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技術歷史悠久,漢朝的「絲綢之路」就是很好的例子,到了明朝初期,我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處於世界頂尖地位,鄭和下西洋就展示了明朝的海軍實力。到了清朝,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海軍力量落後於西方國家。到如今,擁有頂級造船技術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
超大型油輪研發建造技術,一直以來都處於船舶工業中的金字塔塔尖,這一技術也是歐美發達國家及日韓兩大海上運輸強國的「大國重器」。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合作到自主研發的過程。在2004年,我國交付給伊朗的5艘超大油輪,就是中國和韓國共同合作研發建造的。智能化超大型超級油輪是目前世界船舶工業領域的前沿熱點。除了超大規模的排水量之外,智能節能與安全環保是其最大特色。
近些年來,中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在軍事領域,中國民用工業型造船技術也逐步躋身世界一流水平.早前,由我國中船重工自主研發建造的超大型智能油輪「凱徵」號正式交付客戶。這艘比遼寧艦航母大五倍、排水量高30萬噸以上的巨無霸也是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輪,這也將中國船舶工業推向新的臺階。
以「凱徵」號為例,這艘巨艦和普通油輪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不同,包括自動駕駛、智能裝卸、綜合管理在內,其智能化系統都能實現一體化操控。理論上來說,「凱徵」號僅需幾名技術人員就能完成橫跨大洋級別的原油運輸和裝卸任務。從數據上來看,這艘排水量為30.8萬噸的龐然大物,相當於五艘遼寧艦航母;其船體長度超過了300米,也就是三個足球場;高度也達到了50米。據悉,「凱徵」號一次性就可以裝載運輸30萬噸原油,是美軍福特級航母3倍。
擁有「大塊頭」的「凱徵」號同樣具備了「大智慧」。與同級別油輪相比,它最大的優點是擁有一個超智能的「大腦」,它也是全球第一條智能化的超大型超級油輪。截止目前為止,我國超大型油輪已經研發到了第6代,全球超大型油輪船隊中,每10艘中就有一艘是中國製造,這艘「凱徵」號屬全球首創,此外,包括航線規劃系統、消防安全系統等眾多黑科技在內,「凱徵」號的智能化應用程度,代表了當今全球最高水平。它的成功交付,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已經擁有研發超智能化大型艦船的能力。
世界範圍內30萬噸以上的巨型油輪寥寥無幾,而配備智能化系統的30萬噸級油輪,目前也僅僅只有「凱徵」號一艘。「凱徵」號作為大型艦船在智能化技術應用上的成功典範,也為未來中國海軍軍艦智能化升級積累了大量寶貴技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