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時尚界的一代宗師,這個稱呼並不為過. 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對於熱愛時尚的人來說, 他絕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他有很多光輝的事跡,是的,一段簡介並不能寫完。 我試圖從那些文字裡去發掘一些他本身獨特的東西,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 是什麼讓這麼多時尚界的人津津樂道。
他說,以命相抵,做服裝。
他說,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他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他說,完美是醜陋的,完美是秩序與和諧的呈現,是強制力的結果,自由的人類不會期望這樣的東西。
他說,把它想成是一顆蘋果。果皮和果核最為重要。那發亮、虛張聲勢和鬱悶的蘋果外皮和最深處的果核親密地連接在一起。而白色新鮮的部分就像一個人的職業、年齡和知識,那些一點也不重要。
他還說,社會浮躁。太多年輕女孩一副娼妓面孔。「那種女孩。我不覺得她們是『女人』。是愚蠢的小女孩 她們被寵壞了。覺得年輕就了不起 年輕就最偉大。我年輕貌美你一定想約吧。她們臉上就這麼寫著」
他還說,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想一事無成。
一定是一個經歷豐富並且有所成就和品格的男人才可以說出這麼多讓人細細攛掇的話,就像吃了一個很好吃的果子,起初是優點苦澀的,砸吧砸吧出來的清甜的問道,感覺都是真理。
思考自己要做什麼? 要往哪裡去? 多思考一個為什麼? 我想是山本耀司給現在年輕的一代的最好的箴言,找到」自己「。
我覺得可以打破多少如今在網路上給人傳授結業的大V和職業生涯規劃顧問們。 他們自己的人生就活明白了麼, 所以不要隨便給人指導,也不要隨便給人去解惑。通常來說這類人都太高估自己的價值,就是因為有多少人缺乏了這種試煉,缺乏挫折,一切都很順利,沒有遇到什麼很強的東西。 別人給一根杆子就自己往上爬了, 覺得你挺適合幹這個,你在這方面有優勢,你在這方面挺有天賦。 而這些殊不知很多這樣的卻會害人於無形。
在如今網際網路普及,信息發達的網路空間裡面,我們幾乎可以幾分鐘內就可以獲取過去要花好長一段時間才能獲取的知識。這個時代我們不缺知識,但是還是那麼焦慮。 但是這樣反而因為唾手可得的知識,而失去了自己獲得的這個過程並沒有轉化為技能,中間缺失的是思考。
每一個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隨波逐流,否則就太過無趣的人生。 就像他喜歡的作家坂口安吾的一句話」 不表達自我,毋寧死去「 。 作為作家以及任何一個創作者而言,如果沒有這種不斷詰問內心的精神,就不會有出色的表達和作品。 作為觀眾或者讀者,消費者就不會受到同我的感動,就無法買單。
2-早年生活環境以及家庭環境影響對其後期事業影響
從山本耀司的成長經歷來看,他是一個追尋內心的人,勇於去打破常規,不走尋常的路線,這多少是要有勇氣的。 和人打架,目睹母親常年累月辛苦的工作,為了給母親一個答覆式的去學了法學。然而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陷入了自我的墮落中,但是也應該是母親的那種近乎殘酷的愛讓他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從他童年開始,他就通過女性的視角,歌舞伎廳旁邊的妓女來認識這個世界。 社會對女性的不貢品,而對於創造和操控這個社會的男性,他一直懷有敵意。 這也就是為什麼山本耀司後面做的女裝時裝創作裡面有那麼多中性化的元素,一反當時主流的歐美國家的潮流,寬肩窄腰大裙擺,他覺得這是被制約的女性,而不是被解放的女性。 女性穿著應該是舒適的自如的。而不是被壓制在布料裡面的。
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自己去歐洲旅行,登山巴黎的那一剎那,他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城市:」這就是我的城市,我可以在這裡生活。「 。 巴黎是多少藝術家創作者的聖地。 可以說, 山本耀司看世界的過程中,母親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提供一般的資助費用。 這對於一個獨立掙扎生活的母親是多麼 不容易的。 尤其沒有逼迫著自己的兒子馬上畢業就開始工作賺錢養家。 相比之下,我們的父母就沒有那麼開通, 在一般人的眼裡那就是不務正業吧, 拿著錢出去玩就是整個意思。
幼年生活裡直到成人,目前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因為自己幼年喪父,所以想著要強大, 因為需要顧及母親的感受,所以選擇了自己不願意去讀的法學。 然而山本耀司對於母親的溺愛又是反省的。 「 你就是媽媽人生的全部」 ,想想這是女性的悲哀,多麼可怕。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出自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或多或少對於你的人生產生了影響,家庭氛圍,父母關係,以及兄弟姐妹情誼都對我們產生著影響。我們需要做的是自知,改變,以及突破舊有的觀念, 讓自己更幸福的想法。
3-山本耀司關於讀書的看法
每個人讀書都有自己的習慣,特別我覺得日本人在讀書閱讀上的教育感覺比國內做得好很多。 讀書不僅僅是認知,而是跟作者以及作者所處環境和書中所說事物上一種精神上的交流,或者意識形態上的共鳴。 如果能達到這點,充分去認識了作者,那麼我們讀書的興趣就有了。現在很多讀書大多功利化,讀法各有各的講究, 總歸是自己有所得才是真正的讀了書。
與博覽群書相比,山本耀司比較推崇的讀法是專注並且深入閱讀某個作家的作品。 比如他喜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如坂口安吾。因為對作家感興趣,所以閱讀了這個作者的所有作品。
因為同樣的感悟,被一個作家用一句話概括得那麼清楚的那種共鳴感,喜悅感,如同找到自己的金子一般。如坂口安吾」對於反道德的事情如果不深入體會,你將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
關於培養讀書的興趣,我想我們也可以學學山本耀司,從自己感興趣的作者讀起,了解他的生平,成就,成長經歷,甚至某些跟你一樣的癖好,總之尋找到共鳴點。
4-何為美裳? 看看山本耀司這麼定義美麗的衣服。
背面的姿態一定要美,就像一個女人離去的背影,一定要讓人覺得有傷感,但是又覺得無與倫比, 讓人想要伸手去抓住。
輪廓和面料的動態非常重要, 穿上衣服想走的時候要有動感,衣袂飄飄也是一種動感
要有餘韻感,這是一種擦肩而過的,稍縱即逝的美。
西方的服裝強調貼合人體,展現人體曲線的合體裁剪才是完美的設計, 而山本耀司認為他的設計剛好背道而馳。 他的設計一定要讓空氣在身體和衣服之間微妙流動。 在他的設計中有" 間「。 這是一種美學,同時也是種哲學。
在我看來這種美學的概念更加是生活哲學。 人不能使得萬事萬物,以及周圍的人都來配合或者圍繞自己, 這是不對的,人應該忘掉自己。 與自己身邊的物保留一點的」 間「
今日佛系小姐姐在此,這是讀了山本耀司的《做衣服》而想到的幾點,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意義的。這也就是這本書以及山本耀司給我帶來的有意義的東西。
大家有沒有最近讀過的對你們的生活或者工作,以及認知上有幫助意義的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