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襠褲?NO!封襠褲,YES!

2021-03-05 兒科醫生魚小南

似乎,寶寶穿著開襠褲長大,是個傳統,

不管男寶寶還是女寶寶,都是這麼過來的,

然後,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就把穿開襠褲,當成了一個常識,

只是,開襠褲真的適合寶寶嗎?

用現代醫學來看,答案是,NO!


且不說開襠褲暴露了寶寶的臀部、外陰部,

單是容易被銳器扎傷或被燙傷,就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

OKOK,就算全家齊上陣,營造出一個無比安全的環境,

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

就女寶寶來說,外陰部在生理原因+開襠褲的暴露性下,

很容易被感染,從而患上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統感染。

有粑粑麻麻不以為然,

我們家是男寶寶,總不至於被感染吧?

男寶寶穿開襠褲穿久了,會玩弄自己的生殖器,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

粑粑麻麻知道嗎?

人在幼年時的一些習慣,不管好壞,往往會維持終身,

而寶寶的諸多生活習慣,都要靠粑粑麻麻以及你們提供的環境養成噠,

長期穿開襠褲後,寶寶很容易就養成大小便無規律、無節制、無羞恥感、無隱私心理和隨地大小便的壞習慣。


要是秋冬天,前後通風的開襠褲,

更是著涼的幫兇——

冷風長驅直入,毫無阻擋地灌入寶寶的腰腹部和大腿根部,

想想都冷,

感冒和腹瀉,自然就趁虛而入啦。

所以,小南建議,寶寶1歲後,粑粑麻麻就捨棄開襠褲吧,

給寶寶穿上封襠褲,出門再隨身攜帶尿布,

寶寶會很喜歡這樣一個舒適體面的小屁屁哦。


另外,溫馨提示:魚小南醫生育兒問題分享會,每周六在微信平臺上放出100個問題,先到先答,和大家不見不散哦。


相關焦點

  • 我開襠褲都脫了,你就給我說這個?
    先聽我來diss開襠褲:1、容易受到外物的傷害寶寶穿開襠褲,相當於讓臀部和私處失去了衣服或者尿布的保護,很容易受到外物的傷害,一旦發生意外,家長追悔莫及。這個樣的尷尬並不是少數,每周都有孩子因為這個尷尬的原因來院就診(尤其是夏天...)
  • 寶寶不能穿開襠褲?1歲前這樣搭配,不僅好處多父母帶娃也更方便
    但近些年來,大家來對穿開襠褲是否合適,有很多的爭論,大部分傾向於穿開襠褲是不好的,孩子暴露了隱私,容易感染,不衛生。可以給他用紙尿片和開襠褲的組合,小月齡的寶寶一天裡大小便的次數比較多,用紙尿片很划算,尿片價格低一些,把尿片塞進開襠褲裡,媽媽可以放心的和寶寶在外面放放風了。
  • 荊州博物館有一條最古老的開襠褲
    在清朝的時候,褲子才開始替代袴合褲,成為各種褲子的泛指。以前的古人不穿褲子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古人怎麼遮體呢?1982年荊州馬山驚現戰國晚期的1號墓,裡面出現大量保存完好的精美絲織品,有些技藝已失傳甚至現代無法完全複製。1號墓的出土讓荊州博物館成為『絲綢寶庫』。
  • 陳出新:說「開襠褲」與「留襠褲」
    說「開襠褲」與「留襠褲」陳出新/文中國因為地大物博,相對氣候平和的關係,小孩流行穿開襠褲,無論撒尿放屁兩便,關鍵是,當爺爺的隨時摸揣一下小孫子的牛牛,那個心裡踏實是不可言喻。但是,一個人長大了繼續只能喜好穿開襠褲,這可是把糊塗弄大了。
  • 開襠褲救了趙武靈王,合襠褲救了趙國,也使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
    這就是早期的開襠褲。襠不縫合在一起,方便尋歡作樂,也方便如廁,只是,暖了小腿,冷了屁股。在這樣的開襠褲時代,歷史上卻重重地演繹了一出《趙氏孤兒》悲情戲。趙氏宗族的宗主趙朔慘遭滿門抄斬,唯有妻子因身份特殊,作為晉成公的姐姐,懷著身孕跑回宮中避難,並隨後生了個男孩兒。仇人聽說後,到宮中捕殺這個孩子。
  • ​「紈絝子弟」的開襠褲
    「紈絝子弟」的開襠褲成語「紈絝子弟」出自《宋史·魯宗道傳》
  • 穿開襠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種對生殖.器官的暴露無疑是為了方便使用者,對於穿開襠褲的人,放佛沒有什麼尊嚴可言。在歐美,開襠褲這一個概念只存在於一些喜歡kinky打扮的人們,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很shame的穿著。受日本人的影響,在國內的情.趣服飾市場,開襠褲似乎要比歐美地區更受歡迎,大家都很喜歡這種羞.恥的穿法。
  • 古代穿褲子那些事:「開襠褲」內穿,漢昭帝時期才有了「合襠褲」
    就像人們所穿的褲子有很多種造型,闊腿褲,喇叭褲,緊身褲等等,可以根據個人的風格進行變化,但是褲子的本質都是一樣。人們穿褲子可是有著非常多的講究,單純的是穿這麼簡單,所蘊含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發展。而另一種便是開襠褲,據歷史資料記載,在漢朝之前,人們所穿的褲子大多數都是開襠褲,考古學家發現墓穴當中的一些文物也證明了,當時人們所穿的確實是開襠褲。
  • 上海話詞典:連襠、罵山門、飯泡粥
  • 為什麼中國古代男女都穿開襠褲?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褲子的記載,但那時的褲子只有兩個褲腿,襠是不縫合在一起,是廣義上的開襠褲。穿那樣的褲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暖腿部。在人們只穿裙子或「裳」,在冷天腿部受凍,於是就在腿上套個套筒,這就是早期的褲子。那時的褲字寫作袴,這個字的來源似乎可解釋為袴是「兩股(大腿)各跨別也。」按古人的解釋,那時的袴是「脛衣也」,即給小腿穿個衣服,而不管屁股。大概是因屁股肉多比較經凍。
  • 裙下穿「安全褲」怪嗎?那是你沒見過穿開襠褲、運動褲的
    其中最為著名的幾條,要麼說早年中國人是沒有褲子(也有說只有開襠褲),所以才穿緊緊繞住下擺的曲裾長袍,也有的說這是跪坐的原因,然後一路可以聯想到穿和服的日本女性穿不穿內褲的問題;要麼說合襠褲是霍光發明的,原因竟然是為了讓皇帝獨寵自己的外孫女,所以就讓宮女們穿得「麻煩」些。
  • 韓國瘦身褲,雙層透氣棉襠, 貼心呵護!
    ,發貨時效不保,特殊情況隨時通知,介意慎拍)🔹【售後說明】①因疫情隨時有變,突發停發地區,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封城封路地區也不發貨,具體以下單後的實際出單情況為準,由於上述情況導致的退單,不進行額外補償。
  • 女人穿上倩美塑身褲,不掉襠、不變型,即刻塑型,你值得擁有
    不掉襠、不變型,即刻塑型的倩美塑身褲倩美不掉襠塑身褲與此同時,倩美塑身褲封襠設計無死角,能完美收緊大腿根部脂肪,避免腿部肉肉外溢,影響腿部美觀。此外,倩美不掉襠塑身褲在設計與研發上,充分利用人體工學原理,還從腰部到褲腳,環形立體逐步施壓,把力量向中心聚攏。這個設計,能幫助術後女性,推走多餘脂肪塊,將它們填充到需要的部位,不僅不會暴露腿部缺陷,還能改善腿形,更完美呈現S型曲線!
  • 1000年前,瓷器的大量使用,終結了中國人穿開襠褲的歷史
    箕坐就是把兩條腿向前伸直了坐,因為漢代的褲子是沒有襠的,這個姿勢會把下身露出來。》漢代的褲子就是兩個褲筒,吊掛在腰間。漢朝時期人們常穿的衣服,是袍服。袍服由兩部分組成,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所以那個時候褲子都不是必須的。
  • 別抱怨了,要知道古人的「秋褲」都是開襠的……
    穿,開襠的……▼我們都知道,開襠褲是給小孩子穿的,很少有心智正常的成年人穿著它出現在公共場合,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實在太!不!雅!了!但是在思想比我們保守落後的古人眼裡,穿「開襠褲」卻根本不叫事兒!南宋黃昇墓中的開襠褲,藏於福建博物院話說,商周以前,大家都是不穿褲子的。
  • 1歲女嬰穿開襠褲,被查出感染性病,更大的危害居然是……
    兮兮的父母說,因為現在天漸漸熱了,爺爺奶奶怕孩子包著尿布悶出痱子來,就主張給兮兮穿開襠褲。醫生分析,正是此舉,讓孩子在外出遊玩或遊泳的過程中從外界感染了出尖銳溼疣的病毒。 「讓嬰孩穿著開襠褲到處走,是一種很不衛生的行為。」
  • 開襠褲舒服方便?這些壞處意想不到!
    之前天氣熱,家人給寶寶穿開襠褲我也沒說什麼,現在天氣都轉涼了還一直不讓穿紙尿褲,我怎麼勸都攔不住,就是要露屁股。還一大堆的理由,什麼紙尿褲捂著不舒服,開襠褲上廁所方便,巴拉巴拉一大堆,真是愁死我了。叨叨能不能出一篇寶寶穿開襠褲的文章啊?有理有據的拒絕這波操作~看到寶媽的話,叨叨又不淡定了,真心為寶寶感到委屈。
  • 冬季打底褲挑選、搭配指南:勒腳?卡襠?不存在的
    經常看到賣打底褲的商家會把厚度分為××D。D(denier)是纖維的纖度單位,每9000米纖維重多少克,就是這個打底褲是多少D。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通常D越大、打底褲越厚。市面上打底褲基本上分為三種襠部設計。單襠:適合很瘦的身材,不建議大家購買,對身材要求高。並且會有掉襠的問題存在。雙襠:舒適度中等,一般身材買雙襠就足夠。
  • 難道宋制漢服的下裝只有宋褲嗎?其實這幾種裙子更漂亮有氣質哦!
    封城掩面抗此疫,千命殞沒難逃。最是驍勇白衣將。百毒終必散,猶可盼明朝。長褙子、宋抹、宋褲很多萌新可能以為宋制漢服都是這樣的,其實並非如此。古人下裝以裙裝為主,自然宋朝也不例外。通常商家賣的宋褲都是經過改良的,通常都會加上「改良」二字。在宋朝有開襠褲和合襠褲兩種褲子,而售賣的改良宋褲全部為外層開叉帶內襯的合襠褲,開襠褲通常是買不到的。古人都是相對保守的,尤其是在程朱理學發達的宋朝,不可能只穿開襠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