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拿唐朝皇帝吃飯的碗去鑑定,專家們卻給出了2種結果!

2021-01-09 新咖說歷史

中央電視臺的《我有傳家寶》是收視率較高的鑑寶節目之一,其中有一期節目受到了收藏界、甚至民間的極大關注。這期節目被廣關注,不僅僅是因為節目中對一個老人所持瓷碗波瀾曲折的鑑定過程,更是因為欄目中鑑寶專家對這位老人所持這個傳家寶的態度令人氣憤,專家自己有眼無珠不識貨不說,還嘲弄持寶老人,認為老人是魚目混珠、濫竽充數。

節目開始,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拿著自家傳了好多輩的瓷碗來到了《我是傳家寶》的現場。老人堅信自己的這隻碗是唐朝皇帝吃飯的碗,是個古董寶貝,所以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鑑寶現場,想請專家品鑑一下到底值多少錢。其實在正式上節目之前,大多藏品都是需要專家先行鑑定是否有走上前臺的價值、是否有足夠的噱頭提高電臺收視率來確定是不是開播錄製的,所謂無利不起早嘛。專家看過老人的碗後,極其不願意將這個毫不起眼、看起來沒有絲毫文物價值的碗拿到這檔節目中,認為這隻碗沒有鑑定價值,更不會引起觀眾的興趣,從而提高節目的曝光率。但執拗的老人堅信自己的碗是寶貝,還是想方設法、義無反顧的走上了《我有傳家寶》的節目現場。

在節目現場,專家經過分析鑑定,對這隻碗的意見也分成了兩派,最終給出了兩種結果。一種結果認為老人的這隻碗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吃飯的碗,根本不值幾個錢,而另一結果則認為這是唐朝的古董,是盛唐時期皇帝吃飯時專用的碗,具有很重要的文物收藏價值。在現場的部分專家、甚至包括很多觀眾都對這隻看起來造型古樸卻色澤明麗碗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一個贗品,做舊高仿而已,面對這位手持瓷碗的蒼蒼老人哄堂大笑。

不過最終經過科學方法鑑定以及專家的再三仔細分析研究,還是確定老人手裡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碗是真品,是盛唐時期皇帝吃飯才有資格使用的碗,真正的官窯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它的價值可以在一些二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子了。這隻碗造型古樸、紋路細膩、色彩豔麗,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此結論一出,全國譁然,很多人都認為《我有傳家寶》節目組的專家把這麼珍貴的碗看做普普通通碗真的很令人無語,而且還在節目現場嚴重騎傷害了持寶老人的自尊心,既沒專業素養又缺乏人格教養,根本不配在央視這種高檔鑑寶欄目中充當專家。最終在民眾輿論的導向下,這位專家也不得不公開道歉,認為由於自己疏忽大意,將這麼珍貴文物看做了蔽屣,差點令這位老人價值一套住房的御碗淪為了泛泛之物。

歷史上,唐代瓷器無論是南方的青瓷,還是北方的白瓷都光潔玉潤,慧質秀雅,清雅而不浮誇,器形多崇尚大氣圓和。而貴為一朝之主的皇帝用的餐具就更為氣質高雅、富貴,材質細膩溫潤,雕工精細,器身紋理精美,具有很高的古文物研究價值,對我們今天瓷器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這隻碗真的可謂是無價之寶了。相信當時皇帝吃飯時享受的不僅是味覺的盛宴,更是一種感視覺上的無上享受吧,皇帝在用膳時一定會龍心大悅,不吝讚美製作這些精美餐具的官窯大家吧。

相關焦點

  • 小夥拿「破碗」去鑑寶,觀眾嘲笑不止,專家鑑定後都沉默了
    在此類節目中,各路專家幫忙鑑別文物是真是假,而鑑寶期間也狀況百出。其中就有一檔節目,有一個男子拿著一「破碗」來鑑別,引來了觀眾的哄堂大笑,而在專家鑑定之後觀眾都不笑了,這個所謂的「破碗」有何特別之處?
  • 70年西安出土千年陶罐,唐代刻字銀碗現世,專家:皇帝防毒專用
    大家都知曉,無論在我國的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著很多遊手好閒的人,而他們根本不去想著怎麼掙錢,但卻是每天都想著怎樣發財,並且最終做到一夜暴富,也因為如此很多人都選擇了前去盜掘古墓,但卻總是有一些幸運的人在無意間發現了寶藏的存在。
  • 小夥拿一「破碗」去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在碗中倒入水後不笑了
    其中就有個男子就曾拿著一隻破舊的碗去進行鑑寶,人們都想看看廬山真面目,當現場觀眾看到是一隻破碗時,都對其發出了嘲笑聲,認為這個男子是鬧著玩兒的,人們都在懷疑這個碗還需要做鑑定?
  • 專家一摸瞬間變臉:農村大媽帶祖傳金碗,稱是唐朝貴妃所用之物!
    專家一摸瞬間變臉:農村大媽帶祖傳金碗,稱是唐朝貴妃所用之物!中國歷史淵源流長,因為其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更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產生過眾多的歷史朝代,所以各類歷史文物更是層出不窮。
  • 河北老農藏有一金碗,專家鑑定後興奮地要讓老農上交,老農:不交!
    打開裡面一看,老農興奮得幾乎要跳了起來,原來裡面有一個金碗,而且這個金碗的樣子非常稀奇。老農想起,這張木床是爺爺那輩留下來的,但是爺爺因為意外過世,所以才沒來得及告訴兒孫們。 老農想到兒子過兩年就要結婚,家裡卻沒有積蓄給兒子弄一棟房子,也許賣了這個金碗就能讓兒子順順利利結婚呢。於是,老農便用布包好這個金碗,直接到縣城找專家鑑定。
  • 兒子偷拿母親的「醃雞蛋」罐去參加鑑寶,專家:不敢估價,怕被抓
    在古人的封建思想中,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因此,生前的達官顯貴,多數希望自己在死後也能享盡榮華富貴,所以會在陵墓中放許多珍奇異寶作為陪葬。古人對於歷史的記錄,多半帶有奇幻色彩,真假難辨。因此,我們需要挖掘出的考古文物替我們還原歷史的真相。
  • 老人用白酒換一塊「破布」,掛灶臺10年,專家卻說:這是絕世珍寶
    這塊「破布」被掛在灶臺上,用來擋灰,上面已經被煙燻的烏漆抹黑,再加上廚房裡沒什麼光線,如果不是專家仔細觀察的話,還真就發現不出端倪。發現了不對勁的專家們在徵得的老人的同意之後,將這塊破布從廚房裡拿了出來。此時老人的家裡已經圍滿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來看看熱鬧,想知道老人的家裡究竟有什麼寶貝。看著專家們拿出來一塊破布,大家心裡都覺得非常好笑,這樣一塊破抹布有什麼好看的?
  • 老人要價200萬賣一個玉碗,專家看到碗底的4個字,要少了!
    而河北曾經有一位大爺,他手中就有這樣一件自稱是溥儀用過珍貴的文物,而且還想將其以高價賣掉,專家最初不信,但是看到碗底上印的四個字卻不得不愣住了。這位來自河北的大爺是一位貧苦的農民,但是其家中卻不知為何珍藏著一件珍貴的玉碗,而且他一直對外宣稱這件玉碗是其家傳的寶貝,而且是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
  • 尼姑拿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是假的,尼姑笑問:你可知我是誰?
    曾經有很多的電視頻道都做過鑑寶節目,專門請來各種鑑寶專家,然後來對參賽的嘉賓們帶來的寶物進行鑑定,然後判斷出這件寶物到底真還是假。在專家鑑寶的過程中,現場的氣氛是非常緊張嚴肅的,也非常的吸引人注意,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鑑寶節目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說一件發生在鑑寶節目上面的事情,有一位尼姑帶著一尊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過後,說尼姑帶來的佛像是假的,沒想到尼姑反而笑著問:你可知道我是誰嗎?
  • 小夥帶一破碗去鑑寶,觀眾發出嘲笑聲,專家在碗中倒水後笑不出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講,鑑定文物可是個技術活,只有專門學文物知識的專家才能夠真正知道一個文物的真假,電視上的鑑寶節目也就應運而生。鑑寶節目中的人們可以拿著自己的寶貝讓專家幫忙鑑定真假以及來源。在有一期節目中就有一位男子,他帶著一個破碗上臺鑑定,在專家做鑑定之前,觀眾還發出了嘲笑聲,專家往碗裡倒了一杯水之後就笑不出來了,究竟發生了什麼?
  • 女士們拿這幅古畫上臺鑑寶,鑑定他是贗品
    通常這些節目會邀請專家鑑定文物,一些收藏家會帶著他們的藏品節目邀請專家鑑定。在一個文件節目中,這位女士拿了鑑寶這幅前的油畫,鑑定結果卻備受爭議,怎麼了這個女人的名字叫施秋林,她帶來的那幅畫自稱是張善果的作品。張善果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畫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時代的原因,他的畫很少傳世,所以價格也很貴。
  • 女子拿「鴨子」鑑寶,自估價100萬,鑑定結果如何?
    不過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古董市場,讓市場變得混亂不堪起來,各種騙子也多了起來,人們往往分辨不出什麼是真古董什麼是假古董。這個時候就需要專家的存在了,很多專家都會幫助別人鑑寶,其過程中也出現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 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
    許多人們都拿著自己家中珍藏的寶貝去鑑寶節目上看看自己珍藏的寶物到底是不是真品?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那麼這個奇特的破碗到底有多大價值呢?它又怎樣能讓現場觀眾從剛開始的嘲笑並為最後的震驚呢?
  • 老人撿到一塊石頭,上面長滿了「白頭髮」,專家鑑定後為何要求封鎖...
    —阿諾德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曹雪芹《畫石》 石頭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幾乎目至之處都能看見石頭。在原始時代,石頭會被用來作製作工具。再後來,人們還學會利用石頭生火。不得不說,石頭對於人類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古代皇帝吃飯時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皇帝怎麼吃飯,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吃法。飯菜的豐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們口味和喜歡的不同而有異。目前知道比較多的是明清皇家的吃法。皇帝並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如清朝皇帝,一般每天只吃兩頓飯,即早膳和晚膳。
  • 女大學生帶祖傳「狼皮」鑑寶,專家看後直呼: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一方面給收藏者提供了鑑定平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節目,能給大家普及到一些鑑寶知識,避免人們盲目收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01鑑寶欄目的火熱播出,受到外界一致好評。吸引了不少的收藏愛好者前來,拿出自己收藏的寶貝,讓專家們幫忙鑑定其價值。
  • 男子拿重10斤的寶貝做鑑定,專家稱:現在論克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基礎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滿足,他們在有空餘精力的時候,就會去培養一些特別的興趣愛好,其中收藏就是很多人的選擇。一些人收藏是想著淘到寶貝,從而一夜暴富,也有一些人完全是出於個人喜好。為了滿足收藏迷們,關於此類的電視節目也越來越多。
  • 老人在山上無意發現藏金洞,拿金磚去銀行換錢,卻當場被警察抓獲
    生活非常的困難,當時有非常多的人都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就為了能夠種一點兒糧食,讓自己之後的生活更安定一些。時間在慢慢的流逝,日子也越來越好。在山西,有一位農民在自己不忙的時候都會去上山砍柴。而在一次上山砍柴的途中,他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前些天剛下過雨,上山路非常的泥濘。因為雨下得比較大,所以當時很多樹都被颳倒了。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其實「帝」這個稱呼與「祖」,「宗」又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仔細的話會發現唐朝以前的皇帝稱呼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帝」,比如最後一個帝「隋煬帝」,「魏明帝」,「晉武帝」等等。唐代以前皇帝的稱呼就是「朝代名+一個修飾字+帝」。而唐朝之後皇帝稱呼最後一個字是祖或宗,「朝代名+一個修飾的字——祖或宗」。
  • 男子偷拿母親醃雞蛋的罐子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你最好捐出去
    小夥子偷拿母親醃雞蛋的罐子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表示說「你最好捐出去」,這是為何?小夥子很喜歡看鑑寶節目,時常便想著自己家裡為何沒有文物,要是有的話他也會帶去鑑寶。家中哪有什麼珍貴的文物呢,最老的物件兒便是母親醃雞蛋的罈子了,但那個罈子是那麼普通,幾乎所有農村家庭中都有,本就其貌不揚,在歲月中沉澱後更是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