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老子是東野的林彪!

2020-12-15 賢聊聊

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的林彪,是一位軍事奇才,23歲擔任紅軍軍長,30歲成功的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38歲時率10萬餘人的隊伍駐防東北,短短三年時間,這支武裝力量發展成為了100多萬人的「虎狼之師」——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鐵流滾滾,所向披靡,從東三省一直徵戰到海南島,奠定了解放戰爭速戰速決的勝利局面。因戰功顯赫,居功至偉,林彪在47歲時被授予元帥軍銜,是共和國十大元帥中最為年輕的一位。

做為號令三軍的統帥,林彪給人的感覺是寡言少語,不動聲色,沉著冷靜的運籌在帷幄之中,指揮若定的決勝於千裡之外。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奉命出山海關,拉開了平津戰役的序幕。在大軍南下的途中,由於道路溼滑,東野司令員林彪所乘坐的吉普車陷入了泥淖。於是林彪就下了車,站在路邊,一邊觀察開拔的大部隊,一邊思考當前的戰略部署。

看到吉普車在原地打滑,出不來了,路過的一隊戰士,馬上過來幫忙,他們喊著號子,三下五除二就把汽車抬出了泥坑。

幫忙的戰士中,有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夥子,甚是惹人喜愛。林彪眉頭舒展,輕聲細語地詢問:「小夥子,多大啦,哪支部隊的。」

年輕的小戰士把胸一挺,頗為自豪的昂頭回答:「老子是林彪的東野,你是哪個部隊的?」 胖乎乎的小戰士傲嬌的回答把林彪逗樂了,向來是不苟言笑的戰神林彪,沒想到此時也冷不丁的開起了玩笑:「嘿嘿,老子是東野的林彪」。

在大決戰一觸即發的凝重時刻,沒想到東野的總指揮卻出乎意料的向將士們展現出了他幽默風趣的一面,也許只有胸有成竹的一代戰神,才能在大戰之際氣定神閒,舉重若輕吧。

相關焦點

  • 馬紹信的林彪,徐正運的杜聿明,《大決戰》兩大標誌性角色迎挑戰
    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林彪這個角色演得好,大大超出了當時公眾的期待心理。首席導演楊光遠在後來回憶時也曾點出,《遼瀋戰役》拍得好不好,關鍵就在林彪。馬紹信而馬紹信在電影版《大決戰》中飾演了林彪,這一角色也成為了當今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林彪形象。他的表演自然純真,有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銀幕中的林彪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遼瀋戰役前,關於東北我軍下一步戰略方向,毛主席和林彪曾有過意見分歧。毛主席認為,東野主力南下北寧線,拿下聯結關內、關外的陸路咽喉要地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將東北國民黨軍悉數消滅在黑土地上,不使其入關加重其他戰略區的負擔方為上策。時任國民黨軍秘密軍事顧問的岡村寧次評論道:「此非雄才大略者不能為也。」
  • 東野14個縱隊,102萬人,大舉南下,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
    那時,林彪、羅榮桓率領十一萬八千多人來到東北。在東北地區歸屬問題上,雙方展開了一系列戰鬥。1946年,由於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面,使我國在兵力、武器和物資上處於明顯的劣勢。東北部的野戰軍連續輸了幾次,比如丟了幾個四等重要城市。東北野戰軍的主力終於撤退到松花江以北。
  • 第三次攻打四平時東野因輕敵失利,總結經驗教訓後不到一天便攻克
    東野司令員林彪當然不會給敵人調整和喘息的機會,隨即發起「夏季攻勢」。 夏季攻勢的最後一戰便是四平攻堅戰,按次數來算是第三次四平戰役,東北野戰軍為奪取瀋陽與長春之間的這座重鎮,向四平周圍運動和部屬17個師的部隊,其中7個師和5個炮兵營用於四平攻堅,其餘部隊負責阻擊可能從瀋陽和長春出動增援的敵人。
  • 抗日戰爭就打一場,回來就是東北司令,林彪將帥之選是實至名歸?
    抗日戰爭時期,林彪也只有半年的作戰經驗,而想讓擁有八年實戰經驗並且身經百戰的民主聯軍名將們折服,林彪必須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曾經就是獅子,即便被關在籠子內多年,但是本性還在,用心熟悉便一定會取得勝利,況且那是的林彪是主帥中最年輕的,他大小戰役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只要稍加努力即可。不妨我們一起看看他都指揮過哪些戰役?
  • 1950年中央點將統兵入朝作戰,為何首選粟裕,次選才是林彪?
    導言林彪和粟裕是我軍兩位最能徵善戰的將軍,他們的指揮水平難分高下,但為什麼1950年中央點將統兵入朝作戰,首選粟裕,次選才是林彪?從軍事能力,從年齡,從職位上來看,這兩位將軍無疑都是統兵入朝的最佳人選,甚至從另外一些角度看,林彪比粟裕還要更合適一些,比如林彪具有以下幾個粟裕所不具備的優勢:首先,人事上的優勢。東北邊防軍的兵員大都來自四野,第13兵團和42軍都是原先四野的部隊,之前都是在林彪的指揮下作戰的。
  • 開國大將黃克誠評價林彪:他要是一無是處,怎麼能當上開國元帥?
    如果林彪一無是處,他是怎麼當上元帥的?,林彪就是蕭克的直接上級。蕭克自認為和林彪的多次合作都是較為愉快的,自己從未對他表示過不尊重。蕭克說,1950年春天的時候,給林彪當了近一年參謀長的蕭克被調回北京工作,林彪夫婦還在東湖公園為他送行。但是,在後來的歲月裡,自己卻總被人說不尊重林彪,不配合其領導,結果被「趕」出了四野。
  • 黃小邪丨 東野的藍
    東野因為私自挪用公司款項而被開除了。他被開除後,沒有一個女孩再接他電話,也沒人再找他喝酒。面對東野的沮喪,小麥更心疼,每天早上變著法子給他做愛心早餐。不久後,小麥託朋友給東野介紹了一份做房地產的工作。我們陪東野一起去面試,東野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一個地方,眼前一雙雙美麗的大腿,「我以為是阿尼呢。」他說。我們沮喪急了,小麥假裝不難過。
  • 她被稱「陝北一枝花」,18歲嫁林彪;後嫁林彪師兄,如今101歲
    今天咱們的主人公就是位標準的米脂美女:她被稱「陝北一枝花」,18歲嫁林彪,成為其第二任妻子;但後來和林彪分手,又嫁給林彪的師兄,如今101歲仍健在……(一)閃婚林彪一生,不僅在戰場上呼風喚雨,在政治上滄海桑田,而且在情場上也不遑多讓,照樣五彩紛呈。
  • 林彪為何對老搭檔聶榮臻痛下殺手
    1949年1月林彪與羅榮桓,聶榮臻林彪曾三下黑手陷害聶榮臻毛澤東暗中救聶一命。林彪與聶榮臻的故事要從他們的相識說起,兩人曾經是師生、搭檔。聶榮臻對林彪的印象是:「學習上比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躍。」林彪、聶榮臻結成搭檔是在1932年春。幾年闊別,兩人都有了很大變化。林彪已非吳下阿蒙,經過毛澤東的悉心培養和提拔,他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成了紅軍中最年輕、最能幹的戰將之一。1932年3月,中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調整紅軍編制序列,重新設置紅一軍團,任命林彪為軍團長,聶榮臻為軍團政委。
  • 陳明仁「撒豆成兵」,戰神林彪兵敗四平!
    國民黨不斷增兵四平,這時候戰鬥的慘烈和艱難都遠遠超出了林彪的意料。而這時候戰鬥也進去了最關鍵的時刻,6月21號,林彪給毛澤東發去了這樣一封電報,裡面的內容大意是這樣的,自總攻打響以來,已經苦戰了8個晝夜,雖然已經佔領了半個城市,但已經傷亡了8000多人,現在決定再付出15000人的代價再打一周,把這一仗打到底。收到林彪的電報,毛澤東當天就回電支持林彪的決定。在決戰關頭,林彪把目光投向了道東天橋,接下來戰鬥會不會像他所預想的方向發展了?
  • 舒雲:九一三事件中林彪只是一個「提線木偶」(1)
    林彪一家合影,從右至左分別為林立果、林彪、葉群、林立衡。當初林彪為兒子起名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不過從林彪、葉群的名字看,有「林」有「葉」,當然要結「果」啦。可是不看字面,光聽音,林立果不是「另立國」嘛。林彪智者千慮,真有一失啊,怎麼為兒子起這麼個名字?且不管林立果是不是想「另立國」,叫來叫去,不是讓毛大人浮想聯翩,想到宇宙之外去了嗎?林立果,小名老虎,1945年冬天出生在東北哈爾濱,是林彪唯一的兒子。
  • 林彪登臺演戲,不看劇本,自己演繹,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明擺著,周恩來是想讓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林彪也來「與民同樂」一下,戰士們一聽,也都紛紛表示贊同。可是,大家都知道林彪是個寡言少語、不愛拋頭露面的人,能不能「請得動」他,誰也沒有把握。這齣戲飾演蔣介石的,是羅瑞卿,就自告奮勇,去請林彪。
  • 林彪在生活中特立獨行,有這些異乎常人的習慣……
    林彪在生活中特立獨行,有這些異乎常人的習慣……在眾多開國將帥中,林彪是性格最為獨特的人之一,撇開他由於政壇風波而引發的種種無端猜想或添油加醋,以理性、客觀的眼光去審視,林彪仍然是特立獨行的人。比如他在衣著方面有著很多與異乎常人的習慣。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有人說是林彪點名要我的,我不清楚。後來我調北京工作,有人又說是林彪擠走的,我也不清楚。反正都是軍委的命令,我歷來認為任何工作都是黨中央安排的,我的性格是為黨工作,也不屑為個人驅策。」「在進軍中南過程中,我和林彪合作是好的,他在工作上、業務上對我是信任的,雖然有過爭論,但總的說來關係是好的。1950年春天,我在漢口接到調任軍委訓練部長的命令,林彪夫婦曾在東湖公園為我和夫人餞行。
  • 「老子反 動兒混 蛋」的發明者是誰?
    對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是現代血統論的代表作。雖然極力兜售此貨的譚立夫是大學生,但是它的主要市場不是在大學,而是在中學校園。現在還無從考證是誰,也沒有人出來表示自己應該享有對對聯的發明權。但譚立夫是「對聯」的鼓吹者,這是公認的。辛亥革命55年之後,如此荒唐的玩意兒在當時北京的每一所中學的校園裡隨處可見。
  • 駐下 高冷的東野和好玩的圭吾
    小說中的東野,有某種深不可測的詭異和陰鬱,但隨筆中的圭吾,幽默感十足,待人隨和親切(甚至跟人說話過於客氣而讓編輯們覺得詫異,因為他們跟太多個性狂傲的作家打過交道)。也許,正是東野圭吾性情上的這種坦率和平易,使得他的作品在不經意之間抵達了人性的幽微之處,仿佛一個懵懂的人誤闖進了一個禁忌之地。
  • 劉亞樓:從棺材裡搶出來的上將,林彪批評他打仗愛冒險,不要命
    為此,他沒少受林彪的批評。將軍一生中多次死裡逃生:當紅軍政委時,「死」了之後被抬進棺材裡;在蘇聯期間,被宣布兩小時後處死。神奇的是,將軍居然一次次得以生還,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三天到兩天,又從兩天變為30個小時,林彪滿以為劉亞樓會和他討價還價,卻沒想到他會一口答應,讓林彪大感意外。敢拍胸脯答應,就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像《亮劍》裡的李雲龍那樣,劉亞樓膽雖大,心卻細,做起細緻工作一點也不含糊。
  • 東野的強勁實力顯露無疑
    東野當年有多強?蘇式、日式武器自然不缺,到了48年往後連精密的美械都大量裝備部隊了(50萬國軍被殲,尤其新1、新6等王牌軍的武器都歸屬了東野),更不要說100餘萬部隊之外,還有大量後備兵力可以調用(國軍的解放戰士,接近40萬人,多精通美械甚至炮術),由此可見當時的國軍為什麼如此懼怕東野入關的後果。其實從一個有趣的細節,就能證實出東野的強大實力,那就是東野戰士們標配的「狗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