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悶熱,很多人早上起來都會感覺呼吸沉重、四肢乏力,精神很不好……洗臉一照鏡子,發現自己不但眼皮腫、眼袋腫、臉頰腫,甚至小腿、手臂、肚子上也是一按一個坑。
這惱人的水腫到底從何而來?
其實,水腫反應出的是體內代謝循環狀況,而某些特殊的水腫可能與肝、脾、腎臟等疾病有關!學會辨別一般水腫和病理性水腫,有利於及早發現疾病信號。
臨床上,水腫指的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的細胞間隙中,含有過量的體液瀦留。水腫有局部或全身、病源性或生理性、以及輕中重度的區別。
簡單來說,生理性水腫一般會自行消失,而病源性的水腫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長期在固定部位出現,二是手指按壓後有明顯的凹陷。
靜脈因外力壓迫或血管病變而發生阻塞時,會導致血液和體液循環出現障礙,以致於造成局部的水腫。比如靜脈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視網膜靜脈阻塞等,都是潛在病因,患者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以防靜脈破裂出血。
【常見部位】一側下肢水腫;兩側小腿脛骨水腫;眼底出血或水腫等,都需要立刻就醫。
當體內某處存在大量病菌毒素時將引發炎性反應,增強毛細血管壁的滲透性,幫助淋巴細胞、水分等活躍物質來對抗病菌毒素,於是就可能會出現水腫。
炎性水腫通常還伴隨著發燒、出汗、虛弱乏力等症狀,需要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以免病情惡化,甚至引發致命危險。
【常見部位】外傷傷口附近;體內某器官組織周圍,通過影像學檢查可以顯現。
淋巴管分布全身,如果出現循環回流的障礙,特別是受到腫瘤壓迫時,就容易出現相應部位的水腫。
【常見部位】鎖骨上方水腫;腋下淋巴密集區域水腫;腹股溝水腫等,對不明原因的淋巴區水腫一定要提高警惕。
水腫是腎病患者的常見症狀,一方面,腎小球腎炎會使大量含鈉體液積存,從而導致水腫;另一方面,腎病造成的蛋白尿會使體內血漿蛋白過低,體液處於失衡狀態。
【常見部位】通常為眼瞼、面部等處,當血漿白蛋白量降到25g/L或總蛋白量降到50g/L時,還可能出現全身性水腫。
肝硬化、重症肝炎以及肝臟腫瘤等,都容易造成低蛋白血症、門脈高壓和腹水,此外還可能伴隨著黃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和門脈高壓體徵等症狀。
【常見部位】最初可能先出現足踝部水腫,再逐漸向上蔓延,而在頭面部和上肢處卻不明顯,嚴重時有腹部水腫現象。
心源性水腫多與心力衰竭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有關,一般在清晨出現,白天活動後加重,經過夜間休息後緩解。
【常見部位】雙下肢水腫,同時還有心悸、氣短、頸靜脈怒張、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問題。
慢性消耗疾病、長期營養缺乏、蛋白丟失性胃腸病、重度燒傷等,都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症、維生素B1缺乏,從而產生水腫。而且皮下脂肪迅速減少後,皮膚也會變得鬆弛,更加重了水液瀦留。
【常見部位】水腫常從足背部逐漸蔓延至全身,呈兩側對稱。
除了病理性的水腫以外,一些「問題體質」也容易發生水腫,針對這種情況,中醫主要通過發汗和利尿來消腫。
中醫認為水腫是人體津液失調所致,而長期溼氣化痰、痰淤溼滯是不斷加重水腫的重要原因。此外溼氣過重還會帶來營養不良、腹脘脹痛、嘔吐腹瀉、積食不化、口粘不渴、舌苔厚膩等症。
【三味薏米羹】取炒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洗淨後用文火熬成粥,有化痰祛溼、清熱利水的效用。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是同源的,肝腎陰虛的人常有腹部水腫、精神不濟、困頓乏力、眼睛乾澀、舌質紫暗、失眠健忘等情況。由於肝腎陰虛會使得體內陽氣失調,肝陽上亢還容易增加腦中風的機率。
【黃芪桂枝五物湯】生黃芪、黃精、白芍、夏枯草、橘紅、草河車、小薊、澤蘭、抽葫蘆、茯苓。
肝有疏洩的作用,可以推動人體氣機的運行,氣順則有利於代謝水分、排出溼氣。長期肝鬱不暢會讓氣機凝滯、痰溼不化、血瘀生成,不但容易導致水腫,還可能引起肝臟疾病。
【利水消腫方】生黃芪、黨參、丹參、澤蘭、澤瀉、生白朮、莪朮、炙麻黃、桂枝、酒大黃,具體用法請諮詢醫師。
麻黃和桂枝能清熱解表、幫助出汗;澤蘭、澤瀉能利水;黃芪、黨參能益氣健脾;丹參、莪朮能活血利水等。
最後再為大家推薦兩個健脾、護腎、利水的飲料,有需要的人可以在諮詢醫師後適量飲用,作為日常調理方。
【藥材】黃芪30克、蘇葉30克。
【做法】將黃芪和蘇葉放置鍋中,加水煎煮到滾開即可。因為根莖類的黃芪耐煮,可以先下鍋。
【藥材】紅小豆30克、黑芝麻30克、玉米須30克、薏米30克。
【做法】薏米、紅小豆、黑芝麻、玉米須一同煎煮,煮開即可。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置頂大醫生公眾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