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解讀深圳夢 人文紀錄片《城與人》第二季上線

2020-12-16 SZNEWS


深圳新聞網8月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鄧濤)中國深圳,世界當代史上最大的移民城市。

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方式來到這裡,追逐夢想。中國夢,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正能量,而深圳夢,則是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深圳人,是「夢之隊」的先鋒力量。一個個閃亮的深圳夢,是奮鬥者們砥礪前行的終極力量,也是深圳這座城市飛翔的強大翅膀。

點開一部系列片,許你一座城

從2016年開始,創作團隊萌發了做《城與人 —— 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系列人文紀錄片的想法,期望藉助影像的手段,瞄準生活、工作在深圳的新移民,通過豐富的、個性化的故事來觸摸這座城市的心跳,向世人展現一個個來自五湖四海的鮮活的深圳人,講述一個個色彩斑斕卻又不失溫度的深圳故事,從中找尋思想的深沉、精神的閃光和情感的歸宿,並策劃以「一紀」(十二年)為周期,每三年拍兩季,每季拍攝15-21個人物,實時跟進深圳的移民故事。最終,希望這些影像文本會隨著這個城市的高速發展沉澱下來,作為深圳向前飛奔的一個側影。

2017年,在充分考慮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國籍的多元化屬性後,創作團隊 分「 鄉愁」、 「不折騰?會死!」 、「初來乍到」 、「他鄉 · 故鄉」 、 「闖深圳 」、「難以離開的理由」、「移二代」  7個篇章,完成了《城與人—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第一季21個人物的拍攝,這裡面有企業創始人、有藝術家、有剛到深圳的大學生、有外國友人、有出生或跟隨父母來到深圳的「移二代」,透過他們的視角,通過富有人情味和感染力的故事,全方位表現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演進,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一點一滴地構建城市精神的輪廓,為城市帶來新的影像敘事符號與文化記憶。

2020年,《城與人—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第二季也已拍攝完成,再次將「深圳精神」這一宏大的主題,通過「具體而微」的影像符碼進行生動解讀。第二季分為「敢想敢做是創客」、「鄉愁」、「外國人在深圳」、「不折騰?會死!」、「闖深圳」、「我是海歸」六個篇章,選取了17個人物進行紀錄拍攝,竭力挖掘在城市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在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貫注理性思維,從而使本片更具典型性和標本意義。在敘述方式上,注重以平民化視角和平實化語言,關注宏大敘事之外的小敘事,小人物,以真實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一個個深圳人平凡但又不乏撞擊人們心靈的故事。通過他們,描繪一群新時代的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奮鬥者」的群像,為這個嶄新的時代證言,為這個偉大的城市發聲。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有一份共同的熱愛

深圳是一座移民之城,儘管人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這才有了讓人放手一拼、全力一搏的充分理由。

「我能夠用我的眼睛、用我的耳朵去感受深圳這片土地、感受深圳這份熱情。」廣東鑫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董華文最開始來到深圳,是來參加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後來開始自主創業做工程,經歷過順風順水的喜悅,也經歷過賣房求生的彷徨,但不管在任何時候,他都始終恪守一條:誠信。董華文覺得,也正是這一點,才最終讓他從絕境中重新站起來。

王藝涵是在深圳出生、長大的95後「深二代」,從小就學習舞蹈,後來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她個性非常要強,也非常堅韌,一個動作不到位,一遍遍地排。大學畢業,她也去英國留過學,走過、看過世界很多地方,但她始終還是覺得深圳最好,「我覺得深圳家的感覺,它很宜居,它也很包容,很開放,它是每個人可以去追夢的地方。」 現在,她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排演改革開放主題的原創舞劇《春潮》,她想用這樣的方式來重新認識這座她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

深圳,讓王藝涵感到像家一樣溫馨,也讓來自國際的工程師們無比興奮。進駐華強北HAX孵化器的波蘭創客Jan就感覺「深圳是一個很大的城市,但同時也井井有條,擁有無限的資源,任何技術在這裡唾手可及,所以在深圳,我們可以很有效地工作。」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嗎?現在,Jan已經把他的老婆、孩子全都帶到了深圳,在這裡生活了。而對於前柔宇工程師Sam來說,「深圳給我感覺就是美國的Silicon Valley(矽谷),是一個科技的地方,在這裡你能做任何你想做的東西,在我這個年齡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對的地方。」

作為深圳知名合唱指揮家,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指揮胡漫雪老師是1997香港回歸那一年毅然放棄了大學教師的職位,來到深高當了一名音樂老師。這些年,她在百合合唱團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她說,「深圳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一個讓我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在深圳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就是我一直可以有新的想法,去嘗試。在深圳,我都可以實現。」2014年,在接觸了「飛越彩虹多民族童聲合唱團」公益項目後,她又開始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去到貴州、雲南、內蒙等地民族地區,致力於飛越彩虹的公益培訓,並對當地的民族音樂充分挖掘、吸收,通過藝術創新賦予這些原生態音樂和聲的美感,煥發新的活力,同時又反哺給百合、飛越彩虹,回贈給深圳這座城市。雖有奔波之苦,卻也樂此不疲。

對於1982年就調到深圳,在這工作了幾十年的河源籍畫家駱文冠老師來說,他幾乎經歷了深圳所有的發展時期,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他把他的所見、所思、所感,全部反映到了創作的美術作品中去。「深圳有最新的生活,最新的開放改革,這種感受是非常的強烈的,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激情。」現在,這個共和國的同齡人一頭飄逸的銀髮,仍時常往返於和平和深圳之間,他說,他有兩個家鄉,一個在和平,一個在深圳。

這座夢想之城給予了奮鬥者無限的可能

深圳,是一座夢想之城,只有你有本事,有雄心,有鬥志,就擁有無限的可能。菱亞能源科技總經理陳興明到現在都還記得1996年從學校出來的時候,「抱著出來學一學、闖一闖的感覺,就來到了深圳。第一感覺是深圳機會很多。」但是,他沒想到憑著他的專業特長在深圳電力行業深耕20多年。回首這20多年,他說,深圳的萬家燈火,就是他最大的榮光。

直到現在,邵偉偉大學的同班同學都不敢相信,短短8年時間,船舶駕駛專業出身的他能從遠洋貨輪的一名三副成為深圳知名的城市風光攝影師。「我自己都覺得挺意外的,我覺得在深圳這個地方,只要你認定一件事情,你堅持去做,你努力去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深圳,在邵偉偉心裡,就是一座夢想之城,奇蹟之城,它會給你的人生提供很多種可能。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毋庸置疑的是,這40年的發展給這座城市注入的不只是物質和榮耀,還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狀態,創業的狀態。創業,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骨髓,成為這座城市的基因。

2007年,城市漫步機器人創始人李正從廣州來到深圳。「剛來到華強北的時候給震撼住了,我覺得我未來應該是要在這裡來創業,因為這裡商機太多了,客戶太多了。」創業成就夢想,創新引領未來。在華強北,擁有紮實軟體基礎的李正搞過GPS,做過兒童智能手錶,2016年開始投入其全部身家做智慧機器人,如今更是研發出雙足機器人,李正的每一步都不是因循守舊,而是以創新的意識去創業,出奇制勝,實現「彎道超車」。 與李正同樣享受創業的快感的,還是譽家裝飾的創始人謝宇兵。「我從小做事情就是有抱負的,我認為只有創業才有更大的空間,敢於挑戰不服輸,越折騰越幸運。」從部隊退伍以後,謝宇兵做過餐飲配套,後來進入家裝行業,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他以產品思維做裝修,堅持全案定製整裝全流程、高標準服務,在他看來,「家裝公司要重點比拼的不是價格,而是解決用戶痛點的能力。」對謝宇兵來說,客戶的口碑和讚賞就是最大的褒獎。

從小喜歡拆裝各種設備的潘昊,2007年從重慶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進入到了英特爾製造部門擔任產品工程師,2008年7月,他從北京南下深圳,創立了矽遞科技,3年後,他成立了深圳第一家創客民間組織——柴火創客空間。對於深圳,潘昊從不掩飾對它的熱愛,「我今天的事業也好,今天的路徑(也好),是因為深圳而成就起來的,所以深圳我覺得對於一個Maker而言,它是獨一無二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與潘昊的觀點不謀而合,2013年來深的以色列籍猶太家庭教育創業者Raphael·Genis也認為:「只要你來到深圳,你有想法,你有idea,哪怕你沒有資源,也一定可以做到,靠你的奮鬥,你的努力。」

平凡鑄就偉大

對於一座城市的人來說,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拼搏、奉獻、付出……傳遞著真善美,讓我們這個城市更加溫暖,前行更有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他們的平凡,鑄就了這座城市的偉大。

深圳家裝家居行業協會會長李曉鋒,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跨界者,他在媒體工作了很長時間,電視、報紙、網媒都幹過,後來又做過金融,直到最後成為深圳家裝家居行業協會會長。他舉辦行業技能競賽,尋找全城最能「裝」的人,把一些新思想、新觀念導入家裝家居這個傳統行業,幹得風生水起。他最樸素的願望就是希望帶給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以「尊嚴」,讓他們用匠心、用品質贏得市場的尊重。在他看來,「所有的牛逼背後都是苦逼,回顧25年來這麼多崗位,其實背後的辛苦說實話只有我自己清楚。但是辛苦過後,回過頭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中興網信5G應用產業研究院院長孫文,對5G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喜歡學習,也喜歡分享,「我認為把自己學到的一些東西分享出去,本身一個是能夠惠及更多的人,另外一個方面其實對於自己個人的這樣的一個提升也本身是很有利的,我願意去花時間去做這個事。」與孫文的「分享」呼應,深圳雅楓國際酒店董事總經理蘇銳釗注重的是「回饋」。他上世紀80年代從老家潮州來深圳上大學,始終難忘剛到深圳時見到的那種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他的成功離不開深圳,而他也總想通過做公益的方式來回饋這片土地。在他看來,「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行動起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整個社會一定能夠和諧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公益這個事情一定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方面的欠帳。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的劉任遠是參加過三峽工程建設的建設者,來到深圳後,在水務局當過公務員,現在則加入中電建,投身治汙攻堅一線,「5+2」、「白+黑」,幹得不亦樂乎,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找準了新的定位。「我非常喜歡深圳這座城市,作為一個水環境治理者,我能夠為深圳的城市發展也好,城市美化也好,做出自己的貢獻,我非常榮幸,感到很自豪。」與劉任遠的專注一樣。華大基因常務副總裁杜玉濤,華大內部都叫她杜老師。自2007年跟隨華大來到深圳,杜老師一直忙科研,忙工作,所以,她對深圳的喜歡也是逐漸加深的,在經過十幾年的相處之後,她覺得「深圳是一個既適合做工作、做事業,又適合生活的地方,深圳算是第二故鄉。」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杜老師就更忙了,創作團隊對她的拍攝幾乎都是斷斷續續,插空進行的,在杜老師的身上,總是透著科學家的冷靜和理性,她說,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是華大一直以來的願景和從沒改變的初心,她未來的日子一定會用終生的努力去為之奮鬥。

40年,2000萬人的遷徙,共同書寫了一座城市的傳奇!創作團隊始終有這樣的感覺,《城與人》的拍攝過程,就是「讀人」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常常會被感動,常常會覺得和這樣一群深圳人並肩前行的感覺,真好!

偉大的時代是由千千萬萬的建設者造就的,特區深圳是由一群具有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夢想精神的人建設而成的。我們要做的,是把「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的夢想」和「用行動實現夢想的深圳人」作為紀錄片創作的主要內容,從「城與人」關係的角度打開小切口,講好從全國乃至世界移居到深圳的深圳移民的故事,塑造一系列鮮活的、對信念堅持、對美好嚮往,有行動力、有想像力、有創造力的深圳移民群像,傳遞「來了就是深圳人」、「千千萬萬普通深圳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等價值觀念,從而讓中國乃至世界更多人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榮光,鼓舞更多有識之士聚集深圳、熱愛深圳、紮根深圳,提升深圳的家園感和歸屬感。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中國意願,深圳表達」,也是一次深圳正能量的酣暢淋漓的釋放,但更重要的是,這是通過影像符碼推動城市精神構建,彰顯城市魅力,輸出城市價值觀,將城市的影響力和文化擴張力結合起來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一次有益嘗試。

「深圳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實現的地方。」回首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最深刻的變化在於人;眺望新時代的新徵程,最強大的動力還將源於人。記錄這些可愛的深圳人,講述各種各樣的深圳故事,《城與人》第二季不會是終點!

相關焦點

  • 國產人文自然類紀錄片推薦
    人生一串(共二季)類型:人文紀錄片觀看平臺:嗶哩嗶哩彈幕網簡介:《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專題紀錄片,每季均6集。>簡介:《第三極》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於2015年3月25日推出的一部由曾若海執導的紀錄片,它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同時也是中國首部採用4K技術攝製的高清紀錄片。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藝術學碩士,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作品有《桑窪》、《紅事》、《執行現場》等。其中《桑窪》獲2015年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最佳紀錄片獎,第十屆「紀錄·中國」最佳人文類紀錄片獎;2016年「金熊貓」國際紀錄片人文類最佳攝影提名獎等。《執行現場》獲2019年中廣聯全國法制節目紀錄片一等獎;入圍2019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金紅棉複評環節。
  • 川臺紀錄片:再見2020,我們用影像記錄了你的疼痛與美好
    2021年,我們將繼續用真實影像呈現時代演進,用更多的紀錄片作品,傳遞希望之春、人性之美、時代之光!2020年川臺精品紀錄片《直與天地爭春回——2020四川戰疫紀實》用創作者們的話來說,這是一部賭上性命的紀錄片。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
  • 饞哭你的頂級美食紀錄片,第二季今晚上新!
    系列片最難做的就是承上啟下的第二季,尤其是在風味1以9.1的高分,成為美食紀錄片的扛鼎之作以後,要給期待值飆升的觀眾什麼樣的內容,才能穩定口碑,鞏固IP價值?在《風味人間》第2季開播之前,價值官就約訪了節目主創團隊,以製片人張平,總導演李勇的視角,來解鎖調製新一季「風味」的幕後配方。
  • 「城市與我」故事會: 攝影藝術家影像中的深圳這座城與人
    故事會邀請到影像作家、小說家、劇作家、戲劇導演康赫, 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饒小軍教授, 紀實攝影師、三次獲得「中國最有影響力攝影人物」楊延康,獲得萊卡奧斯卡巴納客攝影新人獎的中國攝影師黃京以及「城市與我--公共影像創作計劃」公眾單元入選攝影師代表閆雨電作為分享嘉賓,他們與觀眾圍坐在一起,分享自身與深圳的鮮活故事,暢談影像與城市的關係,展現每個人心中不一樣的城市。
  • 用影像著史,佳能助紀錄片《中國》展現文化自信
    近期,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正式開播。紀錄片《中國》第一季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到盛唐時期,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優酷人文:布局在潮水到來之前
    越來越多人正在感受到紀錄片鏡頭的溫度。但有的人布局在潮水來臨之前。12月15日,優酷於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舉辦了2020優酷人文內容趨勢思享會。會上,優酷人文宣布接下來重點發力劇制紀錄片、文化名人矩陣、美食矩陣,並將以潮流內容聯動阿里經濟體。會上公布的2021片單囊括了八大品類的25部紀錄片與文化節目。
  • BBC最美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二季回歸
    網易娛樂10月24日報導 被稱為最美紀錄片的《藍色星球2》將於10月30日登陸中國視頻網站,同步BBC播出。為你帶來4K高清視覺下的海底世界,享受影院般的震撼體驗!2001年,英國BBC電視臺推出紀錄片《藍色星球》,以前所未有的獨特視角探索海洋奧秘,真實地記錄了海洋世界的無窮魅力,顛覆了觀眾對海洋的理解。
  • 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第二季四季之麻葉
    視頻: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第二季四季之麻葉  麻葉在潮汕菜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有些潮汕人是「不可一日無此物」,在每家潮菜館都有麻葉,甚至有人說,要判斷一家潮菜館地不地道,一要看它有沒有麻葉賣,二要看它做得地不地道。
  • 優酷人文2021年度片單發布 創造更多紀錄片玩法
    在昨日開幕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優酷召開了2021優酷人文內容趨勢思享會。這也是優酷人文連續第三年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展現場分享了最新的項目成果和品牌發布,不忘初心,追求真實,相信真實,用真實尋找同路人,世界為行業帶來更多改變,一直是阿里文娛對人文內容的初心。
  • B站明年上線超30部紀錄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日前,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公布了最新的紀錄片出品計劃,並分享了2016年涉足紀錄片領域以來的收穫和經驗。2021年B站將上線超30部新片,其中包括《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
  • 紀錄片匯聚 花城懂你
    俺爹俺娘——中國人的家庭記憶和鄉村歲月焦波影像展現場影像展現場焦波歷經30年為父母拍攝12000多張照片和超過600小時的錄像而創作出的主題影像集影像展現場吸引市民駐足欣賞。據悉,本次紀錄片節內容悉數上線至GZDOC官網及優酷,支持全國觀眾在線觀看,普惠更多的紀錄片愛好者及從業者。而在線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司徒兆敦以及周浩、趙琦、範儉等知名導演也紛紛亮相,分享自己對紀錄片創作的寶貴經驗。
  • vivo公布影像+手機攝影大賽2020年度攝影作品 以專業影像傳遞人文...
    發布會上,vivo還公布了由首屆「vivo影像+手機攝影大賽」評選的年度攝影作品,這也預示著歷時3個月的「vivo影像+手機攝影大賽」圓滿收官。攜手國家地理,探索手機影像的人文價值影像化表達的時代下,手機正在幫助更多人獲得影像創作的樂趣。
  • 致敬時代——木南人文藝術攝影展在深圳開幕
    意不盡網訊(阮中華)11月27日,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電子可靠性深圳研究中心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賈平凹文學藝術館主辦的「致敬時代——木南人文藝術攝影展」在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大學科技園開幕。展覽以"讓科技更具有人文關懷與溫情,讓文藝更享有科技的便利與創新"為理念,從木南近年來使用華為手機拍攝的兩萬多張照片中遴選出160餘幅攝影作品,分為《那人》《那城那鄉那情》《那視角》三個主題展出。
  • 「南京禮物2028」第二季評出10件新禮物
    「南京禮物2028」第二季評出10件新禮物獻禮建城2500周年,文化賦能城市未來公元前472年,南京建城。公元2028年,南京將迎來建城2500周年。南京人,用什麼向南京城獻禮?答案是100件禮物。從2019年起,每年為南京尋覓10件城市禮物,持續10年,匯聚成100件城市之禮。
  • 2020國產紀錄片行業「巨頭」林立,視頻平臺持續加碼
    少年》《非常之人》《生命裡2:活到一百歲》《我是xx生》《城市夢》《第一線》《幸福實驗室》《非常手記《新國貨》《燃點·創戰到底》《但是還有書籍》《人生第一次》等作品,從不同側面詮釋了社會生活的點滴、城市與普羅大眾的面貌。
  • 國內首檔洋蔥體城市紀實片《奇妙之城》上線優酷 周深吳磊助陣
    優酷開年紀實真人秀《奇妙之城》1月5日上線首期貴陽篇,「好想去貴陽」、「想回家了」,觀眾邊看邊聊,「周深在溶洞裡唱傳奇」等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1億。   《奇妙之城》是優酷把綜藝與紀錄片兩種形式融合後的全新嘗試,這檔紀實真人秀邀請周深、吳磊、肖戰、白宇、許魏洲、王曉晨6位藝人用全新視角和形式深入全國6座城市,通過探尋城市中生活者的日常和明星深度體驗的感受
  • 優酷人文2021片單發布 持續領航人文紀錄片賽道
    作為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唯一戰略合作夥伴,在為期三天的節展中,優酷人文也對此次紀錄片節進行了獨家直播,此次發布會已於12月16日在優酷上線。相信真實的力量阿里文娛投入優酷人文的初心「我們的初心其實很簡單,我們一直相信真實的力量。」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因為閱讀漸漸勢微,所以催生出許多鼓勵人們閱讀的電視節目,如《朗讀者》《見字如面》《一本好書》等等,也有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但還有書籍》,不僅為書迷也是為普通人打開了一扇通往閱讀的窗戶,希望可以藉此讓人們重新拾回閱讀的樂趣。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已於4月14日上線,這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
  • B站公布紀錄片計劃 《超時空鑑定》鑑定古代奇案
    據悉,2021年B站將上線超30部新片,其中包括大受好評的《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以及與BBC聯合出品的歷史題材紀錄片《Ancients》。《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  《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將於明年二季度上線。作品由胡歌配音,繼續展現譯者、漫畫家、作家、圖書館等和書有關的人與事物,為熱愛閱讀的人在忙碌的時代提供一絲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