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四大滋味中,鹹味較鮮為人知,甚至有人喝了大半輩子咖啡,還不知咖啡也會鹹。咖啡鹹味來自所含的礦物質,包括;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鹽,硫酸鉀,硫酸鋰,以及納鎂鈣等無機物。
這些鹹味成分約佔咖啡可溶味物重量的14%,雖然咖啡的鹹味無所不在,但往往在酸與甜的互動下,被遮掩於無形。一旦黑咖啡喝出鹹味,表示酸味與甜味的有機物已氧化殆盡,致使無機物的鹹味被凸顯,可視為咖啡走味或不新鮮的警訊。
巴西商用豆風味貧乏單調,主要是鹹味的無機物含量較一般產地來得高,中和了有機酸與糖分,因此喝來空空的,如果巴西豆的糖分和有機酸含量太低,就很容易出現鹹滋味。印尼豆也常有微鹹味,這和海拔較低或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混血品種較多有關係。
常喝重焙濃縮咖啡的人,對重鹹咖啡應有切身之痛,出爐後的前五天喝來甘醇有勁,但一周後,鹹味出來撒野,一掃品啜雅興。
重焙豆的纖維質較鬆軟,細胞壁的蜂巢狀空隙多,排氣也較旺,有機物更易被排出的二氧化碳帶走,而且油質滲出豆表,加速氧化進程。另外,重焙豆的有機酸含量遠低於淺中焙,因此鹹味成分很容易跳出來虐待味蕾。
可以這麼說,酸甜有機物較豐富的咖啡,足以抑制鹹味出現,但有機物含量少,烘焙度較深,新鮮度不夠,甚至衝泡濃度較高,往往成了鹹咖啡的溫床。就杯測而言,甜味最為熱盼渴求,微苦與鞣酸亦可增加味譜的豐富度,但鹹味則是負面滋味,即使微鹹亦不討好。
十天咖啡全能班 /SCA精品咖啡協會國際認證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感興趣的小夥伴
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