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海南疍家漁排 成千上萬漁民組成部落 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2020-12-09 謝徐瘋子

提到海南,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寶藏的省份。海南不僅僅有海口,三亞,還有很多很多地方都有非常美的景色和值得探討的人文歷史。我去過海南好幾次,海口三亞,還有陵水,萬寧等等地方,雖然大家都說三亞旅遊太過於成熟,消費高,不適合普通人遊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近些年來三亞旅遊市場趨於平穩,管理很到位,吃海鮮住酒店都是明碼標價,不存在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而且這麼多年,三亞還是有很強的生命力,其所歡迎程度是不容置疑的。不過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很小眾的地方,它就是海南陵水的疍(dan)家漁排,也被人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

既然說到吉普賽人,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吉普賽人也稱吉卜賽人,是全世界著名的跨境民族,吉普賽人自己也成為自己羅姆人。這個民族很奇怪的,比如拿我們民族來說,漢族你就是漢人,滿族叫滿人,回族叫回民,藏族叫藏民,但是無論你是哪個民族,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我們都是中國人。但是吉普賽人不一樣,英國人叫他們吉普賽人,法國人叫他們波西米亞人,西班牙則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還有俄羅斯,希臘,伊朗,斯裡蘭卡對他們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去聊,吉普賽人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其實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天生愛流浪的民族,至今的吉普賽人都保持著一顆關於流浪的心,他們覺得流浪是浪漫的,是嚮往的,這是他們天生的氣質。如果你見過這個民族的人,你或許會有一些感想,吉普賽人和現代人的差距太大了,如果說誇張點他們應該是古代人吧,居住在馬車裡,基本沒有小汽車這類交通工具,有沒有護照,講不講英文,有沒有錢等等對於他們來說沒什麼意義,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為什麼會說海南疍家漁排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呢?當然這不是貶義詞,也不是說他們與世隔離,生活以自己為中心,更多的是形容這種生活方式。關於疍家漁民的說法有很多種,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這些漁民長年累月生活在海上,這是一個與海戰鬥的部落,常年要和風浪鬥爭,如蛋殼一樣的脆弱,所以就稱為「疍民」。但是對於「疍民」的來歷,很多研究歷史的學術家都沒有最終的定義,不過目前看來也不是很重要,至少現在他們生活得很好就足夠了。

其實以前的疍家漁民生活的還是很艱辛的,他們沒有土地,沒有部落,只是有一個小小的漁船,又要生活還要看天,我們要知道這畢竟是漁民部落,他們都靠海為生,以海為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近海捕魚養活一代又一代人。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陸續才將他們安置在陸地上,生活也就慢慢有了保障。

但其實,常年生活在海上的人,並不習慣在陸地生活,對於大部分疍民來說,他們陸地的房子都會用來出租或者出售,他們還是喜歡在海上生活。但是同以前孤獨的船隻來說,現在的疍家漁排船連著船形成了整體,這樣既方便互相走動串門,其實更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抵抗颱風,再也不用擔心被大海威脅,不得不承認疍民的智慧啊。

其實說到這,或許你對這個小部落有了更新的認知,但我還要告訴你哦,疍民不是一個民族,不僅僅海南有,廣東、廣西、福建等很多沿海沿江一帶都有, 他們和本地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陸地人生活靠勞作,而疍民就靠捕魚和運輸業來養活自己,這裡的孩子們還是會去陸地讀書,很多年輕人也會到城區去工作定居,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拿現在的疍家漁民來說,因為大家都知道海南陵水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城市,特別是如今的疍民,他們靠近海南陵水南灣猴島景區,很多生活在海上的疍民把自己的漁排改造成旅遊餐廳,承接了很多陸地的遊客來漁排用餐和參觀,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旅遊體驗,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疍民不願意住在陸地的原因了。

當然,不僅僅是疍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如果你來到南灣猴島景區,你或許也會和我一樣能發現不一樣的美好。去南灣猴島需要乘坐索道,從上空俯瞰疍家漁排是什麼有不一樣的視覺衝擊。一面是鬱鬱蔥蔥的高山,一面是大都市的高樓大廈,下面就是一排排海上的房屋,真的是一派祥和又美好的畫面不是嗎?

說到這裡,對於疍家漁排的介紹基本就結束了,但是我還是喜歡這樣的海洋人家,或許他們沒有生活在大都市人的煩惱,不用考慮房價多少,不用考慮今天會不會被解僱,不用考慮去買車子等等。同樣是一日三餐四季,疍民同很多人或許有不一樣的感悟吧,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難道你不也很嚮往嗎?最後小編想問,提到海南陵水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提到疍民,你還見過哪些「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呢?歡迎評論留言。我是謝徐瘋子,一個不知名旅遊自媒體,願我的文字和圖片能給你平凡的生活增添些許溫暖,感謝關注。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陵水疍家漁排——螺類大集錦(上)
    海鮮天堂——舌尖上的疍家漁排吃貨們看了直呼不夠過癮為了滿足大家的願望這一次給吃貨們來個螺類大集錦阡陌海上漁排生蠔,又稱牡蠣,它的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體必需的 8 種胺基酸這些營養成分讓生蠔有著美容養顏、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的功效,又稱為「海裡的牛奶」,常見做法蒜蓉清蒸生蠔,碳烤生蠔。
  • 城市B面 海上疍家人的落地生根路
    比漁網上的窟窿更大的,是來自疍民文化中的缺口:年輕的疍民後代在上岸後幾乎就不再回歸海上;疍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傳承疍家文化的意識;極具疍家特色的「鹹水歌」也鮮有人傳唱……二虎門新灣居委會的謝文玉在保育和傳承疍家文化的工作中,擔當重要角色。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福建寧德的三都澳海域,有一位「海上郵遞員」,他專門為海上的漁排人家和偏遠小島的居民遞送信件和包裹。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起去認識這位叫石進全的郵遞員。
  • 海南旅遊攻略
    海口市環島的第一站匯聚了南洋風情和瓊味美食你可以去白沙門看海,騎樓老街逛gai南門小吃一條街品嘗美食海南除了各種海鮮之外從海口到文昌會經過海南特色鄉道在村眷中悠閒穿行,感受農家風光 從文昌到博鰲上午感受椰林村道
  • 疍家文化+潮汕鄉村=?
    但許多人還不知道,除了竹筍誘人,旦家園「竹青、水清」的鄉村美景同樣獨一無二。近年來,旦家園用潮汕特色文化來包裝美化村落,同時將疍家文化融入其中,致力打造一個具有田園氣息的美麗水鄉。
  • 海域高密度養殖整治的寧德答卷:海上「牧場」 風光正好
    (資料圖)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2008年8月,三都澳海域三都鎮海區內因汙染物聚集、漁排密度過大、水流不暢導致5000多萬元損失。2009年夏天,三都鎮青山海域、礁溪海域等由於環境汙染造成「白點病」(一種因寄生蟲而讓大黃魚身上產生白點的病,當地人稱為「白點病」)等魚病爆發,給漁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海南高級版玩法,環島自駕跑圖攻略
    對於喜歡自駕的人來說,沿海公路是很多老司機的嚮往,駕一輛愛車,沿著海岸線奔馳在美麗的公路上,從起點到終點,都是海風、沙灘、椰林、美如畫的風景。海南是一個非常適合自駕的地方,G98環島高速全長600餘公裡,且沒有收費站,有的只是那些美得讓人過目不忘的景色。
  • 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位於廣東陽江,這裡的人曾經生活在海上
    海陵島戶籍人口約9.8萬人,是一個融自然海景和漁鄉風村於一體的海島。海邊有個農場,經常可以看到當地漁民在海上勞作,他們的身影與欄、網、山頭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幅生動而富有水墨畫感覺的畫面。黃昏時分,在柔和的燈光的照耀下,幾何的美感更是這些圖片都是攝影師最喜歡的拍攝素材。
  • 文明入侵讓無國籍的海上吉普賽人...
    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的海上,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國籍,終年生活在海上,以漁為生。他們是巴瑤族,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關於巴瑤族的起源,相傳很久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災中被衝走。她的父王派遣部下出海尋找,並下令他們只能在找到公主後才能返回。
  • 剷除海上「漁霸」!還漁民一個海定波寧的「新」生活
    漁民出海喜獲豐收出了一輩子海的漁民老楊,曾一度對出海打了怵。有人可能會奇怪,老漁民經驗豐富咋還不敢出海了呢?各位看官休急,且容我慢慢道來……話說2016年的一天,老楊和其他漁民夥計們一起,正駕著自己滿載漁獲的小船,哼著小曲唱著歌返航。突然遠處出現三溜水線,直奔老楊他們的漁船而來。
  • 漁排變身「直播間」 線上賣「鮑」助漁民
    本報訊 「現在我們來到了養殖鮑魚的漁排,大家一起來看下剛撈上來的鮑魚吧!惠嶼村養殖的品種是綠盤鮑,對水質的要求更高,肉質比一般鮑魚也更加鮮美!」 受疫情影響,美味的惠嶼鮑魚滯銷,如何才能打開銷路?4月29日,在泉港區南埔鎮惠嶼島的海上漁排上,泉港區農水局、區商務局、區文體旅遊局、區市監局、區廣電臺、南埔鎮等單位聯合舉辦海上惠嶼「鮑」福助農線上直播活動,首次試水「直播+助農+電商」新模式。 活動現場,泉州農商行泉港支行還為惠嶼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抗疫助農」授信1億元,幫助解決惠嶼鮑魚在疫情特殊時期滯銷問題。
  • 僅剩6千人,號稱「海上吉普賽人」,無國無籍,流浪在海上
    這個民族便是巴瑤族,又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這個可悲的民族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布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巖礁魚類。他們主要出現在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他們沒有國籍、沒有身份、沒有屬於自己的地域,到處被各國趕著攆著,就這樣在海上流浪飄蕩,說好聽點叫流浪,說不好聽點便是「乞討」。
  • 海南環島-感受海南的冷
    而回族是海上絲綢之路時期從阿拉伯和馬來西亞過來的,主要聚居在三亞附近。       其實說到三亞,除了陽光沙灘,恐怕就是「東北的後花園」或者「黑龍江省三亞市」這樣的稱號了。是的,東北人不穿貂了,東北人用買貂和買金鍊子的錢去海南買房了,做起了人類候鳥。我想,50年後博物館裡可能會增加「東北人遷入海南」的專題介紹吧。
  • 2020海南休閒漁業博覽會啟幕
    博覽會共有72家企業機構和漁民合作社參展,吸引了上百家境內外企業前來洽商項目合作、推廣技術應用、採購各類產品等。本次博覽會由海南省休閒漁業協會主辦,旨在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展示休閒漁業全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漁業轉型漁民轉產就業。
  • 僅剩6千人,號稱「海上吉普賽人」,無國無籍,終身流浪在海上
    這個民族便是巴瑤族,又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這個可悲的民族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 授漁技、織漁網、挖漁寶……奉化這些學生爭當「小漁民」
    在奉化蓴湖,有這麼一所學校,學生讀的書是充滿海洋知識的「海語教材」;學生跳的操是指揮海上交通的「旗語操」;學生唱的歌是濱海漁家的「趕海曲」……校園周圍、教室內外、牆面走廊處處都是海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