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朝第一帝」,一生滅國無數,卻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2020-12-22 小閔學歷史

五胡十六國這數百年,華夏大地狼煙四起,在生靈塗炭的背景下,歷史生動地呈現出了其精彩的一面,在這數百年間相繼出現了不少的絕代梟雄,比如說基本統一了北方的羯人石勒,以及後來和王猛之間絕佳君臣搭配的苻堅,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慕容雙子星、太武帝拓跋燾等雄才大略的偉略之君。


而在這些絕代梟雄之中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他起於草莽,沒於門閥,中年得勢,一生滅譙縱,南燕,後秦,桓楚,東晉五國,接連殺死了六位皇帝,故而後世的歷史愛好者也將其戲稱為「六位帝皇完」。

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證明了他的雄才偉略,而很多的人也成為其的確配得上「南朝第一帝」乃至南北朝時代的「第一帝」,沒錯,他就是辛棄疾詞中所寫的「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劉寄奴,在朱元璋北伐之前,論北伐之功績還真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劉裕,他開創的劉宋王朝有「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版圖,他在位期間無論是北方的北魏還是割據河西的赫連勃勃都不敢與其為敵。


可是他的基業就如同秦皇的氣吞萬裡一樣,在他死後他的基業也如大秦一樣迅速衰亡,那麼被號稱「六帝死神」的劉裕最終為什麼不能夠成功一統天下呢?

出身太低,遭到世家門閥鄙視

現在說到開國皇帝的出身,我們通常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劉邦、朱元璋,一個在起家之前是當地的流氓,被秦朝封為亭長;另一個則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終開創了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歷史之上還有許多開國皇帝的出身其實也很低,甚至他們的雄才偉略並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只不過由於沒有一統天下才被人遺忘,而劉裕就是屬於這一種人。


以往對於天子我們通常將其稱為「天命之人」,可是真正的「天命之人」哪有那麼容易?如同秦始皇,其祖上六代基業奠定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根基,而唐太宗李世民出身於累世功勳的關隴集團,藉由父兄的積累也有了他響噹噹的名號;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他的祖上是軍功世家,在軍中很有威望。

而像劉裕,劉邦,朱元璋這樣開局一把劍、一個碗最終進階到上流社會的這不是「天命」,這是逆天改命,而劉裕的出身也僅僅比朱元璋好點,在以前和劉備一樣,只是一個織席販履的小販,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投身北府軍才奠定了他的發家史。

如果單純從大環境來看的話,其實劉裕比之劉邦、朱元璋更為惡劣,那就是當時的社會處於一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階段,劉邦的社會是一個「軍功進階」的社會,只要你有軍功,無論你之前是什麼身份,那麼你就能做上大夫之類的高官;而朱元璋時代中國歷史已然走進了「科舉制」的時代,為寒門學子提供了一條道路,所以也不會有人因為你的出身看不起你。


而劉裕時代正處於門閥最嚴重的時代,當時的普通人一般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種地賭天,要麼陣前賭命,前者一生碌碌無為,而後者卻是以命相搏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劉裕選擇了後者,也有了後來「氣吞萬裡如虎」的美譽。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對於劉裕前三十年的歷史幾乎是一片空白,這就是當時的大環境,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就算你後來當了皇帝,可是你以前就是一個貧民,這是你改變不了的,所以劉裕光是從貧民上升到上流社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這點上比之劉邦和朱元璋更為困難。

起家太晚,時不與人

歷史之上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其實要麼是撿漏,如同晉、隋、宋為幫助,要麼是年紀輕輕就投身軍旅然後有了一群鄉裡的幫助在不惑之年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當然劉邦這個是個例外,誰讓他有韓信這個BUG呢。

而劉裕的開局難度其實是地獄模式的,投身軍旅之時已經35歲,只能一步一步從一個小兵坐起,所幸還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到了38歲左右才剛剛上升到中等,之後劉牢之意外身亡,劉裕等人不得已投靠了桓玄,在桓玄帳下蟄伏又花了幾年十年,直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憑藉平定桓玄之亂起家然後有了自己的班底。


我們可以看到,劉裕的前半生是碌碌無為的,直到四十多歲才發跡,而這個時間實在是頗為尷尬,劉邦平定天下用了四年,可是他之前還有三年秦末戰爭,平定天下之後內部不穩定經常需要平叛,西晉統一天下用了曹魏的基業將近一百多年,朱元璋二十五歲投身軍旅,41歲建立大明,可是當時的大明還有四川、河北等地沒有平定,元朝的殘餘時間依然強大,從大一統王朝的統一時間來看,要一統天下起碼要十幾年朝上。

劉裕起家已四十幾歲了,要結束這亂世沒有數十年的積累是很難的,而劉裕在十餘年間滅五國已然是很了不起的,這個時候已經五十幾歲了,按古人的年齡來說已經屬於高壽了,留給劉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身體和精力都已經跟不上了,更何況此時的東晉朝中劉穆之已經去世,劉裕在朝中沒有一個「蕭何」了,所以必須要事事親為,北伐之事也就耽擱了。


等到他完成嬗代,想要出兵北伐北魏的時候,此時劉裕已經六十一歲了,天命終究不向著他,不久之後他也去世了,而一統天下的雄圖至此終結,這個繼續陷入戰亂之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宋武帝劉裕,從寄人籬下,到南朝第一皇帝,是什麼造就了他
    雖然劉裕出身並不是什麼高門嫌貴,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卻成為了未來的「南朝第一帝」,那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劉裕呢?家徒四壁,十分貧寒的劉裕,從小就失去母親,又險些被父親拋棄,幸虧靠著姨母哺育和資助才勉強長大成人。
  • 北魏有國百年,為什麼沒能攻滅南朝實現統一?因為真心做不到
    北魏統一北方的時間,是公元439年,標誌事件是北魏攻滅北涼。之後,北魏完成統一,北朝正式形成。但是,南北對峙,在公元430年就開始了。南朝宋文帝在公元424年登基繼位,這時候是17歲。北魏拓跋燾在公元423年登基繼位,這時候15歲。
  • 鮮卑歷慕容、拓跋、宇文三姓,只為統一天下,最後被楊堅摘了桃子
    2、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與慕容氏相比,拓跋氏在統一天下的路上更近了一步。前燕和後燕只是統一了北方的一半,而拓跋北魏則統一了整個北方。拓跋氏崛起的詳細過程可參見下文連結: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 歷史急轉彎:秦始皇統一天下?不,真正統一天下的是秦二世胡亥!
    當然,還有我們早已習慣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如今看來,也是另外一番模樣 在大家的印象裡,秦始皇經過十餘年的徵戰,在吞併齊國之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專制國家,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因此,秦始皇也就成為封建王朝的創始人和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連《阿房宮賦》中也不乏「六王畢,四海一」的記載。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十年,逐一攻滅東方六國,乃稱皇帝,是為秦始皇。01秦始皇掃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對於嬴政的這個歷史壯舉,一直被人們高度評價為「統一了天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華夏」。其實不然。
  • 南朝晚期並未完全統一,西梁為何能存活至陳亡,地勢是關鍵
    都說天時不如地利,而南朝時陳霸先未有能完全滅亡梁國就是一個例子,雖然陳霸先建立陳朝以後擁兵至少三十萬,可是奈何西梁位居天府之國,川蜀之地地勢複雜,沒法展開大規模進攻也是一個原因,另外梁朝末年北齊趁機攻佔梁國大片領土,也削弱南方勢力,因此陳霸先還必須調齊足夠的兵力應對北齊的不斷南下的進攻,所以想舉國之力進攻西梁看樣子是不可能了,
  • 他出生寒門靠賣草鞋為生,卻成為南朝第一帝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東晉末年的一位猛將,也是就南朝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也稱為劉寄奴。據說在中國古代每當有大人物出生時,上天必有反應。劉裕也不例外,相傳他出生時屋子裡全是紅光,把接生的穩婆都嚇呆,他的母親也因為這樣難產死了。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也去世了。所以說劉裕出生就當皇帝的,劉宋天朝的天下是他一步一個腳印用血和雙手打下來的。
  • 秦始皇統一天下真的全因為運氣好嗎?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
  • 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可事實上,郎官裡面還細分好幾個工種,除了專業負責護衛工作的郎以外,還有專門作為帝王顧問及秘書的郎,考慮到李斯的業務能力,他應該是屬於後者。李斯在任郎官期間向秦王嬴政進諫了一番關於「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慷慨言辭,聽得少年嬴政心潮澎湃,於是被晉升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
  • 歷史上,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呢?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歷史上,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呢?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有粉絲問我,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 秦始皇之所以稱為「始皇」,是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創造出了「皇帝」這個詞。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秦滅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的華夏大陸帝國,也稱之為「秦朝統一之戰」。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籠絡燕國和齊國,穩住魏國和楚國,率先拿下韓國趙國,實行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自此,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從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 大秦統一第一仗,滅韓的主導者竟是一個韓國人?
    看到現在我終於知道這《大秦賦》是有多磨嘰,現在的進度來看就算後期一集滅一國也不能把滅六國敘述完整。從今天開始,我將會梳理一下這六國滅亡的細節問題,今天先來講滅六國第一戰——滅韓。內史騰劇照在滅韓中有一個人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他本來是韓國人,全家祖祖輩輩都在韓國為官,然而他卻成了滅韓的關鍵人物,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內史騰。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沒有立後?看看他母親的私生活,就能理解了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皇帝,創下了輝煌的功績,他被稱為是千古一帝。自古以來,秦始皇就是史學家們和歷史愛好者研究和熱議的重要人物。最近《大秦賦》的熱播,讓大家可以從秦始皇小時候開始了解這位千古偉人。奇怪的是,秦稱始皇帝後,卻沒有立後,也沒有封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南朝宋武帝劉裕是漢室宗親,那他為什麼不用「漢」為國號?
    本鬼在前文《此人是劉邦家裡少見的文化人,他的後代更為三國「報了仇」》提到,南朝宋的開國皇帝、滅亡東晉的宋武帝劉裕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子孫,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但讓人奇怪的是,宋武帝劉裕登基為帝後卻沒有用「漢」為國號,而是以東晉所封的「宋」為國號,即南朝宋。
  • 自稱「德兼三帝、功蓋五皇」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冊封皇后?
    然而歷史上有位自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的皇帝,卻一生未曾立後,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這位統一了六國的始皇帝,一生貫徹「將光棍進行到底」的方針,詮釋了「高處不勝寒」的「寡人」含義,導致自己的千古第一陵「秦始皇陵」孤零零地矗立在驪山北麓,沒有後陵的陪伴。
  • 可興天下、可亡天下的東哥,一生以婚約深陷男人的政治鬥爭之中
    東哥出生時,部族巫師預言:「此女可興天下,此女可亡天下」,誰也沒想到日後一語成讖。被譽為「女真第一美女」的葉赫那拉氏,儘管美名遠揚,但其葉赫部公主的身份註定她的一生只能成為政治籌碼。為了父兄和部族的利益,東哥先後被定下七次婚約,直到33歲方才出閣遠嫁,以至於在史書中留下了「葉赫老女」的稱謂。
  • 智謀冠絕天下、結局滅族抄家
    我有時脾氣不好,也許不能採納你的建議,但過後靜思,卻總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他還曾指著崔浩,對新歸降的高車酋長們說:「你們別看此人白面書生、文弱不堪,手無縛雞之力,但他胸中所藏,卻勝過十萬雄兵。每當朕徵戰沙場猶豫不決之時,都是他的一席金玉良言使我下定決心,從而能夠克敵滅國,一統北方啊!」
  • 悲情英雄陳霸先:死後無子還遭焚骨揚灰,陳姓人卻尊他為共同祖先
    尤其是從王爵到皇帝這一步,他只用了兩天,堪稱空前絕後。這讓人不禁想到一百多年以前,劉裕取代東晉時的所作所為。那麼晉宋交替之際,和梁陳換代時相比有什麼不同呢?劉裕取代晉恭帝前一年,剛剛丟掉了長安;然而此時的東晉已經把國境線推到了黃河一線,也收復了曾經的首都洛陽。作為東晉絕對的政治強人、南朝第一帝,劉裕此時的人望和實力都已經達到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