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三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
《佛遺教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之際,告誡後世弟子「以戒為師」。因為,佛陀一代時教,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將這八個字再做精煉,也就是戒律。
佛陀慈悲制戒的本懷,是為了眾生調柔身心,遮止一切不如法言行的同時,又當依教奉行,廣修一切善法。佛法傳入漢地後,同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些別具特色的「禁忌」。然而,這其中有許多是民間信仰,並非正信佛法。下面這些在家人學佛的假禁忌,看看你中了幾條。
其一,生理期不能拜佛。
有些在家學佛的女眾,因為對佛理不明,聽信坊間傳聞,在生理期不敢靠近佛前,甚至連寺院都不敢進入。實際上,所謂血氣引發諸佛嗔怒的說法,在佛典中並無依據。再者,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諸漏已斷,又怎會起嗔心呢?
我們稍加推敲,也會發現這種觀點站不住腳。佛門之中,比丘尼與優婆夷都是六時與法器經書為伴的女眾弟子,並未因生理期拜佛而有不妥。
其二,拜佛不全會背因果。
偈云:「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拜佛是出於對佛菩薩的禮敬與感恩,通過安詳、輕柔的一起一拜,所體現出的是信眾內心的恭敬、謙卑與寧靜。
然而,在寺院禮佛,並非每座佛像都要拜,傳聞中「拜佛不全會背因果」,更是無稽之談。所謂「萬佛一爐香」,十方諸佛共同一法身,假如你去寺院是為了隨眾參加法會,通常在大雄寶殿隨眾禮佛即可。當然,假如有發心,自己時間也充裕,禮拜每一尊佛像也無不可。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們拜佛,也是在拜自性佛,心中想佛、念佛,那麼時時處處都是佛。儘管只拜一尊佛,功德與禮拜千佛無量菩薩無異。
其三,受五戒後不能吃肉。
從信眾到佛弟子,三皈五戒是進入佛門必須跨過的「門檻兒」。三皈,即皈依佛、法、僧;五戒,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由戒條可以看出,受五戒後不能吃肉,並非佛門戒律,而是坊間傳言。所以,大可不必為受五戒影響日常生活而擔憂。其實佛法是圓融方便的,即便是五戒,也可依據自身情況,選擇受持其中的幾條,及至全受。當然,戒律受持一分,功德也就圓滿一分。
在我看來,受持戒律,除了規範自己的身口意,更重要的在於修心。即心即佛,即心作佛,生活中少一些貪嗔痴,多一分慈悲喜舍,自然會少一些煩惱,多一分清淨。
其四,殘餘香棒不能清理。
香,在佛門中也被稱作「信香」,它是傳遞信心的媒介,表達了佛子對諸佛的感念之情。許多善男信女在家中設立佛堂,六時恭敬,日日禮拜,焚香禮佛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課。
不過,焚香後殘餘的香棒,以及焚燒產生的香灰,也令很多人犯了難。因為,民間多有傳聞,認為香棒和香灰不能清理,否則就是不恭敬。但是,我們翻閱律藏以及高僧大德的開示,並不會發現這種說法,實際它也是民間「禁忌」,而非正信的佛法。
焚香禮佛為上供,將殘餘的香棒、香灰,選擇清淨的花池、樹下掩埋,使得草木生靈有棲身之所,則屬於下施。做好上供和下施,都有無量功德。
正法能夠久住娑婆,除了出家人的住持,也離不開在家學佛人的護持。奉持佛教,如說修行,分清戒律與民間禁忌,才不會被「迷信」束縛住手腳,才能真正地親近佛法,邁向菩提佛果。上文中的「假」禁忌,你中了幾條呢?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