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人還想進大廠,有錢人都去養豬了

2020-12-21 新周刊

不是所有人都能當風度翩翩的豬肉王子。/ 《國產凌凌漆》

北風蕭蕭,雪花飄飄,站在風口養豬的人,大都笑出了豬叫。

臨近年關,餐飲業進入旺季,家家戶戶也曬起了臘肉臘腸。眼看著要逐步回落的豬肉價格,又有些膨脹。

據豬肉股三巨頭之一牧原股份的三季度財報,他們平均每頭豬的利潤超過了1700元。經驗豐富的股民一看這數字就反應過來了,「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

三巨頭的另一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此前也在一次發言中透露:「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有超過1000家。」

這樣一來,似乎即便是不懂房地產,也不懂養豬的人,也能從自己手中熱氣騰騰的豬肉白菜發麵包子裡,嗅出幾分真香。

豬豬是有多可愛

大佬們都要搶著賣

國內一波關於養豬的躁動,發生在2008年前後。

這一年,華爾街海嘯了,而北京奧運讓人們看到了一片新藍海。傳說中的華爾街之狼吉姆·羅傑斯指出,「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於是,人們發現連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也紛紛開始在中國「圈地養豬」。

還有不少專家附議:「中國CPI的高低,只要看豬肉價格的走勢就知道了。」據舊聞報導,2008年3月,生豬的月度價格達到了17.38元/公斤。

這一年,「北大屠夫」陸步軒已經離開西安長安區那間小小的肉鋪了。「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的矛盾,經電視臺炒作和放大之後,他終於有機會走進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業單位。

當年,許多電視臺都報導過陸步軒的故事。

經同學介紹,陸步軒還結識了另一位北大出身的豬肉佬陳生,對方向他發出合作賣豬肉的邀請。

2008年5月,陸步軒到廣州赴約,兩位北大才子,就「白豬好,還是土豬好」展開了一場辯論。

要知道,中國本土的豬,多為黑豬、花豬;而我們如今在市場上最常見到的白豬,其實是從國外引進的洋品種。兩種豬的差別就在於,後者價廉、賣相好、生長周期相對更快,這是陸步軒的論據;但將這些優點通通累積起來,也抵不過前者一個「好吃」,這是陳生所持的觀點。

傳聞陸陳兩人誰也不服誰,只是陸步軒趁機廣東旅遊了半個月。但這次會面,終為他們合作開創壹號土豬品牌打下了基礎。

在廣東地區,人們常以「職業+單字」的形式起花名,黃飛鴻徒弟豬肉榮(圖右),就是賣豬肉的。

另一位對豬肉味道頗為講究的人,大家都知道,是網易CEO丁磊。

關於丁磊緣何下場養豬,網上流傳有許多種說法。比如他有一次到重慶網紅火鍋店吃飯,卻對服務員端上來的豬血質量提出了質疑,堅持讓店家換掉,並由此萌生了自己養豬的念頭。

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看到2008年全國冰雪災害對農村的傷害,許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在家鄉安居樂業成為一種奢望;與此同時,質量得不到保障的農產品,其安全隱患也將落到消費者身上。

網上關於丁磊養豬的討論界面都很陳舊了。

2009年,丁磊帶著他的資金和精英團隊,一頭扎進養豬行業中,他的初期計劃是1萬頭。網際網路大佬養豬,本身就噱頭十足,想看戲的人等了一年、兩年、三年,丁磊養出來的豬還少於1頭。那些年,他人走到哪裡,「紙上養豬」的大標題就跟到哪裡。

萬萬沒想到,整整5年後,丁磊還真把豬給養出來了,在食堂用餐的網易員工,成為了第一批吃丁家豬的人。而後,這些豬肉更是頻頻在網際網路大佬的宴席上露面。擺明是在昭告天下,丁家豬上得廳堂,下得食堂。

不同花色的豬豬一覽。/圖蟲創意

或許是丁磊成功養豬的事兒,刺激到許多人了吧。同一年,萬達也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在這個計劃中,貴州的豬可以借用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實現產銷一條龍,更幫助解決當地脫貧難題。

帳算了小半年,他們發現,不對呀,建一個豬場,得花去好幾個「小目標」的錢,而「建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啊」。計劃就此擱淺。

過了兩年,恆大也表示要用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個養豬農牧基地。又過了兩年,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也揭牌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豬專家。阿里雲也表示正在與四川一些企業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ET大腦,實現智能養豬。

為何存錢罐都長得像豬,我算是知道了。/圖蟲創意

像互相打好招呼一樣,大佬們以兩年為一時間跨度,在豬場內外反覆試探。在這期間,已然成為「養豬界前輩」的丁磊,早已成功以27萬元的競拍價格賣出一頭黑豬。

再後來發生在豬身上的事情,我們都還記得很清楚。2018年非洲豬瘟,養殖戶們人均虧損慘重。2019年豬肉又開始瘋漲,5月批發價還是20元/公斤的白條豬,到11月就變成了50元/公斤,突破歷史最高位。

2019年這麼一過,真正的養豬大佬或成最大贏家。磨礪了30年,溫氏終成中國養殖業龍頭。牧原的秦氏家族以2416億元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5名,將一眾網際網路、房地產大佬甩在身後。

年底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萬科王石問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今年是不是賺大錢了?」

劉永好答:「請你吃飯沒問題。」養豬人總是很謙虛,有數據顯示,新希望的毛利潤2019年的增幅達到了451.15%。

萬科也開始養豬了。

這組難以輕易企及的數字,正是勸人跨界養豬的極佳廣告。據多家媒體考證,「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確有其事,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囊括「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成立於近5年。

無論白天是在工地搬磚,在電腦前碼代碼,或是穿梭於大小會議中的人,夜幕降臨,都會相遇在同一片田園牧歌的夢裡。

豬和房子,我們不一樣

賣房的、修電腦的,都變成養豬的,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大量資本與人才的湧入,可以給整個養豬界帶來行業水平的變革與提升。

對於出錢又出人的房企來說,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有經濟學教授指出,房地產商亟待「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

即便好處多多,人們對養豬的關注度卻依然不敵房地產、網際網路,原因挺簡單——養豬太難。

看圖說話:經過馴化,豬腦袋變小了,臀變大了。

人類馴化豬,是9000年前的事了,但直到19世紀末,豬的規模化養殖才開始出現。現代化的規模養殖,更是僅有40年的經驗。

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消耗大國。每年中國人要消費掉5000多萬噸的豬肉,世界上一半的豬,都被我們吃掉了。每年也有接近7億頭豬,從豬圈中被提溜出來,迎接了自己的命運。

前面所提到的養豬龍頭企業,他們的生豬出欄量加起來,也僅佔全國總量的4%左右。是散布在各個農村中,數量龐大的小農戶們,養大了這麼多頭豬。

不成規模,不夠集中,是我國生豬養殖現存的問題之一。

下面這組數據能讓問題更明顯一些。美國是世界上第二養豬大國,2016年全年出欄量1.26億頭豬,在全國共6萬個養殖場中,多數的存欄量在5000頭以上。而到了2017年,我國存欄量在1-49頭的散養養殖戶,仍有3571.9萬戶。

農村常見樓下養豬,樓上住人的場景,衛生狀況也不好。/圖蟲創意

自養自食的傳統模式,仍盛行於農村,這進一步導致飼養管理、養豬效益、營養及免疫力把控、疫病防治,甚至是環境保護方面,會出現各種各樣潛在的問題。

疏於管理的養殖業,等同於看天吃飯。今天餵豬的糠出了問題,明天又驟然降溫,後天豬突然靈光一現,跑了,倒黴的都還是養殖戶。

當內心的職業素養敗給了生活的慘,是不是也有農戶會選擇讓處於消費鏈末端的乾飯人,為問題豬肉買單?

由此看來,養豬雖有暴利,但同時也要承受初期成本多、周期還長、風險也高的壓力。

新京報就提出了質疑,「樓市調控持續收緊了,房地產主業銷售下滑了,資金鍊承壓越來越明顯了,請問房企還有錢建豬場嗎?」

「小時候學習不好,老師勸我去養豬,後來才發現老師對我是真好。」/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豬價和房價最大的區別還在於,豬擁有更短的「豬周期」。

從歷史上看,一個地方的樓市從復甦、繁榮,到危機、蕭條,到再次復甦,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豬周期就要簡單許多:豬肉價格上漲——養豬行業擴產——產能過剩——豬價下跌——養豬戶轉行——生豬供應下降——豬價再次上漲。

豬周期示意圖。/35鬥

走完這一個流程,大概需要5年時間。有人數了一下,從1994年到如今,豬周期循環了6次。豬貴傷民,豬賤傷農,但豬周期還是堅挺地滾動著,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專家在預言下一個拐點即將來臨。

但這些可能都不在房企的考慮範圍之內。有人懷疑他們養豬之本意,不在豬,而在於借豬拿地。

更有人擔心,房企養豬,會不會還用到他們的老手藝——堆高豬價呢?

年度豬價又漲上來了。

我們的願望是,豬有豬味

無論是從前村口牆上塗的大字,「要發財,要致富,少生孩子,多養豬」,還是如今房地產、網際網路人也開始兼職養豬,豬都只被當成了一種撈錢的作物。

為什麼涮火鍋的時候,有肥牛、肥羊,光是聽到名字便會垂涎欲滴,可肥豬這詞一出,感覺就是在罵人?

中國人總是離不開豬,又嫌棄豬,這種矛盾心理,蘇軾早寫在他的《豬肉頌》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改變豬的命運,一份東坡肉可能還不夠。

吳曉波頻道也提及這麼一個案例,70多歲的山東養豬企業董事長,帶著剛從倫敦政經畢業的兒子來求助,原因是90後的年輕人不願接班養豬,認為不可能在這麼老舊的行業施展自己的商業理想。

吳曉波勸他,養豬那可是「既朝陽又性感」。他提了幾個問題,牛排可以網紅化,豬能不能也被網紅化?人工智慧、傳感技術、聲吶技術等新產業能否被運用到養豬上?

同為肉,雞鴨魚、牛羊豬豈有貴賤之分。來到同一張飯桌上,除去養殖成本帶來的價格差異,五花肉串本該和雪花牛肉得到同等的尊重。

一點點營銷,人們便記住了草飼谷飼和M9+、西冷和菲力,一塊牛排吃出了鄙視鏈,食客還津津有味。這麼高級的玩法,豬至今沒有領略過。

我們要如何喚醒一隻假寐的豬?

營銷得首先建立在肉是好肉的基礎上,安格斯和神戶牛肉的與眾不同,在於它們是更加科學的飼養方式的產物。

所以歸根到底,引領豬走向升級、高端,關鍵是要改變你對豬的觀念,改變飼養模式,改變賣豬肉的模式。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丁磊「作秀式」養豬的初衷,只是為了一盤優質豬血;想起了壹號土豬兩位北大屠夫創始人,關於哪種豬更有豬味的思辨。我們的胃總會為最值得的味道買單。

網易認為聽著歌犧牲的豬可能會更好吃。

這或許能告誡那些在風口被吹昏了頭腦的人,養豬,你可以整點豬腸火腿腸,可什麼掛豬皮賣狗肉的把戲、花花腸子,都可以省了去了。

《財富超越王健林、劉強東,河南新首富只用了一招:養豬》中國經濟網

《轉債專題:生豬產業鏈標的梳理》

《千家房企轉型養豬長周期投入還是趕風頭? 》新京報

《你知道養豬到底有多貴嗎?竟然嚇跑中國首富》華商韜略

《溫氏、網易、矽谷,誰會是養豬的未來?》鈦媒體

《網易CEO丁磊:養豬是一個長期事業》

《地產皆下品,唯有養豬高》南風窗

《2020年,驕傲的90後會選擇養豬嗎?》吳曉波頻道

作者 | 木大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未來不屬於有錢人,更不屬於沒錢人,而是屬於……
    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因為未來不是屬於有錢人更不屬於沒錢人,是屬於正能量的人!去愛一個給你正能量的人。每個人的生活都一樣,在細看是碎片,遠看是時間的長河中尋找著幸福,尋找著能夠讓自己幸福的一切事物:健康、平靜、物質、榮譽、成就。既然你想幸福,就去找一個能夠讓你感到幸福的人吧。
  • 大廠齊養豬 網易味央運用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狀況
    養豬只是網際網路大廠及房地產企企業多元化的業務選擇,但他們跨界進入養豬行業將面臨行業風險。用網際網路思維去養豬網際網路大廠布局養豬行業,進入也不晚,早年的網易創始人丁磊就去養豬了,就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加入,網際網路與房地產商不同的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去養豬,將更多的技術運用到養豬行業。網易養豬的規模控制的很小,初次規模只養殖10000頭,並推出了網易味央養殖模式。
  • 就算996、ICU,為什麼95後還想去大廠?
    35歲已逃離大廠中年人評論:「又瘋一個。」有人說網際網路大廠是當代新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2021年,網際網路大廠,你還想去嗎?不過是「從一個大廠跳到另一個大廠」可樂試圖從一些數據,來看這些「逃離大廠」的年輕人都去了哪兒。
  • 每周一書 |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他自己是個有錢人,外表看起來貌似不那麼糟糕,挺和善睿智的,不像是個騙子……帶著幾點疑惑,打算隨便翻翻。結果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了。看似他在說財富,其實在說人生。看著是國外的暢銷書,表述方法卻極合我一個中國人的胃口。看著是很虛的雞湯,每個章節讓人醍醐灌頂的金句不斷。看完整本書,發現作者是很真誠的,善意的,實在的,而且還真的是有錢的。果然,真的,有錢人跟我想的不一樣。
  • 扮豬吃老虎的豪車,有錢人看不上,沒錢人又買不起,換標能大賣?
    現在消費者買車越來越挑剔了,不僅注重汽車的外觀、配置,還重點關注所屬品牌。如果一臺豪華車型沒有強大的品牌支撐,這種車型一般難以在國內市場被消費者認可,就拿大眾途銳來說,它就屬於一臺扮豬吃老虎的豪車,有錢人看不上,沒錢人又買不起。
  • 有錢人的標準是什麼?
    有錢人的概念非常寬泛,在世界上至今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統一的標準,只能是把有錢人限定在大概的範圍。通俗講,有錢人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實現了財務自由,生活中不再為衣食住行而操心了,每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財富自由的含義,大概可以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別:能夠保障基本的生存自由。
  • 深圳成為有錢人最多的地方,每百人就有一個千萬富翁,遍地是黃金
    說深圳遍地黃金一點都沒錯,深圳如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今想在深圳那塊地蓋房子,沒有上億是拿不下來的。深圳千萬富翁各行各業都有,最明顯的就是穿人字拖的本地人,將屬於自己土地轉讓給別人,拆遷費就可以得到一大筆資金,或者將地方建成居民樓,光靠收租也能成為有錢人。還有就是企業主,工廠老闆,在深圳開廠沒有上千萬是經營不起來,深圳大小工廠遍地都是。
  • 《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學習有錢人的思維方式,變成有錢人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就全面從思維方式入手,探究了有錢人和沒錢人之間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的不同之處,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思維局限當中跳出來,學習像有錢人一樣思考。於是,很多人賺不到錢,就去學習賺錢的方法,就如例子中的那個人想改掉錯別字,以為自己是沒有掌握橡皮擦的正確使用方法,而孜孜不倦地去學習如何使用橡皮擦。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
  • 農村怪象,有錢人摳門絕情,沒錢人卻大方孝順,這是為什麼?
    ①有些人能成為有錢人,他的錢本是通過摳門得來的,也就是從牙縫裡省出來,舊社會的小地主大多是這樣當上的。即使現在有錢了,生活已經變得十分的富裕,他們仍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夠越來越多,自然也還保留著以前摳門的傳統。②有些有錢人可能是一夜暴富,如彩票中獎等,雖然物質上富裕了,但是精神財富卻沒有跟上物質的腳步。
  • 無數人擠著進網際網路大廠,現在996都得排隊了?
    對了,你想要加班費也沒用,勞動仲裁確實跟公司打,基本都是贏,但不好意思,跟大廠打,你打不贏。普通人跟大廠打官司,必輸無疑。只有輿論夠強得時候才會有一定的形式工作。資本的積累永遠都是血腥的。普通工廠這麼做肯定倒閉了。那為什麼大廠每個人都想擠進去?哪怕是飆升的體重,三高,脂肪肝,弄得一身病也要進去。
  • 原創|穿西服、打領帶的萬科都去養豬了,你該怎麼辦?
    由此看,萬科養豬,一點都不奇怪,更非突發奇想。05再看萬科當前的房地產業務。萬科是一家始終有憂患意識的企業,它在早幾年就提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由黃金時代步入白銀時代,躺著都能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 南京課工場:自學Java編程如何進大廠?
    進大廠是很多人的夢想,現在網際網路行業這麼火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實現高薪就業,大學學的是相關專業還好說,不是本專業如何自學Java編程圓夢進大廠呢?入門要學好一開始肯定要了解一波Java語言的特性,很多人都關注一開始看什麼資料,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沒有一點編程基礎的人來說,要渡過這個從零到一的過程,往其實是非常艱難的,挫敗感會非常強。如果有人領路,或者選擇一門優質的課程,效果會好的很多。
  • 養豬成大熱門?富豪榜前十擠進兩位養豬大佬,許家印都不是其對手
    中國房地產行業紅紅火火二十年,造就了一大批富豪,諸如李嘉誠、王健林、許家印等,這些富豪身價各自都高達數千億,而且都先後成為中國首富,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紅利逐漸消退,李嘉誠逃離,王健林斷臂求生,先後悉數離開了地產行業,唯獨許家印還在地產行業不斷開拓。
  • 想成為大廠的設計師?大內高手讓你順利過關
    雖然每一個企業都有它選才用人的標準,行業的不同標準往往也有所差異。但是,企業在招聘時對人才的要求永遠不會降低,尤其是在那些設計師集中的網際網路大廠。網際網路大廠門檻高,設計師如何過關?從疫情爆發到進入後疫情時代,很多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身處在各行各業的設計師們也倍感壓力山大。
  • 日本都進不去,臺灣還想進?
    史達曼一行人此次還訪問了日本,專機上有一位日本專家。專機到達臺灣地區之後,被媒體發現了。然而蔡英文辦公室以及臺涉外部門都採取了不承認但也不否認的態度。目前我們尚未得知,史達曼在本次「訪臺」過程中,與什麼人進行了會談,談了什麼內容。
  • 工薪階層做夢都想在倫敦「買房」,為何英國貴族卻偏愛在鄉下喝茶?
    一:英國的靈魂在鄉村1:熱愛故土熱愛鄉村在中國大家都喜歡去經濟發展水平更加發達的地方,只要自身經濟允許,現大多數人都會向更發達的地方去搬遷,因為越發達的城市經濟醫療教育水平的基礎更加完善。在二戰過後,大部分的歐美國家都進入到了黃金時代,英國人也不例外。這些中產階級都非常喜歡社交的安寧環境,也注意了城市,所以他們都紛紛往外跑。當時有錢人都買了車,有了車以後就不會再擔心住在市中心還是住在郊區,因為都可以上下班開車。這個現象就一直保留到了今日。
  • 想嫁有錢人的女孩,最後都嫁了窮光蛋
    遙想當年,有大師掐指一算,說我會嫁給有錢人。我靠,把我開心的。別墅看好了,豪車選好了,包包通通相中了,萬事俱備,只差有錢人開著法拉利來娶我了。然後,我就遇見了老梁。真的,不帶這麼坑人的,第一次去他家做客,我的心就拔涼拔涼。一張破皮的沙發,因為單身寡佬無人收拾,上面蒙了一尺高的灰。
  • 農村以前是4元/斤每家都養豬,現在18元/斤養豬的人卻少了
    從八十年代走過來的農村人都知道,那時候農村每個家庭都會養豬。條件差的養上一頭兩頭的,條件好的還養母豬和肥豬。養豬在那個年代是農民的主要收入,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零錢換整錢。」從這句俗話中也可以看出在那個時代養豬也是需要成本的。
  • 以前7元一斤家家都養豬,現在25元一斤反而沒人養豬了,咋回事?
    以前老弱病殘婦都可以養豬,甚至一個上小學的小學生就可以「打理」家裡面的養豬「業務」;以前有錢沒錢都也可以養豬,以前養豬花不了多少成本,很多農戶甚至用潲水、紅薯葉、割草餵豬,連飼料錢都省了;以前懂不懂養豬技術也都可以養豬,東養豬技術豬自然養得很好,不懂養豬技術也不要緊,隨便瞎養也不會輕易養死得了;以前環境汙不汙染都可以養豬,以前養豬大多數是豬屎尿亂排放、臭氣燻天,但是也不會有人隨便來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