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統一第一仗,滅韓的主導者竟是一個韓國人?

2020-12-21 韓苑雜談

看到現在我終於知道這《大秦賦》是有多磨嘰,現在的進度來看就算後期一集滅一國也不能把滅六國敘述完整。從今天開始,我將會梳理一下這六國滅亡的細節問題,今天先來講滅六國第一戰——滅韓。#大秦賦#

內史騰劇照

在滅韓中有一個人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他本來是韓國人,全家祖祖輩輩都在韓國為官,然而他卻成了滅韓的關鍵人物,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內史騰。

本為韓人,獻土仕秦

內史騰本姓不可考,他的故鄉葉縣屬於韓國的南陽郡,也就是方城以北,潁水以南的地區。其家族世代仕韓,他卻做了所有人震驚的選擇,他竟以整個韓南陽郡降秦!

此舉直接導致已經十分弱小的韓國,丟失了二分之一的國土,一夜之間就失去了抵抗秦國的能力。內史騰降秦後,親自前往鹹陽謁見秦王政,秦王並沒有因為他是降臣就撤銷其職位,反而讓他繼續做秦國的南陽郡假守,率軍伐韓!

滅韓

此舉在朝中引起了不少人詬病,畢竟重用降臣伐其故國,這種事在秦國歷史上聞所未聞然而秦王卻力排眾議,堅持這項任命。

騰倒是沒有讓秦王失望,秦王政十七年,秦軍攻破新鄭,韓王安歸降,傳承二十二世的韓國社稷淪亡,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治理地方,官清吏明

騰立下了滅國隳城的大功,獲爵右庶長,並在秦王政十九年得到了升遷,從原來的南陽郡"假守",升為南郡郡守,為秦國鎮守南疆。

內史騰

郡守騰在任上整頓吏治,規整南郡風俗,於秦王政二十年四月頒布了兩篇公文。一篇是南郡每個小吏都要抄誦的《為吏之道》,裡面劃出了良吏和惡吏的區別,良者加以提拔,劣者嚴懲不貸,以此為施政綱領,令全郡十八個縣加以執行。

第二篇叫做《語書》,主要是敦促南郡加強教化,去除楚國舊俗,搗毀那些不被官府承認的淫祠,將一些蠱惑人心的民間巫師繩之以法。雙管齊下,數年之後,南郡遂大治。

他的兩篇文告,富有哲理,對為官為吏都有指導意義,因此,他的屬吏帝業謹記心頭,竭誠供奉,甚至有人以這兩文陪葬。比如,近年來在雲夢澤發掘的墓中,便在秦國安陸(今湖北安陸)令名叫的人身邊發現了這兩篇文告。學者推測,喜應當是內史騰的屬吏。可見內史騰的屬吏對內史騰的教誨是如此至死不渝。

內史騰把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條,法令嚴明,官吏恪盡職守,為秦王政進攻楚國提供了堅實的駐軍基地。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將王翦率軍滅掉了楚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國統一天下。

秦始皇

不久,內史騰被任命為內史,內史是負責京都鹹陽事務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這一任上,內史騰一如以往,恪盡職守,直到老死任上。

相關焦點

  • 韓國人內史騰滅韓易如反掌,秦國人滅楚功敗垂成
    而韓國的滅亡,非常悲催,還是被韓國人滅掉的。第二個滅亡的國家不是趙國而是魏國。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其順序並非是我們常說的韓、趙、魏、楚、燕、齊,而是韓、魏、楚、燕、趙、齊。理由很簡單,秦國滅亡燕國後,回國時順路把代國給滅了。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是燕國太子丹幹的,但為燕王出主意殺死太子丹的卻是代王欠。
  • 《大秦賦》韓王派水工到秦國修水渠,無異於飲鴆止渴
    《大秦賦》韓國被滅,是情有可原的,韓王竟然派水工鄭國,去給秦國修水渠,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韓王為了疲秦弱秦,竟然派能工巧匠鄭國,去給秦國修建一條水渠,也就是後世聞名的鄭國渠,企圖耗費秦國的綜合國力,減輕秦國對於鄭國的侵襲。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滅五國最後卻能善終,魏忠賢卻成了東施效顰
    而這這個人上線之後,國人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完全不用任何的緋聞和情感吸引觀眾,他靠的就是純粹的軍功和戰力,他就是大秦滅六國最大的戰將,王翦。秦始皇十七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秦始皇派內史騰滅韓,擒獲了韓王安在那裡設置潁川郡,秦國統一大業最後一幕正是開啟。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華陽太后死了,她是享盡尊榮之後死的,並沒有電視劇裡演繹的被幽禁之類的橋段,楚系集團的頭面人物去世了,這在秦國政壇可以說不亞於一場大地震。
  • 大秦賦:已然獨霸七雄,為何難滅六國?詳解秦始皇嬴政的親政危機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很多人吐槽,好好的一部《大秦帝國》,不重點描寫秦滅六國,卻被活活演成了「我與趙姬的那點事」。但事實似乎的確如此。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秦國已然是戰國舞臺上的超級大國,而韓魏如同秦國的一個郡縣而已,滅國的條件似乎已經成熟。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而這這個人上線之後,國人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完全不用任何的緋聞和情感吸引觀眾,他靠的就是純粹的軍功和戰力,他就是大秦滅六國最大的戰將,王翦。 秦始皇十七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秦始皇派內史騰滅韓,擒獲了韓王安在那裡設置潁川郡,秦國統一大業最後一幕正是開啟。
  • 《大秦賦》小人物陳馳:憑一張嘴滅掉齊國,一人能敵50萬齊軍
    《大秦賦》在一片熱議和吐槽中終於播完,劇中許多角色深入人心,例如趙國丞相郭開,韓國公子韓非等人。除此之外,劇中還有許多小人物,他們雖然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在劇中的出場時間卻很短,例如秦國官吏胡毋敬,他書寫秦篆直接影響了今天的文字,再如,秦國使者陳馳,他憑一張嘴竟然滅掉了一個國家。本文,筆者就來說說陳馳的故事。在《大秦賦》中,陳馳的出場時間很短,且極為滑稽。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大秦賦?大秦父?震驚,嬴政如何幹掉他的那些「爹」
    《大秦賦》的畫風開始逐漸跑偏,其一就是臺詞太過現代化,明顯與前三部那種半文半白的親切「古風」味道背道而馳。上至王族宗室、下至販夫走卒,幾乎都是滿口大白話。其二就是劇情已完全偏離歷史正劇,且嚴重拖沓,後期滅六國過程基本按照一集滅一國速度開展,讓人實在惋惜電視劇前期浩大戰爭場面的鋪墊。本篇文章從另外一個視角解讀此次高開低走歷史正劇《大秦賦》,給你不一樣的視覺感。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嬴政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它們的國君結局如何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史詩大劇《大秦賦》熱播 丁宇辰顛覆形象詮釋韓王·安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丁宇辰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已於12月1日正式開播,一經上線便掀起了觀劇熱潮。此劇延續了《大秦帝國》的主線,講述秦始皇平定六國,實現大統一的故事。
  • 都是改革先驅,為何楚國吳起人亡政息,商鞅促成大秦統一天下?
    編者按:隨著近期《大秦賦》熱播,大秦吞滅六國的歷史又被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大秦的一統天下,始自商鞅變法,也是《大秦帝國》第一部所描述的內容。商鞅變法歷史課上大家都學習過,也都知道商鞅最後被車裂而死。那為什麼商鞅的變法沒有人亡政息?最後幫助秦國統一天下呢?
  • 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是一篇什麼樣的賦?
    也許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看多了,年終歲尾,中央電視臺8頻道突然播放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讓吳鉤引起了注意。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故事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大秦賦》播到了30多集了,吳鉤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 《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三晉因大肆私鑄銅鐵,導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流民紛紛入秦。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
  • 《大秦賦》中六國之人都渴望被秦國統一嗎?
    秦始皇二十六年滅齊,一天下,三十七年病死沙丘,二世繼位,天下始亂;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楚國光復;八月,張耳、陳餘復興趙國;九月,劉邦起兵於沛縣,項梁起兵於東吳,田儋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周市擁立魏公子咎為魏王。到次年六月,張良又說服項梁立韓成為韓王。至此,六國全部死灰復燃。第三年冬季十月,劉邦破關而入,秦王子嬰投降。
  • 《大秦賦》墊底大秦系列,製作不粗糙,主要敗在主創「想太多」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是《大秦》系列的最終章,原本也是今年觀眾最期待的一部歷史正劇。 之所以期待,是因為前三部給足了觀眾信心。《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這三部平均分高達9分,很難不叫人對終章保持高期待。
  • 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為何在《大秦賦》中未曾露面,導演的回答亮了
    白起善於用兵,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大秦賦》自開播以來,受到了廣大劇迷的關注和熱捧,雖然褒貶不一,但依舊熱評如潮。秦國六世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吹起了統一天下的號角。
  • 他是「南朝第一帝」,一生滅國無數,卻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證明了他的雄才偉略,而很多的人也成為其的確配得上「南朝第一帝」乃至南北朝時代的「第一帝」,沒錯,他就是辛棄疾詞中所寫的「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劉寄奴,在朱元璋北伐之前,論北伐之功績還真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劉裕,他開創的劉宋王朝有「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版圖,他在位期間無論是北方的北魏還是割據河西的赫連勃勃都不敢與其為敵。
  • 大秦賦:韓王第一個投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看看張良就知道了
    秦滅六國,大勢所趨,《大秦賦》用了最後很短的部分來表現這一場華夏大地的劇變,儘管所佔篇幅很短,但每滅一國,心中依然會激動不已。六國之中最先滅亡的是韓國,他也算是滅的很自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如果秦要滅六國,第一個滅的肯定是他。
  • 《大秦賦》大結局,嬴政從秦王到秦始皇的十年,有十個之最
    作為大秦系列的終章,78集的《大秦賦》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宮鬥劇也罷偽史劇也罷,秦王終究用了十年時間蕩平六國,統一天下,成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縱觀全劇,我總結了十個之最。最愚蠢的女人本劇中最愚蠢的女人肯定是妖后趙姬,和嫪毐生子是最大的錯誤,縱容嫪毐叛亂更是最愚蠢的選擇。
  • 美駐韓大使留鬍子被韓國人炮轟:日式小鬍子,侮辱韓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烏元春】一位日裔美國人,在韓國當美國駐韓大使,是什麼感受?哈裡·哈裡斯或許對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留小鬍子,他近日被韓國人「炮轟」。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也說,那些感到被侮辱的韓國人表示,哈裡斯面部的鬍鬚讓人想起了殖民時代日本駐朝鮮總督的小鬍子。16日,哈裡斯回應了此事。他稱蓄鬚是為了紀念自己從此前供職的美國海軍退役,與出身無關,並表示「今後也沒有剃鬚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