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屏東檸檬園工人正在採摘。攝影:董天曄
在臺灣島最南邊的屏東縣靠近屏南的一塊平原地帶,100公頃左右的有機檸檬園在雨後的空氣中散發著檸檬清香。蔡耀輝擁有其中的6公頃,相當於8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作為是「老實農場」的創始人,他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檸檬旺季做準備,因為未來3個月他要差不多採摘一半以上的產量,運至自己所在的檸檬汁壓榨工廠。這些檸檬汁差不多一半以上都要賣給遠在對岸的「大買主」————連鎖快餐品牌德克士所屬的天津頂巧餐飲服務諮詢有限公司。
3年前,德克士的採購人員「摸」到這裡。
當時正在將門店從中國三四線城市逐步滲透至一二線城市的德克士,打算開發出一款和與德克士經典手槍炸雞腿相匹配的飲品。在嗅到這些帶有獨特香味的檸檬之後,2016年夏天,像很多專業的冷飲店一樣,德克士試著把以檸檬原汁為基底的檸檬飲品在全國近2000家門店售賣。
德克士的檸檬飲品。
德克士最新推出的檸檬系列飲品和冰淇淋。
效果似乎還不錯。這種來自臺灣屏東、酸度與香氣都濃鬱於黃檸檬的味道得到了肯定。在7至9月的飲料旺季,德克士賣掉了1000萬杯這樣的飲料。今年6月1日,德克士還順勢推出了檸檬系列的第九款新品————蜂蜜檸檬冰淇淋,德克士似乎想在檸檬上大做文章,除了檸檬飲品,還把檸檬運用於甜品,甚至主食。
德克士品牌發言人稱,檸檬系列的飲品已經取代季節性飲品,成為德克士菜單上的常規飲品。在供應鏈上遊擁有檸檬原料的獨家優勢,也讓競爭對手並不容易在短時間內開發出類似口感的產品,「這種香是任何添加劑或者調味劑都調不出來的」。
畢竟,在檸檬產量佔整個臺灣80%的屏東,德克士幾乎買走了蔡耀輝差不多一半的檸檬原汁。其他的檸檬原汁則由蔡耀輝分發給臺灣本土的飲料店、餐飲企業。
流水線上的檸檬正在被清洗。(圖片來源:趙曉娟)
而這種綠檸檬,在大陸市場的應用和接受度,普遍沒有四川安嶽的黃檸檬接受度高。
臺灣比較大的兩大檸檬品種有兩個,一個是優利卡(Eureka),由於一年四季都可以結果又叫四季檸檬;另一個是無籽檸檬,也叫做Limon。優利卡的優勢在於檸檬的果汁含量很高、味道非常濃,有強烈的香氣跟酸度。
而優利卡屬於檸檬最主要的品類,在大陸表現為通體黃色、口感偏甜的果實,主產區在四川省安嶽縣,又稱安嶽尤力克。
發表在《廣西農學報》上的一篇《九個檸檬品種在廣西南寧試種初報》論文幾乎研究了市面上能看到的所有檸檬品種的種植、口感、市場需求情況等,結論顯示,臺灣四季檸檬的檸檬酸含量為12.9g/100ml,而安嶽尤力克這一項的含量為6.8g/100ml。
界面新聞在屏東、花蓮等飲料店都能看到店主直接使用來自蔡耀輝工廠的檸檬汁,加上自己的配方形成特色出售。「四季檸檬的酸度更能中和氣候炎熱的臺灣,這種酸爽會給人一種降溫的錯覺。」花蓮的一名飲料鋪老闆說。
剛榨出的檸檬原汁。(圖片來源:趙曉娟)
特殊的地緣優勢早就了四季檸檬的口感,也因為產地小眾、產量短期無法激增讓德克士有了供應鏈的優勢。
反過來,量產又讓這種檸檬在整個臺灣水果行業並不顯眼。我們熟知的臺灣水果更多是鳳梨、芒果等熱帶水果。
臺灣作家葉怡蘭在《果然好吃:Yilan的臺灣水果尋味記》一書寫道:臺灣水果能傲視世界的原因,首先應當歸功於地理條件的優越。臺灣雖小,卻因多山島嶼地形,地貌及其豐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亞熱帶到熱帶、從高山到丘陵再到平原,風土氣候多面多樣變化多端。故此,世界各地各種水果,不管是來自何方何地,溫帶熱帶,都能夠在臺灣找到適宜落腳的角落。
如她所言,雖然面積狹長而多丘陵,但臺灣有著發達的現代農業。
公開資料顯示,整個臺灣現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佔臺灣總人口的19%,目前臺灣農業總產值為4000億元新臺幣(合約859.5億人民幣),佔臺灣經濟生產總值的3.3%,在臺灣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葉怡蘭在該書中提到,金鑽鳳梨、黑珍珠蓮霧、愛文芒果、臺東釋迦果是享譽世界的臺灣水果代表。
「臺灣水果雖然量不大,但在全球是高品質水果重要的出口方之一,尤其是鳳梨、芒果、釋迦、蓮霧這些具有臺灣烙印的水果,」火山村荔枝創始人陳統奎告訴界面新聞。「臺灣水果厲害之處在於品控非常強,可以做到每一箱,如果是芒果可以做到每一顆芒果都可以進行溯源,如果下遊有問題可以直接追溯到是哪一個果農生產。」
畢竟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臺灣,這種追溯並不容易。在可追溯化管理中,最難的是如何讓果農標準化,種出相同品質的水果。
這也是臺灣精緻農業形成的因素之一。
蔡耀輝作為自己的農場主,同時又與其他農戶契作生產,分享有機檸檬生產和管理經驗。契作類似我們所說的訂單制生產,是私人公司和農民或農會在播種前訂下合約,對所生產內容進行數量和價格上的保證收購,以保障彼此的權益。
精緻型農業成為趨勢,有固定標準和合理利益的保障讓在臺北做郵差的鄭博彰已經回到屏東,把家裡已經老化的果樹剷除,種植上了有機檸檬,並開始和蔡耀輝的合作。
這種標準化也吸引了像百果園這樣的大型水果連鎖企業,直接進行產地直採,百果園在2012年就開始以契作模式為臺灣農戶提供鳳梨標準種植和品質管控辦法,在豐產期將這些水果運至百果園的門店銷售。
「不止鳳梨,百果園還將這種訂單式的種植延伸至鳳梨釋迦、蓮霧、香蕉、芭樂等品種中。」鮮果零售品牌百果園公關負責人左拉告訴界面新聞,不過「主要還是做鳳梨,今年計劃5000噸,第二大的果品是鳳梨釋迦,在400噸左右。」
百果園在臺灣的鳳梨基地。
比直接購買或通過一般貿易進口水果更麻煩的是,德克士從蔡耀輝的工廠採購原汁還涉及到農產品深加工環節,這其中又多了更多檢驗環節。
「德克士的要求太細緻了,幾乎超過其他通路的要求總和了。」蔡耀輝稱,德克士駐地的管理人員會為土壤、水、檸檬植株管理、榨汁、出口,設置五道檢驗程序進行品質把控。
儘管驗收繁瑣,但高於市場價且收購量穩定的誘惑已經吸引了400多農戶加入,不過在加入之前,他們要歷經4大檢驗關卡。加入契作之前,管理方會隨機採果送至第三方單位檢測,符合標準之後籤約。生產過程也會不定期被檢查是否按照流程標準生產,交貨市現場抽驗,榨完果汁之後,再用成品去驗一次。
同樣品質和口感的檸檬汁,才能被空運至德克士,並分發至其在全國2300多家門店。今年德克士還打算從蔡耀輝的工廠採購1200噸的原汁,這大約相當於3000噸四季檸檬。
蔡耀輝似乎還要忙上一陣子。
(界面新聞 趙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