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床去世那晚,攥住我的手15分鐘……」浙江馳援武漢護士一夜無眠

2021-02-09 浙裡舟山

一位重症患者寫下遺書,歪斜的字體能勉強認出:「我的遺體捐給國家!」寫遺書的時候,這位43床患者已經上了純氧。因為咳喘得厲害,他不能平躺,每天晚上都是坐著睡的。

9床阿姨去世的那天晚上,緊緊攥住我的手,攥了15分鐘。她力氣很大,眼神裡都是懇求和絕望。

有位80歲的老奶奶,不肯通知家人,一個人顫顫巍巍走進醫院,在我的再三說服下,她終於和家人聯繫上,最後順利出了院。

一位老大爺入院後,兩天兩夜不吃飯,也不配合治療,總想走出去。老人拿出了費力寫好的「尋子啟事」,顫顫巍巍地逢人就問:「知道我兒子在哪家醫院嗎?」

陳海燕是寧波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在武漢20多天,一直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工作。

她說寫下這篇日記的時候,剛剛在網絡上看到一篇報導,裡面寫一位重症患者寫下遺書,歪斜的字體能勉強認出:「我的遺體捐給國家!」

陳海燕說這位患者讓她印象深刻,患者在2月13日轉到金銀潭醫院救治,在此之前,一直在陳海燕和同事們接管的武漢市第四醫院接受治療。當時看到這封遺書的時候她非常感動,所以立即拍下來保存在手機裡。

「寫遺書的時候,這位43床患者已經上了純氧,說明病情很重。因為咳喘得厲害,他不能平躺,每天晚上都是坐著睡的,就這樣靠非凡的意志力撐過許多個日日夜夜。所以當他寫下這樣的心願時,給我的感覺是震撼!陳海燕回憶,此前這位患者還曾兩次拒絕服藥,說:「留給需要的人吧,不要浪費藥物」。那幾天,陳海燕每天都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他能挺過去,在不久的將來,和我們一起沐浴在新一天的春光裡!

「不過同一個病房的9床阿姨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去世的那天晚上,她緊緊攥住我的手,攥了15分鐘。從接管這個病區的那一天,就有人提醒我:留意這位阿姨,她隨時有可能離去。所以我格外留心她,時不時就去看看她的情況,問問她感覺怎麼樣。

那天我一走過去,她就向我伸出手,我趕緊去握住她的手,發現她力氣很大,眼神裡都是懇求和絕望。我試圖安慰她,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反覆對她說:不要害怕,我會一直在你身邊的!我們一起再努力一下,一定撐過今晚,明天請醫生再給你聯繫一下轉院的床位.

陳海燕說,隨後的幾個小時,她時不時到阿姨床邊去轉一下,有一次,9床阿姨又拉住她的手,在她的手心裡拼命畫一個「轉」字。但這位阿姨沒有等到第二天,當夜12點多就去世了。當時陳海燕己經下班了,但因為擔心這位患者的病情,一直沒有睡。

「看到接班的護士在群裡發了這個消息,我難過了很久:做護士這麼多年,並非沒見過生死,但以往走到生命盡頭的患者,多是在親人陪伴的情況下離去的,而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孤獨而無助的患者身邊,只有我。」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陳海燕說,來武漢以後希望總會比失望更多一些。

「剛到第四醫院的時候,看到滿病區的病人,痛苦或焦慮,呼叫鈴此起彼伏,我的心也如墜深淵,對未來充滿迷惘。經過二十多天的奮戰,情況越來越好了,除了9床阿姨,沒有患者再離去,每天都會有患者穿戴整齊,整好行囊,滿面笑容地走出醫院,回到親人的懷抱。我和他們的喜悅,是同頻共振的。

「每一位患者,每一個故事,都將留存於我的記憶裡,鐫刻在我的生命中:有位80歲的老奶奶,不肯通知家人,一個人顫顫巍巍走進醫院,在我的再三說服下,她終於和家人聯繫上,最後順利出了院;有本院的重症醫生,在終於撐過呼吸窘迫的難關之後,來和我們分享他的抗病心得,以及他對職業和苦難的反思;還有家屬們的感謝,當他們再三對寧波團隊醫護能力表示肯定時,我也感到無比自豪,無比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

陳海燕說,2月17日是她在武漢馳援的第24天,春天已至,但病毒未消。大雪之後的武漢已進入「決勝」時刻,大家正在背水一戰。但她相信,疫病終將退去,正如冰雪終會消融,因為愛與病毒同在。

2月17日,寧波市中醫院馳援武漢的護士虞蓓蓓收到9歲女兒的信和視頻:媽媽去武漢打怪獸了,我在寧波為她瘋狂打CALL。

小貝是個9歲的小姑娘,這個寒假,對她來說似乎特別地漫長。2月9日,她的媽媽突然拎著大大的行李箱告訴她:「媽媽要去武漢工作一段時間,你在家裡要乖乖聽話,按時學習。」年幼的小貝並不能理解媽媽此行究竟是去做什麼,但一聽說媽媽很久都不能回家,便傷心地大哭起來。

一開始,小貝每天都會因為想媽媽而哭一次。直到她在電視上看到穿的像太空人一樣的叔叔阿姨們正在忙碌得救治病人,她才漸漸明白了媽媽的工作是多麼地有意義。於是,小小的她收起眼淚,給媽媽做卡片、錄視頻、寫毛筆字,用實際行動為媽媽加油打CALL!

收到女兒的祝福與鼓勵,讓虞蓓蓓多日來一顆牽掛的心終於放下了。她說:「寶貝放心,媽媽一定平平安安回家,早日與你相聚!」

虞蓓蓓來到武漢已經整整一周了,她很快適應了那邊的工作和生活。雖然在隔離病房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和辛苦,但溫暖而樸實的她總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正能量的話題,比如明媚的陽光、美麗的雪景、生日數字相同的房號、抑或是可愛的女兒發來的各種祝福……一點點的美好都會讓她對戰勝疫情更加充滿信心。    

2月17日凌晨,上完夜班的她久久難以入眠,在朋友圈寫下一段長文,引來同事和朋友們紛紛點讚。就在幾天前,她所在的病區收治了一位老大爺。入院後,老人家兩天兩夜不吃飯,也不配合治療,總想走出去。在醫療隊的耐心詢問下,老人拿出了費力寫好的「尋子啟事」,顫顫巍巍地逢人就問:「知道我兒子在哪家醫院嗎?」原來,老人被救護車接走的時候,病中的兒子還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現在已經「失聯」。在疫情嚴重的武漢,這種失聯讓老人無比害怕。

得知老人的困境後,虞蓓蓓和醫療隊的其他小夥伴們發起了一場愛心接力,她們聯絡當地的醫生、志願者,將老人的「尋子啟事」發在網上,還想辦法聯繫了當地的社區。終於,一位隊員的微博朋友傳來消息,說老人的兒子很可能在武漢一家醫院。

由於正在病區上班的同事看不到手機,所以給老人傳遞這個好消息的任務就落在了即將進去上班的虞蓓蓓身上。她說:「當時真的迫不及待想進去告訴老人這個好消息。隊長交給她一袋愛心物資讓轉交老人,說不能消耗醫療隊自己的物資。但蓓蓓還是從酒店拿了一些自己的洗漱用品、蛋糕等,跟隊長交給她的物資放在一起,準備拿給老爺爺。

為了表達祝福,每一樣東西她都專門拿了3份,因為寧波人有個習俗,看望病人的東西拿3樣,疾病「散」得快。15號晚上9點接班後,蓓蓓第一時間走到老人病床前,看到老人睡著了她就沒忍心打擾。

到了16號早上8點多,她趕緊去老人床前匯報了這個好消息,並把一大袋物資交到老人手上。老爺爺驚喜萬分,跟蓓蓓反覆確認了好幾遍後,躺在床上雙手合十一直說「謝謝」。在蓓蓓轉身離開病房的那一刻,多日來緊張孤獨的老人,感動得嚎啕大哭!

蓓蓓看到無助的老人感動成這樣,心裡非常地心疼,但是這一次為老人助力,卻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觸動,她說:「疫情之下,武漢人民真的很不容易。希望我們的出現,能夠真真切切地幫助到他們。我們一定會克服一切困難打倒病毒,武漢好了,我們的國家也就好了,到時候,我們就都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

北侖區人民醫院支援隊員張晶晶:

每天都有感動,一起加油!

   

2月16日上午,在寧波支援武漢的醫療隊的微信群,發出一條來自住院患者的手寫留言:

寧波醫療隊的同志們,您們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巨大風險,不遠千裡來為我們服務,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當下,時代需要我們回答問題?是您們這些90後,80後的年輕人。懇請醫生留下您的姓名,添加我的微信,如果有出院的那一天,我要用親身經歷回答這個時代提出的問題。您們這些年輕人才是最可愛的人,人民的脊梁,祖國的未來,未來的希望。

在留言的末尾,這位患者還表達一份「小小的請求」:請轉交醫生及其組長同志,我身邊沒有筆記本,無法在人民網發表文章。這份留言發生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光谷院區支援寧波醫療1組群。這樣歪歪扭扭寫在一張藥物說明書上的一份「感謝」,讓寧波醫療隊的隊員們紛紛發出了:「感動」、「值了」、「很棒」這樣的感嘆。他們也對這位70多歲在院的老爺子印象深刻,「入院時就很配合和客氣」,「一位非常有心的老爺子,每次和我們說話總是不忘一句謝謝」。這位老爺子的感謝也深深印在北侖區人民醫院支援隊員張晶晶心間,帶給她很多日常的觸動:「老爺子特別暖心,前兩天武漢下雪天氣轉冷。因為不能開空調,我給他去添置棉被時,他就總是微笑著說謝謝。其實穿著防護服很悶,甚至剛開始會覺得呼吸困難,臉上也因為口罩上的金屬壓力有了壓瘡,但那刻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了,很值得。」張晶晶說,這位陳姓老爺子是幾萬武漢住院患者中的一員,他們很暖心也很普通,但對生命充滿希望。他們渴望「如果有出院的那一天」,也希望身邊「最可愛的人」能夠被更多人看到並了解,一起加油!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援鄂護士候靜:

這樣特別的生日真感動!

2月16日是寧波援鄂醫療隊侯靜的生日。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董縐縐醫生和寧大附屬醫院王珊珊副院長的帶領下,全體醫療隊成員在駐地賓館,為「壽星」舉辦了一個特別的生日會。同事們說,雖然在武漢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大家就是候靜的家人,一定要給她一個難忘的生日。慶祝生日的同事,大家把院內感染要求放在第一位,大家都保持一定距離。

來源:錢江晚報微信公號、寧波晚報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郭瀅聰

相關焦點

  • 「老人去世的那晚,緊緊攥住我的手有15分鐘…」浙江馳援武漢的護士一夜無法入睡
    寫遺書的時候,這位43床患者已經上了純氧。因為咳喘得厲害,他不能平躺,每天晚上都是坐著睡的。9床阿姨去世的那天晚上,緊緊攥住我的手,攥了15分鐘。她力氣很大,眼神裡都是懇求和絕望。去世的那天晚上,她緊緊攥住我的手,攥了15分鐘。從接管這個病區的那一天,就有人提醒我:留意這位阿姨,她隨時有可能離去。所以我格外留心她,時不時就去看看她的情況,問問她感覺怎麼樣。那天我一走過去,她就向我伸出手,我趕緊去握住她的手,發現她力氣很大,眼神裡都是懇求和絕望。
  • 浙江護士收到武漢包裹 感慨武漢人「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浙江台州護士吳旭佳收到武漢寄來的「感動」。台州市中心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浙江護士收到武漢包裹 感慨武漢人「心如花木、向陽而生」中新網台州5月9日電(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李婧)自從湖北武漢抗「疫」歸來,浙江省台州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吳旭佳已經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半個多月了,除了忙碌的臨床護理,吳旭佳日前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
  • 一位馳援武漢的杭州護士眼鏡壞了 引出一場愛心接力
    丁淑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的護士,這是她來武漢8天後,遇到的第一個棘手意外:此時的武漢,哪裡能修配眼鏡呢?  沒想到,第二天中午,她就收到了一副新眼鏡。這一副小小的眼鏡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動。  老公半夜接到求助電話  一夜沒睡他忙開了  丁淑怡是300度近視,加50度散光。
  • 護士兒媳馳援武漢,婆婆每天發66元微信紅包:收到報個平安,愛你
    「每天收到紅包給我報個平安哈,愛你!」「回來了媽媽請你吃大餐,我們要好好慶祝一下,愛你!」……這樣的對話,自從李施穎支援湖北那天開始,每天都在她和她的婆婆亢愛玲之間進行。李施穎是四川綿陽市中醫醫院呼吸專科的護士,從2月9日出發支援武漢開始,她的婆婆亢愛玲每天都給她發66元微信紅包。
  • 一位馳援武漢的杭州護士眼鏡壞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人淚目
    丁淑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的護士,這是她來武漢8天後,遇到的第一個棘手意外:此時的武漢,哪裡能修配眼鏡呢?  沒想到,第二天中午,她就收到了一副新眼鏡。這一副小小的眼鏡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動。
  • 兒媳馳援武漢 婆婆每天發66元紅包:收到報個平安
    李施穎是四川綿陽市中醫醫院呼吸專科的護士,從2月9日出發支援武漢開始,她的婆婆亢愛玲每天都給她發66元微信紅包。亢愛玲稱,李施穎每天工作忙,只需要點一下紅包,她就知道兒媳是平安的。32歲的李施穎,從和丈夫戀愛到結婚,已和婆婆亢愛玲生活了近12年。12年來,她們不僅是婆媳關係,更成了朋友。她們「教科書式的婆媳關係」有何秘訣呢?
  • 護士兒媳馳援武漢 婆婆每天發66元微信紅包:收到報個平安,愛你
    「每天收到紅包給我報個平安哈,愛你!」「回來了媽媽請你吃大餐,我們要好好慶祝一下,愛你!」……這樣的對話,自從李施穎支援湖北那天開始,每天都在她和她的婆婆亢愛玲之間進行。李施穎是四川綿陽市中醫醫院呼吸專科的護士,從2月9日出發支援武漢開始,她的婆婆亢愛玲每天都給她發66元微信紅包。
  • 新鄉男護士延期婚禮馳援武漢,隨後的一條朋友圈卻讓人潸然淚下
    因為前去支援武漢,婚禮得延期,他在武漢發朋友圈向未婚妻告白:「等風波過後我們就結婚。」故事:為支援武漢 他們準備把婚禮延期「因為武漢需要我,我們原定的婚期要往後推了,所以,對不起我的寶貝,我只有推遲把你娶回家了,放心吧,等風波過後我們就結婚。」
  • 馳援武漢|轉戰4個方艙 奔波在路上 哪裡需要就到哪
    當然,這不僅僅是陳衛琴個人的願望,相信也是她所有戰友的的想法……  那麼,自陳衛琴積極響應號召參加浙江醫療隊(第四批)馳援湖北武漢以來,她的行程如何?她都幹了些啥?又經歷了一些什麼呢?  引用患者的一句話:「說星星很亮的人,那是因為你們沒有看過這些護士的眼睛。」
  • 打怪獸的「奧特曼媽媽」回杭州了,武漢送別浙江醫療隊
    海南的戰友和浙江馳援護士告別|浙大二院蔡菁攝「武漢很多醫院都有我的同學和老師,在工作中碰到問題,我可以及時和他們溝通交流。」3月15日是陳保德的最後一個夜班,完成好收尾工作,隨著病人陸續轉到其他定點醫院,天佑醫院將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浙江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
  • 馳援手記|患者褲子裡都是大便,浙江醫護親自打水為他擦乾淨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們發來了他們救治患者的點點滴滴,他們用勇氣和汗水換來了患者的康復,春天已經不遠了,讓我們相見在春天。33床是個五十多歲的大伯,已經住了6天,來的時候一直使用高流量氧療,吸入氧濃度從一開始的60%到現在的90%,大伯氧合情況越來越差,胸悶明顯,呼吸困難,一句話都要分好幾次講。今天下午接班後,患者血氧飽和度一直不高,我們半小時甚至幾分鐘就要去查看一下,患者是武漢本地的,沒有家屬,有時患者說話,我們根本聽不懂,需要連聽帶猜才能理解患者的意思。
  • 101分鐘!南鐵助力江西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101分鐘!南鐵助力江西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2020-02-13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馳援武漢女醫生的採訪,讓人不忍心看完……
    曾經我們心中的英雄,是那些王侯將相直到這次疫情,全國成千上萬的醫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千裡逆行,馳援武漢我們才明白了《真心英雄》中的那句歌詞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馳援武漢女醫生#徐慧連和吳曉虹是支援武漢的浙江醫生。到武漢後的第三天,徐慧連給老公打了個電話,「你要管好兩個女兒,別讓她們被傳染。」
  • 武漢金銀潭醫院ICU護士:送別是最艱難的路
    金銀潭醫院ICU護士:送別是最艱難的路她的心願:遊遍武漢吃遍武漢,看一看黃鶴樓馳援武漢的女護士吳怡穎的日記裡,最大的心願是:「想一切回歸正常,想摘掉口罩回家。」1994年出生的吳怡穎,是上海市中醫醫院的護士。
  • 武漢方艙醫院,浙江90後護士帶著130名患者練八段錦
    最近,武漢方艙醫院一名護士帶著患者練八段錦的視頻火了!在音樂聲中,患者們帶著口罩,站在各自的病床邊,跟著穿著厚重防護服的護士一招一式,學得十分認真。 這名護士名叫周琴,是浙江嘉興桐鄉市中醫醫院的一名神經內分泌科護士。2月9日,她和同事一起支援武漢,來到黃陂區方艙醫院。
  • 馳援手記|最美背影!媽媽藏起行李箱,廣州護士手提膠袋奔赴武漢
    9點多到廣州,直奔機場與隊伍匯合。由於在家裡沒有拿到行李箱,匆忙下,她拿了一個紅色的塑膠袋,隨手裝了洗漱用品和一件大外套便出門,一路上請一同去武漢的戰友幫忙買行李箱和厚衣服。所以,才有了那個手提膠袋進站的最美背影!「老媽哭著不給我行李箱,可是我是護士,我應該要去!」義無反顧來了武漢,陳林葉一直忙著安頓隊伍、參加培訓等等。
  • 一杯原味咖啡,一夜碾枕無眠
    我一臉懵逼地站在那轉圈,就在附近就應該看得到它的店名啊!怎麼沒有某某咖啡店幾個字呢?這裡只有一個綠地白字母的原形圖標,圖標裡兩個對稱的瀑布似的圖案間好像是個人頭,似乎見過,會是它嗎?我疑惑的向玻璃門走去,推開門往裡走,忽然就發現有認識的人了,我蒙對了,哈哈!隔著玻璃隔斷那邊的那個男生也看見了我,並轉過臉去告訴其他同學。他說的那句話,我讀出了他的唇語:陳某某來了。
  • 在武漢,我和138個醫生護士度過了65天
    最後一天,中醫醫院護士蔡衛敏和患者擁抱告別我曾經問醫療隊的醫生老苑,這次來武漢,會給他人生帶來什麼改變麼?老苑說,那種改變在17年前就已經發生了。2003年,老苑即將進入非典一線,那之前,他受了一個同學在北京全款買房的刺激,剛聯繫好一家公司,準備從醫院辭職。
  • 嶽雲鵬、胡歌、彭于晏後是王力宏,他給馳援武漢的迷妹護士唱了首...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昨晚,王力宏隔空為一線醫護粉絲黃靜演唱了《心跳》,「祝你生日快樂,也祝你早日凱旋,到時候我請你和你的醫療團隊一起來看我的演唱會」。視頻截圖21日,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EICU護士黃靜的31歲生日,也是她即將隨醫院第二支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徵的日子。
  • 朗讀·致敬抗疫護士
    個人簡介:樂清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李青青,樂清市衛健系統唯一一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跟隨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日前,獲得「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逆行援鄂優秀護士」稱號。今年大年初一(1月28日),李青青領命「出徵」,當晚7時40分抵達武漢,曾經熙熙攘攘的機場,除了浙江援鄂醫療隊,別無他人,那一刻,李青青感覺身上擔子沉甸甸的,心裡念著,「『病毒怪』,我們要打跑你!」初見李青青,你會覺得她有點「帥」,殊不知,她之前有著一頭飄逸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