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血竭,多年生草本,高約40釐米。根莖塊狀,棕黑色,有多數細根。莖纖細,綠色,有稜,無毛。根生葉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銳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全緣略反卷。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兩面中肋均凸出。葉柄長5~12釐米。
莖生葉互生,葉柄長1.5~3.5釐米,有時近於無柄,託葉成鞘狀,其餘均同根生葉。穗狀花序,長約3~8釐米。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質,披針形,背面有一褐色中脈。花淡紅色,花柄短。花被5裂,覆瓦狀排列。雄蕊5。子房卵狀而扁,花柱2裂。小堅果三稜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夏季。
產雲南、四川等地的山石間或草坡。
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根莖。秋季採挖,去淨莖、葉、泥砂,曬乾。
乾燥根莖呈扁圓柱狀,常蜷曲,兩端略細,長2.5~7釐米,徑1~2釐米,表皮黑棕色,有較粗橫紋,有的成節狀,殘留少量葉基和鬚根。質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紅棕色,維管束呈黃白色,點狀排成一圈。味澀。以無鬚根、心紅棕色者為佳。
藥用名很多,如回頭草、草血結,土血竭,迂頭雞、一口血、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等。
性味苦辛鹹。但滇南本草和四川中藥志有不同看法。
《滇南本草》:"微溫,苦辛微澀。"
《四川中藥志》:"性涼,味酸,無毒。"
①《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宿食,消痞塊年久堅積板硬,胃氣疼,面寒疼,婦人症瘕。消浮腫,破瘀血,止咳嗽。"
②《四川中藥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黃腫,無名腫毒及婦女火疳病,並塗蛇咬傷。"
③《雲南中草藥選》:"止血止痛,收斂止瀉。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選方:
1 治男女痞塊疼痛,症瘕積聚:草血竭焙為末。每服一錢,沙糖熱酒服。氣盛者,加檳榔、臺烏。(《滇南本草》)
2 治水腫,脅下有包塊:草血竭15g,馬鞭草18g,大薊30g。水煎服。(貴州草藥》)
3 治寒溼氣浮腫:草血竭三錢,茴香根三錢,草果子二錢。共為末,同鰍魚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4 治菌痢:草血竭乾粉一錢至一錢五分,吞服,一日三次。(《雲南中草藥選》)
5 治外傷出血:草血竭研粉外塗傷口。(《雲南中草藥選》)
6 治產後血虛:鳶頭雞9g ,玉竹15g,萱草根6g,燉肉吃。(《貴州草藥》)
7 治母豬瘋:鳶頭雞研末3g,白礬末1.5g。開水吞服。(《貴州草藥》)
母豬瘋是個俗稱,病名為癲癇。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藥,宜根據愛好者情況辨證加減,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