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真吃貨的一個硬指標是,有沒有在半夜去番禺等過豬雜!在凌晨吃過新鮮的豬雜粥,才能在美食達人的路上打卡進階!
廣州人吃豬雜細緻入微,店裡各式各樣的豬雜品類近16種,供食客按照喜好自行搭配。
豬雜粥好吃的秘訣在於食材和時間的把控。選取上等大米顆粒飽滿,入口綿密。明火熬製4小時,豬雜粥更加香糯可口。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調料自是簡單,粥由純米、花生油和水做,再加一點點生抽,豬雜則是每天要保持新鮮。
喝粥時,豬雜撈出搭配特製蘸醬,豬雜與醬汁完美融合,口腹之間被豬雜的鮮味滿滿包裹。
除了粥還有腸粉,優質大米磨成米漿,入鐵盤晃動,皮如薄紙,再加入豬臉肉,出蒸架的腸粉米香四溢~
店裡的鐵板豬雜也是一絕!新鮮豬雜一上炒鍋,兩分鐘即刻出鍋,鐵板豬雜爆炒上鐵板,要的就是一個快字,鐵板的熱量會給豬雜持續續航,確保出鍋時的溫度與口感~
地址:番禺區青蘿路與新沙渡街交叉口東北角
龍津東路驛巷17號有一家小店,只做兩道小吃,齋燒鵝還有齋扎蹄,每天六點準時開灶炸齋燒鵝。
原本是出家人食用的齋菜,現在是巷子裡的經典舊城小吃。
看似簡單的齋滷味,需要一大早起來卷腐皮,用棉繩纏一圈又一圈,浸入滷汁裡泡2~3h才能放入油鍋炸,這一整個過程耗時久,而且全都是手工細活~
齋燒鵝看起來就像炸腐皮,吃起來真的有幾分像燒鵝皮,加上芝麻吃著比較香口,慢慢嚼會嘗到秘制滷汁的香味,是很適合邊逛街邊放嘴裡嚼的小吃~
齋扎蹄跟齋燒鵝不同的地方就是裡面有夾心,阿姨會把腐皮卷好幾層,用棉繩扎得很緊,才能做出口感這麼緊實的扎蹄。扎蹄入口比較軟滑,有點像肉的口感。
尋常食材靠的是原料的本分和耐心的製作,這樣才會得到街坊們的認可和熟悉的味道~
地址:荔灣區龍津東路驛巷17號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恩寧路的騎樓下,劉福記開始挑著擔子賣雲吞麵。一個擔子挑著一個熬湯的爐子,一個煮麵的鍋,一張小桌子,沿街叫賣。
現在位于越秀區東華東路,是雲吞麵老字號了。店裡有個大大的招牌寫著「專注一碗懷舊雲吞麵」。
一碗雲吞麵是8個雲吞。而包雲吞也是很講究的,每一隻雲吞餡重量基本要一致,皮要薄,乾濕還要適宜。包好以後靜放30分鐘再下水煮沸,這樣做雲吞口感最好~
而面最緊要的是煮麵的時間,時間要快面才夠爽!上湯也很重要,選好的大地魚在炭火中烤制逼出香味,加入豬骨。兩種味道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樣的味道~
湯底香濃鮮美,咬開薄透如紙的雲吞皮,裡面滿滿的粉紅色蝦肉和豬肉餡,獨特的潤滑和鮮甜。就是記憶中的老味道了!
地址:越秀區東華東路547號
開在西門口的超記,做飯低調,環境大排檔,卻被評為廣州第一的煲仔飯,其中腊味飯和牛肉飯,入選了本地菜品榜!
老闆做煲仔飯的時候,店裡總會響起動感的舞曲,吃飯的時候心情也變得愉快了~
煲仔飯要做得好吃,火候是最重要的。前期要大火燒開,讓砂鍋迅速受熱,翻動受熱均勻之後,要用手摸一摸鍋蓋,看熱量是否可以把肉碼悶熟,而後加點水在鍋蓋,水就會馬上蒸發。
這麼多步驟只能在一分鐘裡完成!要不然時間過早加水,鍋巴不脆,加晚熱量不夠了,肉就不熟了。
招牌是腊味雙拼煲仔飯,隨著煲蓋的掀開,陣陣腊味香,飄散到煲外。臘肉肥而不膩,臘腸香中帶甜,米飯吸收了醬油的鹹香,簡直是人間美味。
地址:荔灣區人民中路627號
說到白切雞,不得不提文記壹心雞,這家店一直人氣爆棚。老闆是清平雞傳承人,一心一意做好一隻雞。
從食材的選擇上,選擇一百三十天到一百六十天的清遠雞,這樣的雞肉的口感最佳。不是燉煮,而是浸雞。這個步驟很關鍵,就是不能太熟,這是白切雞的精髓所在,也是雞肉口感的關鍵。刀工也是白切雞的關鍵,果然顏值和口感每一個都缺一不可。一件寬度2公分,這樣的大小均勻,食客吃起來的口感也會加分。
為了皮滑肉嫩,浸涼水也是關鍵步驟之一,骨頭有味,還需要一道淋汁。最後就是擺盤:白切雞絕對不能亂擺,做雞要有做雞的規矩。吃白切雞一定要蘸姜蒜碟,不是蘸醬油哦,這是激發出白切雞最原本的滋味,好吧,看著都咽口水了。
地址:荔灣區寶華路旋源橋10號
傳統粵菜都是從「家」起源的,登堂入室進入飯店,那些費時費力又賣不上價錢的品種,做的店家越來越少了~via 廣州吃貨
老闆堅持全手工做起,復原老式粵菜。鵪鶉蛋燒賣、豬潤燒賣,這些好多酒家都不再做的老點心,老闆帶它們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裡~
另一道復原的老式粵菜就是八寶鴨,這是上世紀粵地筵席上流行的經典菜,因為工序複雜,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做了~
看起來仿佛只是一隻普通的鴨子,只有把它切開,才會發現裡面大有乾坤,這是送給食客們的驚喜~
地址:越秀區沿江中路259號
正所謂「食在廣州」,只要你在廣州,就絕對不會餓肚子!隨便一家老字號都是實惠又好吃~
有時間就約上朋友們去打卡吧!如果你有心水的街頭美食,歡迎分享哦!
*本文綜合自《街頭大廚》紀錄片,本文動圖均來自《街頭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