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三劑「良方」為中醫藥振興「生肌活血」

2020-12-26 中國金華網

一部藥都史,半座蘭溪城。蘭溪中藥業自古繁華,是歷史上著名的「藥都」之一,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中藥材集散地。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設有惠民藥局,藥商雲集,藥店林立,名醫輩出。宋末元初以來,蘭溪中藥業長盛不衰,與浙江慈谿、安徽績溪合稱「三溪」。

12月11日,「抗疫有岐黃 傳承自少年」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全國各地中醫藥行業人士、教育界人士、企業代表齊聚蘭溪,共襄中醫藥盛舉。

近年來,蘭溪的中醫藥事業以「強工興市、擁江興城、文旅興蘭、環境興人」四大戰略為引領,深耕厚植髮展土壤,深入貫徹「中西醫並重」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本地豐富的中醫藥醫療、文化、科研、中藥材資源等優勢,圍繞以「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為載體,以「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為名片,全力推進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中醫藥三級康復服務體系、中醫特色「醫共體」三大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產業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蘭溪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的「蘭溪模式」,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點讚。厚重的中醫藥文化形成了蘭溪三劑「良方」。

歷史上曾經被譽為「江南藥都」之首的蘭溪,如今正瞄準健康產業的風口,再續中醫藥文化根脈,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傳承精華

中醫藥文化一脈相承

「鹿原蒼蒼,寢我藥皇。赫赫一生,萬世景仰……瀫水名城,文明之光。山雷精神,繼續發揚……」12月11日上午,伴隨著祭祀人員恭頌祭文,藥皇祭祀儀式在蘭溪藥皇廟內舉行,蘭溪醫藥界代表和非遺傳承人等作為祭祀人員,一起祈禱蘭溪中醫藥的繁榮昌盛。

藥皇廟承載著蘭溪中醫藥業發展的歷史,也見證了蘭溪中醫藥業的輝煌。藥皇廟最早用於供奉「神農」,後成為瀫西藥商的辦事處所。這裡也曾是蘭溪中醫專門學校所在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悠久的中醫藥業發展史催生了蘭溪燦爛的中醫藥文化。因此,振興中醫藥文化,打造本土中醫藥文化品牌,成了蘭溪全面激發中醫藥發展活力的關鍵一味藥。

自2017年起,蘭溪厚植文化土壤,連續舉辦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通過中醫藥展示推介、惠民服務、產業論壇等,擴大蘭溪中醫藥文化影響力,同時啟動中醫藥文化挖掘整理工作,編撰《張山雷研究集成》《張山雷與蘭溪》等書籍,申報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為蘭谿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加快中醫藥文化弘揚和中醫藥產業推進步伐。

從「重振江南藥都 中醫中藥當歸蘭溪」,到「中醫中藥 當歸蘭溪」,再到「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中醫中藥當歸蘭溪 」,再到「抗疫有岐黃 傳承自少年」。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的主題正彰顯著蘭溪重振中醫藥事業的決心。如今,「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已成為蘭溪一張特有的名片。

基層作為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的重點,也同樣成為中醫藥文化宣傳主陣地之一。蘭溪通過創新「禮堂+中醫藥產業文化」模式,把鄉村文化禮堂打造成為中醫藥產業宣傳展示、弘揚傳統文化、便民惠民服務的重要載體,開展了一系列中醫藥文化下鄉活動,廣受百姓好評。其中,中醫健康講堂活動惠及群眾達2萬多人。

得益於中醫藥文化建設,蘭溪老百姓對中醫藥的信任顯著增強,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氛圍日漸濃厚。蘭谿市中醫院已經率先品嘗到文化建設的碩果。據蘭谿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孫裡楊介紹,以2017年為基期,2019年醫院總診療人次增長了27.5%,門診滿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薪火相傳

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

「這是我們學校的百草園,園內有150多種中草藥供同學們研學。」在行知小學,學生們向前來參觀的嘉賓們介紹起中醫藥,如數家珍。

行知小學是金華市中草藥特色課程建設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先進學校,在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中,還榮獲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範單位稱號。自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學校依託「一個團隊、兩大支撐、三大陣地、四季研學、五項競賽、六冊教材」的中醫藥文化體系,進行中醫藥文化特色建設。同時,在省中醫藥與健康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還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悠悠百草香課程,包含「趣味識草藥」「名中醫在線」「藥膳與茶飲」等板塊,並通過主題研學、百草園中藥種植管理等,真正實現知行結合。

行知小學的中醫藥文化健康課程給在場嘉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芸說:「在蘭溪,我切身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所散發的中醫藥光彩,在看到這邊的孩子們已經系統地學習中醫藥文化時,我更是感到震撼。」

近年來,蘭溪依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開展「三愛三立」思政教育。2017年,蘭溪結合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以「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擴容提質」的方式,率先在全國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走出「一群師資,兩項活動,三套課程,四大陣地」的路徑模式,健全「政府、學校、醫院、企業」「四位一體」協作機制,形成可看可學可推廣的中醫藥文化教育品牌,受益學生達10萬餘人次。

自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蘭溪通過自編、自創「中醫綜合幹預保護視力眼操」,編寫《中醫藥與健康》校本課程,推廣四季養生香囊製作、養生操八段錦、易筋經演練、中藥種植炮製等拓展課,激發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同時,以「上好一堂課、科普養生保健、進中醫藥科普基地、指導試點學校百草園建設」等形式,讓中醫藥文化在孩子們心中開花結果。

中醫藥,是流淌在蘭溪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如今,中醫藥文化基因,正在蘭溪的「00後」「10後」身上延續。2019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已實現市域內27所小學全覆蓋。根據「十四五」規劃,蘭溪還將在2023年實現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在全市中小學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中醫藥與健康》課程累計上課409堂,受益學生達5萬餘人;由學生負責種植和管理的校域「百草園」總面積達到50餘畝,品種達260多種;4處「中醫藥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共接待58批次,近2萬名學生。

守正創新

中醫藥事業未來可期

蘭溪在中國藥材業發展史上享有盛名,醫藥業生產經營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民國24年,《蘭溪實驗縣商業概況》記載:蘭溪從事藥業者總數不少於5000人,有藥材行、店74家。

現在,醫藥健康仍舊是蘭溪傳統支柱產業之一。蘭溪曾榮獲「全國基層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是浙江省首批「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市」、浙江省中成藥主要生產區域之一,浙江省唯一「國家火炬計劃天然藥物產業基地」和「中國天然植物藥先進位造業基地」。

憑藉著底蘊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良好的中醫藥發展基礎,近年來,蘭溪把中醫藥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謀劃和推動,先後出臺《關於加快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設立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斷提升中醫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中醫藥產業規模,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同時,確立了「構建技術創新平臺、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建立合作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的思路。目前,蘭溪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634畝,總產量929噸。建立了木芙蓉、杭白菊產業基地等為主的省主導中藥材示範區,並形成了完整的「種植、加工、研發、製造、銷售」產業生態圈。

得益於良好的市場環境,一大批蘭溪本土醫藥健康企業也迅速崛起。目前,蘭谿市醫藥健康產業共有600多家企業,其中,還湧現出全國中藥行業十強康恩貝、「中華老字號」天一堂、國家中成藥行業五十強一新製藥等一批優秀中醫藥企業,並擁有「康恩貝」「天一堂」等16個馳名商標。中醫藥產業正成為蘭溪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更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民生產業。

近年來,蘭溪也在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按照 「三統一、三統籌、三強化」的原則,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優勢,積極探索中醫特色「醫共體」建設,以「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為指導,建立縣域中醫診療中心,形成「醫共體」內中醫藥服務全滲透,開展中醫藥一體化互聯服務,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成標準化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2016年以來,蘭谿市中醫院已連續四年位列中國中醫醫院500強,2019年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500家中醫院之一。

今年7月,蘭谿市中醫院醫共體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通過「藥品資源共享」推出了醫共體「共享藥庫」,這也是全省首個整合醫療醫藥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藥品統一帳戶、目錄、採購、配送、管理、支付的醫共體共享藥庫。

截至目前,蘭溪共有醫療機構530家,其中市直中醫(綜合)院1家、社會辦中醫(綜合)院4家、中醫門診部4家、中醫診所35家。執業(助理)醫師1983人,其中執業(助理)中醫師401人。2019年,中醫門診量37.3萬人次,佔總門診量的31.4%。

「以藥興業、以藥富民」是蘭溪加快「擔當追趕、再創輝煌」步伐的具體路徑。接下來,蘭溪將繼續加快「擔當追趕、再創輝煌」的步伐,以「以藥興業、以藥富民」作為具體路徑,瞄準健康產業風口,紮實推進「康養蘭溪」建設,著力打造醫藥健康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相關焦點

  • 藥皇祭祀儀式在蘭溪藥皇廟隆重舉行
    宋末元初以來,蘭溪與浙江慈谿、安徽績溪合稱「三溪」,稱雄江南中藥市場700多年。藥皇廟承載著蘭溪中醫藥業發展的歷史,也見證了蘭溪中醫藥業的輝煌。藥皇廟最早用於供奉「神農」,後成為瀫西藥商的辦事處所。這裡也曾是蘭溪中醫專門學校所在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 打造中醫藥振興發展「肥城模式」
    ,推進中醫藥協會實體化,依託計生協會組織網絡優勢,探索中醫藥服務新模式,讓百姓實實在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了「肥城模式」。作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肥城市不僅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逐年增加財政投入,更聚焦阻礙中醫藥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組織保障,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打通「任督二脈」。2019年3月,全省首個政府辦中醫藥協會在肥城創立。
  • 甘南稅務:三劑良方助力藏區企業復工復產
    本微訊 疫情防控態勢逐漸向好,復工復產熱潮湧動,甘南稅務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結合甘南藏區產業發展不均衡,較多企業底子薄的特點,緊盯轄區企業復工復產 「難點」、「堵點」精準施策,推出三劑良方,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為藏區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搶抓「四大機遇」發揮「五大優勢」用好「六劑良方」 推進小平家鄉...
    10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課題組在廣安市座談,為高質量編制廣安市「十四五」規劃把脈問診開良方。圖為座談會會場。為進一步提升廣安市「十四五」規劃的科學性、引領性和可操作性,10月23日至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到廣安市調研並座談,為高質量編制廣安市「十四五」規劃把脈問診開良方。市委書記李建勤陪同調研並主持召開廣安市「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課題調研座談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曾卿出席座談會並介紹相關情況。
  •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主跌打損傷、擠壓傷、創傷出血、腰痛、風溼疼痛
    為防己科植物錫生藤的全株。春、秋季採收,除去泥土,曬乾。
  •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治骨折,跌打損傷
    水接骨丹 來源產地 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葉菜的全草 根:理氣活血,止血。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去腐生肌。
  • 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模式(二)11月28日,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此次論壇由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和臨岐鎮政府聯合舉辦。「民間中醫藥文化資源豐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散落在民間的『寶貝珍珠』都串起來,以臨岐為試點,我們可以把臨岐本土網紅們生動表達呈現的臨岐特色地域中醫藥文化蓋上臨岐印章後向全國推廣,把臨岐打造成一個中醫藥文化小鎮的全國樣板,以創新思維和方式深層次挖掘中醫藥寶庫,傳承弘揚民族醫藥文化!」會上,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創始人龍興超這樣呼籲道。
  • 【良方難求】坐骨神經痛最佳食療偏方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功效】活血祛淤,通絡止痛【主治】坐骨神經痛(氣滯血淤型)。【來源】四川名老中醫賈河先驗方↓《方2.》↓溫經祛痛湯【組成】桂枝30~60g,生黃芪20~30g,山萸肉15~30g,川斷10~20g,獨活10g,當歸10g,白芍10g。
  • 研學旅行創新與發展峰會在浙江蘭溪召開
    蘭谿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鋒在致辭中說,蘭溪有著1300多年建縣史,良好的自然稟賦、厚重的文化積澱,賦予了蘭溪發展研學旅行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蘭溪大力實施「四大戰略」,積極打造「學在蘭溪」品牌,研學旅行發展欣欣向榮,目前已擁有諸葛村、渡瀆村等一批省級研學基地;吸引來自德國、瑞士、法國等國家的海外名校學子走進蘭溪研學旅行;去年,合肥聖泉中學、江西科榮等學校的小學生來蘭溪開展「閒情偶寄 研學蘭溪」金華晚報小記者研學活動;開展了新加坡親子研學等系列研學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 留在蘭溪過年|蘭溪地道特產看這裡,文末有福利
    蘭溪小蘿蔔有兩個品系,一是板葉,又稱「牛舌頭」「枇杷葉」;二是花葉,又稱「蘭溪花葉」。該品種皮色潔白、組織緻密、皮薄,是理想的醃製加工品種。蘭溪小蘿蔔營養價值高,含有大量的糖類、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及蛋白質等,民間素有蘿蔔賽人參之說。蘭溪索粉幹選用優質大米為原料,浸泡後磨成粉,再將米粉壓成塊狀拒絕追產量,堅持傳統手工藝製作,不添加,無漂白。
  • 【鎮院之寶(一)】生肌靈藥——「生肌玉紅膏」!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我院皮膚科生肌靈藥——「生肌玉紅膏」。各位觀眾,請端好小板凳,聽小編我娓娓道來。
  • 中醫藥就在你身邊:中醫藥治療慢性皮膚病
    本期節目,朱鳳副主任中醫師通過四個真實病例為觀眾科普中醫藥治療慢性皮膚病,諸如蕁麻疹、溼疹、銀屑病的優勢。那麼,中醫藥治療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朱鳳主任說,中醫認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久病必耗傷氣血,致血虛生風化燥,風邪久鬱不去,致病情反覆發作,風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故根據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理論,治療以祛風為主,輔以活血為法。
  • 教你製作生肌膏、生肌玉紅膏和蛋黃油
    膏的含義較廣:如指物,以油脂為膏;如指形態,以凝而不固稱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為膏。《山海經》 中說:「言味好皆滑為膏」,如指內容,以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養膏潤為長。膏劑有外敷和內服兩種,外敷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藥物劑型,本文的生肌膏、生肌玉紅膏就是外用膏劑的代表方。蛋黃油的治驗更是家喻戶曉。(編輯/河洛)
  • 名醫高效良方——帶下
    臨床所見,以白帶、黃帶為多。或伴有種種兼證。 論治本病可隨證選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每於經後3天連服6劑,休息3天,再服6劑。 【功用】疏肝健脾,清肝腎溼熱,燥溼止帶。 【主治】黃帶(包括急慢性宮頸炎、陰道炎)。 【療效】屢用效佳。 【來源】引(《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王法昌方。
  • 痔瘡良方,多年反覆復發的痔瘡靠三個偏方,終於治好了
    痔瘡良方,多年反覆復發的痔瘡靠三個偏方,終於治好了 蒲公英齒莧湯 【組成 【功能】清熱消腫,消炎止痛,活血祛瘀。 【適應證】痔瘡。 【制用法】將上藥加水2500毫升,煎開後用微火維持半小時,然後濾出藥渣,待藥液稍溫可燻洗患處。每日1劑,使用2次,每次15~20分鐘,一般堅持連續使用3~5日症狀即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 芙汭復配霜與中醫藥的碰撞
    芙復配霜又稱醫用皮膚膏劑敷料,從字面就可了解它是作用於淺表性創面及皮膚的醫學護理產品。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北京中醫藥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配方顆粒外治室表明金銀花與牡丹皮具有清熱除溼、涼血消腫的功效。將芙汭復配霜與金銀花、牡丹皮結合,可用於皮膚勒痕損傷修復,各種炎症性紅斑,脫屑等臨床應用中。使用方法是以棉籤蘸取外擦與患處,配合輕揉按摩2分鐘致藥物大部分吸收,每日2~3次或遵醫囑使用。
  • ​活血化瘀中草藥:紅花
    三、紅花的活血功效作用紅花能夠促進心臟的跳動,促進心率,從而讓心房輸出更多血液。同時紅花能夠擴張血管,緩解人體血脈不通淤積這類問題血管問題。紅花這一獨特的藥用價值適合女性服用,幫助我們行氣補血,恢復自身氣血。活血化瘀中草藥:紅花
  • 解決女性問題的良方:「四物湯」
    因此補血、調經、養顏變成了女性的三大事。而我國傳統醫藥經過幾千年的探索和實踐,開發出不少針對女性健康的經典方劑,本期我們特邀了中醫婦科專家,為大家介紹這劑良方:「四物湯」。 四物湯是補血、養血的經典方劑,也是婦科最常用的藥物。中醫學界的人對此完全可以用耳熟能詳、如雷貫耳來形容。
  • 郭利華:扶正祛邪,中醫藥治療睪丸癌有療效
    現病史:2008年因出現睪丸疼痛,於同年5月做相關檢查確診為「睪丸癌」,當時行「睪丸癌切除術」,術後10個月發現肺轉移,曾化療3程,具體方案不詳,未放療。刻下見:少氣乏力,手術切口偶有不適,時有腰膝酸軟,納眠尚可,二便正常,無咳嗽、胸痛。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