都忽略了男主在這之前就已經有足夠的「六便士」這一點。

拋開理想和現實的這種「分裂感」,作者進一步要探討的,依然還是關於人性和選擇的問題。

但毛姆對「物質」的看法,真的就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充滿「偏見」嗎?

男主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個證券經紀人,結婚十七年後,卻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只為「畫畫」;他一路流浪,最後與當地一個土著姑娘結了婚,在死前一年得了麻風病,最後全身潰爛而死。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讀者會過多地把自己的焦點放在男主斯特裡克蘭德追尋月亮的腳步上。的確,毛姆寫《月亮與六便士》的著墨點也大多聚焦男主「追尋」月亮的過程。

但毛姆這麼寫,並不意味著毛姆告訴讀者我們應該只追尋「月亮」,放棄六便士。

想要讀懂《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除了要知道毛姆是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之外,我們還應該去了解毛姆的一生,以及那時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時,毛姆已經有43歲。那時,他剛剛結束到南太平洋的旅行;也正是那趟遠行,讓毛姆自己對於生命對於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毛姆曾在文章中寫道:錢能帶給我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獨立。而金錢還有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節省時間。

事實上,毛姆一生活了89歲,同時毛姆遊行遊歷多國,這也是與毛姆所「推崇」的金錢,是離不開的。

換言之,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探討表現的主題並不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而是「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03

人性在於永不放棄的探索和求真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毛姆

毛姆常在文章中潛藏對於人性的憐憫與同情。

而《月亮與六便士》也不例外。他在書中先是描述了「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然後又無情地將這種軌跡給「打破」。

毛姆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們看到兩種選擇,總會傾向於只選擇其中一種。在「月亮」和「六便士」面前也是同理,我們往往會拿兩者去比較,去分別兩者的不同選擇。

但我們卻忘記了,這兩種單一選擇極端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又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能一味的追求月亮嗎?

顯然是不能的。

那麼我們能只追求「六便士」嗎?

這好像是可以的,事實上大多數人也都在這麼做。

毛姆在書中巧妙地將男主設定為一位「中產階級」,事實上就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能只追求「六便士」嗎?

儘管毛姆沒有一個明確的立場(因為結局是悲慘的),但毛姆也隱晦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擁有物質,不夠;但放棄一切去單純追逐理想,也不夠。

這就回到了最初的原點。毛姆沒有在書中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毛姆所要探討的,卻正是人性對於求真和探索的心。

我們既要保持獨立性,也要保持大眾性。

毛姆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回到現實,毛姆對於人性洞察的深刻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說一個身邊發生的故事吧:

一個朋友,學歷只有高中,在某二手地產公司買賣房地產;某次見面,說起了他愛好的文學,也正好他在報考成人大學,我八成以為他學的專業大概會是一些非常「時髦流行」的專業。

但當我問起他時,他告訴我目前報考的是古漢語文學專業。放在以前,我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一個「賣房子」的人,會去報考古漢語文學專業。

就跟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這與他的職業看起來似乎「非常衝突」。正如我問他「你是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是現實主義者一樣。

事實上,「月亮」和「六便士」並不見得會衝突。

真正衝突的,是你在「自我」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以至於無法自拔。

毛姆真正想說的是「人性在於永不放棄的探索和求真」。

「你要抬頭去望月亮,也要低頭去撿六便士」。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專注職場拆解和個人精進,堅信思考是進步的本質,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該如何選擇?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一部經典之作。「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則是當時的一種最小面額的硬幣,它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月亮與六便士該如何取捨,書中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妻棄子,離開在外人眼裡幸福的家庭,走上了追尋理想之路,他不畏窮困和疾病,最終創作出了大師級的作品,成為一代繪畫天才。
  • 探尋《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於是,他以此畫為靈感,以高更為人物原型,精心創作了一個的關於理想、關於世俗、關於人該如何活著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三十五歲之前的高更,是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為了成就做著名畫家的夢想,他毅然拋業棄家,歷經窮困,輾轉奔赴原始島嶼。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偉大而崇高,現實卻平淡無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後發布的又一著作。在《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有人評論這部書的主角道:終日仰慕月亮,卻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非常喜歡這句話,便以《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描寫女性的尺度有多大膽?被稱為歧視女性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認識毛姆是通過《月亮與六便士》。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他成功塑造了一個中年證券經紀人,拋家棄子,毅然追求自己的畫畫夢想的故事。在理想與現實間該如何抉擇,毛姆給出了漂亮的回答,它成為許多追夢者的勵志書。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放棄了在旁人看來舒適美滿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他的畫筆書寫生命的價值的故事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丟開中年優渥的生活,去尋找理想王國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來是位穩重的證券經紀人,到了不惑之年,突然聽從內心的感召,放棄優渥舒適的生活,高薪的工作,溫暖的家庭,轉行去法國巴黎做了一名自由畫家。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評論家滿是批評,卻暢銷了一個世紀
    這句話用來概括毛姆一生最火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真的再貼切不過。《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講述了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放棄了旁人羨慕的生活,最終在大溪地島完成巨型壁畫的故事。
  • 《月亮和六便士》: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
    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是仰慕月亮,懷抱夢想的無限可能,還是撿拾腳邊的六便士銀幣,讓夢想在現實中泯滅?《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追尋夢想的故事。作者威廉.薩摩賽特.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丨現實與理想,如何選擇才不枉此生?
    追求夢想生活的人,在文學作品中也有出現,《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追求夢想的人。《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19年出版。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在家庭幸福、兒女雙全的情況下,突然離家出走。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在一念之間
    其實關於理想與現實的選擇,每個人都會遇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皎潔的月光,這就是毛姆筆下的關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01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選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夢想和麵包,毛姆想要什麼說什麼?
    因為《月亮與六便士》愛上了毛姆,他的寫作風格很特別,總是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裡:像一個不相干的敘述者冷靜地描述,有時像一個真實的社會代言人,不斷地向主人公發問,就像發出讀者的聲音。這本書的敘述仍然是客觀的,有點批判,但在諷刺中充滿了憐憫,讓人不忍聽到這個故事。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在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本書更適合中年人去仔細品讀,書中的人物、經歷、事件場景都是需要讀者有時間的沉澱,才會尋找到書中的真諦。《月亮與六便士》它更像是一扇窗,打開它就可以讓你在平平無奇,循規蹈矩的生活透透氣。
  • 《月亮與六便士》:關於人性、夢想、愛情與孤獨,毛姆寫得透透的
    毛姆的作品到底有什麼魅力,驚豔了如此多的名人名家呢?我想,這還要從他最得意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說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以客觀冷靜的姿態和犀利的筆鋒,剖析了理想人生與現實生活、物質享受與精神需求之間存在的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現實與理想、理性與欲望之間的殊死搏鬥
    說起《月亮與六便士》,被人說得最多的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這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明顯的分裂,但其實隨著人類思想的深化,人與現實之間的衝突也愈加複雜,這在《月亮與六便士》這部作品就有很多的體現。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的,是現實生活中凡人的集中體現,英國作家毛姆把現實中的矛盾集中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讓人感覺既突兀又真實。作品中人物性格突兀的當然是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在他身上,對藝術的「信仰」像是脫韁了的野馬——肆意馳騁、無所顧忌。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15句經典語錄,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本影響了幾代人的《月亮與六便士》,依然佔據各大暢銷榜,人們自發閱讀,口口相傳,被震撼,被感動,被徵服。《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品,也是文藝青年夢想之書。毛姆以幽默犀利的筆鋒描繪了繁華的都市,荒蠻的島嶼,以冷眼審視了愛情,背叛,夢想與野心。本文精選15句經典語錄,表達毛姆對愛情的理性發問、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以及複雜而又真實的人性。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那些經典語句,戳動過你的內心嗎?
    我讀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才知道高更的偉大。對於學畫的我來說,更有種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小說以高更為原型,講了這個畫家的一生,他拋妻棄子,瘋狂遠離,只為了完成上帝給他的使命—畫畫。高更作品局部毛姆在寫男主角第一次觸動內心的理想時,用了很簡潔的一句: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辜鴻銘贈送毛姆兩首詩。毛姆不會中文,就問能不能給一個譯文。辜鴻銘說,古詩詞帶有很妙的含義,翻譯是對詩詞的傷害。毛姆竟然聽信了,後來請人一看,毛姆想哭的心都有了,原來這是贈給青樓女子的詩。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