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100多家門店無法營業,靠私域月銷售額翻20倍,他說:「私域關鍵...

2020-12-26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作者:石正,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WeTool被封之後,很多企業對於私域流量接下來如何走產生了茫然,而有些企業則在此之前已經順應形勢,換個陣地繼續探索自己的私域運營之路。在本篇文章中,您將看到:

1、私域運營中如何製作對用戶有黏性和高轉化潛力的內容?

2、企業微信內運營私域流量的正確姿勢有哪些?

3、如何在私域內處理好用戶、內容和產品三者之間的關係?

本文約 4500 字

閱讀大約需 8 分鐘

疫情期間, 100 家線下門店全部關閉,它利用線上積累的私域流量,一個月左右變現將近 200 萬。

這是位於寧夏銀川、專注枸杞全產業鏈布局的品牌百瑞源在私域方面的表現。

在運營私域流量過程中,很多玩家反饋朋友圈的賣貨效果不理想,或者不斷被用戶刪除和拉黑,逐漸對私域流量失去信心。實際上這可能是因為前期的基礎工作沒有做到位,和用戶之間的信任還沒建立起來。

而今天的案例百瑞源在這方面的做法或許值得我們學習,你知道的是它一個月變現 200 萬,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將近 1 年時間裡,它堅持不主動賣貨,而是單純「養客戶」,因而疫情突發後,它的「複利效應」也就來了。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百瑞源枸杞新媒體負責人曹銀松聊了聊,了解這一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在私域流量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1

統一給 100 家門店配私域手機,

設IP「杞大叔」

朋友圈專播「地裡的事兒」

百瑞源是一家專業從事枸杞科技研發、基地種植、生產加工、市場營銷、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科技型企業。旗下品牌百瑞源榮膺「中國馳名商標」。它擁有枸杞生產基地 12000 畝,全國各地的線下門店 100 多家,此外,在各大電商平臺也都有布局。

百瑞源是從去年 5 月份開始在微信布局的,談及最初緣由,曹銀松表示,公司感受到了電商平臺上越來越高昂的營銷成本,想通過私域把已購客戶維護好,「避免一錘子買賣。」

另外是想在私域內教育用戶,讓用戶真實的看到百瑞源平臺上正宗的寧夏枸杞是如何一點點種植和生產出來的,「這個溯源過程在朋友圈可以一點點展示給用戶看。」此外,在微信內維護好老客戶,也能夠逐漸產生轉介紹和客戶裂變。

在引流渠道上,當時主要是抓線下門店的流量,公司統一買了 100 多部手機下發到每一個門店,通過產品體驗包或者折扣優惠讓店長店員添加每一個進店顧客的微信,同時也有對店長店員自身的激勵措施。門店流量大部分是來寧夏的外地遊客,以這種方式,到去年年底陸陸續續大約加了有 2 萬多人。

引流的同時還要做私域內的運營,百瑞源在這上面專門花了不少心思。

當時這 100 多個微信號的統一IP形象都是一個人,叫「杞大叔」,類似於百瑞源一個老員工或者領導的身份,主要就是代表公司的一個整體形象,而實際上出境的杞大叔就是百瑞源的董事長。

百瑞源有三塊種植基地,為了提供和支持朋友圈的內容素材,各基地小組每周在匯報工作時,要附帶所做工作相應的場景圖片,有杞大叔參與的場景也會專門挑選出來,結合工作報告和場景圖片,運營人員在朋友圈以杞大叔的口吻告訴大家。由於每個基地拍的照片不一樣,所以每次匯總的素材足夠私域團隊使用一周。

和其他私域玩家的朋友圈內容主要圍繞單個人的人設打造不同,在百瑞源這裡,杞大叔更多是代表整個公司,朋友圈內容以杞大叔的視角展現百瑞源整體的人、事、物等。」具體來說,曹銀松和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總結了幾個杞大叔在挑選和製作朋友圈內容上的偏好和經驗:

「一種內容是特別真實的、勞作的場景,比如我們的基地員工坐在田間地頭休息、吃東西,在很荒涼的地方但是特別開心這種。另一種是到了夏天鮮果下來的時候,一筐一筐的鮮果被抬著走出來的時候,這種點讚量很高。此外還有基地的藍天白雲、黃昏圖景等。」

私域團隊會告訴基地工作人員該怎麼拍,具體有哪些要求。「要有人,不能光拍枸杞、園子,否則會不生動,要有人勞作的場景。同時要重視細節的展現,比如他在施肥,要把鏡頭離得很近,清晰展示土壤狀況;採摘的時候要拍到手,從一大堆人在採摘到一個人在採摘,然後再到一隻手在採摘,最後採摘出來的枸杞是什麼樣的等。」

到了冬天非種植期時,又把注意力放到加工廠,拍流水線的情況,包括工作人員挑揀和包裝枸杞的場景,休息和活動的場景等。此外,公司的組織文化,團體活動,枸杞館的人群火爆,直營門店的開業、店慶、顧客品嘗和購買場景等,都會成為朋友圈的內容素材。

■杞大叔的微信朋友圈

種植基地的各種場景是「杞大叔」朋友圈最核心的內容板塊,車間、門店、枸杞館、團體文化等作為輔助元素。「因為基地是我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我們就想證實我們的枸杞是從源頭開始做的,而不是從其他地方收購過來的。」

總部統一製作內容素材,主導 100 多個門店微信號的朋友圈內容生產,每天早中晚發3、 4 條。同時絕不主動在朋友圈賣貨,只做展現,曹銀松表示,團隊是準備先用一整年的時間為私域內用戶展現百瑞源的產品和其他各方面在四季內的變化,「不賣貨,先花一整年時間培養信任」。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每周對朋友圈的點評贊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據此持續優化,不斷復盤。「什麼樣的內容用戶點讚高,什麼內容他們不點讚,慢慢找規律,一天不行兩天,兩天不行三天,後來就發現他們對地裡的事兒,人的場景,細節等感興趣。」 

雖然沒有主動在朋友圈賣貨,但是這種方法反而產生出奇的效果。很多用戶對杞大叔產生了好感,「信任很足,比如結個婚、家裡生個孩子,辦個滿月酒、開業等都會過來和杞大叔說一聲。而當用戶主動來詢問一些產品意見時,基本上杞大叔推薦的產品用戶都會買。」

而接下來疫情期間的表現讓百瑞源更加堅定了私域流量的價值。

2

月銷售額翻 20 倍

企業微信+各種私域全發力

疫情期間,百瑞源 100 多家線下門店無法營業,公司開始利用一切線上渠道和資源來緩解經營問題,包括朋友圈賣貨、直播,企業微信,各電商平臺,後勤保障等多個板塊。

首先一個轉變是, 100 多個代表杞大叔的微信號開始主動賣貨,「這個時候已經是不得已的事了。」不僅是這些專門的私域微信號,全公司的員工都開始配合在朋友圈轉發產品連結,甚至每個員工還拉上自己的親戚等一塊助力,做到全員營銷。

公司繼續盤點還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發現之前無論是門店還是電商平臺上都有很多購買過產品的老客戶的信息,於是就想把這些用戶認真維護起來。

而這一次團隊用的私域工具是企業微信。

實際上自從去年年底企業微信開放朋友圈和群聊,百瑞源就已經開始研究企業微信,中間也歷經多次討論,因為個人號經常遭遇封號等問題,於是疫情期間就徹底決定之後要把用戶都積攢到企業微信上來。

「幹騰訊允許幹的事,不然之後再封號的話,公司資產就損失太大了。另外我們發現企業微信還是有很多的便利性,包括用戶標籤,用戶池打造,還有群發系統等,都還是很厲害的,它是一個專門讓企業運營客戶的工具。」

百瑞源在企業微信內的主要引流方法是打電話,給之前有訂單信息的客戶逐個打電話。最開始的時候,曹銀松帶著一個小姑娘每天測試電話話術,每打完 50 個電話,就開始做效果統計和分析,然後反覆優化話術內容。用戶在電話中同意添加微信之後,團隊就在企業微信內搜索用戶的手機號,主動添加時系統會給用戶發送一條默認為「我是XXX」的通知,這一條通知話術,他也反覆優化,最後逐漸使添加通過率達到了15%。

接著又專門成立了一個 30 多人的「突擊隊」,把電商平臺上數十萬老客戶的訂單信息進行梳理,先按照客單價,再按照購買過的產品種類等,並在最開始兩個星期內繼續讓團隊成員在那些基準話術上自主優化話術,持續探索更高的通過率,最後再固定下來最高效的話術。

添加用戶時會給他們按照產品、渠道等維度進行分組打標籤,這是為了之後在需要私信群發時的精細化運營。「比如把自用產品的信息發給買過自用產品的用戶組,禮盒產品信息發給買過禮盒的用戶組等。」

因為疫情期間對現金流的需求比較大,所以當時加進企業微信內的用戶也是直接進行促銷變現,「邊引流邊變現。」這些流量以及前期積累和培養的 100 多個杞大叔微信內的私域流量顯示出令團隊振奮的效力,一個月左右時間裡,百瑞源在私域內產生了將近 200 萬的業績,「和之前平常一個月比起來,翻了 20 倍左右。」

這給了團隊極大觸動:私域流量關鍵時候能救命。

於是在疫情放緩之後,在企業微信內持續引流和積累私域流量就常態化了。線下復工之後,門店對於這塊也更加重視了,除了繼續有一個 10 人專門團隊每天給老客戶打電話為企業微信引流,電商產生的快遞包裹內放卡片之外,門店的自然流量也繼續往企業微信引流。曹銀松估算,目前百瑞源的企業微信加了有 5 萬多用戶,同時每天這三大渠道能新添加 500 左右用戶。

疫情期間和後疫情時期的私域運營還是不太一樣的。這些新添加的用戶還沒有被百瑞源在私域內教育過,所以這時候又要重新開始「養」用戶了,企業微信的朋友圈繼續發揮類似之前個人號朋友圈的教育功用,團隊計劃依然用其來展現百瑞源在一年四季的內容場景,整體素材思路也和之前的類似。而之前 100 多個杞大叔的個人微信號還保持著原來的IP形象繼續運營。

至於企業微信每天只能發一條朋友圈,曹銀松表示,團隊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後來想通了,認為每天一條也夠了,發太多反而容易被用戶屏蔽,即使一天一條,一兩年下來數百條也是非常可觀了。同時在原先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揀最重要的一條內容發。」

而由於添加用戶時是以店長或員工身份打的電話,所以也調整了朋友圈的IP形象,在企業微信內直接使用店長的身份運營,相當於由各門店店長帶著用戶不斷參觀有關百瑞源的種種。

曹銀松的感受是:真實產生信任,時間產生價值。「你今天發一條沒啥影響,明天發一條沒啥作用。時間長了,用戶對你這個印象是極其深的,就信任了。」

 ■百瑞源的企業微信「朋友圈」

之前在個人號時期團隊也有測試過社群運營,但是效果不佳,於是企業微信的私信群發成了曹銀松極為看重的功能,他帶著團隊測試不同私信群發方式的效果。比如先拿一個有 1000 個用戶的企業微信試驗某條文案內容的群發,如果效果不好,就重新改編文案然後換一個企業微信號繼續群發,不斷摸索用戶更願意接受的內容。

他認為,這種群發私信必須給用戶帶來價值,否則決不能輕易打擾。「我們嘗試過給他們發一些類似枸杞知識的內容,發現大家不喜歡看,然後就也不敢再發了,後來發現我們做免費試用,新品體驗、用戶反饋的這類活動信息他們比較感興趣,所以第一次就做了新品免費體驗活動,選了 1000 個人送給他們讓他們體驗,後來這裡面還有 40 多個人想要瓶裝的,我們又把瓶裝的發給他們。」

現階段,他認為這塊的內容還沒有完全打磨好,此外也有對成本的考慮,因此百瑞源對於私信群發仍然非常克制,2、 3 個月才會發一次,他表示,只有把群發內容測試和優化到用戶不再排斥和拉黑的時候,才會加大群發的頻率,「打磨完成之前寧可不動。」所以目前企業微信內主要還是先靠朋友圈內容「養」用戶,而對於朋友圈的內容打磨,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也是在做私域運營的過程中,曹銀松越來越意識到內容的重要性。「我們搞私域流量到現在,發現講到最後就是需要懂人性,持續生產有價值的內容,用內容黏住用戶,養成信任,這個東西也是最難的,我們甚至到最後都不是枸杞公司,而是要發展成一個內容公司,產品變成了附帶品,你的內容好了才有機會做成這件事。」

同時他認為最終還是以優質產品作為開口去製作內容。「我們不是製作相聲、笑話,不是來搞演藝的,製作的內容都是為我將來的產品做鋪墊的,這樣才有意義。在跟用戶不斷的互動中,慢慢知道要做什麼樣的產品,開發的同時輸出內容進行鋪墊,然後逐漸延續,到高潮,最後推出新品,這樣推出的產品才更容易火爆。因此他現在也非常鼓勵團隊多和用戶互動,去探測更多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生活中的點滴等有價值的信息,然後逐漸匯聚決策出更多有價值的產品、內容以及活動策劃等。「內容是為產品服務的,產品源於對消費者內心的洞察。」

私域運營指南小結:

私域流量本身就是為了避免公域平臺上那種一錘子買賣而構建的,因此在私域運營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好和用戶長期打交道的準備,明智做法是先給用戶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後逐漸信任自己,之後再通過優質產品和服務加固這種信任。那種急於收割用戶的玩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手中私域流量的終生價值之大,所以做不到從根本上的珍惜。

百瑞源在企業微信內的私域之路還在繼續探索,一方面對私域的未來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步子依然放的很緩,並保持耐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私域流量的積累是需要一點點艱苦卓絕地往下幹的。」曹銀松如是說。

*** END *** 

相關焦點

  • 一場直播銷售額翻3倍,連鎖門店利用私域直播破局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一件私域電商會(ID:yijianscrm),作者:一件私域電商會,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疫情讓大家養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這導致門店客流斷崖式下降,實體門店該如何藉助線上跑道增粉,將客戶引流回至門店?
  • 1200家門店全面私域運營 寶島眼鏡在疫情中發起大練兵
    【億邦動力訊】王智民已經習慣了用平常心看待這次疫情。王智民是星創視界集團董事長,他所創立的寶島眼鏡在大陸共有約1200家線下門店——無疑是這場疫情下主要的受災群體之一。然而,被動捲入這場風暴的王智民說得最多的詞是「要冷靜」,他反覆對領導班子說「越是高層越不能有情緒」。
  • 別談紐西之謎的抖音投放了,它的門店私域經營才值得學
    談及紐西之謎,必定離不開「爆品策略」、「火車頭思維」、「抖音投放」等關鍵詞,在新媒體領域和微商的成功,讓人似乎忘了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實體起家,是真正的實體店轉型私域運營的高手。剛剛結束的雙11,紐西之謎自營電商渠道總銷售額超過1.4億元,今年1到8月,紐西之謎整體實現同比3.5倍的增長,利潤同步增長,私域電商更是翻倍增長。
  • 啟博雲|疫情後,實體門店如何構建私域流量KOC?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2月經濟數據顯示,在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大盤總額跌了20.5%的情況下,唯一的增長來自於實體商品的網上零售。因此,進行線上化升級,利用線上化工具輔助線下門店的運營,降低門店對線下獲客的依賴,是實體店應對本次疫情的有效方案。
  • 300個微信群,年銷售額3.1億,這家社區連鎖店有何私域心得?
    4、傳統連鎖門店掌門人大道至簡的生意經。本文約 4000 字閱讀大約需 6 分鐘當其他諸多線下實體店遭受疫情重創之時,在廣西南寧當地擁有 88 家門店, 2019 年銷售額3. 1 個億,服務覆蓋當地 20 萬戶家庭的社區連鎖店品牌美加美的生鮮品類銷售額卻逆勢增長 3 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其他企業從中可以借鑑哪些經營思路?
  • 玩私域最關鍵的三個指標是什麼,「私域三角」增長模型首發
    據財報數據顯示,有贊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3.07億元,同比增長65.4%;有贊服務商家的GMV達到723億元,同比增長達90%;新增付費商家數量為45328家,同比增長22%。有贊將邁入「千億俱樂部」在今天(11月27日)舉辦的有贊八周年生態大會上,CEO白鴉似乎提前就已經透露了有贊的年報。
  • 線下遇冷 香港莎莎、巴拉巴拉們如何「私域」破局?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2019年5月,騰訊正式推出小程序倍增行動,通過採取「線下培訓+專案定製+實戰+效果復盤」的模式,與商家一起探求小程序的增量空間。   截至目前,倍增行動已經跑完了7期,共計為200+家企業提供了私域業態的診斷和諮詢,培養1000+個零售數位化人才,打造了100+個標杆案例。
  • 靠這個私域經營萬能公式,他們3天賣出600萬元代金券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黑牆於11月20日上海·零售私域峰會的演講中去,聽聽他怎麼說?如下,Enjoy:半城雲CEO 黑牆門店做私域顧客經營有天然優勢「顧客進店靠緣分,離店就失聯」是困擾實體門店經營的一大難題。
  • 寶島眼鏡:私域流量部署的關鍵是組織變革
    【億邦動力訊】4月18日消息,在「2020有贊x億邦直播社交電商峰會」上,億邦動力首席戰略規劃師、寶島眼鏡總教練黃藥師發表了《私域流量部署的關鍵——組織變革》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企業轉型的兩個核心要素:認知+能力。
  • 2020「雙十一」生變:難捨平臺,押注私域
    今年雙十一,茵曼的毛利和銷售額其實超過去年和預期,但他反思:商業零售在回歸本質。從價格戰,轉變到品牌價值。從營銷驅動,轉變到產品驅動...... 字裡行間,透露出這個昔日著名 「淘品牌」試圖跳脫電商大平臺裹挾,建立「自己的系統打法和節奏感」。
  • 剛剛,我們整理了企業微信的私域案例,請查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作者:  焦逸夢,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繼微信社群管理工具WeTool永久關停之後,某工具也被傳出主動關閉系統 1 個月。
  • 緊盯「私域」 深挖增長 TOP10上市零食企業7家牽手有贊
    2020年的大型公共衛生事件,讓越來越多品牌將經營關注點聚焦到「私域運營」,零食行業也不例外。通過公眾號、社交廣告、直播平臺、內容平臺、導購分銷等多種方式引流,將用戶沉澱到小程序、社群等私域生態中,提高每個顧客的貢獻價值,成為零食品牌們都在關注的運營模式。
  • 有贊私域電商節首創「金牌銷售員大賽」,聚焦門店導購數位化轉型
    12月21日,由有贊發起的首屆私域電商節將全面啟動,有贊將聯合有贊生態中的各類合作夥伴,共同助力商家私域建設在實戰中全面落地。私域電商節期間,有贊還將推出前所未有的「金牌銷售員大賽」,將競賽模式引入到私域渠道的營銷中,讓參與商家的銷售員在線PK,共同探索私域經營的新路徑,助力品牌商和銷售員共同成長。
  • 私域大玩家,看伊的家如何盤活私域流量
    2020年開年,因為疫情,社會停擺,經濟停滯。為自救,眾多公司抓緊布局私域:品牌人員變身拉群小助理,品牌導購變身十八線主播。在這場開春危機裡,有的品牌已經做到:櫃姐直播三小時,等於復工6個月。
  • 有贊COO浣昉:門店做私域帶來的GMV,是不是「純增量」?
    門店做私域運營帶來的GMV增長,到底是「純增量」還是「存量替換」?在有贊 8 周年生態大會上,有贊COO兼聯席總裁浣昉問了一個很多零售商家一直以來的心中疑問。他認為,這也是多年來很多零售企業電商負責人、私域負責人一直要在公司內部「被挑戰」的問題。
  • 他離職阿里後二次創業,幫必勝客等上千家餐飲品牌做「私域外賣...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小飯桌(ID:xfzmedia),作者:柴容,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疫情加劇了餐飲商家和美團外賣的矛盾。隨著餐飲業陸續復工,各地餐飲企業痛斥美團在疫情期間提高佣金。
  • 朱延輝:私域商業崛起,下一波消費品牌的機遇來了
    而今年的疫情讓這些問題更為凸顯。 疫情之下,零售企業面臨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消費行為變了,消費者重度在線,並且消費碎片化;交易方式變了,門店人流稀少,業績停擺;服務方式變了,門店導購賦閒,人效降低。
  • 2020最後四個月,「私域」還能賺錢嗎?
    故而在 2019 年,我們看到的私域創新,更多是非常小體量的組織和野路子開始實踐,然後摸索了一些方法,然後很快到達某個瓶頸,這個瓶頸是也許能幫你脫貧,賺點小錢,但是絕對做不大。比如一個蛋糕店,一個奶茶店每個月多賺幾萬的故事。但是無法複製,哪怕是一百家店,都推不下去。因為每個店的店員層次不齊,動力層次不齊,不可能都像你老闆一樣努力和有悟性。
  • 引爆私域流量,實現無界零售,直播才是美業門店最有效的增長攻略
    馬太效應逾發明顯,單店,連鎖門店開始難以為繼,而在發展的另一端的美業門店,在數位化的紅利中崛起,通過引爆私域流量,短期內就實現了可持續性的巨大增長。一.案例:皮膚管理店, 3個月暴增2000會員王菁,85後的北京姑娘,她的皮膚管理店開在北京五道口商圈。這裡地處多個大學旁邊,是典型的流量店。
  • 退市後的瑞幸,私域求生之路
    編輯導語:不少人都薅過瑞幸的羊毛,第一杯免費的活動吸引了很多用戶下載APP,後續也會有非常多的優惠券;如今瑞幸被強行退市,什麼能支撐他度過這段時期?本文作者就詳細的分析了瑞幸如今的運營模式。一、私域流量,換湯不換藥被做空機構抓住了實際營業額的小尾巴,不再燒錢擴張的瑞幸又要重新面對營業額這個為人詬病的問題上;事實上,早在造假醜聞曝光之前,瑞幸已經開始了對虧損門店的清算,它也許深知擴大業務流水、實現全面盈利才是它的翻盤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