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豐收的季節,是怎麼從山上運輸香蕉的,全靠這「神器」!

2020-12-21 金鵬聊旅遊

蒲隆地是非洲中部和東部的一個國家,北部與盧安達接壤,東部和南部與坦尚尼亞接壤,它恰好在中國人在非洲奮鬥的主要地區,所以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它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一個農牧業國家,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活動,所以經濟總量只有30.78億美元,人均只有275美元,是世界上最小的經濟體之一,但即便如此這個國家還有一點值得稱道,那就是「努力」。

雖然經濟不發達,但蒲隆地是非洲相對勤勞的國家,蒲隆地人有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其實主要是希望安全和飲食能有保障,因此蒲隆地90%以上的人都非常關注農業活動,所以他們在農業方面的發展是樂觀的,目前當地有玉米、水稻、高亮度、土豆、香蕉、茶葉等經濟作物,發展很好。

其中香蕉是當地特別重要的經濟作物,香蕉是蒲隆地的主要食物之一,當地人有香蕉的食譜,也是出口國外的重要經濟作物,所以蒲隆地有很多香蕉園,在春夏交流的時候就會成熟,因此大量的香蕉會從山上運到山下的市場購買,然而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蒲隆地的汽車很少,大多數果園沒有卡車,那麼它們是如何運輸香蕉的呢,至於這個,需要說一個中國神器,就是第二輛自行車。

我不知道中國的28輛自行車是什麼時候在蒲隆地火起來的,那裡這樣的「中國神器」非常流行,也是運送香蕉的主要工具,在當地無論是運輸香蕉還是其他東西,都需要僱傭一個群體,也就是「貨主」,然而這些司機的交通工具是28輛自行車,這些司機會在市場上被僱傭,然後運送大量的香蕉下山,所以你經常可以在這裡看到一個場景,就是一輛自行車載著大量的香蕉,然後呼嘯而過高速公路。

相關焦點

  • 「中國神器」在非洲走紅,成有錢人「身份象徵」,賺錢養家都靠它
    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這樣一樣東西,「中國神器」在非洲走紅,成有錢人「身份象徵」,賺錢養家都靠它。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一些沒有那麼火熱的地區也開始發展旅遊業,逐漸對外開放。比如神秘的非洲大陸就是如此,人們對於非洲的印象可能就是貧窮、落後吧。我們知道非洲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很好,有許多人家還是很貧窮,因為貧窮,所以買不起一些昂貴的物件。
  • 紅色年代農村宣傳畫,豐收的喜訊,豐收果兒運不完,豐收的季節
    本組宣傳畫和年畫是農村豐收題材的繪畫作品,時間在新中國50年代至70年代。畫面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一派豐收祥和的景象。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作品:豐年瑞雪。郭常信畫。1974年年畫作品:豐收場上,畫面是生產隊的社員們在一起,他們身旁是剛收穫的糧食,遠處有「農業學大寨」的標語。陸鴻年作品:豐收的季節。果子成熟了,一名村姑在自己的果園裡休息。1979年作品:豐收的喜訊。麥田裡,兩名女社員正在收割小麥。
  • 豐收的季節
    1.漸變色的學習與運用2.學習漂亮的顏色搭配與疊加裝飾3.感受創意繪畫帶來的樂趣白色卡紙、黃色卡紙、勾線筆、水彩筆秋天是一個秋高氣爽、果實纍纍、五穀豐登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稻子成熟了,穀子壓彎了腰,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玉米棒子黃澄澄的,就像一排排整齊的黃牙齒,有趣極了。
  • 廣西香蕉什麼季節成熟?香蕉催熟方法
    廣西地區屬於亞熱帶地區的,廣西香蕉的大規模種植是得益於廣東地區香蕉的沒落而興起的,要不然廣東香蕉是很出名的,經濟發展的也比廣西的好,所以有些土地用來開發建工廠,還有些地區由於受到素有香蕉瘟疫之稱的黃葉病的困擾,所以香蕉產業的遷移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廣東香蕉產業的陣痛。
  • 早在國內淘汰的28自行車,如今是非洲富二代的身份象徵
    摘要:你看不上的28大槓,成了非洲人民的傳家寶。運香蕉、當「的士」28大扛的另類打開方式由於非洲90%以上的人都從事農業活動,所以每當豐收運輸糧食的季節,28大槓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 非洲人民吃什麼!?
    有意思的是,不愧是非洲民族,兩個協作搗木薯的節奏感超好,搞得像樂器一樣。慢慢的木薯被搗的越來越粘,非洲婦女手臂肌肉估計一半是靠這個練來的。搗到最後,杵臼都很難拔出來,那時候就差不多好了。 朋友的媽咪把木薯泥揪成一大坨一大坨的,放在盆子裡,等著發酵。 發酵前
  • 真菌感染導致香蕉滅絕了?「香蕉味食品」為什麼不像真香蕉?
    大米七香蕉又叫做大麥克香蕉,這種香蕉沒有種子,外皮厚實,體格奇大足有成年人小臂大小,成熟後表皮為淡黃色,色澤誘人,表皮厚實這一特性讓大麥克香蕉可以長期儲存,從而飄洋過河從非洲和每周運往全球各地,這種香蕉豐富的口感刺激了當時人們的味蕾,也讓香蕉這一水果一直火到了今天。
  • 一篇微信告訴你怎麼提升香蕉的內外品質
    目前我國國產香蕉並沒有明確的數據要求,但是果指長度確實是影響香蕉價格的一大因素。過長不好裝箱,果短不但影響產量,也影響香蕉的美觀度。在我國的種植中通常使用一些特殊的藥劑處理來達到增加果指長度的目的,即通俗說的「壯果」,但是果指的長度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決定於香蕉全生育期的肥水,如果香蕉得到充足的肥水供應,香蕉果指自然會長,反之則不然。
  • 肥沃的非洲黑土地:146公斤的香蕉之王,1米多長的牛魔王牛角!
    香蕉之王 1米多高,這得有300個以上的香蕉? 146公斤,是亮哥體重的2倍多! 亮哥,火山小視頻,第一非洲主播:亮哥闖非洲 。帶你看非洲:美食美景美人!香蕉 有笑話說:非洲人,餓了就上樹?特指香蕉吧。 在盧安達,香蕉確實是主食。剝皮之後,或煮或燉,或油炸或燒烤。 今年臺灣省香蕉滯銷,發明水煮香蕉,是不是偷師非洲友人的?
  • 香蕉只能煮熟吃?非洲的飲食文化捉摸不透,遊客:香蕉皮也不放過
    說起非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雖然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非洲是一個落後貧窮的地方,但是實際上非洲的自然資源異常豐富。這也就導致絕大多數的非洲人都是靠山吃山的懶惰行為。在非洲存在一種香蕉樹,按道理來說,香蕉只是我們的水果種類之一。但是在非洲,香蕉卻是絕大多數非洲人的主食。在非洲吃香蕉並不是像我們一樣的吃法。
  • 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揭秘日本人的過冬神器
    不同的地區及國際有不同的文化和取暖方式,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那在隔壁的霓虹國日本取暖靠什麼呢?在隔壁的霓虹國也有他們的過冬神器——被爐我們在日劇日影或者動漫中都經常能夠看到它的身影,叫做「被爐」也有稱為「暖爐」的,日語寫做「炬燵(こたつ)」,這種過冬神器早在近八百年前的室町時代就已經被日本人所廣泛採用了,今天我就來給各位介紹一下日本的
  • 香蕉生產中國世界第二,那世界第一又是誰?
    可見世界香蕉的產量從1960年至1995年均呈直線上升,在世界主要水果總產量中保持著第二至第三位,30多年來香蕉的總產量增長了4倍多。這也放映了香蕉重要的經濟價值。 香蕉樹對於熱帶很多人會想到非洲,在非洲很多人把香蕉當成食物,不過香蕉在非洲的生產有千年的歷史,其中,安哥拉一直是非洲最大的香蕉生產國,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基金(FAO)的最新數據,
  • 特色香蕉酒的釀造方法—真全糧胡星傑
    香蕉是常見的熱帶水果之一,我們很少在市面上見到香蕉味的汽水或果汁,只有牛奶能勉強和香蕉相搭配。
  • 中國「神器」走紅非洲,當地人生活離不開它,在中國卻無人問津
    在這期間,我國也更新換代了許多產品,很多東西漸漸地退出了中國市場。中國「神器」走紅非洲,非洲當地人生活離不開它,但在中國卻已經無人問津了。 而非洲地區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都是比較貧窮的,很多地方連電都沒有通,更不說購買大型的家電了。非洲很多地方,就類似於幾十年前的中國一般,相對比較貧窮。
  • 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揭秘日本人的過冬神器——「被爐」
    不同的地區及國際有不同的文化和取暖方式,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那在隔壁的霓虹國日本取暖靠什麼呢? 在隔壁的霓虹國也有他們的過冬神器——被爐
  • 買香蕉,注意這4點,不會買到催熟香蕉,隨便挑,又甜又糯
    香蕉是餐桌上再普通不過的水果,價格不貴,營養卻不低,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含有多種礦物質,潤腸通便和減肥的效果特別好,也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水果,老年人基本上天天吃吧。可是這麼常見的水果,親愛的朋友,你會挑選嗎?
  • 擁抱秋天,「童」享豐收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探究和感知秋日特有的事物和景色,體驗豐收的美妙,享受豐收的樂趣,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安定幼兒園大班組藉此契機,開展「擁抱秋天,童享豐收」主題活動。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瞧,小朋友們在幹什麼呢?我們在幼兒園找到了好多秋天的果實呢!有大大的紅薯、紅紅的蘿蔔……秋天的果實可不止這麼多喲,周末,孩子們走近田野,走進大自然到處都是成熟的果實。
  • 為什麼香蕉會變黑?表皮全黑的香蕉還能吃嗎?儲存香蕉有妙招
    大家都知道,香蕉是一種熱帶水果,它喜歡在溼熱氣候下生存。而超市、水果攤銷售的香蕉,幾乎都是未成熟時就被採摘,以防香蕉在運輸過程中變質、磕碰,影響售賣。在購買香蕉時,往往是成熟香蕉,如果帶有斑點會促銷賣給消費者。
  • 「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非洲圓了「中國夢」
    剛果(布)總統薩蘇讚嘆,「剛果(布)群眾歡欣鼓舞,現在看這是歷史性的功績。」可以低調地炫耀一下了,這條路,中國人修的。又快又好,造價又低。 外界傳聞,中國基建狂魔可能憑藉的是人海戰術,或者有什麼大型神器,獨門絕技。
  • 春天登江西這座山,可以欣賞兩個季節的景色,山下春天山上秋季
    武功山以高山草甸聞名,秋天帳篷節更是人山人海,那時,山上漫山遍野的帳篷,夜空璀璨的星星,交織在一起,分不清天上還是人間。似乎最美的季節是在秋天,其實武功山四季皆美,如果春天去,還能同時看到兩個季節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