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藥都史,半座蘭溪城。蘭溪中藥業自古繁華,是歷史上著名的「藥都」之一,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中藥材集散地。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設有惠民藥局,藥商雲集,藥店林立,名醫輩出。宋末元初以來,蘭溪中藥業長盛不衰,與浙江慈谿、安徽績溪合稱「三溪」。
12月11日,「抗疫有岐黃 傳承自少年」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全國各地中醫藥行業人士、教育界人士、企業代表齊聚蘭溪,共襄中醫藥盛舉。
近年來,蘭溪的中醫藥事業以「強工興市、擁江興城、文旅興蘭、環境興人」四大戰略為引領,深耕厚植髮展土壤,深入貫徹「中西醫並重」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本地豐富的中醫藥醫療、文化、科研、中藥材資源等優勢,圍繞以「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為載體,以「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為名片,全力推進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中醫藥三級康復服務體系、中醫特色「醫共體」三大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產業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蘭溪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的「蘭溪模式」,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點讚。厚重的中醫藥文化形成了蘭溪三劑「良方」。
歷史上曾經被譽為「江南藥都」之首的蘭溪,如今正瞄準健康產業的風口,再續中醫藥文化根脈,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傳承精華
中醫藥文化一脈相承
「鹿原蒼蒼,寢我藥皇。赫赫一生,萬世景仰……瀫水名城,文明之光。山雷精神,繼續發揚……」12月11日上午,伴隨著祭祀人員恭頌祭文,藥皇祭祀儀式在蘭溪藥皇廟內舉行,蘭溪醫藥界代表和非遺傳承人等作為祭祀人員,一起祈禱蘭溪中醫藥的繁榮昌盛。
藥皇廟承載著蘭溪中醫藥業發展的歷史,也見證了蘭溪中醫藥業的輝煌。藥皇廟最早用於供奉「神農」,後成為瀫西藥商的辦事處所。這裡也曾是蘭溪中醫專門學校所在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悠久的中醫藥業發展史催生了蘭溪燦爛的中醫藥文化。因此,振興中醫藥文化,打造本土中醫藥文化品牌,成了蘭溪全面激發中醫藥發展活力的關鍵一味藥。
自2017年起,蘭溪厚植文化土壤,連續舉辦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通過中醫藥展示推介、惠民服務、產業論壇等,擴大蘭溪中醫藥文化影響力,同時啟動中醫藥文化挖掘整理工作,編撰《張山雷研究集成》《張山雷與蘭溪》等書籍,申報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為蘭谿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加快中醫藥文化弘揚和中醫藥產業推進步伐。
從「重振江南藥都 中醫中藥當歸蘭溪」,到「中醫中藥 當歸蘭溪」,再到「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中醫中藥當歸蘭溪 」,再到「抗疫有岐黃 傳承自少年」。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的主題正彰顯著蘭溪重振中醫藥事業的決心。如今,「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已成為蘭溪一張特有的名片。
基層作為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的重點,也同樣成為中醫藥文化宣傳主陣地之一。蘭溪通過創新「禮堂+中醫藥產業文化」模式,把鄉村文化禮堂打造成為中醫藥產業宣傳展示、弘揚傳統文化、便民惠民服務的重要載體,開展了一系列中醫藥文化下鄉活動,廣受百姓好評。其中,中醫健康講堂活動惠及群眾達2萬多人。
得益於中醫藥文化建設,蘭溪老百姓對中醫藥的信任顯著增強,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氛圍日漸濃厚。蘭谿市中醫院已經率先品嘗到文化建設的碩果。據蘭谿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孫裡楊介紹,以2017年為基期,2019年醫院總診療人次增長了27.5%,門診滿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薪火相傳
中醫藥文化走進校園
「這是我們學校的百草園,園內有150多種中草藥供同學們研學。」在行知小學,學生們向前來參觀的嘉賓們介紹起中醫藥,如數家珍。
行知小學是金華市中草藥特色課程建設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先進學校,在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中,還榮獲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範單位稱號。自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學校依託「一個團隊、兩大支撐、三大陣地、四季研學、五項競賽、六冊教材」的中醫藥文化體系,進行中醫藥文化特色建設。同時,在省中醫藥與健康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還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悠悠百草香課程,包含「趣味識草藥」「名中醫在線」「藥膳與茶飲」等板塊,並通過主題研學、百草園中藥種植管理等,真正實現知行結合。
行知小學的中醫藥文化健康課程給在場嘉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芸說:「在蘭溪,我切身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所散發的中醫藥光彩,在看到這邊的孩子們已經系統地學習中醫藥文化時,我更是感到震撼。」
近年來,蘭溪依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開展「三愛三立」思政教育。2017年,蘭溪結合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以「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擴容提質」的方式,率先在全國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走出「一群師資,兩項活動,三套課程,四大陣地」的路徑模式,健全「政府、學校、醫院、企業」「四位一體」協作機制,形成可看可學可推廣的中醫藥文化教育品牌,受益學生達10萬餘人次。
自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蘭溪通過自編、自創「中醫綜合幹預保護視力眼操」,編寫《中醫藥與健康》校本課程,推廣四季養生香囊製作、養生操八段錦、易筋經演練、中藥種植炮製等拓展課,激發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同時,以「上好一堂課、科普養生保健、進中醫藥科普基地、指導試點學校百草園建設」等形式,讓中醫藥文化在孩子們心中開花結果。
中醫藥,是流淌在蘭溪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如今,中醫藥文化基因,正在蘭溪的「00後」「10後」身上延續。2019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已實現市域內27所小學全覆蓋。根據「十四五」規劃,蘭溪還將在2023年實現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在全市中小學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中醫藥與健康》課程累計上課409堂,受益學生達5萬餘人;由學生負責種植和管理的校域「百草園」總面積達到50餘畝,品種達260多種;4處「中醫藥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共接待58批次,近2萬名學生。
守正創新
中醫藥事業未來可期
蘭溪在中國藥材業發展史上享有盛名,醫藥業生產經營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民國24年,《蘭溪實驗縣商業概況》記載:蘭溪從事藥業者總數不少於5000人,有藥材行、店74家。
現在,醫藥健康仍舊是蘭溪傳統支柱產業之一。蘭溪曾榮獲「全國基層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是浙江省首批「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市」、浙江省中成藥主要生產區域之一,浙江省唯一「國家火炬計劃天然藥物產業基地」和「中國天然植物藥先進位造業基地」。
憑藉著底蘊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良好的中醫藥發展基礎,近年來,蘭溪把中醫藥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謀劃和推動,先後出臺《關於加快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設立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斷提升中醫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中醫藥產業規模,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同時,確立了「構建技術創新平臺、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建立合作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的思路。目前,蘭溪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634畝,總產量929噸。建立了木芙蓉、杭白菊產業基地等為主的省主導中藥材示範區,並形成了完整的「種植、加工、研發、製造、銷售」產業生態圈。
得益於良好的市場環境,一大批蘭溪本土醫藥健康企業也迅速崛起。目前,蘭谿市醫藥健康產業共有600多家企業,其中,還湧現出全國中藥行業十強康恩貝、「中華老字號」天一堂、國家中成藥行業五十強一新製藥等一批優秀中醫藥企業,並擁有「康恩貝」「天一堂」等16個馳名商標。中醫藥產業正成為蘭溪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更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民生產業。
近年來,蘭溪也在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按照 「三統一、三統籌、三強化」的原則,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優勢,積極探索中醫特色「醫共體」建設,以「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為指導,建立縣域中醫診療中心,形成「醫共體」內中醫藥服務全滲透,開展中醫藥一體化互聯服務,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成標準化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2016年以來,蘭谿市中醫院已連續四年位列中國中醫醫院500強,2019年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500家中醫院之一。
今年7月,蘭谿市中醫院醫共體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通過「藥品資源共享」推出了醫共體「共享藥庫」,這也是全省首個整合醫療醫藥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藥品統一帳戶、目錄、採購、配送、管理、支付的醫共體共享藥庫。
截至目前,蘭溪共有醫療機構530家,其中市直中醫(綜合)院1家、社會辦中醫(綜合)院4家、中醫門診部4家、中醫診所35家。執業(助理)醫師1983人,其中執業(助理)中醫師401人。2019年,中醫門診量37.3萬人次,佔總門診量的31.4%。
「以藥興業、以藥富民」是蘭溪加快「擔當追趕、再創輝煌」步伐的具體路徑。接下來,蘭溪將繼續加快「擔當追趕、再創輝煌」的步伐,以「以藥興業、以藥富民」作為具體路徑,瞄準健康產業風口,紮實推進「康養蘭溪」建設,著力打造醫藥健康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