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卡脖子」技術,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落地

2020-12-2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克服疫情衝擊,北京集成電路產業逆勢而上。8月14日,在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舉辦的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揭牌成立並落地園區。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包括兆易創新、兆芯、地平線、豪威集團、比特大陸等集成電路頭部企業為代表的60餘家行業企業,2019年實現年產值248億。

「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

人工智慧、物聯網、5G、雲計算等下遊應用領域的高速成長,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動力。14日,以園區兆易創新、探境科技為代表的九家集成電路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開幕式上發布亮相。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加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入駐了綠晶半導體、印象認知、國發中新、核芯達、海博思創等10餘家大中型企業,累計已入駐60餘家相關領域企業。

以扶持晶片設計創新企業為特色,園區內的芯創空間孵化器投入運營一年來,推出創業體驗服務、芯創路演、大手拉小手等特色品牌服務,快速形成產業聚集,一期入駐率突破90%,已經入駐了核芯互聯、明瞰科技、比普芯、衝量科技等小微企業27家。目前芯創空間二期正在籌劃中,預計年底投入運營。

在優勢企業陸續入駐、產業集聚效應逐漸形成的同時,中關村集成電路「軍團」開始向行業關鍵環節與「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

為充分發揮北京在集成電路創新和市場應用方面的資源優勢,「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14日成立。創新中心將圍繞開放應用測試場景、建立工業晶片標準體系、開展工業領域各類晶片研發、加速工業晶片的國產化替代等方面發力。同時,創新中心將帶動各專業領域的晶片設計企業圍繞工業晶片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難題及重點產品展開聯合研發,在工業控制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在國際貿易態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如何在集成電路產業變局中加快產業鏈布局,打破貿易壁壘,構建自主創新的集成電路生態,是中國芯面臨的最大挑戰。在「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數十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專家、高校客座教授、投資專家在現場交流分享,圍繞中國芯自主創新、人工智慧、疫情時代產業投資以及人才培養基建建設等論題碰撞思想火花,探討時代「芯」機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奇茹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聚光燈】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藉助5G與工業網際網路,傳統工廠可「搖身一變」成為智慧工廠,實現「無人化」作業;生產設備可一鍵觸網,讓消費者能夠隔空跟進生產線情況;礦山
  • 瞄準「卡脖子」問題,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有何深意?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題:瞄準「卡脖子」問題,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有何深意?新華社記者胡浩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設置「交叉學科」門類,並於該門類下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
  • 既不「卡脖子」也不「掉鏈子」 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這麼幹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確保不「掉鏈子」呢?來看本臺記者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的專訪。 肖亞慶表示,綜合分析2021年我國工業發展的形勢,機遇大於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著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某些關鍵環節還存在著「卡脖子」風險,「補短板、鍛長板」勢在必行。
  • ...實驗室、突破「卡脖子」技術……北京2025年基本形成國際科創中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北京等區域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近日,北京市委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的目標(在此之前是「全國科創中心」)。12月4日,在北京市委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表示,目前北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已經具備諸多先發優勢。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來源:芯論語 摘要:晶片製造用到的技術很多,光刻是晶片製造的靈魂技術,但是開始的時候,光刻並不是所有技術中最厲害的。現在大眾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討論晶片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時,提到最多的是光刻和光刻機。那麼,光刻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 晶片零突破,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款,技術創新在「無人區」插上武漢...
    多項國際電信標準、9納米光刻試驗樣機、128層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中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在漢問世。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在漢落地。
  • 落地全球研發中心 青島將成為歌爾創新「主陣地」
    「項目建成後,將聚集近萬名研發人員,擬布局晶片及傳感器、虛擬實境/增強現實與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等業態,構築包括聲學、光學、傳感器、無線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軟體算法、新材料、人工智慧等多技術融合的總部級研發中心。」歌爾相關負責人介紹,歌爾全球研發中心總投資21億元,規劃建設區域為濱海公路以東、天水路以北,規劃總建築面積約為36.5萬平方米。
  • 拒絕「卡脖子」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打造「工業大腦」
    流程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上海及長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石化、鋼鐵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流程工業產業集群,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高端產業聚集效應和引領功能。然而,在當前國際貿易壁壘和全球疫情衝擊下,我國流程製造業部分領域仍存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風險。
  • 凱旋真空攻克5G讀「屏」卡脖子技術問題 政府量身服務幫助項目落地
    打開APP 凱旋真空攻克5G讀「屏」卡脖子技術問題 政府量身服務幫助項目落地 中山日報 發表於 2020-03-31 15:58:00
  • 進口晶片最大隱患不在於「卡脖子」,在於引狼入室
    而隨著中國持續的技術突破,「卡脖子」問題、技術壟斷價格過高的問題,都一個個迎刃而解。港機、盾構機、高鐵、第三代和第四代核電站、液晶屏……只要中國突破了,往往就會讓原來被國外壟斷的產品價格暴跌、市場份額急劇萎縮,中國因此有了「發達國家暴利粉碎機」的稱號。
  • 加大車規級晶片自主研發力度 規避「卡脖子」風險 | 建言中國077
    【編者按】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受制於人的短板和卡脖子的地方。現在成熟的前端採樣晶片主要由歐美日的大企業提供,市場佔有率接近100%,關鍵部件、先進工藝依賴進口容易受制於人,安全性難以保障。
  • 2020全球工業智能峰會工業智能之技術創新論壇在滬召開
    7月11日上午,2020全球工業智能峰會技術創新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論壇圍繞工業網際網路、5G網絡、工業大數據等工業智能關鍵創新技術的應用落地等話題展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  魯春叢 領域大咖百家爭鳴,推動工業智能技術落地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帶來題為《引領未來無限可能》的演講
  • 除了晶片,急需攻克的「卡脖子」領域還有這些!
    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2021年,將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年份!一、除了半導體,這些核心科技領域也被「卡脖子」!
  •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讓原始創新和技術突破「起飛跳躍」,從過去...
    張江,因科技創新而興,如今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興建了一批世界級大科學設施,集聚了一批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外資研發中心數量分別佔全市1/4和一半以上,萬千「張江男」背著雙肩包紛至沓來,紮根於此,追逐夢想。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創新高地,助力浦東新區原始創新和技術突破「起飛跳躍」。張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牽頭完成的《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前沿報告...
    建立健全矽光產業鏈,是我國佔據全球信息通信價值鏈尖端的「關鍵一招」,能有效提升我國信息光電子製造能力,對緩解我國信息通信高端光電子晶片「卡脖子」困境、推動「數字中國」和「兩個強國」建設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背景下,中國通信學會聯合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由學會副理事長餘少華院士牽頭編寫「矽光技術能否促成光電子和微電子融合?」成功入選2020年中國科協十大工程技術難題。
  • 創新為上 腳踏實地|優炫軟體為解決資料庫「卡脖子」問題持續奮鬥
    瞄準資料庫「卡脖子」技術肩負民族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使命會議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 依託工業網際網路,海衣聯網全球創新孵化中心重塑創業創新模式
    12月19日,以「場景新生態,科創新平臺」為主題的2020海爾衣聯網全球創新合伙人大會在青島舉辦。大會現場,海爾智家旗下衣聯網依託工業網際網路落地全球創新孵化中心正式揭牌。  有平臺、有資源、有技術、有人才,背靠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海爾衣聯網全球孵化中心正在重塑創業創新模式,不斷探索更多領域,為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輸送創業力量。
  • 正式「出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
    根據相關媒體最新報導,接下來我們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同時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皖」美創新不簡單——來自江淮大地的創新...
    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國內首款自主製造的先進位程動態隨機存儲晶片投產、世界最薄電子觸控玻璃下線、陶鋁新材料應用助推工業升級、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問世……記者在安徽調查了解到,這片土地上正在形成極具特色的科技創新大潮,一批重大科技突破增強了國內科技自立的底氣,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貢獻科技和產業創新力量。
  •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
    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如何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  「破解『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需要科研人員發揚創新精神,勇於創新、敢於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