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拿一「破碗」去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在碗中倒入水後不笑了

2021-01-10 騰訊網

引言

文物是古代人留給我們的歷史縮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是歷史的沉澱,每一個文物的背後都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追求不僅局限於吃得飽,現在更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所以曾掀起一股收藏風,出現了一些古玩愛好者,現在的人們都能在電視上看見一些鑑寶節目。

其中就有個男子就曾拿著一隻破舊的碗去進行鑑寶,人們都想看看廬山真面目,當現場觀眾看到是一隻破碗時,都對其發出了嘲笑聲,認為這個男子是鬧著玩兒的,人們都在懷疑這個碗還需要做鑑定?此時的專家卻十分的淡定,在這隻碗裡倒入清水後,大家都不笑了,場面一下子就安靜了起來,這隻碗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自然是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存在,但是因為戰亂以及盜墓賊等原因,好多文物都已經不知去向,而現在有一些商家瞄到了商機,做出了許多的贗品流入市場讓古董市場真假難辨,使真正能夠淘到好東西成為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這名男子也是一名古玩業餘愛好者,其實在很多年前他就有看到過這隻「破碗」出現在古玩市場,可是當時標出的價格十分昂貴,所以男子當時沒有買下來,過了幾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又看見了一隻「破碗」,仔細一看這隻破碗和之前的那隻一模一樣,於是不想再錯過一次機會就將其買了下來,這一次他把這隻碗帶到鑑寶節目就是請專家給鑑別真偽以及估個價,究竟值多少錢。

男子剛開始拿出碗的時候,被觀眾們嘲笑,因為在場的觀眾憑直覺認為這個男子可能被騙了,拿了個假貨,就算鑑定出來是真的,因為外觀也值不了多少錢,就在觀眾激烈討論的時候,臺上的專家開始仔細端詳這個別人眼中的「破碗」,鑑寶無數的專家一下子就找到了切入點,在這隻破碗中倒入了清水,結果發現了令人驚豔的一幕,只見這隻破碗底部模糊不清的圖案慢慢變得清晰了,最後成了一片水靈靈的葉子,這一點就和我們平常人家的碗不一樣。

男子看見這樣一個場景心裡也無比的激動,鑑別完後專家恭喜男子拿到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文物,非常的具有收藏價值,不能夠隨便對待,要好好保護起來,男子心裡也特別的開心,總算是沒有花冤枉錢,而那些觀眾也不笑了。表面上是一隻「破碗」,但碗底的樹葉遇見水之後馬上變得鮮活起來,將這隻碗的價值一下子體現了出來,這就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也著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千萬不能夠以貌取人,眼睛所能看見的只是表面,真正能夠看清楚一個人還是要看內在。

而據《論語》裡面記載,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都有看人看錯的時候,那是他的一位弟子叫子羽,因為這個弟子外表確實不盡人意,長得十分醜陋,孔子就認為他資質淺薄,平時也沒怎麼注意他,覺得肯定不會有好的發展,後來孔子周遊列國,一直跟在他身後的卻是這個弟子,而且後來子羽還擔任了大夫,孔子這時才知道自己錯了不應該以貌取人。

結語

古人的這種思想在現在依然能夠用在實踐中,當我們去辨別一個人的好壞品性的時候,確實不能只看外貌,要多注意別人的內在,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和了解,就像這隻「破碗」,不經過專家的仔細鑑定,誰又能知它的真實身份呢?而對於我們自己,也要多像別人展現真實的自我,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
    許多人們都拿著自己家中珍藏的寶貝去鑑寶節目上看看自己珍藏的寶物到底是不是真品?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那麼這個奇特的破碗到底有多大價值呢?它又怎樣能讓現場觀眾從剛開始的嘲笑並為最後的震驚呢?
  • 小夥拿「破碗」去鑑寶,觀眾嘲笑不止,專家鑑定後都沉默了
    在此類節目中,各路專家幫忙鑑別文物是真是假,而鑑寶期間也狀況百出。其中就有一檔節目,有一個男子拿著一「破碗」來鑑別,引來了觀眾的哄堂大笑,而在專家鑑定之後觀眾都不笑了,這個所謂的「破碗」有何特別之處?
  • 小夥帶一「破碗」鑑寶,引觀眾群嘲,專家倒入一杯水後都羨慕不已
    例如曾經有一個小夥帶著一個破碗來到節目中鑑寶,隨即引起觀眾的一陣鬨笑,但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對小夥流露出羨慕的眼光。我國的歷史悠久,有很多文物已失去蹤跡,也有很多文物成為了人們手中的收藏品,不過一些老百姓們即使手中有文物,卻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也不能夠判斷它的真偽,因此他們往往會尋求專家的幫助,由此產生了很多鑑寶類節目的誕生。
  • 小夥帶一破碗去鑑寶,觀眾發出嘲笑聲,專家在碗中倒水後笑不出
    我國有關文物的記述,第一次是在《左傳》中接觸到「文物」二字,到了中華民國時期,文物的概念就比過去要廣泛,當然每個國家對於文物的稱謂是不一樣的,至今為止都沒有對文物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值得肯定的是,文物雖然說是成為了歷史,但是對於人類的發展卻有著很大的作用。
  • 「破碗」加水會怎麼樣?鑑寶節目中專家一個小舉動,觀眾不再笑了
    碗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其作用會發揮得淋漓盡致。關於碗的詳細進展開始於中商時期,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瓷器技術的進步,碗的花樣也更加的豐富,製作工藝也更加的精湛。有一位小夥子拿了一個破舊的碗參加鑑寶節目,希望相關專家能夠對這個破碗進行一定的評估。當小夥子拿出這個碗的時候,現場觀眾都笑了,如此破舊還有裂紋的碗,怎麼能是文物呢?畢竟大家都知道,碎裂的瓷器,會變得毫無價值。面對觀眾的嘲笑,小夥子非常的平靜。
  • 老人拿唐朝皇帝吃飯的碗去鑑定,專家們卻給出了2種結果!
    這期節目被廣關注,不僅僅是因為節目中對一個老人所持瓷碗波瀾曲折的鑑定過程,更是因為欄目中鑑寶專家對這位老人所持這個傳家寶的態度令人氣憤,專家自己有眼無珠不識貨不說,還嘲弄持寶老人,認為老人是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節目開始,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拿著自家傳了好多輩的瓷碗來到了《我是傳家寶》的現場。
  • 老人拿著「壓菜石」去鑑寶,引觀眾嘲笑,專家:別笑,至少5個億
    許多人會去用現代的工藝品冒充以前的文物,而一些收藏的人,也不能夠很好地辨別出這是不是真的文物,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個東西,它有什麼價值。於是在這個時候,鑑寶節目應運而生。他剛一出現,就引發了觀眾的嘲笑,因為這塊石頭黢黑黢黑的,觀眾們都鬨笑到:這和我家門口的石頭有什麼區別?那位農民一時之間也有些尷尬,因為這塊石頭並不是他高價淘回來的,長得也不盡人意,讓觀眾誤解是非常正常的事。專家們見到那位農民之後,讓觀眾們別嘲笑別人的寶物,並且異常親切地讓那位農民將石頭送過來鑑定。專家的素質之高,可見一斑。
  • 爺爺偏心傳給孫子好碗,「破碗」傳給孫女,專家:孫女撿到寶了
    而對於劉鳳英,爺爺認為女孩子不需要追求那麼多,有口飯吃、日子過得下去就行了,只給了她一個帶著缺口和一個「破洞」的瓷碗。 不過,劉鳳英也不是專家,她並不具備鑑定自己那個古董的能力,為了防止上當受騙,劉鳳英帶著那個「碗」來到了一檔鑑寶節目。劉鳳英想要通過這個節目尋求專家的幫助,這樣在她出售這件瓷器時,心裡也有個底。
  • 尼姑拿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是假的,尼姑笑問:你可知我是誰?
    曾經有很多的電視頻道都做過鑑寶節目,專門請來各種鑑寶專家,然後來對參賽的嘉賓們帶來的寶物進行鑑定,然後判斷出這件寶物到底真還是假。在專家鑑寶的過程中,現場的氣氛是非常緊張嚴肅的,也非常的吸引人注意,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鑑寶節目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說一件發生在鑑寶節目上面的事情,有一位尼姑帶著一尊佛像去鑑寶,專家鑑定過後,說尼姑帶來的佛像是假的,沒想到尼姑反而笑著問:你可知道我是誰嗎?
  • 小夥帶「邪門」法器鑑寶,稱是喇嘛送父親的禮物,專家:拒絕鑑定
    老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到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很多人開始把玩起老物件兒,某些電視臺借著這股東風,推出了一系列鑑寶節目,讓觀眾可謂大飽眼福。其中有一期節目比較特殊,來鑑寶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帶來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古玩字畫,而是一隻法器。
  • 鑑寶丨男子帶「壹圓」硬幣鑑寶,稱祖傳之物,不料專家估價不得了!
    一位男子,帶著祖傳的一元硬幣來到鑑寶中心,要求專家估價,不料專家看完大吃一驚,究竟怎麼回事呢?
  • 女子帶香爐「蒙面」鑑寶,專家手一比劃,女子:5000萬?專家搖頭,可能值3億.
    女子帶香爐「蒙面」鑑寶,專家手一比劃,女子:5000萬?專家搖頭說起「蒙面人」大家會想到什麼?無論是哪種猜測,這類人都自帶一種神秘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去猜測這人身後是不是有什麼故事。這不,這期的鑑寶節目,就來了一個蒙面的女子想要鑑定寶物,即使是到了臺上,也沒有摘下口罩,這下引起了專家們和觀眾們的注意。
  • 女子拿自家供奉的菩薩鑑寶,關燈後用光束一照,專家:不用鑑定了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人們所關注的東西,而歷史中的許多故事也十分生動有趣,總能吸引很多的人傾聽和品味。近年來,鑑寶節目一度火熱,就是因為這類節目中有很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和故事,加上人們對文物藏品的價值總是感到好奇,所以吸引了許多的觀眾。對收藏文物的人來說,鑑寶節目也是一個鑑定文物價值的平臺,讓參加節目的嘉賓更加了解自己的藏品。
  • 兒子偷拿母親的「醃雞蛋」罐去參加鑑寶,專家:不敢估價,怕被抓
    在古人的封建思想中,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因此,生前的達官顯貴,多數希望自己在死後也能享盡榮華富貴,所以會在陵墓中放許多珍奇異寶作為陪葬。古人對於歷史的記錄,多半帶有奇幻色彩,真假難辨。因此,我們需要挖掘出的考古文物替我們還原歷史的真相。
  • 採茶妹帶「破木頭」鑑寶,山上踢出來的,專家:我也想踢幾腳試試
    即便是我國博物館中的文物很多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的,而沒有被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大多數都還遺留在民間或者還被埋在土裡裡面。今天小編繼續帶來鑑寶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採茶妹,帶著「破木頭」鑑寶,聲稱實在老家山上踢出來的,那到底鑑定結果到底如何?一起來看看你吧!
  • 最尷尬鑑寶節目,日本專家估價2500萬國寶,中國大媽:這是我做的
    湖州百姓都很高興,天天都去找李秀才學紡織,可久而久之,他們發現這個「專家」其實根本不會紡織,都嘲笑他不懂裝懂,最終李秀才無臉見人,又去了別的地方。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李秀才」,不知道他們讀了幾本書就自稱專家,在公眾場合發表些不切實際,不知真相的言論,搞得「專家」這個詞都變成貶義詞「磚家」,大夥看了都想扔板磚的人。
  • 農民帶「壓菜石」去鑑寶,觀眾紛紛鬨笑,專家卻稱至少價值5個億
    在這樣的熱潮之下,鑑寶節目也就應運而生。而今天要講述的就是在一檔鑑寶節目上的趣聞軼事,雖說石頭一直都是常見的東西,但是這位老人還是帶著石頭來到了節目上。農民帶「壓菜石」去鑑寶,觀眾紛紛鬨笑,專家卻稱至少價值5個億。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 男子偷拿母親醃雞蛋的罐子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你最好捐出去
    來自祖國大地的人們拿著自家寶貝兒前來鑑寶,有的滿懷信心前來,卻得知自己收藏的不過是贗品,失望而歸;有的只不過抱著試探的想法,卻意外成為千萬富翁,這也是鑑寶類節目總是吸引觀眾的原因,足夠刺激,足夠充滿懸念。小夥子偷拿母親醃雞蛋的罐子鑑寶,專家鑑定完成後表示說「你最好捐出去」,這是為何?
  • 小夥帶祖傳「官帽」鑑寶,專家用光一照,激動道:敢問祖上何人?
    如今很多鑑寶的節目非常火,家裡有寶物的人會帶著自己的寶物上節目請專家親自鑑定,有的人開心而去,失落歸來,而有些人手裡一件不起眼的寶物竟然有上千萬的價值,讓人不可思議。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2003年推出的鑑寶節目《鑑寶》,在場的專家全都是圈中非常有資歷的大前輩,對於歷史、文物等都有頗深的研究,真品和贗品難逃他們的法眼。
  • 男子花30萬巨款,買一「破木杯」來鑑寶,專家:價值已經翻了十倍
    曾有位男子拿了個「破木杯」參加鑑寶節目,稱花30萬巨款買的,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直到看到杯子上的這四個字後,專家激動了。 一、平平無奇的「破木杯」 鑑寶節目並非一般的科普類節目,雖然觀眾在看這種節目的時候也能從專家的解析中學到些關於文物的常識,但相較來說藏寶人的故事更是節目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