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譚小紅正在登記出入居民信息。
協助社區幹部入戶排查宣傳、幫居民「跑腿」買菜買藥、夜幕下值守在小區樓棟外……疫情發生以來,在百安壩街道天台社區的抗疫「戰場」上,出現了這樣「一抹紅」,他們身穿紅色馬甲,頭戴小紅帽,與街道、社區幹部並肩作戰在基層抗疫一線,為人民群眾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疫牆」。
他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既有社區黨員,也有普通居民。此時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百安志願者。
社區黨員帶妹妹和女兒加入志願者隊伍
「我叫譚小紅,這是我妹妹譚春菊,還有我女兒,我們會服從社區的一切指揮和安排……」2月11日上午,譚小紅帶著妹妹和女兒一同來到天台社區居委會,申請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社區抗疫一線。
譚小紅家住體育花園小區,是一名黨員。她告訴記者,百安壩街道天台社區把轄區管理得井井有條,讓居民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如今疫情當前,我們一家人響應號召成為志願者,為社區抗疫貢獻一份力量。」
就這樣,她們與社區幹部一起開始了一整天的忙碌。譚小紅和女兒負責體育花園小區的管控工作,母女倆守在小區門口,耐心地向小區居民解釋小區嚴格管控的意義,勸導大家不要出門,有任何需求可以向社區幹部和志願者提出。
譚春菊則在小區居民樓和超市之間來回,將大家需要的食材和生活用品買好,然後一一送到家門口。
經過一天的忙碌,三人說得口乾舌燥,累得腰酸背痛。「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體會到了社區幹部堅守抗疫一線的不容易。」譚小紅告訴記者,她們會繼續以志願者身份加入到全民抗疫中。
八旬志願者主動「出戰」,服務居民不喊累
天台社區居民陳開伍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八旬高齡的他是一名百安志願者。多年來,陳開伍一直義務維護社區環境衛生,是個出了名的「熱心腸」。
疫情發生以來,陳開伍主動找到了天台社區黨委書記周官萍申請「出戰」。周官萍擔心他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陳開伍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問題,請組織放心!」
「不外出、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勤洗手多消毒,開窗通風很重要……」從此,每天清晨,體育花園小區裡便出現了一個佝僂著背、頭髮花白的身影,他提著一臺可攜式音響,將防疫宣傳口號送入千家萬戶。
巡邏途中,如果發現還有居民在小區裡閒逛或聚在一起聊天,陳開伍便會立即上前,耐心地勸他們趕緊回家。
居民需要買菜和生活用品,只要陳開伍忙得過來,他都會爽快答應,步行十多分鐘到小區外的超市幫忙代買。
「我不覺得累,相反,能力所能及地為大家服務,我覺得很滿足。」陳開伍告訴記者,他的家人也很支持他當志願者。
25名志願者當起天台新村小區「物管員」
面對疫情,百安壩街道天台社區的全體社區幹部紛紛衝鋒在前,他們迎難而上的精神,感染了天台新村小區的居民。
天台社區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楊家林向記者介紹,由於天台新村小區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疫情發生以來,在黨員們的倡議下,短短兩天時間,一支由9名黨員、3名網格長和13名居民群眾組成的志願服務隊集結完畢,24小時輪班值守,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與社區幹部合力抗疫。
「現在不能出樓棟,如果有什麼需要給我們說。」12日上午,天台新村小區大門處,幾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正忙碌著向一些欲自行出門購物的居民進行勸說,並詳細記錄下他們需要購買的東西。
隨後,便派出了兩名志願者外出,替居民採購物品,並將這些物品送至居民家中。「你們動作好快,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居民感動地說。
堅守樓棟管控點寸步不離的「夫妻檔」志願者龍倫林夫婦、熱心服務小區居民的志願者姜鵬飛……在天台社區,像這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很多,或許大多數人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一定知道他們是百安志願者,是最美的萬州人。
正因為這「一抹紅」,讓社區抗疫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有了一絲色彩,也有了更多希望。(記者 餘繼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