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小寶寶不會說話,所以哭是他同外界、同父母交流的唯一的方式。
但是可惜的是寶寶的哭聲除了自己之外,家長們根本聽不懂,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裡的老人就會說:孩子一定是餓了、沒吃飽、你奶水肯定不夠、多餵幾次吧……
對於這一點,相信很多媽媽都深有感觸。
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能否認孩子餓了會哭,但哭不一定都是因為餓——尿了、拉了、熱了、不舒服都會引起寶寶哭。 這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平靜下來,通過哭聲去判定寶寶到底有什麼需求。
01 拉臭臭、尿了
因為寶寶皮膚敏感,一點點的粑粑、尿都會感覺不舒服。
尤其是在吃飽睡足的1——2小時之後,如果寶寶發出一種很輕的哭聲,不會流眼淚、但伴隨著蹬被、身體不停扭動。
這就是寶寶在提醒媽媽「我拉粑粑、尿尿啦,我在被子裡不舒服」~。
媽媽需要做的就是檢查寶寶的尿不溼,在換尿不溼的時候還要誇讚寶寶「寶寶真棒,拉臭臭都會提醒媽媽了。」
02 手腳被纏住、不舒服
如果寶寶哭起來沒完沒了,怎麼都哄不好,而且還一直在做小動作,那可能就是在告訴媽媽自己不舒服。
這個不舒服不一定是生理上的,可能是寶寶的小手被纏住了、想換個睡姿、冷了或者是熱了。
這就到了考驗寶媽們細心程度的時候了,要仔細檢查寶寶身上的每一個部位,儘量讓寶寶舒舒服服的。
03 寶寶腸脹氣
寶寶是不太能分清楚肚子餓和肚子痛,表現統統是嘴巴到處找吃的,如果是脹氣肚子痛,吃奶只會讓他更難受,所以一定要注意區分。
①看時間:平時記錄寶寶吃奶的時間,總結寶寶大概多久吃一次的規律,離上一次吃奶時間太近的顯然就不是因為餓了。
②餵一下試試:看看吃奶時候狀態,如果不認真吃,叼著睡,或者邊吃邊扭,顯然就不是因為餓,就不要硬灌了。
③看表現:肚子痛和肚子餓的哭鬧是不同的,肚子餓的寶寶一般是有規律的哭聲,而且越來越響,肚子痛的寶寶是蜷起身體或者使勁蹬腿、臉憋的通紅、聲音也更加尖銳一些,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腸脹氣了。
這時媽媽也不要驚慌,腸脹氣其實很普遍,幾乎在每個寶寶身上都發生過,任何時間都有可能發生,有時會伴隨強烈的哭鬧,但是一般排氣後就能得到緩解。
如何幫助寶寶排氣:
白天清醒時多讓寶寶趴著玩幫助排氣:
搓熱手掌給寶寶的腹部做順時針按摩幫助排氣;
給寶寶做撫觸及排氣操幫助寶寶排氣;
寶寶脹氣時候給寶寶飛機抱緩解。
寶寶有消化系統及其他疾病——如果寶寶伴有發熱、腹瀉、嘔吐等其他的症狀請及時就醫。
04
想要個抱抱
有些寶寶一在太陽落山之後就容易哭,但是只要被人抱一下就不哭了,這其實是寶寶安全感缺失、需要安慰的表現。
半歲以前的小朋友在沒有安全感哭的時候一定要抱抱他,輕輕的撫摸著他的背部,這樣就可以緩解寶寶的不安情緒啦。
媽媽不用擔心這樣會寵壞寶寶,早期得到積極回應的寶寶成年後會有更好的安全感和獨立性。
05 寶寶熱了或者是冷了
寶寶的手腳涼涼的就表示寶寶冷嗎? 不是的!
寶寶的手腳涼並不代表身體冷, 因為寶寶末梢血液循環弱,手腳摸起來總是涼涼的。
如果想知道寶寶冷熱的話,可以摸摸寶寶的後頸,以溫熱不出汗為宜。如果摸起來涼涼的則是冷了;如果摸起來熱或是有汗則是熱了;寶寶在太熱或者太冷的時候都會哭。
新生寶寶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成熟,天冷的時候比媽媽多穿一件衣服就好;不要用老人去比較,因為老人新陳代謝慢很多、穿得自然也多些。
每個寶寶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要比成人多加一件衣服,但是只要寶寶的的後頸溫度適宜就好。
06 寶寶困了、要睡覺了
如果寶寶的哭聲軟綿無力,還伴有打哈欠、揉眼睛的小動作,有的還會揪耳朵、搖頭,基本就可以確定他是困了。
此時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拍寶寶,但要注意拍打的節律要隨著寶寶哭聲,如果哭聲是時有時無,越來越輕,那麼拍打的節律也要越來越慢、直到寶寶睡著。
07 這才是寶寶餓了的表現
寶寶餓了嗎?是不是要餵奶?
相信寶寶,除了哭、他還會用自己的信號來告訴你。
寶寶的身體扭動嘴巴張開,舌頭吐出來舔嘴唇、頭部轉動開始尋找,出現尋乳反射的動作時,就是在告訴媽媽「我餓了,我要吃奶。」
媽媽也可以按照時間來算出寶寶的「飢餓需要「, 在上述6種哭鬧錶現都排除的情況下,基本就能確定是寶寶餓了。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學會讀懂孩子的需求, 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給孩子餵奶。
PS: 寶寶突然從安靜的狀態變的哭鬧也並不說明就是孩子餓了,也可能是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現。
如果寶寶飽了,又會怎麼做呢?
吃奶不是很賣力:如果寶寶吃飽的話,吃奶就不會再那麼有力,媽媽也能覺察出寶寶好像洩氣了一樣,還有微微睡著的感覺。
被周圍的事物吸引:當周圍出現一些響動或者亮光的時候,寶寶會好奇地看和聽,很自然就鬆開不吃了。
吃奶速度變慢像玩耍一樣:寶寶吃奶的速度慢下來、邊玩邊吃,吃一口看看媽媽再銜住、似吃非吃的樣子。
會頂出乳頭: 還有的寶寶乾脆鬆開,給他吃他就頂出來,反覆試驗都是這樣。
剛出生的寶寶VS新手媽媽都還在彼此熟悉和琢磨中,這個階段是寶寶發育最快的時期,對於寶寶的餵養問題,媽媽們千萬不可大意哦。
當寶寶出現餵養、睡眠等問題時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