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衝擊,北京集成電路產業逆勢而上。8月14日,在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舉辦的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揭牌成立並落地園區。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包括兆易創新、兆芯、地平線、豪威集團、比特大陸等集成電路頭部企業為代表的60餘家行業企業,2019年實現年產值248億。
「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
人工智慧、物聯網、5G、雲計算等下遊應用領域的高速成長,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動力。14日,以園區兆易創新、探境科技為代表的九家集成電路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開幕式上發布亮相。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加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入駐了綠晶半導體、印象認知、國發中新、核芯達、海博思創等10餘家大中型企業,累計已入駐60餘家相關領域企業。
以扶持晶片設計創新企業為特色,園區內的芯創空間孵化器投入運營一年來,推出創業體驗服務、芯創路演、大手拉小手等特色品牌服務,快速形成產業聚集,一期入駐率突破90%,已經入駐了核芯互聯、明瞰科技、比普芯、衝量科技等小微企業27家。目前芯創空間二期正在籌劃中,預計年底投入運營。
在優勢企業陸續入駐、產業集聚效應逐漸形成的同時,中關村集成電路「軍團」開始向行業關鍵環節與「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
為充分發揮北京在集成電路創新和市場應用方面的資源優勢,「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14日成立。創新中心將圍繞開放應用測試場景、建立工業晶片標準體系、開展工業領域各類晶片研發、加速工業晶片的國產化替代等方面發力。同時,創新中心將帶動各專業領域的晶片設計企業圍繞工業晶片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難題及重點產品展開聯合研發,在工業控制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在國際貿易態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如何在集成電路產業變局中加快產業鏈布局,打破貿易壁壘,構建自主創新的集成電路生態,是中國芯面臨的最大挑戰。在「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數十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專家、高校客座教授、投資專家在現場交流分享,圍繞中國芯自主創新、人工智慧、疫情時代產業投資以及人才培養基建建設等論題碰撞思想火花,探討時代「芯」機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奇茹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