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城持續降雨,空氣潮溼,各大醫院皮膚科、蛇咬傷科患者扎堆。昨日(7月6日)的一場大雨更是讓不少市民被淋溼,一些居民家中還進了水。專家提醒,雨季是皮膚病、蛇蟲咬傷等疾病的高發季,市民應避免淋雨,保持衣物清潔,去草叢、河邊時,應做好防護措施。
溼疹等皮膚病患者扎堆
撓抓燙洗可引起泛發性感染
這兩日,市民張女士的四肢出現了不少小紅疹子,由於奇癢難忍,張女士總是忍不住去撓。昨日的一場大雨淹沒了她家門口的小路,趟著水走過後,張女士覺得小紅疹處更難受了,於是來到市立醫院北區就診。該院皮膚美容科副主任沈悅為張女士檢查後,發現她出現了過敏性溼疹及丘疹性蕁麻疹,於是為她進行了藥物治療,並給她做了健康指導。
「雨季是溼疹、丘疹性蕁麻疹等皮膚病的高峰期,目前皮膚科門診約80%的患者都是來看這類皮膚病的。」沈悅介紹說,這個季節產生溼疹的主要原因是潮溼的天氣和較高的氣溫。而丘疹性蕁麻疹通常是由蚊子、蟎蟲等叮咬後引起的過敏反應。同時,潮溼多雨的天氣,很容易引起某些致病真菌的繁殖,引發手足癬、股癬等真菌感染。
沈悅介紹,溼疹、丘疹性蕁麻疹等皮膚病通常會出現皮膚瘙癢等症狀,患者一定不要過度撓抓,或者用開水燙洗,以免引起泛發性感染。多雨潮溼的天氣,市民儘量穿透氣的鞋,避免淋雨和涉水,保持衣物清潔,做好防護及消毒工作。同時,一旦出現大片紅疹及皮膚瘙癢等症狀,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來對症治療。
蛇蟲咬傷量較往年翻番
救治有黃金期,自行放血可致命
昨日清晨,吳江區平望鎮的莊女士在河邊行走時,不慎被蛇咬傷腳踝。伴隨著一陣劇痛,她的傷口處隨即出現了紅腫,沒過多久,紅腫面積就擴大到膝蓋以上。莊女士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隨後她被送至蘇州市中醫醫院。急診科醫生羅焰然為莊女士做了詳細檢查後,認為她是被蝮蛇咬傷,於是緊急為她打了抗毒蛇血清及破傷風抗毒素,隨後為她進行了中藥外敷、口服中藥、靜脈輸液等綜合治療。
「今年雨水偏多,這兩日被毒蛇咬傷的患者與往年相比,翻了一番。」羅焰然說,市民一旦遭遇毒蛇咬傷,切不可隨意處理傷口,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快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擴散,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救援。有條件的市民,可先用繃帶在咬傷部位上方進行捆綁,但要注意不可捆綁得太緊,以免造成肌肉壞死。
羅焰然介紹,急診中,不少市民被毒蛇咬傷後會選擇自行放血等民間「偏方」,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切開傷口,不僅不會清除體內毒素,反而會增加傷口感染風險。同時羅焰然提醒市民,被毒蛇咬傷患者的救治是有黃金期的,越早注射抗毒蛇血清,效果越好。如果拖幾天不去醫院,可能會出現頭暈、視物重影、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除了被毒蛇咬傷,門急診上被蜈蚣咬傷、蜂蜇傷的患者也較往年增多了不少。羅焰然介紹,由於天氣溼熱,蜈蚣等毒蟲頻繁出沒,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會使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因而市民一旦出現出冷汗、頭昏、眼前發黑、全身紅腫等症狀時,應立即赴醫院就診。「為了預防蜈蚣咬傷,市民應保持室內清潔、乾燥,及時清理雜物及垃圾,如果要去草叢、河邊,最好穿長褲,做好防護措施。同時,市民也可以到醫院開一些驅蟲的藥方,製成香囊,擺在家中。」 羅焰然建議。(蘇報融媒記者 李靜/文 車晉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