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這段經歷對孩子們來說,就像2003年的非典對於我們一樣,會成為他們一生的記憶,而童年的經歷與經驗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疫情的危機,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機。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感恩教育,在全民總動員的防控疫情過程中,會變得非常具體形象,容易讓孩子感悟和接受。
今天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來祥康老師
將和家長朋友們聊一聊
面對疫情
家長如何引領孩子精神成長
專家名片
來祥康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五級職員,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專委會理事,省家庭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01
生命教育
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但生命又是很脆弱的,需要我們去珍惜生命、呵護生命。
掌握防護技能。家長首先要對照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然後要帶著孩子反覆示範練習戴口罩、洗手、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與孩子聊聊關於死亡的話題。家長要重視孩子對生命與死亡問題的關注,溫和、耐心、正面地回答,減少孩子的疑問和恐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說死亡這件事。
學齡前孩子:家長可以用安撫的方式,比如,只要做好防護,就不會有事;
學齡兒童:家長可以適度與其進行交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述生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讓孩子了解生命的唯一性和可貴性。
引導孩子健康生活。讓孩子認識到,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可以靠藥物醫治的,免疫力才是人體健康的基礎。提高免疫力,就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講衛生勤洗手的習慣、飲食營養均衡的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鍛鍊身體的習慣等。
02
責任教育
面對突發疫情,家長也要和孩子溝通,在當前嚴峻形勢下承擔責任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
特殊時期公民承擔責任的表現:多居家少外出,不聚眾活動;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常通風,出門戴口罩;近期去過湖北、溫州等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主動去社區登記,並且自覺居家隔離;被要求測體溫和勸返的,要主動配合……
讓孩子明白,白衣天使努力救治病人是責任,小朋友讀書、學習也是他的責任。鼓勵孩子勇敢承擔責任,獨立完成爸爸媽媽、老師交代的任務,並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果犯了錯誤,也要敢於承擔責任。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自覺自律在家,不給家人添麻煩,不給社會增負擔。按照學校的要求,完成好學業,鍛鍊好身體,養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積極成長,這是作為一個孩子最好的擔當。
03
感恩教育
通過具體案例與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感恩國家和他人的關愛。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素材。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那些刷屏的請戰書上,滿滿都是責任擔當,都是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那些剪短長發,逆向集結,穿上防護服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都是美麗耀眼的靈魂;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雖然身患漸凍症,但仍堅守在抗擊病毒第一線;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造者、維護正常秩序的警察叔叔們、在社區日夜防控的工作者們……這些人都是照亮我們人生的太陽!
告訴孩子,是他們替我們扛下了不易,我們應對他們常懷感恩之心。讓孩子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既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讓孩子明白,無論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積極面對、努力克服,因為你不是你一個人的,你的成長是很多人努力的結果,你的存在會給很多人帶來希望和力量。
對孩子影響最深的
是家長怎麼做
其次是家長說了什麼
家長為孩子做出榜樣
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由省家教學會、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材料來源/省家教學會、省家教指導中心
圖片/省家教學會、省家教指導中心、網絡
原標題:《家庭教育指導-抗擊疫情系列微課【十六】|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孩子精神成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