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你覺得大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記憶會退化,學習也會減慢嗎?事實上,只是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把你的腦力儲存在你的大腦裡。
關於中年大腦的兩大謎題:
Q1:當我們進入中年時,思考能力會退化嗎?
專注力會下降,其他方面沒有明顯影響。
事實上,人到中年後容易心煩意亂、煩躁疲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立陽明大學人類社會中心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力宏解釋說,前額葉是大腦最新完成發育的地方。人類20歲左右成熟,60歲左右開始退化。
前額葉皮層負責邏輯思維和複雜行為,但中年仍處於高峰期。《紐約時報》醫療與健康專欄的前主要作者芭芭拉·史特勞區在她的書《腦到中年照樣靈光》中提到,人們錯誤地認為大腦在中年開始衰老。事實上,中年人的大腦在處理新信息時會使用更短、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Q2:記憶也會退化嗎?
如果我們不談論痴呆症,一般人的記憶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下降。
【人們總有個謎題,以為年紀越大,記憶力會比年輕人更差。但其實不一定】張立鴻分析。
中年以後,腦力變差,可能受生理條件和刻板印象的影響。中年體力會逐年下降,睡眠時間也會減少。
張力宏解釋說:「很多人到了中年就開始出現睡眠問題。從社會角色的角度來看,中年是一個有父母和孩子的時代。內外忙碌的結果是睡眠減少,體力下降,所以他們誤以為大腦越來越差。
然而,面對60歲就要開始衰退的大腦,中年恰好是形成老年習慣的前哨站。」前額葉衰退的個體差異非常大。腦神經科學研究中有一個叫做「認知儲備」的概念,就是說大腦就像一個豐滿的身體,它可以通過培養正確的習慣和學習方法來減緩衰退的速度張力宏說,很多人對鐵人三項讚不絕口,因為只有一項運動和身體習慣了,要想取得大的突破並不容易。如果你輪流參加馬拉松、遊泳和騎自行車,你的身體機能將繼續得到改善。」很多人覺得自己到了中年就變得蠢了,因為我們每天上班的方式都一樣,經常和幾個同事聊天,內容也差不多。」大腦缺乏新的刺激,生長緩慢。讓大腦也做「鐵人三項」有幾種方法,以便提前存老本:
●10分鐘的輕度運動
運動不僅使身體更健康,而且有助於記憶。僅僅10分鐘的輕運動就可以了。根據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研究,短期鍛鍊可以增強記憶力。在這項研究中,36名受試者被招募來進行10分鐘的輕飛輪運動,他們被發現在隨後的記憶測試中表現更好。
●讀長篇小說
讀小說也是一種好方法。閱讀可以激活大腦連接,增強同理心,而且它也被證明可以增加記憶。事實上,培養閱讀習慣並不難。不經常閱讀的人可以從短篇文章和帶有圖片和文字的書籍開始,不要馬上挑戰他們通常不閱讀的長篇演講。
中年書房比精緻書房貴。這也是將目標從「結果」轉變為「過程」的好方法。張力宏說:「我們以前常說這樣的人『不耐煩』,但現在,學德語不是為了考試,織毛衣不是因為你缺一件毛衣,而是因為它能產生新鮮感和愉悅感,這對心理和大腦都有積極的影響。」
●換個方法做筆記
在很多情況下,你需要在工作場所做筆記,但很多人只是把簡報文件或書本上的知識複製到筆記本上。
《記憶與認知》雜誌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記太多筆記會影響注意力,甚至會讓人忘記要點。
英國廣播公司資深科學記者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指出,少記筆記比多記筆記更有效,因為記憶更少。在寫作過程中,大腦已經在篩選、重組和解釋,這有助於記憶知識。你可以試著寫
●螢光筆複習時候用
羅布森還建議在評論中使用螢光筆。當人們第一次閱讀課文時,他們往往不會集中精力閱讀。當整本書五顏六色時,它就失去了標記的意義。因此,在繪製關鍵點時,應放慢閱讀速度,或等待第二次繪製關鍵點。
中年是培養下半生習慣的關鍵。當大腦和身體準備好從巔峰走向低谷時,做運動和學習新事物可以使大腦對老年人更加明亮。
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哦!需要更多提升記憶力資料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哦!
各位的點讚評論、點讚以及關注都是小編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