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2020-12-21 光明網新聞中心

  【聚光燈】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藉助5G與工業網際網路,傳統工廠可「搖身一變」成為智慧工廠,實現「無人化」作業;生產設備可一鍵觸網,讓消費者能夠隔空跟進生產線情況;礦山、港口等運行亦可實現遠程操控、作業流程自動化……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展出的「黑科技」,講述著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帶來的神奇變化。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如何推動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院士、專家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為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建言獻策、指明方向。

參觀者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參觀。新華社發

  1、全國建設項目超1100個

  賦能千行百業

  【案例】 「今年8月,我們礦上採用了5G智能採煤平臺,可以遠程操控採煤機在井下作業。」山西呂梁鑫巖煤礦工作人員陳非向記者介紹,之前他們礦的井下作業人員有130人,主要靠人工來操作,一個班(8小時)只能採5000噸煤,5G智能採煤平臺投入使用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現在井下作業人員只需要60人。雖然人員少了,但效率提升了,現在一個班能採12000噸煤。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講述了兩個案例:一家工程機械公司基於5G與工業網際網路,對設備、產品、訂單等進行跟蹤,形成企業內與企業間數據聯動,信息傳遞效率提升200%,企業運營成本降低20%;廣東一家生產熱水器的公司原來的生產效率不高,用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後,產品的交付周期縮短20%,銷售收入增長33%。

  實際上,這樣的案例並不少。比如,中國商飛利用5G技術將C919大飛機複雜無比的系統工程化繁為簡,200多萬個零部件實現與人、機、車間和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廣泛互聯,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美的集團建設全流程互聯互通、透明可視的5G+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了產品溯源信息採集,5G數據採集應用於故障診斷,設備停機損失減少90%……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5G與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那麼,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究竟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鄔賀銓看來,5G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將推動製造業從傳統的局部信息化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加速轉型,同時也為5G落地應用開闢巨大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指出,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我國充分發揮5G賦能工業應用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湧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智能理貨物流、無人巡檢安防等一系列應用成果。

  「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的應用範圍不斷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肖亞慶表示,可以說,5G+工業網際網路在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過程中正迸發出磅礴力量。

工人在5G基站儲能鋰電池生產車間組裝鋰電池。新華社發

  2、智能製造開闢廣闊市場

  機遇挑戰並存

  【案例】 通過智能電網和電力大數據,「雙11」期間,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採用巡檢機器人、智能App等手段,對生產企業電路進行升級調節,確保製造、物流等環節供電……專家稱,當前,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探索正在展開,融合應用正在加速落地,但產業基礎有待夯實,大量中小企業數位化改造仍待推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5G+工業網際網路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支撐,智能製造需要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而智能製造也為5G+工業網際網路開闢廣闊的應用市場。當前,我國和發達國家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機會是均等的,這為我國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可能。

  「今後15年是5G+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製造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集中優勢力量打一場戰略決戰。」周濟說,通過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成為新競賽的主導者,將大大加快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

  當然,在看到5G+工業網際網路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其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5G本身具備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開發,5G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還有待開拓。」鄔賀銓說,我國工業數位化程度及企業網絡建設水平相對滯後,很多企業對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程度不足,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場景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知識結晶、生產環節的專業性要求都很高,現有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大多針對工業製造流程的某一環節,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另外,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的商業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探索。

  鄔賀銓表示,為衝破這些束縛,我國政府正以完善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環節為重點,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遴選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在更多行業挖掘推廣更多典型場景。

  3、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

  創新永不能停

觀眾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國聯通展臺體驗智慧教育的應用。新華社發

    【案例】 汽車產業鏈長,上下遊企業之間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5G+工業網際網路對汽車行業重啟產業鏈、實現高效運轉發揮了重要作用。5G+工業網際網路讓企業可以精準洞察客戶的變化,了解和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與服務。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未來,應如何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竺延風認為,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推動高水平合作,提高數據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通數據孤島,確保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營造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健康生態環境。

觀眾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觀看室外帶電作業機器人。新華社發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徵,對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進行梳理,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雲。

  「在5G面向行業的應用裡面,終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工業網際網路的行業終端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入口,沒有這個入口數據就上傳不了,我們一定不能讓終端成為瓶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創新是永遠不能停下來的,在5G設備等方面,要持續結合場景進行創新。同時,要高度重視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安全問題,各方要未雨綢繆,構建安全體系,提高安全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建議,要攻克工業網際網路「卡脖子」關鍵技術,夯實基礎。要加快推進多層次、融合式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業建設,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全鏈條創新發展生態。除了技術創新外,要特別強調製度創新,金融等方面也要全力支持,使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肖亞慶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政策引領,提升政策針對性,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全面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和共建共享,深入推進5G、工業無源光纖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同時,拓展融合應用,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大力推廣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位化管理五大創新模式,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場景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深化開放合作,促進國內外產業廣泛對接、市場深度融合,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和5G領域共商、共建、共享的高水平開放體系。

  ● 連結

  5G與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政策一覽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提出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並規模化推廣,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全面深度應用並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201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提出將重點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產業能力,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能力,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資源供給能力。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網際網路」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內網建設改造標杆、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

  ●2020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統籌發展與安全,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劉坤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9日 05版)

[ 責編:白冰 ]

相關焦點

  • 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漢召開 民眾可網上報名參會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黨蓁介紹,本次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主要有以下特點:層次比較高。大會由工信部、湖北省政府共同舉辦,武漢市政府及部省相關單位、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承辦,是在目前在中國境內舉辦的首屆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
  • 瞄準「卡脖子」技術,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落地
    8月14日,在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舉辦的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揭牌成立並落地園區。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包括兆易創新、兆芯、地平線、豪威集團、比特大陸等集成電路頭部企業為代表的60餘家行業企業,2019年實現年產值248億。
  • 凱旋真空攻克5G讀「屏」卡脖子技術問題 政府量身服務幫助項目落地
    打開APP 凱旋真空攻克5G讀「屏」卡脖子技術問題 政府量身服務幫助項目落地 中山日報 發表於 2020-03-31 15:58:00
  • 焦點訪談: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這是必經之路
    「十三五」規劃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還專門提到要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近年來國際環境發生的複雜變化,更讓我們意識到加強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十三五」以來,基礎研究被擺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中國正在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創新為上 腳踏實地|優炫軟體為解決資料庫「卡脖子」問題持續奮鬥
    瞄準資料庫「卡脖子」技術肩負民族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使命會議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 工業網際網路中臺技術與應用快速發展 創新業務模式是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兩化融合推進處處長馮偉指出,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和主要經濟體工業化戰略的落腳點和著力點,其中建立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業務中臺的中臺體系成為大企業加速轉型的選擇。 他指出,中臺體系尚處於發展初期,對於一些關鍵問題尚未理清。首先,應定義什麼是中臺體系。
  • 拒絕「卡脖子」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打造「工業大腦」
    流程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然而,在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風險。
  • 既不「卡脖子」也不「掉鏈子」 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這麼幹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確保不「掉鏈子」呢?來看本臺記者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的專訪。 肖亞慶表示,綜合分析2021年我國工業發展的形勢,機遇大於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著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某些關鍵環節還存在著「卡脖子」風險,「補短板、鍛長板」勢在必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解決「卡脖子」問題不能單靠破解核心技術難題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萬物智聯,芯火燎原》人工智慧晶片創新主題論壇上,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發表了以《突破「堵點」「卡脖子」瓶頸,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演講。
  • 依託工業網際網路,海衣聯網全球創新孵化中心重塑創業創新模式
    12月19日,以「場景新生態,科創新平臺」為主題的2020海爾衣聯網全球創新合伙人大會在青島舉辦。大會現場,海爾智家旗下衣聯網依託工業網際網路落地全球創新孵化中心正式揭牌。  有平臺、有資源、有技術、有人才,背靠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海爾衣聯網全球孵化中心正在重塑創業創新模式,不斷探索更多領域,為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輸送創業力量。
  • 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漢開幕
    湖北日報訊(記者左晨 肖麗瓊)11月20日上午9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這是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首次國家級大會。國家部委和省市領導,中國工程院等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院士專家,電信、移動、聯通及東風汽車、中國商飛、華為、小米等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參加大會,他們將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行業應用與融合創新等熱點問題進行主題演講,開展高峰對話。
  • 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關注光刻機國產替代(股)
    原標題: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關注光刻機國產替代(附股)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湖北省武漢市調研指出,要加大新技術、新產品商業化應用力度,提升產業集成水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增強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 科技創新最新成果助力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2020中國電信上海公司...
    本次科技節以「創新發展、雲改數轉、賦能築基」主題,分享了雲網融合、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安全、大數據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最新成果。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為科技節指導單位,上海公司、江蘇公司、浙江公司、安徽公司共同主辦,中國電信學院、中國通信服務上海公司、上海市通信學會協辦。
  •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如何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 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11月19—21日在漢舉行
    屆時,包括國家部委和省市領導,中國工程院等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院士專家,電信、移動、聯通及東風汽車、中國商飛、華為、小米等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將參加大會,他們將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行業應用與融合創新等熱點問題進行主題演講,開展高峰對話。
  • 如何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全國工商聯李兆前:民營企業是重要一環 應...
    談及會議「商業向上」的主題,李兆前指出,民營企業還應起到以下五點作用:一是,要更多地帶領企業適應經濟結構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促進產品和服務邁向中高端,提供綠色、健康、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二是,踏踏實實辦好企業,穩定擴大就業,促進全民收入的提高,提升全民的消費能力;三是,依法照章納稅,誠信經營,為促進地方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強大的國家提供稅收;四是,加強自主創新,加強核心技術的攻關能力
  • 「十四五芯藍圖」湖南: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突破一批「卡脖子...
    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壯大電子信息製造業,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產業,做強做優軟體服務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計劃,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重點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滾動編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和進口替代清單,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實施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訪問南京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副所長劉文等一行到南京工業大學考察交流。校長喬旭、副校長邢衛紅在科技創新大樓會議室接待了來賓。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介紹了學校的歷史沿革、基本情況、辦學成果和發展願景,重點介紹了學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方面的特色做法。他表示,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晶片零突破,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款,技術創新在「無人區」插上武漢...
    「高校作為創新的源頭,要敢於做沒有做過的事情,將創新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說。對此,武漢企業界也深表認同。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說:「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我們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 全面助力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 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進大會...
    會上,中國聯通正式推出了「5G+工業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和「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聯合創新計劃」,重磅發布了三款「5G專網產品」和兩大「5G專線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熊夢,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副總經理梁寶俊出席會議。  會上,劉烈宏副部長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