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以來,縣一直為我國重要行政區劃,其上歷經郡、州、路、府、專區等更迭,但縣一直非常穩定,自秦甚至戰國傳承至今的古縣數量眾多,其中浙江作為歷史、文化大省,今其境內所轄千年古縣數量也不少。
浙江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地處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南翼,自古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歷史上名人、才子輩出,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省內名城、古縣、古鎮眾多。當然,浙江省消失的古縣數量也不少,其中在建國後消失的有崇德、分水、武康、於潛、孝豐等縣,而建於東漢具有一千七百年多年建縣史的新登縣也為其一。
新登縣,是浙江省舊縣,地處浙江省西北,今為富陽西部,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且名人眾多。新登,歷史上曾稱新城,建制始自三國吳時,稱新城縣,五代時因避諱曾改稱新登縣,北宋恢復舊名,到民國因有五個新城縣而由稱新登縣,縣名沿用至建國後撤銷併入桐廬縣,而今杭州富陽區有新登鎮,新登鎮為原新登縣縣城。
富陽置縣於秦,稱富春縣,當時地域廣大,到三國時建德、桐廬、新昌、新城等縣從富春縣析出,其中新城縣就為後來的新登縣,其置縣於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新城置縣初期曾屢遭廢設,自三國設立到唐朝這一時期曾併入過桐廬、富春(富陽)、錢塘等縣,其中併入富春(富陽)兩次,分別是西晉併入富春縣,唐初併入富陽縣。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新城縣又重設後隸屬於杭州,五代後梁時新城縣為避諱而改稱新登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恢復新城舊名直至民國時期。北宋時,新城縣屬杭州,南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屬杭州府。
中華民國建立後,北洋政府釐定全國縣名,當時全國共有六個新城縣,因河北新城縣設立最早得以保留新城之名,其餘五座均改名,其中浙江新城縣改稱新登縣,而僅留的河北新城縣也已經改為縣級高碑店市。
1949年5月,新登縣解放,到新中國成立時為浙江省臨安專區所轄,1953年臨安專區撤銷後新登縣為浙江省直轄。1955年,新登縣改隸建德專區,1958年新登建制撤銷併入桐廬,有著一千七百多年建制史的新登縣成為歷史。1959年,富陽縣撤銷併入桐廬,1961年原新登、富陽縣地從桐廬析出,恢復富陽縣建制,原新登縣地就為富陽縣所轄,今富陽已經成為杭州市富陽區,富陽區有新登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