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每天都盼著父親下班回來能帶回太鋼汽水,那時候喝汽水,三十年前,是一件很高檔的事情,而且也不是隨時都能喝,汽水是單位的的福利,是有限的,因此2天大概只能喝到一瓶。
太鋼汽水影響了太原人最少三代人,許多60後至今還在津津樂道。
如今要問太原人吃什麼,他可能會告訴你:肥腸面或者頭腦。要問喝什麼,他一定會告訴你:太鋼汽水。一個深綠色的玻璃瓶,瓶身中間寫著「太鋼」兩個大字,這瓶小汽水在太原當地的受歡迎程度,讓人髮指。在大部分本人的記憶裡,王萍麵皮和太鋼汽水是課外小吃的標準配置。
那種濃濃的氣泡有點像雪碧的味道,夏天的燒烤攤前,擼串時趁著涼氣喝一口,打一個帶著果香的嗝。
有網友說,太鋼汽水在當地娃們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你媽打你沒用雞毛撣子,草地上踢球沒有門,汾河裡划船掉了漿,不喝兩口就渾身不得勁。
如今,哪怕在其他飲料品牌不斷進駐市場的情形下,它的地位依然無法被輕易撼動。因為無論風吹雨打,它只賣2塊。
太鋼汽水在太高級的餐廳裡不一定能找得到,但在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裡,豎立在塑料格子箱裡,滋滋冒著氣泡的綠瓶子甜汽水那就是太鋼汽水。
喝一口有點兒咂嘴涼涼的,汽水順著流下去感覺整個人從頭皮都被冰過了,後脊梁上吹過風,毛孔全都張開,而且喝完以後一定會打嗝
如今太鋼汽水不僅從最開始的檸檬味,發展到現在甜橙味、可樂味和荔枝味等,就連包裝也從最開始的玻璃瓶到現在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太鋼汽水換了包裝,更時尚。太鋼汽水也是老太原人的心頭肉。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太鋼汽水是由太鋼內部的汽水廠生產的,目的就是為生產一線的職工防暑降溫,主要是根據工種和崗位的不同來發放散裝汽水,一般是憑票領取。
那時候太鋼職工下班自行車都帶著盛滿各種顏色汽水的瓶瓶和壺壺,回家後分給一個大院的小朋友喝。因為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小孩對汽水還是特別期待。
到了上個世紀末,隨著國營企業改革的進行,太鋼汽水廠也由服務太鋼內部轉為內外兼顧,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太鋼汽水的商標也進行了註冊,汽水的包裝也非常精緻,杜絕了沒有瓶裝的汽水出廠,同時可樂、純淨水等產品也逐步上市銷售。
自此,太原市場上就有了正規包裝的太鋼汽水,同時太鋼內部嚴格控制了汽水發放,機關和一些輔助人員基本不發了,主要給生產一線的主體廠職工定額發放。
進入新世紀,太鋼汽水廠經過幾輪改革,徹底從太鋼公司分離出來,成立山西漪汾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真正成為一家自負盈虧的股份制企業,開始走向市場經濟。
經過十多年的市場經濟的歷練,這一家由一個生產簡單碳酸汽水的太鋼內部車間,已經成為一個經營各種飲料、系列純淨水、連鎖超市、餐飲等區域知名企業。這種成功分離的案例在山西不多見。
現在太原人吃灌腸,麵皮,涼粉,麻辣燙,火鍋粉等特色小吃時,標準的吃法就是來一瓶太鋼汽水,有時辣椒放的多了,還得再來一瓶汽水。
太鋼汽水承載著太原、太鋼幾代人甜蜜的回憶,哪怕現在長大了、走遠了,太原人還是會想念那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