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公共關係網(17PR)主辦的向上品牌與永續增長高峰論壇在北京長城飯店完美收官。本次峰會旨在共同探討雙循環發展格局下,企業如何將自身發展與宏觀經濟、政府關切結合,順勢而為,迎來發展新增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濤、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藍慶新、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公關係主任邵華冬等出席了本次峰會並做相關主題演講。
中國公共關係網創始人、金旗獎主席銀小冬在大會開幕致辭上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企業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價值,做向上品牌,引領品牌文化新時代。」
她認為,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企業的力量突顯。很多的企業參與到抗疫之中,車企生產口罩,服裝企業生產口罩,餐飲企業免費為醫護人員送餐,運輸公司免費運送醫護人員,酒店改造成隔離病房,所有這些企業的行為不僅幫助整個社會快速從疫情造成的困難中解脫出來,也形成了一種非常強大向上的力量,給整個社會極大的戰勝疫情的信心。
那麼,企業作為一個公民該如何發揮它社會公民的力量,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價值呢?銀小冬提出:「就像商標界有馳名商標,我們希望品牌界有向上品牌,馳名商標代表著良好的商品質量和商業信譽,向上品牌則代表著積極向上的企業社會形象和良好的商業口碑,在鼓勵、倡導品牌適應社會變化的同時,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品牌。」她希望能用向上品牌去定義那些具有責任感為社會創造貢獻的企業,去樹立他們積極向上的社會形象。
她認為向上品牌應該具有三大特徵:創造社會價值、保持創新、具備國際視野。
向上品牌的特質是努力創造社會價值。去年8月19日,181家公司的執行長在華盛頓美國商業組織的圓桌會議上共同籤署了《企業宗旨宣言書》,宣言書重新定義了企業運營的宗旨,股東利益不再是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包括亞馬遜、蘋果、通用汽車、波音在內的美國一些大公司籤署了這份宣言,他們正在積極去倡導企業價值重新思考和目標定位。同樣在去年大約100位CEO在歐洲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呼籲聯手推出歐洲新政,可持續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創造具有包容性的繁榮,推動企業、行業、民間社會和政策制訂者之間建立真誠對話。
這樣的趨勢在中國同樣明顯,越來越多企業在推動就業,幫扶貧困方面做出積極表現,體現出對社會的價值。疫情的時候,中國的央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中石化在網上發布召集令——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積極對接全國各地的口罩機生產企業,主動貢獻當時非常緊缺的熔噴布資源,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起十幾條生產線,幫助國家解決了口罩短缺的問題,而且在當時溶噴布市場價漲了幾十倍,它堅持不漲價。像中石化這樣挺身而出解決國家和人民燃眉之急的企業還有很多,當時有3000多家企業都加入了生產的行業,包括生產汽車的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生產手機OPPO、VIVO、富士康,服裝企業和美妝企業,勁霸男裝也生產了口罩。
企業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重大疫情中,也落實在企業日常運營當中,對社會有價值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更強大、更寶貴更持久的公眾支持,幫助企業在充滿變化和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保持不敗持續增長,這是向上品牌的第一特徵。
第二,所有向上品牌都有持續的創新力。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釋放的活力激發了中國品牌的成長,我們能夠看到很多新的國潮品牌,也看到很多和年輕品牌比起來仿佛有點老的品牌,他們煥發了新的活力。包括伴隨共和國成長的腳步,從國家驕傲,官方首選到科技創建,設計時尚,深受年輕一代喜歡的紅旗轎車;從中國運動員的驕傲到中國國潮領導者的李寧;爸爸媽媽的羽絨服到暢銷全球72國的波司登羽絨服,還有中國航天,中國重器。我們有全球領先的技術華為,海康威視,還有小米、創維、方太,有引領社交媒體潮流的微信、抖音、小紅書,還有為城市生活提供便利條件的外賣平臺、打車軟體、行動支付、共享單車,還有新一代年輕人的國潮美妝品牌,比如花西子、林清軒、完美日記。中國品牌的創新力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展現浪潮般的湧動,激發超越想像的活力,這是向上品牌的第二個特徵。
第三,具有全球格局的視野。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中國品牌從早期的聯想、華為走出國門,到央企常年在國際市場紮實而低調的經營,代表著年輕一代社交一代的TIK-TOK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中國品牌海外之路走過了一段碩果纍纍的裡程。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品牌的總體實力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相比遠遠不能匹配,中國企業海外化進程也遇到了新的挑戰,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限制,對有中國印跡的社交媒體平臺TIK-TOK的無端恐懼,這些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個品牌的建立必然要經歷幾個過程,從樹立形象建立認知,到最後倡導全球化溝通,建立認同形成共同體,於企業發展而言,建立全球品牌是企業保持增長的重要選擇,從我們民族復興的角度,建立全球品牌是建立共同體為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重要舉措,全球化是向上品牌的重要選擇,也是向上品牌需要承擔的責任。
銀小冬最後提出:集品牌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向著一個目標去努力,企業的CEO在創建向上品牌的過程中,他的價值和作用,視野和行為,決定了品牌的深度和廣度;員工、消費者、政府、社區的力量,在這樣一個相互連接、利益共享、價值共享的時代,創造更多的參與感,變個體力量為群體力量,企業個體規劃變為社會共創潮流,這是建設和發展向上品牌的必經之路。
企業未來還要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變化,而向上才是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