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藉助5G與工業網際網路,傳統工廠可「搖身一變」成為智慧工廠,實現「無人化」作業;生產設備可一鍵觸網,讓消費者能夠隔空跟進生產線情況;礦山、港口等運行亦可實現遠程操控、作業流程自動化……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展出的「黑科技」,講述著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帶來的神奇變化。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如何推動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院士、專家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為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建言獻策、指明方向。
參觀者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參觀。新華社發
1、全國建設項目超1100個
賦能千行百業
【案例】 「今年8月,我們礦上採用了5G智能採煤平臺,可以遠程操控採煤機在井下作業。」山西呂梁鑫巖煤礦工作人員陳非向記者介紹,之前他們礦的井下作業人員有130人,主要靠人工來操作,一個班(8小時)只能採5000噸煤,5G智能採煤平臺投入使用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現在井下作業人員只需要60人。雖然人員少了,但效率提升了,現在一個班能採12000噸煤。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講述了兩個案例:一家工程機械公司基於5G與工業網際網路,對設備、產品、訂單等進行跟蹤,形成企業內與企業間數據聯動,信息傳遞效率提升200%,企業運營成本降低20%;廣東一家生產熱水器的公司原來的生產效率不高,用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後,產品的交付周期縮短20%,銷售收入增長33%。
實際上,這樣的案例並不少。比如,中國商飛利用5G技術將C919大飛機複雜無比的系統工程化繁為簡,200多萬個零部件實現與人、機、車間和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廣泛互聯,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美的集團建設全流程互聯互通、透明可視的5G+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了產品溯源信息採集,5G數據採集應用於故障診斷,設備停機損失減少90%……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5G與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賦能千行百業。那麼,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究竟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鄔賀銓看來,5G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將推動製造業從傳統的局部信息化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加速轉型,同時也為5G落地應用開闢巨大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指出,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我國充分發揮5G賦能工業應用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湧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智能理貨物流、無人巡檢安防等一系列應用成果。
「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的應用範圍不斷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肖亞慶表示,可以說,5G+工業網際網路在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過程中正迸發出磅礴力量。
工人在5G基站儲能鋰電池生產車間組裝鋰電池。新華社發
2、智能製造開闢廣闊市場
機遇挑戰並存
【案例】 通過智能電網和電力大數據,「雙11」期間,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採用巡檢機器人、智能App等手段,對生產企業電路進行升級調節,確保製造、物流等環節供電……專家稱,當前,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探索正在展開,融合應用正在加速落地,但產業基礎有待夯實,大量中小企業數位化改造仍待推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5G+工業網際網路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支撐,智能製造需要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而智能製造也為5G+工業網際網路開闢廣闊的應用市場。當前,我國和發達國家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機會是均等的,這為我國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可能。
「今後15年是5G+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製造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集中優勢力量打一場戰略決戰。」周濟說,通過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成為新競賽的主導者,將大大加快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
當然,在看到5G+工業網際網路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其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5G本身具備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開發,5G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還有待開拓。」鄔賀銓說,我國工業數位化程度及企業網絡建設水平相對滯後,很多企業對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程度不足,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場景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知識結晶、生產環節的專業性要求都很高,現有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大多針對工業製造流程的某一環節,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另外,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的商業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探索。
鄔賀銓表示,為衝破這些束縛,我國政府正以完善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環節為重點,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遴選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在更多行業挖掘推廣更多典型場景。
3、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
創新永不能停
觀眾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國聯通展臺體驗智慧教育的應用。新華社發
【案例】 汽車產業鏈長,上下遊企業之間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5G+工業網際網路對汽車行業重啟產業鏈、實現高效運轉發揮了重要作用。5G+工業網際網路讓企業可以精準洞察客戶的變化,了解和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與服務。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未來,應如何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竺延風認為,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推動高水平合作,提高數據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通數據孤島,確保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營造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健康生態環境。
觀眾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觀看室外帶電作業機器人。新華社發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徵,對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進行梳理,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雲。
「在5G面向行業的應用裡面,終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工業網際網路的行業終端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入口,沒有這個入口數據就上傳不了,我們一定不能讓終端成為瓶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創新是永遠不能停下來的,在5G設備等方面,要持續結合場景進行創新。同時,要高度重視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安全問題,各方要未雨綢繆,構建安全體系,提高安全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建議,要攻克工業網際網路「卡脖子」關鍵技術,夯實基礎。要加快推進多層次、融合式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業建設,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全鏈條創新發展生態。除了技術創新外,要特別強調製度創新,金融等方面也要全力支持,使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肖亞慶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政策引領,提升政策針對性,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全面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和共建共享,深入推進5G、工業無源光纖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同時,拓展融合應用,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大力推廣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位化管理五大創新模式,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場景向更多實體經濟行業延伸。深化開放合作,促進國內外產業廣泛對接、市場深度融合,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和5G領域共商、共建、共享的高水平開放體系。
● 連結
5G與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政策一覽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提出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並規模化推廣,基本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全面深度應用並在優勢行業形成創新引領能力,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201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提出將重點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產業能力,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能力,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資源供給能力。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網際網路」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內網建設改造標杆、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
●2020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統籌發展與安全,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劉坤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9日 05版)
[ 責編:白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