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朱耷竟然是明朝皇室後裔,最愛幹的事是反清復明?

2020-12-18 漢府古文化

作者:趙磊(字逸之),山東臨沂人,書法家協會會員

朱耷,又號八大山人,按現在的地區劃分,應該屬於江西。朱耷此人可大有來頭,是明太祖第十六個兒子寧獻王朱全的第十世孫,正兒八經的的皇室血統。明朝滅亡了之後就進了寺廟,當了和尚,後來又修道,期間字號換了無數,比如驢、驢屋、人屋、刀庵、雪個、良月、破雲樵者……最後就用了八大山人。

什麼是八大?八大的意思是四方四域皆我為大,強調畫中要有我在,這體現了朱耷當時的思想及藝術觀念,從其字號中可以看出,朱耷強烈的自信心和百折不撓的奮發精神,一往無前的決心。

朱耷的父親也擅長畫畫、書法,在江右地區名噪一時,但是有個缺點,口不能言,也就是啞巴,明朝滅亡後,朱耷的老父親也在這一時期去世。朱耷的性格比較的孤僻,但是非常的聰明,天資卓越,八歲的時候就可以作詩,在少年的時候就可以懸腕寫出一手漂亮的小楷書法,也能刻印,最擅長的還是畫國畫,妥妥的少年天才。

朱耷少年時喜歡議論,一旦開始了某個話題便侃侃而談,文辭卓越,常常傾倒四座。明朝滅亡的時候,朱耷正好十九歲,作為明朝皇室後裔,朱耷順從了父親所希望的樣子,到山裡當了和尚,號雪個,時間沒過多久,朱耷便精神有些不正常了,變得有些瘋癲,哭笑無常。

住在山裡十幾年,原配的妻子和孩子也在這期間都沒了,然而經受過這麼多的打擊,朱耷並沒有失去信心,他把自己的字號也改了,「八大山人」便成了朱耷最後的字號,用來激勵自己,最起碼給自己活下去樹立一個精神支柱。

沒有老婆和孩子,這對古人來說是大事,這涉及到傳宗接代,涉及血脈的延續,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朱耷當然也不能免俗,所以他便蓄髮還俗,找老婆生孩子,順便幹他的人生大事——反清事業。

為什麼要反清?第一,朱耷是明朝皇室後裔,這個天下容不下他,而且他還有學問,正經工作比如當個幹部啥的完全乾不了。第二,朱耷本來生活好好的,明朝的時候妥妥的皇室貴族,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好傢夥,你們清人來了,搶了我們的土地銀兩和女人,朱耷當然想搶回原本屬於老朱家的土地銀兩和女人了。再次,朱耷現在在清廷的逼迫下過得這麼慘,老爹沒了,老婆沒了,連孩子也沒了,自己也差點成了神經病,任誰也咽不下這口氣。

為了掩蓋自己的行蹤,朱耷在南昌城南的一個古道場遺址處,重建了清雲譜道院,在此期間,和他交往最多的就是反清復明的義士。

朱耷在南昌一帶活動,在燈社、北蘭寺、芙山房、寤歌草堂度過殘年,和反清復明的義士交好,用畫畫來養活自己,但是朱耷的畫從來不賣給富商權貴,但是普通人想要,比如貧困的人、僧人、還有平民百姓,朱耷則是有求必應。

朱耷常在他的詩畫中創作有反清復明寓意的作品,比如如「孔雀圖」,在一上大下小的危石上扒著兩隻孔雀,只畫尾羽三根,暗合清廷官員頭戴三眼花翎帽子,隱射滿清統治不得人心,基礎不穩,危危欲墮。

相關焦點

  • 八大山人朱耷向你翻出一對白眼,價值1.187億,畢竟是皇帝的世孫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還是舊山河八大山人——朱耷朱耷(1626—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明朝宗室,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第九世孫與崇禎皇帝同輩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也就是清朝順治元年滿清入關,明朝滅亡明朝皇帝朱由檢,在萬歲山上自縊身亡覆巢之下復有完卵朱耷作為皇親貴胄
  • 明太祖朱元璋直系後裔?皇室血統?
    注意: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七個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直系後裔,純正皇室血統。 名:朱耷! 清代 八大山人《魚》 1694 年 明朝滅亡時朱耷十九歲,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削髮為僧遁跡空門,潛居山野
  • 【擬峴人物三十四】朱耷:贔屓情願出蒿萊
    他就是開一代畫風,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朱耷。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本名朱由桵,可見他與崇禎皇帝同輩,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寧王朱權的後裔。
  • 王朝交替的血雨腥風:只因權力二字,明朝滅亡後十萬皇室後裔下場慘澹
    因此,新王朝對前朝的宗族越來越嚴厲,其中,最刻薄的當屬清朝。清朝建立後,明朝的10萬皇室成員都怎麼了呢? 最開始的時候,為了籠絡人心,新皇帝不會對之前的皇室成員下殺手,只要他們能夠歸順一般來說都是給他們劃分一點土地,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只要這些人不想著要謀反,一般情況下是可以平安終老的。
  • 「反清復明」不僅僅在大清國,朝鮮王室也有「光復大明」計劃
    自從1644年滿清入關執掌江山之後,從南明小朝廷到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和據守臺灣的鄭氏父子,在到平西王吳三桂和民間的天地會乃至於遠在朝鮮的李朝孝宗都有過明裡暗中進行著抗清活動,而且口號全都是「反清復明」。甚至在清末朝鮮民間文人的作品中,還出現過崇禎265年字樣。
  • 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他在朱由檢長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生母是備受寵幸的田貴妃。明朝滅亡時,只有12歲,和兩個哥哥在逃命途中被李自成軍抓獲。為了要挾山海關的吳三桂,在徵討關寧軍時李自成帶著三位皇子一起出發。
  • 他寥寥幾筆畫出一隻翻白眼的怪鳥,幾百年後卻成了世上最金貴的鳥
    他寥寥幾筆畫出一隻翻白眼的怪鳥,幾百年後卻成了世上最金貴的鳥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稀世珍寶,有的是物質,但是更多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喜歡的詩人呢,小編最喜歡的就是李清照了,因為同是女子非常的感同身受。
  • 我畫的動物就愛翻白眼
    沒錯,朱耷是正正宗宗的明朝皇室。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第九世孫。朱權彼時受封「寧王」,專鎮一方,我們熟悉的朵顏三衛即有一部分在他麾下。▲八大山人筆下的動物,向你發送一波翻白眼攻擊。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朱也確實不負眾望,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他八歲能吟詩,十一歲提筆就能畫青山綠水,米芾小楷也寫的極好。
  • 朱氏皇帝一族後代子孫筆墨最頂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濤
    明神宗朱翊鈞書法明熹宗朱由校書法不過,朱氏皇帝一族的筆墨最頂峰還不在這裡,而是他們的後代子孫,一下子出了兩個藝術大師。一是八大山人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九世孫,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一是苦瓜和尚石濤,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八大是嫡系,石濤為旁出。有意思的是,石濤在半百之年還當過「北漂」,來北京尋求發展。
  • 搞婦科,當俠客,懂金融,會書畫,甚至反清復明,也是沒誰了
    最重要的他反清復明 對康熙皇帝這樣的聖君鳥都不鳥 跟多爾袞、鰲拜這等牛人交手毫不遜色 當時的人勸他 你還年青,何不再找一個 又不是沒錢 賣兩幅畫足以找個老婆啦 可傅哥只是流淚 眼淚流幹之後
  • 中國畫一代宗師 清四僧 八大山人最貴畫1.18億《竹石鴛鴦圖》賞析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圖 立軸 水墨紙本八大山人是朱耷的號,朱耷(1626—1705年),明末清初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堪稱中國畫一代宗師人物。他本名朱統託,字雪個,號八大山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卻於他成年之際明朝滅亡。明亡後避難而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來又改信道教,住在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此幅《竹石鴛鴦圖》正是他水墨寫意畫的代表作。
  • 清 朱耷《仿郭忠恕山水圖》高清放大版鑑賞
    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 朱耷仿倪瓚史上最貴山水畫賞析
    2009年6月下旬,在被譽為京城春拍「收官之戰」的北京匡時春拍古代書畫專場上,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仿倪雲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在兩位買家窮追不捨的「叫板」中一路走高,最終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落槌,創造了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這幅《仿倪雲林山水》也由此成為了當時史上最貴的中國畫。八大山人朱耷更多的是以花鳥畫名世,其山水作品的數量和影響似遠不及花鳥,這從拍賣市場上的表現即可窺豹一斑。
  • 愛翻白眼,懟天懟地,這位明朝反動派的表情包居然值1個億?
    這個人叫朱耷(dā)在成為表情包創造者之前,小時候的朱同學畫的,都是正經畫,畫荷花就能畫出香味,畫龍龍就要飛了一樣,妥妥的低齡大觸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清·陳鼎《八大山人》他本名也不叫朱耷,這名字是被逼出來的!作為真·皇家血脈,本來可以在家輕鬆當個精緻的,朱(豬)朱(豬)男孩,但是...
  • 從僧人到畫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竟然是一個人?
    就跟四大才子,唐宋八大家一樣,以幾大命名就是有幾個人……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天真~今天清清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八大山人究竟是何許人也?八大山人:朱耷(zhu da)(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 清朝為什麼讓漢人如此痛恨,以至於三百年來還有人「反清復明」?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41字,閱讀約4分鐘在眾多清朝電視劇中,「反清復明」成為了具有正義感的大事件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場景還沒等觀眾領悟,這幾名鬆了一口氣,笑了笑然後,一個人,「反正斯諾在那,但大家都反清」今年中秋之夜是個好機會我們一起闖入了宮中這個幕布是金庸先生的名作叢林中的經典橋段其中的幾個密碼,清庭的目光,該企業為了取得聯繫,避免的東西作為武俠小說的大家,在金庸先生的眾多作品中也能強烈感受到這種運動的
  • 八大山人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荒誕書畫,孤絕於世,白眼向天
    15歲時不顧當時的規定—「王室只能世襲勳爵而不得參加科考」,執意參試,並高中秀才,而這也是他得到賜名「朱耷」的緣由。只可惜,這樣少年得意的日子,戛然而止於他19歲。那一年是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覆巢之下無完卵,朱耷開始了困頓的流亡生活。
  • 八大山人:放下,便是自己
    八大山人,明朝宗室的後裔,當清軍入關,橫掃中原,八大也把自己的啞和癲,作為自己與俗世的屏障,時常選擇性地犯病。一個並非全啞之人,偶遇知己也能說幾句,只是這世界,值得開口說話的人事又有多少?一天晚上,八大山人走了一百二十公裡,回到自己出生的地--南昌。
  • 他們如何成立,為什麼一定要反清
    在原著中,天地會教主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派韋小寶去宮中做臥底,一方面為了收集神龍教的《四十二章經》,一方面為自己反清復明做內應。雖然韋小寶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天地會】這個組織,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天地會這個組織,是怎麼誕生的,他們都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