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從傳聞已久的蘋果Mini-LED背光iPad Pro,到三星Mini-LED背光電視,Mini-LED背光正在成為產業新寵。在LED產能供過於求、產業總體下行背景下,Mini-LED有望調節產業供需平衡,並延長LCD的生命周期,給廠商特別是中國大陸廠商帶來難得的機遇。與此同時,工藝難度增大、產品價格昂貴等因素影響下,Mini-LED距離大規模量產尚有一段距離。
三安光電副總經理徐宸科認為基於成本考慮未來市場將呈現差異化發展狀態:「整體Mini-LED的背光模組的成本架構,還是取決於方案的設計,包括晶片使用的顆粒數與分區數。簡單來說,晶片數量愈多,分區數愈多,那麼整體的Mini-LED與驅動成本就愈高。因此,Mini-LED背光市場,將區分為高階與中階產品。」
產業機遇
Mini-LED又稱次毫米發光二極體,一般認為是晶粒尺寸介於100-200微米之間的LED。Mini-LED直顯背光兩相宜,不過當前Mini-LED背光技術相對更成熟。Mini-LED可克服傳統LED黑白像素間漏光比較嚴重的問題,同時作為小間距LED背光基礎上的改良版本,無需克服巨量轉移的技術門檻,技術難度較低更容易實現量產,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可比擬OLED面板的顯示效果,而且壽命更長、功耗更低。由於OLED在大尺寸面板應用上存在明顯短板,如燒屏現象、投資巨大、成本偏高等,因此,OLED主要應用於小尺寸面板。在高端大尺寸面板領域,Mini-LED被視為較優選擇。
Yole 數據顯示,全球Mini-LED 顯示設備將有望從2019 年的3.24 百萬臺,增長至2023 的80.7百萬臺,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0%。根據TrendForce LED研究預估,至2023年Mini-LED背光產值將達3.4億美元(僅Mini-LED背光產值,不含其他驅動IC與背板)。
對於業界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遇。徐宸科表示:「以Mini-LED市場背光應用來看,這個市場所使用的晶片的數量大大提高,預估在現階段與未來的幾年內,都是處於各家擴產的狀態,現有的LED整體產能,是遠不足應用的需求。」
LEDinside研究總監王飛對於Mini-LED帶來的產業機遇曾分析稱:「Mini-LED對於產業的作用,可以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分別做預判。需求側,一旦Mini-LED產品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可能額外增加需求,某種程度上就是改善了需求周期;供給側,Mini-LED可能在LED這個較為成熟的產業中創造產品的差異化,由此差異化特徵,或新的賣點,產生新的價值,從而有機會轉化成企業的一個盈利點。」
這一機遇對中國大陸廠商更為利好。一方面Mini-LED背光方案有望延長LCD顯示周期,在全面LCD主要產能已經轉移到中國大陸的情況下,大陸廠商可以借Mini-LED的東風實現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據徐宸科介紹,中國大陸Mini-LED技術水平、生產良率、成本等方面,相較於中國臺灣或其他地區,基本並駕齊驅甚至部分超越。首先,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LED製造生產基地,有眾多競爭力突出的LED廠商,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三安光電等;其次,中國大陸是全球LED大廠合作或代工選擇的最大區域;最後,在LED方面,中國大陸投入快於中國臺灣與全球其他區域。
成本限制普及
不過,當前Mini-LED尚未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此前,王飛在採訪中表示,Mini-LED背光技術作為較新的技術,目前生產規模有限,多出現於新產品發布中,預計到明年才會出現大批量生產。
從技術角度來說,由於LED點間距縮小,Mini-LED面臨著封裝工藝難度增大、良率降低等問題;從市場角度來說,Mini-LED成本優勢尚未反映到終端售價上。據研究公司DSCC估計,儘管與OLED相比,Mini-LED電視的生產成本更低,但差距不到10%,這意味著Mini-LED的零售價格將與OLED電視的零售價格幾乎相同。據統計,2019年全球P1.0以下的LED顯示屏產品市場需求僅為10-20億元之間,在整體顯示屏規模佔比不足5%,價格昂貴是普及速度緩慢的主要原因。
不過,徐宸科對此有較樂觀的估計,他認為Mini-LED主要面向高端市場,技術上整體畫質已經與OLED一致,部分性能指標已經超越OLED,成本方面同樣有優勢,且已進入量產階段,正在持續增量中。以三安光電為例,其Mini-LED已經實現量產接近3年。
當然,目前Mini-LED相對OLED成本優勢尚不夠突出,對其大規模量產普及造成一定障礙。不過,在徐宸科看來,通過產品高、中階分層,Mini-LED市場可能實現有效分流,達成性能和性價比的平衡。
專利成競爭焦點
如同部分業內人士所說,隨著LED產業的深入發展,市場競爭焦點從拼價格、拼產能轉向拼專利是必然。
晶臺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技術研究院院長邵鵬睿此前面對媒體採訪曾表示,未來是Mini/Micro LED的主戰場,專利戰將會更加頻繁出現,尤其是在TCL華星、康佳等大廠進入這些市場之際,國際廠商也將會增強專利保護意識。
Mini-LED專利主要包括早期的基礎型LED專利及針對Mini技術的特定專利。其中基礎型LED晶片專利主要掌握在早期國際大廠手中,不過2014年以後,這些專利已經陸續到期,對Mini-LED晶片市場的影響在不斷降低。而針對Mini-LED的特定專利,則百花齊放,早期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正在積極布局。如,據徐宸科介紹,目前三安光電Mini-LED有效專利達200件以上。
現階段的Mini-LED專利數量較多,很少廠商可以不通過授權與交叉授權,來迴避所有專利。擁有一定數量的基礎重要專利,並與其他競爭對手交叉授權,將是一個重要的策略。而根據TrendForce的分析,行業競爭本就不應該停留在產能和成本等淺層次維度上,把重點轉移到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上,將有利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校對/Humph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