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2020-12-21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10日,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誕辰149周年紀念日。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向被看做最難讀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有「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的說法。究其原因,除了七卷本的篇幅之外,還有他好用長句,情節性不強,喜歡面面俱到地描寫沙龍場景等因素。那麼,結合全書的結構和寫法來看,是否有更簡單的閱讀途徑可以幫助讀者進入這本偉大著作呢?如何選擇跳讀的章節?本文將基於作者個人的偏好,提供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追憶似水年華》(全新修訂),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從哪兒讀起?

普魯斯特將《追憶似水年華》的結構比作大教堂,意在說明整本書結構的和諧、勻稱。但初讀者很難把握這一點,也無需強求立刻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關於這本七卷本著作的開篇,可以有不同的讀法,不一定要按照作者給與的導圖進行。

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的第一部《貢布雷》是全書開篇,交代了回憶的緣起,和一些童年往事。這是全書中語言最詩意的幾部之一,描繪鐘樓、貢布雷的清晨、維福納河上的景色、周日午後的閱讀時光,都像流動著的詩歌。對於姨媽、弗朗索瓦絲、勒格朗丹、外祖父、外祖母等人的刻畫,也都活靈活現。

遠處的蓮花較密,卻顯得蒼白些,不那麼光滑,比較粗糙,還有些皺皺巴巴,它們被無意的流水堆積成一團團頗有情趣的花球,真像是一場熱鬧的遊樂會之後,人去園空,花彩帶上的玫瑰零落漂浮在水面,一任流水載浮載沉……流出花園之後,維福納河又滔滔轉急。有多少回,我見到一位船夫,放下了船槳仰面躺在船中,聽憑小船隨波飄蕩,他的頭枕在船板上,只見到天空在他的上面慢慢地飄移,他的臉上流露出預想幸福和安詳的表情;我若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我多想仿效他那樣的豁達坦蕩啊!(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第一部《貢布雷》第二節)

除按部就班之外,還有另一種閱讀的路徑,即從第一卷第二部《斯萬之戀》讀起。時間上,《斯萬之戀》的故事發生在第一部《貢布雷》之前,情節上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章節,不讀前文,不會影響到對這一部的理解。此外,《斯萬之戀》中體現的愛情模式,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全書種種愛情故事的縮影——純粹主觀的愛也因其困陷於主觀性而轉變為痛苦。這一篇故事是書中唯一一段不用第一人稱,不是主人公回憶的段落,而且篇幅不長,僅有一百多頁,適合先讀。

除此之外,譯林出版社七卷本《追憶似水年華》開篇附了安德烈·莫羅亞的序,這篇序對於普魯斯特的生平、《追憶似水年華》的寫作過程、藝術成就等都做了非常精當的闡述,有助於閱讀之前對這本書產生基本的了解。

精彩的章節

《追憶似水年華》像一座龐大的建築,建築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美感,組合起來就變成整座記憶的大廈。分開閱讀固然有時無法體會整座建築的氛圍,但也無損各自的美。

這其中,有幾個段落尤其精彩,可以重點讀。

其一是《貢布雷》的第一節。

一個人睡著時,周圍縈繞著時間的遊絲,歲歲年年,日月星辰,有序地排列在他的身邊。醒來時他本能地從中尋問,須臾間便能得知他在地球上佔據了什麼地點,醒來前流逝過多長的時間;但是時空的序列也可能發生混亂,甚至斷裂,例如他失眠之後天亮前忽然睡意襲來,偏偏那時他正在看書,身體的姿勢同平日的睡態大相逕庭,他一抬手便能讓太陽停止運行,甚至後退,那麼,待他再醒時,他就會不知道什麼鐘點,只以為自己剛躺下不久。倘若他打瞌睡,例如飯後靠在扶手椅上打盹兒,那姿勢同睡眠時的姿勢相去更遠,日月星辰的序列便完全亂了套,那把椅子就成了魔椅,帶他在時空中飛速地遨遊,待他睜開眼睛,會以為自己躺在別處,躺在他幾個月前去過的地方……(《貢布雷》第一節片段)

這一節是全書開端,從黑暗中回憶曾經住過的房間開始,追憶童年時在貢布雷的往事。這一節中對於記憶的探討十分精彩,對於不同季節的房間給人感受的描繪令人深有同感。節末「我」從一塊帶有童年味道的瑪德琳娜小蛋糕中,忽然喚醒了所有關於往事的回憶,點出題眼,可以視作全書的楔子。

其二是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第二部《地名:地方》。

有時,大海現出那樣罕見的美,我遠遠見了,驚異萬狀,更加歡喜。是這一天早晨,而不是另一天早晨,半開的窗扉在我沉迷的眼前展現出格勞科斯女神的麗姿。她那慵懶的秀色,無力的呼吸,像朦朧的藍寶石那樣半透明。透過這藍霧,我看到了給她點染上顏色的可以稱得出來的各種元素在湧流。啊,真是得天獨厚!女神露出睡眼蒙的笑容,令肉眼看不見的薄霧使陽光發出千變萬化。(第二卷第二部片段)

這一部的故事背景是在海邊的巴爾貝克,對旅途的描寫、對大海的描寫,都非常優美動人。馬塞爾正處於少年時期,他對於愛情的看法有時讓人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泛愛,他愛海邊的作為整體的少女,這種屬於少年時期的憧憬格外傳神。當這種愛變成對具體的阿爾貝蒂娜的愛,就開始伴隨著痛苦。

其三是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爾》第二部第一章中「心臟搏動的間隙」一節。

現在,同樣的需要重又萌生,我知道我可以幾小時又幾小時地永久等下去,也知道她再也不可能依偎在我的身旁,而我只不過發現了這一需要,因為我平生第一次感覺到活生生的、真實的外祖母,她把我的心都要脹裂了,我終於又見到了她,然而,卻在這時,我得知自己已經永遠失去了她……但是,我再也不可能抹去她臉上的那陣抽搐,再也無法忘卻她內心,毋寧說我內心的痛苦;因為死者只存在於我們心中,當我們固執地一味回憶我們曾給予他們的種種打擊時,我們不停鞭撻的正是我們自己。(第四卷第二部第一章「心臟搏動的間隙」)

外祖母在第三部中去世,但到這一節中,「我」再次來到曾與外祖母一同旅行的巴爾貝克,那種對至親去世的傷感和追念才浮現出來。

最後一卷作為全書的收束,最顯人世滄桑之感。

當我意識到有整整這麼長一段時間已經被我沒有間歇地活過來了,想過來了,分泌出來了,這便是我的生活,這便是我自己,不僅如此,而且還意識到我每時每刻都得保持它與我相聯,讓它支撐著我,而我剛棲息在它令人頭暈目眩的頂巔,不搬動它我自己就無法移動一下,想到此我感到睏乏和恐懼。貢布雷花園的鈴聲,那麼遙遠然而又在我的心裡,我諦聽這鈴聲的日子在我並不知曉為我所有的那個廣闊領地裡是一個基準點。看到在我腳下,其實即在我身上有那麼多年年歲歲,我感到天旋地轉,好像我是在成千上萬米的高空中。(第七卷《重現的時光》片段)

如果能通讀整本書讀到最後一卷,就會感受到結構的魅力,仿佛一首龐大的交響樂即將結束,所有的鋪墊和主題都指向了最後一個尾音,此前出場的人物也伴隨著主人公經歷了整個人生的變化。讀者沉浸其中,仿佛也走到了記憶巨廈的末尾,躑躅流連,不忍離去。

哪些可以跳讀?

很少有人第一次讀就會習慣普魯斯特迂迴漫長的文風,畢竟我們習慣了衝突更強烈的戲劇模式,因此當普魯斯特用一百多頁的篇幅詳細描寫一個沙龍上賓客們的交流時,多少會感到有些崩潰。尤其對中國讀者而言,既不了解那個時代的沙龍文化,對於那個時代人們熱衷的文化熱點、社會事件,也多數並不熟悉,這樣就又平添了一層閱讀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覺得沒有仔細了解背景的毅力,略過這些沙龍情節往往也不會對理解全書造成致命的影響。這些大段的沙龍、聚會描寫遍布全書,比較集中於第三卷、第四卷中。

之所以會感到不習慣,根本上是對小說理解的不同。通常讀者理解的小說,都以情節為中心,有點接近電影中的故事片,而普魯斯特小說的寫法,有時會接近藝術電影,比起刺激的情節,更重視氛圍的傳達和思辨的過程,因而閱讀起來多少會有些不習慣。這些大段的沙龍情節也是如此,如果不抱著期待情節發展的心情,而只是客觀欣賞,就可能發現穿插於人物對白之中的那些對文學、音樂的評論,通過對白表現的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暗含著的諷刺筆法,都顯現出普魯斯特獨具匠心的一面。

當然,如果一時無法靜下心來體會這些,可以選擇暫時跳過。

節譯本推薦

其實以上挑選段落進行跳讀的工作,已經有編輯和學者做過,這就是《追憶似水年華》的各種節譯本。這裡重點推薦兩部中文節譯本。

第一本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周克希選譯《追尋逝去的時光(讀本)》。周克希先生與《追憶似水年華》關係頗深,既是譯林版七卷本的譯者之一,也曾一度想要獨立譯完全書,但最終沒有譯完。由周克希先生選譯的這本《追尋逝去的時光(讀本)》,在段落的選擇上自然是眼光很好的,全書分布也較為均衡。除此之外,一大亮點是每段節選文字之間,還會有一些簡短的文字加以說明,有助於讀者疏通段落之間的聯繫。節譯本首推周克希先生這本讀本。

《追尋逝去的時光(讀本)》

另一本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沈志明譯《追憶逝水年華(精華本)》。從目錄來看,似乎比較偏重於第一卷的節譯。簡單比對了一下沈譯本和周譯本,文字上似乎也稍遜。

《追憶逝水年華(精華本)》

結語

將經典名著肢解跳讀,從保守的觀點來看,似乎有些不能接受。這通常是因為經典名著往往有著精密的結構,跳讀顯得不現實。但由於《追憶似水年華》結構和語言上的特殊性,一種看似有些偷懶的閱讀方式,或許不失為進入《追憶似水年華》的文本世界的一種路徑。也許,最開始,你愛上的只是《追憶似水年華》其中一部分,普魯斯特如詩一般的語言,或是書中對愛情、對回憶的哲學思考,或是充滿了諷刺機趣的人物對白——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這是一本太豐富的大書,沒有人會一下子愛上所有的部分,但也因此,也總能發現契合你的段落。然後,也許你會以此為基點,逐漸愛上《追憶似水年華》越來越多的部分,被詩意的語言吸引的讀者,也會發現語言背後的精神世界;被哲學思辨吸引的人,也會發現普魯斯特表達這種思辨的方式是多麼富有技巧性……最終,也許你會愛上整本書淡淡回憶的氛圍,真正地走入《追憶》的世界。於是,這個世界裡的一切都變得十分熟悉,你不再覺得它冗長,而是生活原本如此,回憶原本如此。

這樣的閱讀路徑,就像作者從一塊瑪德琳娜小蛋糕開始,尋回逝去的時光。我們發現了那塊契合自身的瑪德琳娜小蛋糕,最終,將發現那個已然久久被讀者遺忘、卻分外美麗的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追憶似水年華》珍本賣了 151 萬歐元,它是普魯斯特的私物
    這次拍賣普魯斯特作品珍本的結果也遠超預估,之前的估價是 60 到 80 萬歐元。《去斯萬家那邊》是普魯斯特卷帙浩繁的系列作品《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卷。整個系列共有 7 卷,是作者對於自己經歷過的、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的回顧。在作者主觀展示的「客觀世界」中,聯想、議論、心理分析夾雜,時空界限顛倒交疊,被認為是開意識流小說的先河。
  • 咬一口剛出爐的瑪德琳蛋糕,追憶似水年華
    ▲ 愛吃瑪德琳的普魯斯特小巧的體型和獨特的口感,令品嘗瑪德琳,成為了一種極具浪漫色彩的飲食體驗。▲ 搜索瑪德琳,相關關鍵字都是普魯斯特和他的小說相信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瑪德琳,正是因為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文學鼻祖,普魯斯特這十句名言太精彩了
    1984年,《讀者》雜誌做過這樣一次調查,主題是在讀者心中,歐洲前十名「最偉大作家」都有誰,其中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名列第六。他憑藉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名聲大噪,同時憑藉這部鴻篇巨製,不僅讓馬塞爾·普魯斯特成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讓其躋身世界頂級小說家的行列。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名人名言學英語:愛是用心來丈量的時間和空間(普魯斯特)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法國文學家,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 在Madeleine,追憶似水流年
    然而,真正令瑪德琳名聲大噪的是二十世紀初期的著名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在他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描寫 -「我將一勺曾浸泡過瑪德琳的茶送到嘴邊,但當這混合了蛋糕香氣的茶勺碰觸到我唇尖的那一刻,我退縮了,因為我注意到自己內心突然發生的變化。一種美妙的快感侵入了我,卻不知從何而起。」——馬塞爾·普魯斯特
  • 芳華:追憶上世紀七十年代文工團少男少女們的似水年華,超感人
    時隔經年,千帆過盡,更覺困惑、悵惘、涼哀——難忘陳年積鬱;而在電影中,醜惡的面相被大大弱化,有的只是一代人青春的浪漫懷 戀、知慕少艾,便是歷經多舛,再憶當年仍是快意悠悠,更多了幾分慨嘆與自省般的沉思——追憶似水年華。何以如此?
  • 《流淌的歌聲2》以校園民謠追憶似水年華
    本周五,羅大佑將接棒韓磊,擔任本期時代傳唱團團長,攜手葉蓓、王錚亮、許飛等歌手,以校園民謠講述似水年華裡的故事。羅大佑曾創作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因演唱他的歌曲而成名的歌手亦不計其數。此次來《流淌的歌聲》,他除了擔任傳唱團團長,也在舞臺上吉他彈唱《光陰的故事》。
  • 《謀殺似水年華》曝宣傳曲MV 原著蔡駿跨界創作
    由金像獎、金馬獎雙料導演陳果執導、改編自蔡駿暢銷同名小說,楊穎(Angelababy)、阮經天、張超、熱依扎等偶像實力明星聯袂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謀殺似水年華》將於2月14日情人節全國上映。宣傳曲《似水年華》也是馬條首次「觸電」,MV以一支鋼筆切入,似水年華如墨畫悄然綻放。馬條獨自一人矗立中間,手中彈著一把木吉他,歲月仿佛從身邊靜靜滑過,不露聲色。細細低吟淺唱「你是我的吉他,我是你的悄悄話」。    MV開啟青澀戀歌 追憶似水流年    曝光的MV中融合了電影的精彩片段,當Angelababy將門推開的一瞬間,青澀年華的記憶之門也隨之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