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2020-12-26 騰訊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三晉因大肆私鑄銅鐵,導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流民紛紛入秦。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

於是,韓非來到了秦國都城鹹陽,見到了秦王嬴政。韓非作為李斯的同學,同樣是一位大才,他在章臺宮大殿上暢談天下大勢與君王之法,秦王嬴政被深深折服,將華服高車贈予韓非。秦國上卿姚賈受命入趙,瓦解趙、楚、魏、韓四國的合縱圖謀。春平君趙佾得韓非密信,設法阻攔姚賈拜見趙王,未果。在秦王政與眾大臣商議以哪一國開啟滅國大戰時,韓非為存韓隻身入殿舌戰群臣。

當然,韓非的努力,最終無法改變秦滅六國的結果。特別是韓非所在的韓國,更是首當其衝,成為秦滅六國之戰中第一個被滅亡的諸侯國。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韓王安作為韓國最為一位君主,其對於秦國的妥協和退讓,可以說是飲鴆止渴,無濟於事。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韓王安作為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呢?

首先,韓安(? - 前226年),姬姓韓氏,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時期韓國第11任君主,韓桓惠王之子。在歷史上,韓安通常被稱之為韓王安,類似於趙國最後一位君主——趙遷,被稱作趙王遷一樣。韓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繼位的,此時的韓國已是七國中最弱小的國家。在韓王安即位的時候,秦始皇嬴政平定了嫪毐之亂,逐漸掌握了秦國大權。因此,韓國作為秦國旁邊的諸侯國,自然感受到來自於秦國的巨大壓力。

作為韓國最後一位君主,韓王安對秦國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國的強大,恨的是秦國的驕橫。秦軍發兵攻趙後,韓王安是以這樣的心情關注著秦、趙戰事的:既希望秦軍戰敗,又擔心趙軍難敵秦軍。公元前234年,秦國將領樊於期攻佔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城,趙軍被斬首十萬人,趙將扈輒死於戰陣。得知這一消息後,韓王安急令韓非上書,請求秦國不要發兵攻打韓國。

公元前233年,韓非的上書呈送秦國不久,秦趙戰場又傳來新的消息:秦軍在樊於期率領下繼續攻趙,從上黨郡一帶直襲赤麗、宜安,造成了對趙國都城邯鄲的包圍。趙王遷從北方邊防調回了率兵防禦匈奴的大將李牧,幾乎使秦軍全軍覆滅,只有樊於期率領少數護衛兵士突出重圍。樊於期唯恐獲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國。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在平定嫪毐之亂時,沒有保護好冬兒,擔心嬴政的懲罰,所以才逃出秦國的。實際上,在正史上,樊於期則是因為和趙國作戰失利,不敢回到秦國,最終逃到了燕太子丹門下。

韓王安得知李牧擊敗秦軍的消息後,大為振奮。認為秦軍並非百戰百勝之師,諸侯中也有與秦抗衡的力量。於是,對於韓王安來說,便不再顧忌秦國的威脅,不加考慮地倒向趙國一邊。他信誓旦旦地向趙國使臣表示,韓與趙同為晉地,理應聯合為一,共同對付強秦。只要二國同心協力,定會使秦軍再次遭到像當年崤山那樣的慘敗,不敢再貿然東進。

就在韓王安得到趙國力助忘乎所以的時候,李斯來到了韓國都城。秦臣李斯在上書中使用強硬的措辭,其意是促使韓王猛醒,速派使者赴秦。但韓王安看過上書後,仍不以為然,無意召見李斯。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韓王安顯然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而這,終於遭到了秦國大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率軍攻韓,對此,韓國全力湊集了五萬新老兵士再度開進洧水南岸老營地。壁壘尚未修復完畢,秦軍三萬步軍便在響徹原野的號角聲中排山倒海地壓了過來。對於秦國來說,雖然在公元前233年敗給了趙國名將李牧,在肥之戰中遭到了不小的損失。不過,秦國國力雄厚,恢復時間也比較快。因此,僅僅三年時間過去後,秦軍又可以派出精銳之師來進攻韓國。

對於韓國來說,雖然全力抵擋,但是,秦軍連排強弩發出的長箭,密匝匝如暴風驟雨般傾瀉撲來。韓軍尚在壕溝中慌亂躲避,一輛輛壕溝車便轟隆隆壓上頭頂,劍盾長矛方陣立即黑森森壓來,步伐整肅如陣陣沉雷,三步一喊殺如山呼海嘯,其凜冽殺氣使韓軍還沒有躍出壕溝布陣,便全線崩潰了。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在秦滅韓之戰中,秦軍無數壕溝車一排排鋪進河水相連,一個時辰在洧水又架起了三道寬闊結實的浮橋。各種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開過,迅速展開在韓國都城新鄭城下,半日之間便將新鄭四門包圍起來。在成功包圍韓國都城之後,秦國將領內史騰親自出馬向箭樓守軍喊話:「城頭將軍立報韓王:半個時辰之內,韓王若降,可保新鄭人人全生!韓王不降,秦軍立馬攻城!其時玉石俱焚,韓王咎由自取!」

最後,如同鄧艾兵臨城下之際的劉禪,面對內史騰率領的秦軍,韓王安選擇了放棄抵抗。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韓國正式滅亡。韓王安投降後,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會在這些疆域之上設立郡縣,這體現出秦始皇嬴政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的態度。

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換而言之,秦始皇嬴政一開始沒打算除掉韓王安,這就好比司馬昭消滅蜀漢後,厚待劉禪一樣。對於司馬昭來說,想用厚待劉禪的舉動,以此瓦解東吳的鬥志。同樣的道理,秦國也不打算對韓王安痛下殺手,不然只會激起其他諸侯國抵抗秦軍的決心。

但是,到了公元前226年,韓國王室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不管這場叛亂和韓王安有沒有直接的關係,在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秦國還是選擇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因此,對於韓王安這位亡國之君,最終沒能獲得善終的結局。在消滅韓國之後,秦始皇嬴政又派兵陸續消滅了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等諸侯國。在剪滅六國之後,嬴政得以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華陽夫人:歷史上的她沒有兵變,也沒有被幽禁!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華陽夫人處心積慮,最終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雖然他沒有丟掉性命,但是,在電視劇中,他只能在冷宮中度過被幽禁的餘生。其實,華陽夫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結局卻跟電視劇大相逕庭。那麼,歷史上的華陽夫人是個怎樣的奇女子?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 《大秦賦》之王翦:戰功不輸白起,最終是什麼結局?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投降4年後,嬴政為何殺他洩憤
    韓王安是一個心有不甘,但又十分無奈君主。韓王安為太子時,對其父韓桓惠王的無所作為十分不滿,等他自己當了韓王,終於理解了父親的無奈。 韓非向嬴政上《存韓》奏疏,言之鑿鑿,站在秦國的角度,訴說秦國攻韓的種種弊端,秦王差點被韓非說服,韓非派人給韓王安送信,韓王安得知秦國答應和自己聯盟,不滅韓國,激動不已,此乃「二起」。 沒想到的是,韓非除了上疏之外,還攻擊李斯和姚賈,在李斯、姚賈二人的合力下,韓非最終死於秦國,未完成「存韓」的使命。韓王安聽聞韓非已死,頓時面如死灰,此乃「二落」。
  • 《大秦賦》之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卻最終背叛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嫪毐叛亂的戲份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場叛亂中,嫪毐指揮叛軍撞開相府大門,呂不韋率眾殺出,雙方激戰。嬴政在雍城舉行加冠大禮,王翦在叛軍經過的路上設伏。嫪毐退守章臺,鹹陽百姓、相府門客、嬴姓宗親等眾人合力在章臺宮剿殺嫪毐叛軍,嫪毐逃出鹹陽。
  • 新鄭之亂,韓國貴族意欲復國,影響秦國統一步伐,韓王安背鍋而死
    而秦國的決策,可以說導致了韓國舊貴族的動亂,而這次動亂,是讓沒有參與計劃的韓王安遭遇牽連,被秦王所誅殺,可以說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這次動亂就是發生在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的新鄭之亂。其實秦滅六國時,必然存在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安置他國貴族,你總不能直接殺盡吧,那樣的話,勢必阻礙秦國的統一步伐,人家也不殺,投降也是死,莫不如死戰,還能有一絲生的機會。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嬴政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它們的國君結局如何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被滅的是韓國,韓國是戰國七雄中勢力最小的一個,是最軟的柿子。秦國肯定會從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 《大秦賦》中韓王安,為何向秦國臣服4年後,嬴政還是要了他的命
    韓國的末代國君叫做韓王安,在向秦國投誠4年後,秦王嬴政還是將他殺了,那麼這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秦國東出之時,最先攻打的是韓國的上黨郡,而韓國很狡猾的將上黨郡送給了趙國,把秦韓之間的矛盾很快的轉嫁給了秦趙之間,從而得以脫身。面對秦國這樣虎狼之師韓國懦弱了。
  • 史詩大劇《大秦賦》熱播 丁宇辰顛覆形象詮釋韓王·安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丁宇辰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已於12月1日正式開播,一經上線便掀起了觀劇熱潮。此劇延續了《大秦帝國》的主線,講述秦始皇平定六國,實現大統一的故事。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嫪毐呂不韋趙姬這些人,但人們關注點似乎都在關於他們的八卦上面。 秦始皇十七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秦始皇派內史騰滅韓,擒獲了韓王安在那裡設置潁川郡,秦國統一大業最後一幕正是開啟。
  • 《大秦賦》羋啟之謎:當上了秦國丞相,為何又變成楚國國君?
    《大秦賦》熱播,許多配角的表演十分精彩,例如郭開、鄭貨等人,把對應角色飾演得惟妙惟肖。在歷史上,郭開確有其人,但卻沒有關於鄭貨的記載。除了這兩位外,還有一個人演技也不錯,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昌平君——羋啟。只是,羋啟在歷史上非常尷尬,因為關於歷史上的確有羋啟的存在,但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於成為了一個謎團。
  • 《大秦賦》渭陽君誅殺嫪毐,卻被嬴政砍下手臂,原因並不簡單!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古裝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在不少觀眾看來,此劇活得最悲催的大概就是嬴傒吧,明明自己有機會得到秦國的王位,卻最終目送子楚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後者成為秦莊襄王后,嬴傒盡心輔佐。等到秦莊襄王去世後,渭陽君嬴傒自然成為秦王嬴政的堅定後盾。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滅五國最後卻能善終,魏忠賢卻成了東施效顰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嫪毐呂不韋趙姬這些人,但人們關注點似乎都在關於他們的八卦上面。這也是這部歷史正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但是有個人物沒出現的時候,彈幕裡無數人都在呼喊他的名字,都想知道他神秘時候上線。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筆者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統一第一仗,滅韓的主導者竟是一個韓國人?
    看到現在我終於知道這《大秦賦》是有多磨嘰,現在的進度來看就算後期一集滅一國也不能把滅六國敘述完整。從今天開始,我將會梳理一下這六國滅亡的細節問題,今天先來講滅六國第一戰——滅韓。#大秦賦本為韓人,獻土仕秦內史騰本姓不可考,他的故鄉葉縣屬於韓國的南陽郡,也就是方城以北,潁水以南的地區。其家族世代仕韓,他卻做了所有人震驚的選擇,他竟以整個韓南陽郡降秦!
  • 大秦賦:韓王第一個投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看看張良就知道了
    秦滅六國,大勢所趨,《大秦賦》用了最後很短的部分來表現這一場華夏大地的劇變,儘管所佔篇幅很短,但每滅一國,心中依然會激動不已。六國之中最先滅亡的是韓國,他也算是滅的很自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如果秦要滅六國,第一個滅的肯定是他。
  • 嫪毐什麼時候領盒飯 都這樣了趙姬還縱容#大秦賦 #大秦賦趙姬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嫪毐什麼時候領盒飯 都這樣了趙姬還縱容#大秦賦 #大秦賦趙姬 在《大秦賦》中,嫪毐贏得了趙姬的喜愛,兩人還私底下生了兩個孩子,而趙姬和嬴政之間的關係卻也是越來越遠,母子之間再也沒有當初在趙國時候的親密。
  • 《大秦賦》豆瓣8.0評分突然崩了,只因爛尾成「宮鬥大秦婦」
    因為六國的君主想的都是自己,想的全都是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六國的整個君主裡面只有秦始皇想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大秦帝國一共分為四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帝國之天下》共4部。
  • 《大秦賦》:趙國是怎樣一步步把自己作沒的?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22#中國古代史98大秦賦 趙國朝堂熱播劇《大秦賦》中,對於秦國敵人的刻畫,挑頭的為趙國。趙王偃、寵臣郭開、趙後娼女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觀眾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導致趙國的亡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