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邁入「新基建」時代,大潤發突圍、家樂福成績單亮眼

2020-12-21 倪說財經

疫情好比一場大考,「新基建」脫穎而出,成了萬眾矚目的「參考答案」。不僅政府對其寄予厚望,各行各業也將其納入規劃,就連A股的散戶也在街頭巷尾熱議新基建。

那麼,「新基建」緣何能成為經濟強心劑?備受疫情衝擊的零售業,和「新基建」有什麼關係?「地獄開局」的2020年,「新基建」的東風,能否成為傳統商超的「取勝之匙」呢?

零售業「新基建」:數位化升級之路

什麼是「新基建」?

不同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指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概念來源於2018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新基建」概念誕生伊始,它就承載著「穩增長」和「促創新」的雙重任務,同時還要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所以,零售業也不例外。小到在線訂單、刷臉支付、掃描溯源,大到無人倉儲、智慧物流、數據監控,哪怕行業內競爭最激烈的線上線下融合,都是各大企業在零售「新基建」能力的體現。

換言之,當下以及目所能及的未來,「新基建」將會零售業重要的戰場。而零售的未來同樣也在「新基建」。誰能把傳統的零售基建變成更「聰明」的零售新基建,誰能掌握零售「新基建」建設的要義,誰或許就能引領新的潮流。

從京東結盟沃爾瑪,騰訊與永輝組團,阿里接盤大潤發,一系列強強聯手,也是各大巨頭為搶佔「新基建」陣地的開始。

蘇寧也不例外,2019年9月,蘇寧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至此中國零售業格局已定,從十幾年來的百家混戰,變為巨頭割據。

傳統商超在經歷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後的短暫輝煌,如今各謀出路,無論是找盟友、搞組團、被接盤,無疑都在尋求更人性的服務,更便捷的體驗,更智慧的改變。

多維賦能,巨頭加碼「新基建」

如今,各大線上巨頭紛紛擁抱線下,踏入線下零售的戰場,各家可謂起點不同、模式不同、深度不同。那麼,近幾年來,他們的零售「新基建」改造發展情況如何?

第一種較為廣泛的模式是線上向線下導流,用流量等線上優勢來促進線下「新基建」的改造。

沃爾瑪與京東的聯手就是典型案例。2016年底,沃爾瑪入股京東。2018年,沃爾瑪200家門店接入京東到家平臺,隨後「沃爾瑪+騰訊+京東+京東到家」的四方合作公開,線上賦能線下的模式已然清晰。

同樣的劇情,永輝和騰訊也上演了。事實上,京東和騰訊,兩個線上的頂級流量主,都選擇開放線上入口,並將流量導入線下,以此讓「新基建」插上流量的翅膀,同時賦予「智慧」的選擇。

阿里與大潤發則選擇另一種方式。馬雲提出新零售的2017年,阿里火速斥資224億元買下了大潤發。和之前兩家採用入股合作的方式不用,馬雲選擇了直接收購入主。

大潤發承載一部分盒馬開店的業務;盒馬在海南、東北的整個供應鏈和ERP系統移植過大潤發;盒馬與大潤發實現聯合採購,打通供應鏈……阿里對於大潤發的「新基建」改造更像是「盒馬模式」復刻版,通過自身的生態與線下零售基建的融合,實現同步發展。

在收購完成半年後,大潤發母公司股價一度上漲6.84%,同時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阿里對大潤發「新基建」的改造,確實帶來了新的突破。

2019年6月,蘇寧同樣選擇以收購入主的方式進軍傳統賣場。不過不同於之前的兩種模式,蘇寧選擇了另一條零售「改造」的路線。

當年9月27日,蘇寧宣布完成與家樂福中國的股權交割,正式接手家樂福中國業務。接手後不久,蘇寧釋出了明確的目標——對家樂福「逐步進行數位化發展,開拓出到家服務等社區生活業務」。

京東之於沃爾瑪,雙方是獨立的存在,對「新基建」的改造,是基於各自線上與線下的優勢,完成入口和入口的對接。而阿里之於大潤發,是將傳統商超融入體系,將商超復刻成為體系「新基建」的一個全新入口。

而蘇寧之於家樂福,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同樣是全方位入主,蘇寧此前已擁有30年的傳統零售的經驗,其「智慧零售」體系也將賦能家樂福。零售起家,堅持零售為唯一主業的蘇寧,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基因,所能提供的是全方位的基於零售業態的改造。

因此,對於蘇寧和家樂福而言,他們完成的不僅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更是將其作為獨立的「新基建」,進行徹底的改造。家樂福也不僅是蘇寧「新基建」的入口,同時也是蘇寧零售戰略的橋頭堡,獨立發展,齊步前行。

蘇寧家樂福:場景零售生態新模式

1月22日,蘇寧易購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家樂福中國第四季度業務扭虧為盈。

蘇寧讓家樂福實現7年來首次單季盈利,8年來首次現金流為正,不光證明了「數位化發展」和「社區到家業務」的前景,也讓市場見證了「新基建」為傳統零售帶來的變革。

「從區位上來說,家樂福基本分布在城市的主商圈或次商圈,是幹路;蘇寧小店深入社區,是『毛細血管』,是支路。」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於家樂福的理解,是基於蘇寧「1小時場景生活圈」戰略的一種理解,也是對零售「新基建」未來發展模式的一種理解。

以蘇州為例,去年9月後該區域蘇寧小店單店單日銷售額同比增長30%,與此同時,接進家樂福的供應鏈成本降低,使小店的毛利率也進一步提升。

線下的互補除了「大店」與「小店」的協同,蘇寧還令家樂福這個傳統零售「基建」,變得更「聰明」了,更「方便」了。

比如,蘇寧把握住消費端行為數據,再藉助大數據,高效地給到家樂福運營指導與規劃,同時把蘇寧易購線上的巨大流量開放給家樂福,傳統大賣場在不知不覺經歷了一場智能化與數位化的改造,「新基建」在這家傳統商超身上落地開花。

據蘇寧易購發布的家樂福到家服務大數據顯示,2月14日-3月14日期間,家樂福到家服務同比增長398%,服務人群達1853萬人,累計為消費者提供5528噸蔬菜、1568噸肉、1942噸水果。

蘇寧到家業務得以彎道超車,後來居上,正是因為其提前戰略布局,通過將家樂福納入智慧零售版圖,納入場景生活圈,打通了蘇寧從場景端到物流端的通路,形成了系統化解決方案。

不同於股權合作後的開店,不同於收購入主後的模式複製,蘇寧對於家樂福的「新基建」改造,更多是基於對零售業思考後的數位化升級與人性化改造,蘇寧與家樂福還將為零售「新基建」提供怎樣的可能,未來或許仍然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大潤發換帥背後:從B2C大零售到B2B大快消
    如果按照成立時間來看,1959年的家樂福和1962年的沃爾瑪,則是大潤發的老前輩。而此時,家樂福、沃爾瑪早已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家樂福1995年在中國內地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沃爾瑪1996年在中國內地開始了第一家門店。
  • 再見了,大潤發黃明端時代!
    「我戰勝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時代。」網傳這句話是黃明端本人說的,但它更像是段子手的作品。即使真的是黃明端本人所說,那也顯然是他的自謙之詞。 因為,黃明端非但沒有落後於時代,而且繼續走在行業的前列,引領著超市業的潮流。就在本月初的大潤發年會上,當著員工的面黃明端正式交班給阿里集團的林小海。
  • 「被時代拋棄」的大潤發卻活出了新高度!
    時代拋棄了大潤發?在沃爾瑪風雨飄搖之際,另一個零售巨頭大潤發也進入多事之秋。2018年3月底,有消息指出,大潤發被阿里收購後,大潤發的創始人黃明端無奈離職了。更有評論指出:在黃總執掌大潤發的19年裡,他從來沒有被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行業巨頭打敗過,但最後,打敗他的是和零售業幾乎無關的阿里巴巴。
  • 蘇寧全場景零售點睛之筆:家樂福百日加速融合智慧蝶變
    在剛剛告別的10年代裡,零售業堪稱國內最為風起雲湧的行業之一,從電商興起、繁榮,到線上獲客成本高昂、流量遭遇瓶頸,再到進入O2O融合的新零售、智慧零售時代,國內的網際網路零售已然走在世界前列,連家樂福中國、麥德龍中國也在2019年成為國內零售巨頭的一份子。如今,它們將如何蝶變升級、融合共進,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 大潤發黃明端時代結束:已執掌大潤發23年 阿里系高管上位
    來源:雷達財經原標題:大潤發黃明端時代結束:已執掌大潤發23年, 阿里系高管上位12月2日,大潤發年會上,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和大潤發CEO黃明端正式交班林小海,意味著黃明端時代的結束。黃明端執掌大潤發已23年。
  • 小盒馬,大永輝,「大潤發們」的未來怎麼「大發」?
    大潤發正式進入中國在1997年,比沃爾瑪和家樂福都要晚,但卻在2010年迅速成為最亮眼的一匹「黑馬」。彼時的沃爾瑪和家樂福這類外資企業紛紛將店開在一二線城市,試圖搶佔高人流和高收入帶來的「消費紅利」。但大潤發不一樣,它將目光瞄準了三四線城市,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 聯商超市周報:林小海接手大潤發 家樂福開餐廳
    聯商超市周報:林小海接手大潤發 家樂福開餐廳來源:聯商網2020-06-22 12:10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6.15-6.21),林小海接手大潤發,黃明端離場倒計時;家樂福開餐廳,人均20塊;生鮮傳奇第六代新店在合肥正式面世;華潤萬家旗下萬家LIFE,杭州三店齊開;永輝超市全國布局再提速,本月連開9家新店;
  • 蘇寧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盒馬大比拼
    除了蘇寧家樂福,還有很多推出到家服務的實體零售企業在疫情期間表現出色。我們選了幾個代表性的企業:外資大型連鎖商超沃爾瑪、2019年被蘇寧收購的家樂福、阿里旗下大潤發、新零售模式盒馬鮮生,通過對比分析來看這四大零售新老勢力到家服務哪家強。
  • 大潤發上線1小時送到家服務 是新零售還是補短板?
    6月18日,傳統零售「老大哥」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也加入戰局,通過旗下運營的電商平臺飛牛網,在全國371家門店上線了「3公裡1小時達」急速達業務。大潤發方面表示,這是為新零售而做出的新嘗試。   那麼,這項服務能夠為大潤發的電商業務帶來轉機?又能否推動大潤發的戰略轉型?商業地產觀察為您解讀。
  • 小盒馬,大永輝,「大潤發們」的未來怎麼「大發」?
    實際上,隨著新消費浪潮的興起,昔日零售巨頭大潤發卻仿佛越來越沒有存在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1、從「19年不關一家店」到「輸給時代」?大潤發正式進入中國在1997年,比沃爾瑪和家樂福都要晚,但卻在2010年迅速成為最亮眼的一匹「黑馬」。
  • 大潤發公布2019年成績單:斬獲1019億營收,O2O收入暴漲90%
    (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編輯 杜博奇)大潤發2019成績單。2月20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2019年全年財報。總銷售收入1018.68億元,同比增長0.5%,歸母淨利潤28.34億元,同比增長14.4%。
  • 大潤發單店均業績達3.3億 狂甩家樂福、沃爾瑪幾條街
    內地線下零售之王   它打敗了家樂福、沃爾瑪,單店業績1.6-2.2倍   在中國內地市場,真正的超市之王不是家樂福、沃爾瑪這些國際巨頭,而是它——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   2010年,它就取代了家樂福成為內地零售百貨冠軍。
  • 改造家樂福,蘇寧「暗度陳倉」
    1995年,家樂福成功開設了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超級購物廣場北京創益家店,之後的很多年勢如破竹,成為永輝、大潤發等中國超市的「偶像」。然而,從2010年開始,面對電商的興起以及新零售的變革,固化的家樂福中國開始跌下神壇,在過去幾年業績一路下跌,直到2019年9月,被蘇寧以48億元收購80%股份。
  • 永輝、家樂福、物美、大潤發等超市電商評測
    都賣進口商品,而為了拉新折扣依然是最常見手段  百聯電商和飛牛網更像京東商城或亞馬遜那樣的線上超市+百貨,SKU (據說)是百萬級別的。家樂福、麥德龍、永輝和物美/多點則更接近傳統意義上的大賣場超市,以食品和日化用品為主,SKU 在1~2 萬。
  • 大潤發換帥,林小海接班黃明端!
    一個時代的結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至此,這個中國零售陸戰王大潤發正式進入阿里時代。從黃明端到林小海大潤發的阿里時代林小海接棒黃明端,既是阿里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至此,阿里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為控股股東。1996年,大潤發在臺灣成立,1998年大潤發上海開出了自己第一家大陸門店。相比於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的家樂福和1996年進入中國的沃爾瑪兩大世界零售巨頭,大潤發不算珊珊遲來,但還是晚來一步。
  • 一代商業奇才謝幕,從臺南小混混到中國零售大王,他是這個時代最大...
    2010年,大潤發的營收歷史性突破400億,取代如日中天的家樂福,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零售巨頭。 在戰勝了所有對手後,黃明端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零售大王。 他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
  • 阿里巴巴全面入主大潤發,黃明瑞再遭離場,這次動真格了
    2013年,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紛紛關店收縮。有著敏銳洞察力的黃明端率先提出:線上線下同時走。他強大的執行力再次得到了驗證,2014年1月飛牛網正式上線運營。可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在飛牛上未能獲得成功。相對獨立的飛牛,與傳統零售的大潤發,始終未能在運營上取得統一。
  • 新零售業態下零售行業一體化的探究——以大潤發為例
    —— 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實現了對大潤發的間接控制,掌 握了大潤發新零售業態改革的主導權。本文就以大潤發為 例,對新零售業態下零售行業一體化發展作出探究。二、新零售業態下一體化發展現狀(一)橫向一體化發展現狀 伴隨著電商行業在中國零售界的崛起,新零售概念出 現,大潤發也嘗試著多渠道轉型,與業內同行業競爭者合 作,實現橫向一體化。
  • 永輝、家樂福、大潤發等十大零售商超2015年門店數據解讀
    全國來看,高鑫零售集團繼續鞏固其市場領先地位,市場份額從6.8%攀升至7.5%。東部和西部的強勁表現為拉動高鑫零售集團整體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5.2%和6.1%。我們從以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家樂福、永輝等代表零售企業的最新數據來一探究竟:   各大零售商超2015門店情況   大潤發2015年新開31家 未有關閉   大潤發超市在過去的2015年開了31家新門店,未關閉門店,門店總數達335家。
  • [探班新零售] 關閉飛牛網,跟風APP 大潤發「觸電」路上遇坎坷
    ◆經濟導報記者 楊學萍面對電商衝擊,傳統賣場紛紛謀求「突圍」。在濟南,大潤發、銀座等大型賣場紛紛「觸電」,搶奪線上訂單。6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於濟南市文化西路1號的歷下大潤發,以這家店為主要樣本,一窺傳統零售企業的「新變化」。免費購物班車正在「消失」3月6日下午1時45分,濟南歷下大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