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巨豐研究院宏觀月報(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市場情緒回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市場情緒回升
宏觀摘要:
11月份經濟復甦態勢良好
11月PMI連續九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上方,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擴大。需求方面,社零增速繼續恢復,汽車消費延續高景氣,投資增速保持穩定。金融數據方面,社融增量延續同比多增態勢,人民幣貸款結構改善,中長期貸款佔比提升,顯示經濟動能延續回升。M1-M2剪刀差繼續縮窄,顯示實體經濟活力提升。
2021年政策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可持續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為2021年宏觀政策進行了定調。
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關鍵詞:科技、自主可控、內需、種子、碳中和等)為A股投資提供了方向。
機會方面,經濟會議定調穩定持續,市場情緒快速回升。結構性機會仍以順周期、科技和消費三大主線為主。順周期重點關注經濟復甦受益的大宗商品類資產,如有色資源品種,利率上行受益的保險板塊;消費板塊重點關注景氣度高的汽車等品種;科技板塊重點關注深度調整估值合理的績優標的以及科技補短板的領域。
十一月宏觀數據梳理
一、經濟增長
(一)PMI指數
中國11月製造業PMI升至52.1,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預期為51.5,前值為51.4.11月非製造業PMI升至56.4,預期為56,前值為56.2。
點評: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2.1%,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較上月提升0.2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高於榮枯線。均好於市場預期,結合前期投資、消費等數據來看,國內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強勁向上的趨勢,對市場風險偏好有較大提振作用,經濟持續修復態勢。
工業品價格受近期大宗商品上漲及產銷缺口收窄影響,環比大幅上漲。製造業大中企業修復趨勢比較穩定,小企業恢復過程波動較大。在內外需求穩步回升的背景下,企業生產有望維持高位,工業品價格大概率走出低迷,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普遍好轉。製造業生產和需求景氣度高位上行,供需缺口進一步收窄。外貿回暖,進出口有望維持高景氣。
(二)工業增加值增速
中國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預期增長7.0%,前值增長6.9%。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
點評:
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前11個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漲幅擴大0.5個百分點。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至7%,為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顯示出整體經濟恢復加快,大致回歸疫情前狀態。生產端的積極表現主要得益於製造業和公用事業。
三大門類增速變動分化,製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速較高,較上月有所加快;而採礦業增速放緩回落。分行業看,11月41個大類行業中有34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與上月持平。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同比增長最多,達18%,汽車製造業增長11.1%。
(三)固定資產投資
中國1-11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預期增長2.6%,前值增長1.8%。1至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9492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95837億元,增長7.4%,增速提高0.4個百分點。
點評: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上行0.8個點至2.6%,內部動能切換顯現更加明顯,傳統投資動能疲弱,消費與出口引致的製造業投資動能跳升。
1)地產:新開工面積當月增速強於10月,竣工面積表現弱於10月,施工端大體保持平穩,地產單月銷售同步回落3.2個點至12%左右,但依然維持兩位數高增狀態。
2)基建:廣義基建累計同比增速基本持平10月,小幅回升0.3個點,單月增速較10月回落1.4個點至5.9%,分項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走強。
3)製造業:構成11月投資中表現最為強勁的分項。單月增速跳升8.7個點至12.2%,其中高技術製造的表現強於整體。從已公布的分項數據來看,製造業內部的投資基本全面開花,上行幅度明顯的行業包括食品、化學原料、設備製造、醫藥。
(四)國內貿易與對外經濟
中國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預期增長5%,前值增長4.3%。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以人民幣計價,中國11月進口同比下降0.8%,預期增長0.6%,前值增長0.9%。中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14.9%,預期增長5.7%,前值增長7.6%。
點評:11月社零增速小幅回升0.7個點至5%,扣除汽車社零增速反彈0.6個點。季調後社零環比顯示,環比動能回升強於10月。從分項來看,通訊器材、化妝品、金銀珠寶、家電等可選消費表現突出。
11 月中國出口表現依然強勁,主因是中國最先從疫情中恢復,復產復工較快,而海外經濟和產能受疫情反彈不利影響,形成了產能替代,此外接近西方傳統假日,節前需求也出現季節性反彈。此前成為疫後出口主要拉動引擎的防疫物資、遠程辦公用品等重點商品出口增速均加快。
11月經濟動能再超預期,這背後是出口和內生性需求修復的支撐,經濟復甦邏輯走至第三階段,傳統動能勢弱愈發明顯,當前數據也體現出三個特徵:1。消費依然構成未來復甦主要動力,特別是服務業常態增長是復甦的最後一環;2。動能切換持續,傳統動能雖有韌性,但走弱的邊際動向變得明顯;3。製造業動能抬升,延續性較好。製造業修復,民營企業投資開始同步轉正,而民營企業經營的改善將會促進消費的進一步修復,形成正向循環。出口韌性疊加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撐延續,製造業景氣周期的可延續性較強。
二、通貨膨脹
中國11月CPI同比下降0.5%,創11年新低;預期增長0%,前值增長0.5%。中國11月PPI同比下降1.5%,預期下降1.8%,前值下降2.1%。
點評:同比看,11月食品CPI由上月上漲2.2%轉為下降2.0%,漲幅回落4.2pct,影響CPI下降約0.44pct。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當期價格進一步回落的影響,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擴大9.7pct,影響CPI下降約0.6pct;雞蛋、雞肉和鴨肉價格亦回落,分別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擴大;鮮菜價格漲幅回落,鮮果價格受基數影響上漲3.6%。
環比看,11月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7%,漲幅擴大0.6pct,生活資料價格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由化工、石油、煤炭開採、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帶動,主要受益於工業生產穩定恢復,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供暖需求季節性增加的影響。金屬相關行業價格由降轉漲,造紙、紡織業價格漲幅均有所擴大。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則主要受到食品出廠價格上漲的影響。在環比明顯上漲的帶動下,11月PPI同比下降1.5%,降幅較上月收窄0.6pct。
三、貨幣供應及信貸
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預估為10.5%。狹義貨幣(M1)餘額61.8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00億元,預期為14000億元,前值為6898億元。
點評:信貸結構繼續優化,人民幣信貸和政府債券融資支撐社融增長,但企業債造成拖累。隨著經濟持續向好,11 月金融數據整體增速未超預期,永煤等少量國企信用市場違約事件明顯影響到企業債融資新增,但人民幣貸款結構繼續優化,中長期貸款佔比繼續提高,顯示出經濟動能仍在回升。人民幣信貸和政府債券融資主要支撐新增社融規模,但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券造成拖累。
貨幣供應則繼續保持高位,在CPI 跌入負值後,預計貨幣政策將至少保持穩定中性。
(文章來源:巨豐財經)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