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縱邊縱後代」革命老區尋訪團到古竹鎮進行紅色革命足跡尋訪...

2020-12-23 瀟湘晨報

10月22日,「東縱邊縱後代」革命老區尋訪團到江東新區古竹鎮進行紅色革命足跡尋訪調研活動。江東新區黨委書記孫宇紅接待了尋訪團。

尋訪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古竹鎮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部舊址陳家祠、東江特委第一次黨代會舊址、黃沙坑幹部培訓學校、中共東江特委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認真觀看了古竹鎮紅色革命遺址群的展覽介紹,追憶先烈英雄事跡。

隨後,尋訪團在古竹鎮召開座談會。會上,尋訪團觀看了河源市宣傳片、江東新區紅色文化宣傳片,聽取了江東新區在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情況介紹。尋訪團對江東新區開發建設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表示將充分調動各方資源關心支持江東新區的發展,助力推動江東新區「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

孫宇紅對尋訪團一行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將繼續打好「老區牌」,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努力推動古竹東江革命舊遺址群升級打造,同時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產業;認真挖掘、宣傳、弘揚英模人物、先進典型,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激勵老區人民凝心聚力推動新區振興發展。

座談會後,江東新區和尋訪團互贈紀念品留念。

新區領導邱兆珣參加了活動。

供稿/新區社會事務局

編輯/黃永聰 校對/李玲

【來源:河源江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革命老區鐘山薏仁香
    在羅平革命老區鐘山鄉,一草一木都似乎能講述70年前那段崢嶸鏗鏘的邊縱烽火故事:面對「三座大山」的壓迫與黑暗統治,羅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推翻舊世界。鐘山鄉人民一馬當先,敢為革命馬前卒,率先建立了羅盤區紅色革命根據地。
  • 惠東縣安墩革命老區
    惠東縣安墩革命老區,即將建造起一座紅色旅遊小鎮。【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紀念公園正門由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原邊縱副政委梁威林題寫 "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鍍金園名。革命英雄紀念碑,其英雄業績流芳百世,革命精神永垂千秋。
  • 邊縱誕生地怒放多彩「文旅花」
    在那些蒼松翠柏之間,佇立的豐碑,歷經歲月而常新,向我們訴說著革命年代的風風雨雨:熱湯之戰、人民自衛隊智取馬金水的抗紅隊……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以下簡稱「邊縱」)在安墩成立,安墩革命進入高潮。邊縱以燎原之勢席捲廣東大地,為廣東全面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熱湯圩智取抗紅隊 安墩革命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
  • 廣西合浦縣舉辦首屆革命老區迎新年晚會
    12月18日晚,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還珠戲院熱鬧非凡,合浦縣首屆革命老區迎新年晚會正在進行著,當地群眾用激情澎湃的歌聲為英雄歌唱,用活力激蕩的舞蹈向英雄致敬。合浦縣委書記孫環志,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沈德棠,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林德光及韓德金、鍾焱輝等縣領導出席活動,體現了對革命老區建設的關懷和支持。晚會由合浦縣政協主辦,合浦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三和集團廣西美人魚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承辦。300多名老區群眾、老區抗戰老戰士、解放戰爭老兵、志願軍戰士和烈士後代參加了晚會。
  • 桑植縣與湖北建始縣共同舉辦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交流活動
    桑植融媒12月10日訊(記者 彭倩 朱肖)12月9日,桑植縣、湖北省建始縣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交流活動在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湖南百年紅色教育基地舉行,據悉,此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老區人民的交流,增加老區人民的感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韋先娥出席活動。
  • 紅色之旅—韋崗新四軍抗戰紀念館館長尋訪記
    追憶革命歷程,翻閱歷史畫卷。傳承紅色文化,感懷崢嶸歲月。4月13日,我和 李永義老大哥相約前往新四軍韋崗抗戰紀念館尋訪,從另一個角度感悟了紅色傳承的意義。1938年6月17日, 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支隊二團一部在鎮江西南的韋崗伏擊日軍運輸車隊,僅半小時便獲全勝。韋崗戰鬥是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抗擊日本侵略的第一仗。這一仗威震江南,挫敵兇焰,鼓我士氣,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揭開了序幕,已載入我軍的光輝史冊。據紀念館原負責人湯忠勝介紹,這次伏擊戰是一次完勝,新四軍未被日寇擊亡一人!
  • 國家發展改革委援派壽寧縣掛職幹部開展革命老區紅色旅遊發展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援派壽寧縣掛職幹部開展革命老區紅色旅遊發展情況專項調研 2020-12-1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革命老區大悟縣的「高鐵之變」
    「革命戰爭年代,大悟縣34萬人,有17萬人參加革命,其中7萬人犧牲,而犧牲的7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留下名字,這個縣走出37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徐海東大將,聶鳳智、程世才、周志堅三位中將。我想說,如果沒有革命老區的犧牲和奉獻,就沒有新中國繁榮的今天,也許就不可能有專家雲集在這裡,評審京廣高鐵是不是該在大悟設置一個二級站點。我說完了,謝謝各位!」
  • 葉縣段莊村:革命老區煥新顏
    1月15日,在葉縣葉邑鎮段莊村的段莊革命老區紀念館門前,圍坐在一起聊天的村民高興地說。 完善基礎設施 改善人居環境 來到段莊村,就看到村口綠色的草地上坐落著一座黨旗雕塑,上面寫著「紅色段莊」,為人們指引著道路。右側巍峨聳立的門樓牌坊上「鷹城紅色第一村」七個紅色大字筆力雄勁,讓人覺得時空交錯,仿佛進入革命戰爭年代。
  • 十堰是一片被紅色革命文化浸潤的土地
    十堰地處鄂西北山區,但在這片被經歷過血與火的紅色土地上,紅色革命文化開花結果,浸潤著350萬車城兒女。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這裡九進八出,七次創建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鬥爭以來,紅三軍戰略轉移、紅四方面軍戰略轉移、紅二十五軍長徵、中原突圍等戰爭,十堰都有代表性革命文物實證。我市8縣市區被納入全國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 冠城記|冠縣革命老區趙建民故裡 永不消逝的紅色記憶
    在民政部1953年、1979年、1995年的三次統計中,聊城8縣(市、區)全部列入革命老區名單,成為山東省為數不多的全市「一片紅」的革命老區。民政部公布的首批、第二批抗日英烈中,山東有41名英烈和1個英雄團體與聊城有關。在聊城,革命戰爭時期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蹟留存,這些紅色歲月遺留下來的舊址,當年也曾千軍萬馬,根植於這座城市,鐫刻著永不消逝的歷史記憶。
  • 建始縣赴湖南桑植縣開展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交流活動
    12月9日,「建始-桑植革命老區紅色活動交流活動」在湖南省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湖南百年紅色教育基地紅軍禮堂舉行。建始與桑植,山共脈,人同宗,在紀念賀龍率第二方面軍長徵85周年之際,建始縣與桑植縣老促會,經過協商開展此次活動,旨在加深革命老區縣市間的互助友誼,促進老區間的攜手發展。建始縣原宣傳部副部長、老促會副會長胡永鑄說,建始是賀龍的第二故鄉,賀龍元帥率領紅軍、遊擊隊在建始開展了長達6年的武裝鬥爭。
  • 「復興號」駛入陝北革命老區
    記者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西安、榆林兩地間首次開行時速160公裡「復興號」動車組,標誌著陝北革命老區邁入「復興號」動車時代。當天,西安局集團公司也首次開行西安至鄂爾多斯雙層旅客列車,使往返兩地之間的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 激情歲月寫春秋 ——尋訪長汀縣策武鎮當坑村的紅色印跡
    激情歲月寫春秋  ——尋訪長汀縣策武鎮當坑村的紅色印跡  □特約記者 王 堅 文/圖  那條穿村而過的千年古道已然緩緩隱沒在時光的荒蕪中,那條曾經以潺潺泉水滋潤穀物草木的清澈溪流依舊無聲無息地流淌,老態龍鐘的明代永隆木廊橋
  • 惠東安墩革命老區將大變樣!
    安墩革命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從大革命時期一直到解放戰爭,紅色火種曾在這裡燎原。啟動安墩革命老區系列項目是我縣2019年縣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在安墩鎮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修建現場,工人們正在馬不停蹄的施工中。現場施工負責人林元濤介紹,在4月份,工人們陸續返工後,工程建設就加快了建設腳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廣場的大理石鋪磚已經完成了有70%左右。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呂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線軍需
    70年前,志願軍指戰員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崇高的獻身精神,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華日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與江蘇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
  • 特別的節日 特別的「禮物」7月1日《衡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出版
    《衡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印刷出版。《衡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這一精品力作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在此日印刷成書,送達衡山縣。衡山縣歷史悠久,素有「文明奧區」美譽,是湖湘學派發源地,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兒女。
  •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南寧市江南區富寧小學開展「紅色...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南寧市江南區富寧小學開展「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71年的風風雨雨>時光的積澱令她更加地富有內涵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一顆赤子之心來熱愛這個給予我們美好生活的祖國為緬懷革命先烈,銘記紅色歷史,南寧市江南區富寧小學的同學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出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追尋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學習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 曲阜師大研支團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延安精神」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李彥龍)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近日,曲阜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來到延安革命老區開展學習「延安精神」主題愛國教育活動,追尋中國共產黨人在陝西的紅色足跡,重溫歷史,弘揚革命精神。
  • 追尋紅色印記 威海乳山12名「小遠落」回家啦
    據統計,自1942年至1952年之間,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用乳汁哺育了1223名革命後代。張東海就是膠東育兒所初創時期的乳兒。在反「掃蕩」的日子裡,乳娘李秀珍時刻守護著東海。一次,日寇飛機掠過育兒所上空,李秀珍抱起東海就往山上跑。飛機投下炸彈,李秀珍便將身體彎成拱形,把東海護在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