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紀委監委發布了《關於哈爾濱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建設管理有關問題查處情況的通報》,指出在工程建設管理中,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存在的問題。由於有關部門、黨員幹部不擔當、不作為,甚至甘於被「圍獵」,搞權錢交易、利益輸送,導致監管形同虛設、層層失守,工程質量存在嚴重隱患。
老舊小區改造是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容不得絲毫馬虎。而在該市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一些黨員幹部與不法商人沆瀣一氣、內外勾連,將老舊小區改造當成了「搖錢樹」,從中漁利,導致好好的民生工程變成了「民怨工程」,這當然為黨紀國法所不容,43名黨員幹部及公職人員被查,其中嚴重違紀違法11人,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在跟進監督外牆保溫材料質量檢測時,專項監督組發現55個標段117批次樣品的合格率僅為54.7%。如此低的合格率,如此差的工程質量,讓人瞠目結舌,就是這樣的工程,卻還有「質量檢測報告」背書,專項調查組發現涉嫌偽造變造的質量檢測報告28份,如此膽大妄為,底氣從何而來?
或許從調查結果中可窺見一二。「香坊區指揮部工程推進部副部長、新香坊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程景春,對工程項目該檢查不檢查,對施工方使用不合格材料問題不聞不問。」「道外區住建局局長姜湧,工作嚴重不負責任,監管流於形式,對材料採購、施工作業各階段造假未及時發現,對工程質量問題整改坐視不管。」「雙城區委原書記李洪銘受朋友請託,向區指揮部打招呼,幫助請託人中標該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第8標段,總造價575萬元。」
縱觀哈爾濱這起案例,部分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以權謀私「撈好處」、濫用職權「開綠燈」、工程監管「打折扣」、工程監管「打折扣」、失責棄守「不作為」,可以說,從工程建設到工程質量、從項目監管到違規處罰各個環節都被「攻陷」,尤其關鍵環節、重點崗位,權力運行缺乏監督,監管流於形式。
國家對任何領域的腐敗問題一直持「嚴肅查處、嚴加懲治」的態度,而工程建設領域資金密集度高、市場關聯度大、行業專業性強,容易引發廉潔風險。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專門提出,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
顯然,打造廉潔工程、陽光工程,不能僅靠有關責任單位的「自覺」,惟有盯重點、抓關鍵,嚴把工程廉潔關,而由於工程建設大多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還要創新監督方式,整合各方監督力量,可聯合審計、建設等相關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共同推進,同時查找漏洞與短板,完善制度體系,讓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不敢染指工程項目、各環節「不想腐」「不敢腐」。
此外,對於該事件,也不妨再深入調查是否還存在其他問題,「一竿子插到底」。在調查的同時,也不能耽誤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進度,還要保證質量。
中央一直強調,老舊小區改造不光要「好看」,關鍵要「好住」。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涉及面廣、牽扯人多,而且廉潔風險突出,一旦失去監督和制約,發生違規違紀甚至嚴重腐敗問題,不但會讓國家財產受到損失,更會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這起事件,對其他地方具有警惕意義,必須加強監督,否則,很容易淪為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一些意志不堅、禁不起誘惑的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牟利的工具,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長城網,作者郭慧巖)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