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開你個大頭會

2021-02-10 弘原

春光又明又媚,我卻天天開會。人人裝模作樣,討論雞零狗碎。真想出去走走,或者蒙頭大睡。總嘆人生苦短,怎能如此浪費!——老樹畫畫

文/余光中

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頭的急事、要事、趣事,濟濟一堂,只為聽三五個人逞其舌鋒,爭辨一件議而不決、關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體浪費時間的最佳方式。僅僅消磨時間倒也罷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掃興,糟蹋了美好的心情。會場雖非戰場,卻有肅靜之氣,進得會場來,無論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會一改常態,人人臉上戴著面具,肚裡懷著鬼胎,對著冗贅的草案、苛細的條文,莫不咬文嚼字,反覆推敲,務求措詞嚴密而周詳,滴水不漏,一勞永逸,把一切可鑽之隙、可趁之機統統堵絕。

開會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為會場的氣氛只能夠印證性惡的哲學。濟濟多士埋首研討三小時,只為了防範冥冥中一個假想敵,免得他日後利用漏洞,佔了大家的,包括你的,便宜。開會,正是民主時代的必要之惡。名義上它標榜尊重他人,其實是在懷疑他人,並且強調服從多數,其實往往受少數左右,至少是攪局。

除非是終於付諸表決,否則爭議之聲總不絕於耳。你要閉目養神,或遊心物外,或思索比較有趣的問題,並不可能。因為萬籟之中人聲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聲竟是在辯論,甚或指責,那就更令人不安了。

意志薄弱的你,聽誰的說詞都覺得不無道理,尤其是正在侃侃的這位總似乎勝過了上面的一位。於是像一隻小甲蟲落入了雄辯的蛛網,你放棄了掙扎,一路聽了下去。若是舌鋒相當,效果火爆而高潮迭起,效果必然提神。可惜討論往往陷於膠著,或失之瑣碎,為了「三分之二以上」或「講師以上」要不要加一個「含」字,或是垃圾的問題要不要另組一個委員會來討論,而新的委員該如何產生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等等,節外生枝,又可以爭議半小時。

如此反覆斟酌,分發(hairsplitting)細究,一個草案終於通過,簡直等於在集體修改作文。可惜成就的只是一篇面無表情更無文採的平庸之作,覺無漏洞,也覺無看頭。所以沒有人會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這樣的會開完之後,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來,若是英雄,必然氣短,若是詩人,必然興盡。

開會的前幾天,一片陰影就已壓上我的心頭,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煩。開會的當天,我赴會的步伐總帶一點從容就義。總之,前後那幾天我絕對激不起詩的靈感。其實我的詩興頗旺,並不是那樣經不起詩的靈感。我曾經在監考的講臺上得句,也曾在越洋的七四七經濟客艙裡成詩,周圍的人群擠得更緊密,靠得也更逼近。不過在陌生的人群裡「心遠地自偏」,盡多美感的距離,而排排坐在會議席上,磨肩接肘,咳唾相聞,儘是多年的同事、同仁,論關係則錯綜複雜,論語音則閉目可辨,一舉一動都令人分心,怎麼容得你悠然覓句?葉慈說得好:「與他人爭辯,乃有修辭;與自我爭辯,乃有詩。」修辭是客套的對話,而詩,是靈魂的獨白。會場上流行的既然是修辭,當然就容不得詩。

而我,出於潛意識的抗拒,常會忘記開會的日期,惹來電話鈴一迭連聲催逼,有時去了,卻忘記帶厚重幾近電話簿的會議案資料。但是開會的煩惱還不止這些。

其一是抽菸了。不是我自己抽,而是鄰座的同事在抽,我只是就近受其薰陶,所以準確一點,該說聞煙,甚至嗆煙。一個人對於鄰居,往往既感覺親切又苦於糾纏,十分矛盾。同事也是一種鄰居,也由不得你挑選,偏偏開會時就貼在你隔壁,卻無避可隔,而有煙共吞。你一面嗆咳,一面痛感「遠親不如近鄰」之謬,應該倒過來說「近鄰不如遠親」。萬一幾個近鄰同時吸起煙來,你就深陷硝煙火網,嗆咳成一個傷兵了。好在近幾年來,社會雖然日益沉淪,交通、治安每況愈下,公共場所禁菸卻大有進步,總算除了一害。

另一件事是喝茶。當然是各喝各的,不受鄰居波及。不過會場奉茶,照例不是上品,同時在冷氣房中迅速趨溫吞,更談不上什麼品茗,只成灌茶而已。經不起工友一遍遍來壺添,就更淪為牛飲了。

其實場內的枯坐久撐,也不是全然不可排遣的。萬物靜觀,皆成妙趣,觀人若能入妙,更饒奇趣。我終於發現,那位主席對自己的袖子有一種,應該是不自覺的,緊張心結,總覺得那袖口妨礙了他,所以每隔十分鐘左右,會忍不住突兀地把雙臂朝前猛一伸直,使手腕暫解長袖之束。那動作突發空收,敢說同事們都視而不見。我把這獨得之秘傳授給一位近鄰,倆人便興奮地等待,看究竟幾分鐘之後主席再發作一次。那近鄰觀出了癮來,精神陡增,以後竟然迫不及待,只待下一次開會快來。

不久我又發現坐在主席左邊的第三位主管也有個怪招。他一定是對自己的領子有什麼不滿,想必是妨礙了他的自由,所以每隔一陣子,最短時似乎不到十分鐘,總情不自禁要突出抽頸筋、迅速下巴,來一個「推畸」(twitch)或「推死它」(twist),把衣領調整一下。這獨家奇觀我就捨不得再與人分享了,也因為那近鄰對主席的「推手式」已經興奮慕名,只怕加上這「推畸」之扭他負擔不了,萬一神經質地爆笑起來,就不堪設想了。

當然,遣煩解悶的秘方,不止這兩樣。例如耳朵跟鼻子人人都有,天天可見,習以為常竟然視而不見了。但在眾人微坐開會之際,你若留神一張臉接一張臉巡視過去,就會見其千奇百怪,愈畢愈可觀,正如對著同一個字凝神注視,竟會有不識韻幻覺一樣。

會議開到末項的「臨時會議」了。這時最為危險,只怕有妄人意猶未盡,會無中生有,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什麼新案來。

幸好沒有。於是會議到了最好的部分:散會。於是又可以偏安半個月了,直到下一次開會。

圖文源於網絡,功德回向一切眾生

相關焦點

  • 開你個大頭會 | 余光中
    文 /  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所以沒有人會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這樣的會開完之後,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來,若是英雄,必然氣短,若是詩人,必然興盡。 開會的前幾天,一片陰影就已壓上我的心頭,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煩。開會的當天,我赴會的步伐總帶一點從容就義。總之,前後那幾天我絕對激不起詩的靈感。其實我的詩興頗旺,並不是那樣經不起詩的靈感。
  • 開你個大頭會
    開你個大頭會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
  • 余光中:開你的大頭會
    所以沒有人會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這樣的會開完之後,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來,若是英雄,必然氣短,若是詩人,必然敗興。 開會的前幾天,一片陰影就已壓上我的心頭,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煩。開會的當天,我赴會的步伐總帶一點從容就義。總之,前後那幾天我絕對激不起詩的靈感。其實我的詩興頗旺,並不是那樣禁不起驚嚇。
  • 余光中: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在《咪咪的眼睛》裡寫道,「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它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臉上久久地棲息」。這裡的「咪咪」,是余光中夫人範我存的小名。詩的大意是:我媳婦那雙忽閃忽閃的眼睛,總喜歡默默看著我。我仿佛已經看到餘老爺子那活潑得意的神情了。還有那首《蜜月——給仍是新娘的妻》。
  • 「女兒奴」余光中
    餘老先生去世後,忽有一篇名為《寫給未來的你》的文章在朋友圈走紅,署名是余光中,說是他寫給自己女兒的。結果是個烏龍。這篇文章的作者根本不是余光中。不過,余光中倒是寫過一篇《我的四個假想敵》,所謂「假想敵」,就是未來的女婿,文中對四個女兒的寵愛,溢於言表,看完不禁令人莞爾。原來詩人身份之外,余光中是這樣一位有愛的父親。
  • 余光中先生這10個動人的句子,總有一句會感動你,值得詠嘆收藏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作為團圓的節日,突然在這個時候想起余光中的那首代表作《鄉愁》,不禁讓離家在外的人開始想念家鄉的一方水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詩人余光中,一起欣賞他筆下的那些情感豐富的詩歌。
  • 李敖罵余光中「馬屁文人」,被余光中一句話巧妙反擊,啞口無言
    他真的把臺灣的領導人都罵了個遍,無論是在野的,還是在家的。文人余光中余光中是個典型的文人,深受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寫出來的詩仿佛宋詞的翻板,儘是這裡愁那裡也愁的。平時也寫些雜文散文的,連個髒字都不會出現。頭頂多個頭銜,還有個頭銜是批評家。
  • 余光中——輕輕地搖吧溫柔的手:余光中作品精選
    余光中和夫人範我存非常相愛,他們相敬如賓地走過61年的光景,直至余光中離世。余光中曾在結婚60周年紀念日的慶祝會上發表講話,他說,他和妻子相知相惜,互信互補,基本上沒有吵過架。有一次余光中在參加活動時,上臺朗誦《鄉愁》。
  •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
    余光中的詩,任憑時光靜靜流淌,而你就在我身旁!余光中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因出生在江蘇南京,故喜歡自稱為「江南人」。余光中的詩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讀了感覺仿佛是喝了一杯清茶,分外清香。讀了他的詩,不禁讓人拍案叫絕。余光中說: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歲月不負詩歌,余光中:「別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有個會寫情詩的丈夫是種什麼體驗?看余光中先生就知道了:「別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他在《咪咪的眼睛》裡寫道,「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它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臉上久久地棲息」。「咪咪」,是余光中夫人範我存的小名。結婚6年的時候,他寫《蜜月——給仍是新娘的妻》:「如果你愛我,你可以把蜜月延長——到七十歲(像你的白髮像我的白須)那樣的短」。
  • 李敖罵余光中為「馬屁詩人」,余光中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那麼,他又是怎樣罵起了余光中的呢?余光中又怎麼招他惹他了?李敖與余光中的恩怨,李敖一人的自導自演余光中在眾人眼中一直是個儒雅的文人君子形象,當然余光中先生也確實是如此,待人溫和友善,年紀輕輕就展露才華,其創的詩作更是感情真摯充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既然這樣,又怎麼被李敖盯上了呢?
  • 李敖為什麼罵余光中是「馬屁詩人」?
    似乎每一個涉足領域都要來個形容詞以突出。他的百科介紹不知是誰寫的。但這些其實是沒有用的,對內地而言,說起余光中,就是《鄉愁》,就是知名詩人而已。其他什麼的根本沒有聽過說。不能因為活得長,就大師、巨星什麼都來了。正如季羨林遭到李敖質疑一樣,在外界紛紛給季羨林大師、國定、學術泰鬥等等榮譽稱號的時候,李敖堅稱,他不是大師,他就是活得長,歲數大了就是大師了?
  • 記余光中:鄉愁之外(舊文)
    《鄉愁》在近半個世紀的傳播中,無疑已成為經典性懷鄉文本,甚至將余光中符號成一位「鄉愁詩人」,將他其他的詩作、文章與文學領域的成就與貢獻所遮蔽。那麼,在《鄉愁》之外,余光中是什麼模樣呢?余光中如何看待自己的被符號化?82歲的余光中尚能飯否?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去把握詩情的?有著怎樣的詩意的鍛打?他又是如何將寫作、翻譯、教書與開車旅行這些事集於一身的?
  • 余光中被李敖批評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的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可以說是個奇怪的瘋子,不被公眾認可和接受。不懼怕權力,不顧顏面在臺灣的特殊時期,人們驚慌失措,滿城全神貫注,不敢大聲說話,在那個極其敏感的時期,李敖發表在雜誌上批評國民黨,甚至蔣先生父子文章可以說是大膽的。毫無疑問,他受到了蔣政府的懲罰並被抓進了監獄,這是六年監獄生活。
  • 經典散文|余光中《寫給未來的你》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90歲。余光中是知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除了《鄉愁》,另外一篇散文《寫給未來的你》同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
  •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傳人——讀余光中詠李白詩4首
    (《中秋夜》)在本文所論說的詠李白四詩中《念李白》也寫到了李白的月:「有一個飲者自稱楚狂/不飲也醉,一醉更狂妄/不到夜郎已經夠自大/幸而貶你未曾到夜郎/愕然回頭儒巾三千頂/看你一人無端地縱笑/仰天長笑、臨江大笑/出門對長安的方向遠笑、低頭/對杯底的月光微笑。」
  • 七言|我余光中都是你
    作者 | 七言先生《每日七言》總第2167期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余光中寫給妻子的信》微笑就像創可貼。雖然掩飾住了傷口,但是疼痛依然。一輩子真的很短,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長,永遠真的沒有多遠,所以不妨對愛你的人好一點,也對自己好一點,如果這輩子來不及好好愛,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輩子還能遇見。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 余光中:仲夏苦夜短,等你在雨中 | 「為你讀詩」
    作者:余光中為你讀詩:敬一丹 | 主持人 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夏斟得太滿。選自《余光中詩選》,中國青年出版社在雨中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余光中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代表詩作《鄉愁》《鄉愁四韻》等,散文《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余光中一直自稱江南人。他的前半生是坎坷的,像所有出生在抗戰年代的文人一樣,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在戰火中度過。9歲以前,余光中一直住在南京。用他的話來說,9歲那年他「逃過了一劫」,南京大屠殺的現場,距離他和母親不過1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