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朋友都知道,婆婆和我住在一起,每天朝夕相處,關係很融洽,總有人私信問我婆媳究竟怎麼相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人不同家庭的情況千差萬別,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標準答案。但婆媳這種關係,也並非沒有竅門,在這裡藏著更深的邏輯,而你可能還沒看到。有人說,婆媳矛盾的問題就是夾在中間的男人,可隊友只能起到事後調節的作用(如果碰到豬隊友,調教又是個問題)。而你是最直接的感受者,進退有度應對,掌握婆媳關係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告狀」,才是上策。現在網絡上、影視劇,似乎只要談論婆媳關係都是談虎色變,敬而遠之甚至是避之不及。可現實生活又需要和婆婆接觸或者生活在一起時,總會有意無意觀察婆婆一言一行,對方是否是惡婆婆?有沒有針對自己?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潛意識已經把婆婆當成假想敵了。以後她做任何事,你下意識便會過度解讀,揣測她是在針對你,腦補一出大戲,愈發覺得自己委屈。
而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的態度、語氣會傳遞一種信號,女性都是敏感的,尤其婆媳,你的故意疏遠,冒頭的敵意,她都能察覺到。當你們之間真的出現矛盾後,你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化解,而是判定:本來一個小矛盾,就變成了彼此的隔閡,小事化大,針尖對麥芒。你有沒有想過?她不一定是個壞婆婆,如果你願意給這段關係一個窗口、一個善意的開端,或許你會發現有不一樣的可能。
2 站在人性的角度,不要把婆婆當成媽,而要當成客戶。很多婆媳關係也並非一開始就交惡,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先熱後冷」。「我剛結婚的時候,是一心將婆婆當成親媽來照顧的,不僅家務幫忙,買東西也都會想著婆婆,就算她隨意進出我房間、動我東西,也忍了。開始相處真挺好,可坐月子期間,親戚給我的錢放枕頭下,沒成想去廁所回來就發現不見了。後來問老公,他就說他媽給他了。我當時一下就明白了。」女孩以為本著一顆融入大家庭的心,喊一聲「媽媽」,以親媽之禮相待,處處討好,禮物周到,再事事忍讓,對方就能如親女兒般對待自己?後天關係就可以後來居上?你無法抗衡基因帶出來的原始情感,她可能的確做不到將你視如己出,不偏心自己的兒子。你越期待就會越失望,失望多了就變成怨恨甚至可能是仇恨。因為忍耐不會消失,而是會積累、聚集,一定程度後爆發、破裂。
婆媳關係的重點是和氣,只有略疏離的關係才能長久平和,親人要生,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辦法是把婆婆當成客戶。如果你是老師,她就是學生家長;如果你是醫生,她就是病人;職業化這段關係從某種角度可以獲得些許解脫,以第三人視角看待對方,不必刻意討好,無需過度解讀。只是理性且客氣的相處,降低期望和寄託,遇到矛盾解決矛盾,減少情緒化衝突,家和萬事興。
婆媳矛盾中,越界、幹預、冒犯這些詞被頻頻提及,核心就是邊界感。邊界感越陌生越容易磨合,尤其初為新婦或者剛住在一起的時候,雙方都隔著距離,這時候的關係最好拿捏。
可邊界感是模糊地帶,更多的是種心裡感受,沒人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把控呢?如果你家婆婆相對比較溫和,發現她的特點,通過旁敲側擊的方法,摸索彼此邊界,確立相對舒服的關係。我家奶奶愛說八卦(悄悄地說),每次都會邊吃飯邊聊天,比如:這家姑娘都快40歲了還不結婚,相親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虛擬舉例,大家勿針對老人)我們就會說:「哎呀,人家可能確實有自己的想法,別人說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還是不要隨意說人家的好。」那家人都生了2個女孩了,是不是三胎該要兒子了。(虛擬舉例,大家勿針對老人)我們就會說:「孩子嘛,就是隨緣,別提兒子,萬一人家生氣呢,過好咱們家就好了。」
站在老人的角度,出發點也是為老人考慮,笑著把意思點到,既不會影響家庭氛圍也可以在無形中磨合自己的邊界感。注意,這個方法一定不能缺失說話的藝術,多一分就會像指責。老人漸漸就會覺得以後還是不要說的好,一代人不管二代事,不管年輕人的事了,自然也不會說道兒媳了。
如果你家婆婆比較強勢,已經明確邊界,卻被無視挑釁,那建議採用金錢大法,不吵不鬧,和和氣氣花錢消氣。比如:之前有個讀者吐槽,自家婆婆不愛乾淨,每次都會將髒衣服放在床上或者洗乾淨的衣服上,爭吵至少幾十次,也無效。就可以換種方式溝通,邊聊天邊說:「說也奇怪,我剛洗乾淨的衣服就被同事說有臭味,沒辦法又得新買衣服了,花了好幾百塊呢。」越買越貴,婆婆心疼錢,慢慢的就不敢亂放髒衣服了。當然啦。老人家也會有些「善意的冒犯」,比如會經常念叨我們:
我從來不會為這些煩惱,抓大放小,堅持大原則,放下小原則,高度拔高點,不要深陷雞毛蒜皮的事情。理解婆婆的善意並不難,不過也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好,媽媽的念叨,哪怕煩也得聽。(可以左耳進,右耳出,嘿嘿,方法嘛)我個人認為,在享受婆婆幫忙帶娃的便利時,會面臨些無傷大雅的困擾,這都屬於正常範圍內的代價。
一家人吃個早茶
婆媳關係就是圍繞一個男人的三角關係,這種關係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和睦融洽,但在其深處總是交錯著相互妒忌的複雜心理。
化解妒忌最好的方法,就是受益,增加對方的價值感,讓她樂在其中。面對婆婆的質疑,你要學會「yes」和「and」;比如:婆婆問「怎麼還不生孩子呢?」「媽,其實我也挺著急的呢,想趁著媽身體好的時候,能早點生,媽媽能幫照顧著點,您放心,我們在努力呢~」
肯定婆婆的付出,借寶寶之口,感謝奶奶。比如:寶寶吃飯說,今天的飯,真好吃。「對呀,這都是奶奶做得,要謝謝奶奶做這麼好吃的飯菜。」
當婆婆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得到滿足,也就不會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想去爭個輸贏了。寶寶說:「媽媽,奶奶叫我把水果端上來給你吃。」謝謝我的婆婆,今年第一顆荔枝,酸酸甜甜的,像極了生活
多一些愛好,就多些溝通的窗口,局限家庭關係的話,閒人容易生事端。比如:婆婆喜歡拍照,我就會響應需求,給她買拍照最好的手機,時不時還會教她怎麼拍照好看。婆婆很樂意和我分享她拍得照片或者是一些拍照方法,還與時俱進學會了拍視頻。
婆婆超喜歡桂花,門前栽種桂花樹
偶爾,婆婆會和閨蜜們一起聚餐。結束後,我都會親自接孩子奶奶回家。她的朋友們很羨慕,還會笑著誇我:「你兒媳婦真孝順,還過來接你。」
誰說婆媳是天敵?花點小心思,婆媳相處或許就會柳暗花明,聰慧如你,定能舉一反三,用平常心處理婆媳關係。婆婆特意叫老家的閨蜜準備了一批老薑寄過來,以備月子時用
也許有人會說,婆婆不值得我這麼做。換個思維想,你便不會覺得委屈。
第一能減輕自己的內耗,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務事,最易催人老。第二婆媳關係「失火」,會殃及孩子的健康。維繫任何關係,都需要克制自己的缺點。不可否認,想發洩就發洩,想怎樣就怎樣,也不失為一種個性。也許我們不能立刻改變別人,也很難改變自己,但我們可以嘗試做些什麼,來改變2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關係是相互的,當一方真正地做出改變,另一方必然也會有所改變。不求親如母女,但求能夠互相尊重、理解,家庭和睦。
點亮「贊」和「在看」,願你我都能處理好婆媳關係,家和萬事興。 如有疑問請聯繫郵箱hezuo@hepulan.com
精緻改變生活,我們只做有品質、有溫度的服務,讓匆忙的你安心發現,屬於自己的驚喜,幸福指數up up up
歡迎來可敏姐姐的小館坐坐呀
都是我精挑細選可以放心使用且性價比超高的好物,給你和寶寶360°安全守護。
今日推薦:敦煌聯名蒸汽眼罩。
棉質醫用無紡布,綿軟親膚,40℃恆溫熱敷,發熱不傷眼。
隨時隨地對眼睛進行保護,緩解疲勞,預防眼部幹紋,解鎖護眼新姿勢。
👇戳戳有驚喜
說說你們和婆婆住在一起嗎?有什麼婆媳相處妙招?
舉舉小手~和姐妹們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吧,我會抽取5位幸運鵝,送出禾葡蘭保溼柔滑香體乳一份~
中獎結果將在明天上午11點評論區公布,記得來領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