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剛出生,還不懂得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時,哭便是寶寶和外界溝通的方式。或許對新手爸爸媽媽來說,一聽到寶寶哭鬧,首先想到的是儘快讓寶寶停止哭鬧。但事實上,更重要的應該是先清楚了解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如此才能用對方法安撫,讓寶寶情緒逐漸平穩。
寶寶們小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哭鬧的概率很高,但事實上,在哭鬧前,寶寶早就已經通過某些微小或不尋常的動作,傳達出想吃東西的欲望了。例如脖子或身體扭動、手指碰嘴巴、嘴巴微張甚至吐舌等。如果爸爸媽媽仍未察覺到這些跡象,等寶寶忍受飢餓太久、受不了,就會情緒爆炸而大哭。
專家有話說:避免讓寶寶在大哭後吃東西
父母平日須密切觀察寶寶喝奶前後的情緒變化,慢慢地就能在適合時間滿足寶寶的喝奶需求。陳培濤醫師提醒,應避免讓寶寶習慣在大哭後吃東西,長期下來,可能會讓他跳過前面的小動作,直接養成用哭泣來要東西吃的模式,這對於未來飲食習慣的養成毫無幫助。
說起來,尿不溼真是一項神奇的發明,既讓媽媽從繁重的洗尿布活兒中解脫出來,也讓寶寶們可以一夜好眠。可萬事萬物總是利弊共存。如果寶寶們長時間穿著尿布,小屁屁處於潮溼悶熱的半密閉空間中,更別說還反覆接觸排洩物,這些刺激都會對寶寶們嬌嫩、脆弱的肌膚造成不適,自然會引發哭鬧的情緒。尤其是在夏天天氣炎熱時,小屁屁更是會被捂得受不了。
專家有話說:保持小屁屁乾燥 適時更換尿不溼
每個寶寶的忍受程度不同,更換頻率有差異。但原則上,建議父母隨時主動檢查,只要察覺尿布溼了或寶寶不太舒服的樣子,就可以更換乾淨尿布;除了減輕不適,也有助於預防尿布疹的發生。
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所有一切對寶寶來說都是新奇的,周遭有太多吸引寶寶的事物,比如色彩鮮豔的玩具,各種各樣的聲音。很多時候明明疲憊不堪了,可寶寶卻會因為覺得有趣,貪玩而硬撐著,實際上瞌睡蟲已經在抗議,寶寶的身體也無法負荷了。當寶寶身體無法再承受時,情緒就會爆發而大哭。
專家有話說:給寶寶定製「睡眠儀式」
父母應主動察覺寶寶開始疲累的跡象,之後逐漸減少幹擾因素,同時要安排即將入睡的「儀式」,如洗澡、換睡衣、 地anjing躺著、聽故事等。讓寶寶知道做完這些事情,就到睡覺的時間了。
有時寶寶會哭、大叫,可能只是單純地想要或喜歡家人的陪伴。只要有家人在身旁,聽聽聲音、聞聞氣味,都能讓寶寶安心。有時寶寶自己玩到很無聊時,也可能哭鬧,只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就像那首童謠唱的那樣,「愛寶寶你就陪陪寶寶」。
專家有話說:固定每天的陪伴時間
建議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著寶寶玩耍、說說話,最好是父母輪流照顧,寶寶也能同時和父母培養親密關係。
寶寶們小嬰兒的體溫略高於成人,但調節體溫的能力仍不成熟。若碰到太熱或太冷等溫差大的環境,身體難以適應,因此容易不舒服而哭鬧。另外,「有種冷,叫你媽(奶奶)覺得你冷」,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常擔心寶寶著涼,幫寶寶穿著太多衣服,促使體溫略偏高而與外在環境溫度有差異,也容易讓寶寶感到不適。
專家有話說:小孩應和大人穿一樣多
除了避免帶寶寶進入太熱或太冷的環境外,其實寶寶穿著件數和成人一樣就好,頂多再帶一件小外套預備用。可以用手摸寶寶後頸窩來判斷冷熱,而不是摸手腳,因小寶寶的末梢循環不暢通。
有時候寶寶會因為不明因素的腸絞痛而哭鬧。此類腸絞痛最常見於下午或傍晚,因此也被稱為「黃昏哭鬧」。
專家有話說:腸絞痛一般建議就診
由於原因不明確,一般建議家長直接就醫;但可先檢視以下狀況:最近是否更換奶粉品牌,輔食適應情況,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排便異常等,就診時一併告知。
如果媽媽給寶寶吃的是配方奶或者以配方奶為主,並且喝完奶後沒拍嗝時,寶寶的胃腸道就容易脹氣,因此感到不舒服,這時寶寶自然會用哭聲告訴媽媽啦。
專家有話說:拍嗝是個技術活
在寶寶喝奶喝飽之後,請務必幫忙拍嗝,將手掌握成空心狀,從下往上慢慢拍,直到確定打嗝出來再停止。另外,若發現寶寶容易脹氣,除了拍嗝外,也要關注是否為其他因素所造成,例如奶嘴不合導致吸入過多空氣。
6個月左右,寶寶就開始冒乳牙了。不過也有一些小寶寶是在1歲以後才開始長第一顆牙的。當寶寶出牙時,可能會有所謂的「長牙痛」,牙齦腫、痛,加上沒辦法吃東西,弱小無助的寶寶,也只有通過哭來釋放情緒了。
專家有話說:建議諮詢牙科醫師
有些父母會採用紗布巾沾開水幫寶寶按摩牙齦,或多或少有舒緩作用。不過,仍建議直接諮詢兒童牙科醫師較佳。
寶寶們小寶寶一般對外在環境比較敏感,當環境中出現會干擾寶寶或造成寶寶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因素,會直接用哭鬧錶達出寶寶的「不喜歡」。比如原本寶寶在睡覺做美夢,但爸爸媽媽在附近開燈、說話,寶寶會因不喜歡這種感覺而醒來發出哭聲。
專家有話說:觀察寶寶的特質
父母必須觀察寶寶的特質,了解他對周遭人事物的耐受性、敏感度等,以給予或營造適合寶寶的環境氛圍,讓他安心。
別看寶寶們小,每個寶寶都有各自的個性,當然也會有不同的睡眠習慣。有的寶寶平躺、蓋上小被子就能熟睡,但有的卻需要用毛巾包住整個身體(連同手腳)才睡得著,若沒有這樣做,就會煩躁、哭鬧。
專家有話說:讓寶寶以自己喜愛的安全姿勢入睡
父母必須了解寶寶的特性,只要他偏愛的某些動作、姿勢不會造成危害,都可儘量配合。
當寶寶哭鬧不止,排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外界環境因素(如是否衣服穿得過多,周圍環境太嘈雜)外,父母要檢視是否為生病所致(如發熱、腸胃症狀等)。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醫師表示,寶寶生病不舒服的哭聲和平日的哭聲通常不太一樣,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能夠輕易察覺兩者差異。
點擊連結,查看近期熱門文章:
1 【好孕支招】女神懷孕了!推薦超強大的待產包整理,不可錯過!
2 【好孕支招】新生兒把屎把尿困擾匯總 看了你會感謝我!
3 【好孕提醒】新生兒護理 最為關鍵的48小時
4 史上最全現代產婦坐月子攻略!產後30天身心調養手冊!
5 孕期乳房問題大聚焦 你想知道到的都在這裡!
6 數胎動 看健康 從胎動看異常 《胎動注意事項全手冊》
7 【好孕科普】十月懷胎完全手冊 最全面的專業手冊!
8 15種新生兒常見特殊現象 新手爸媽參考手冊!
9 【好孕廚房】月子期怎麼吃?最完整的月子餐飲食指導!
10 葉酸、鈣、碘……孕媽媽非吃不可的5大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