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
近期,隨著各國新冠疫情逐步穩定,多國開始放寬限制措施,餐飲業得以復甦,越來越多的人回到餐廳用餐。
為了能讓顧客吃得開心的同時,又能保障用餐安全,各國餐飲行業的店家都絞盡腦汁,想出了許多奇妙方式。
美國:和假人一起吃飯?
據美聯社報導,位於維吉尼亞州的一家餐館,最近有個奇思妙想。
雖然該州營業限制將逐步放寬,但餐廳目前只能開放室外空間為客人提供服務。這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將於5月29日恢復提供室內用餐服務。
如何使客人來用餐時,確保實行社交疏離的規定呢?這家餐廳老闆轉念一想,決定在自己的餐廳中擺放人體模型。
(圖源/AP)
廚師兼老闆的奧康奈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當我們需要解決客人的社交距離問題,並且減少餐廳一半的餐位利用率時,解決辦法似乎顯而易見——在餐廳裡擺上穿著有趣服裝的假人。」
因此,這些身穿上世紀40年代精緻服裝的人體模特似乎讓派屈克非常滿意,「這樣一來,真正的顧客之間就有了足夠的距離,還能讓人們露出笑容,拍一些有趣的照片。」
他表示,因疫情被迫待在家裡的人們現在都強烈渴望見到其他人,而這也不一定是要真實的人。
無獨有偶,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餐廳為了改善店內氛圍,也在座位上放置了穿著考究的橡膠人偶。
餐廳老闆對此解釋說:「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南卡羅來納州規定,所有餐館必須讓用餐者之間至少間隔1.8米,這使得許多餐館顯得冷清。我們這麼做只是為了讓餐廳看起來熱鬧一點。」
在餐廳重新開業前,這位老闆從網上訂購了橡膠人偶,並為它們精心搭配了衣服。
不過他也承認,就連自己的家人最初也被這些人偶嚇了一跳,「我孫子告訴我,這些娃娃看起來有點嚇人。但我想當客人走進來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很好玩。」
泰國:熊貓陪用餐,可愛又可親
隨著疫情放緩,5月初,泰國部分地區開始解除防疫措施,允許餐館開門營業,但要求人們在餐館內必須保證社交距離。
為了遵守規定,泰國曼谷的一家餐館,在一些單人餐桌邊只放了一把椅子,提供給那些隻身用餐的顧客。
然而,這家餐廳的老闆愈發覺得這樣的布置很突兀,他決定給顧客一些溫暖和陪伴。
於是,他將原本撤走的椅子復位,取而代之的是將熊貓玩偶放置在不對顧客開放的座位上。這樣,既能保證社交距離,也能使單獨來店的顧客用餐時有所陪伴。
(圖源/ES)
數月來第一次在餐廳吃飯的顧客薩威說,吃飯時能有個伴陪在身邊對玩偶讓他感到驚喜,覺得一個人吃飯沒那麼孤單了。
另一位顧客表示,這家餐廳用熊貓玩偶進行區域劃分的方式非常簡潔易懂,其他一些餐廳經常制定一些複雜的規則,讓前去用餐的顧客無所適從。
除此之外,曼谷也有一些餐廳對餐桌進行改造,中間豎起隔離透明層,顧客在用餐時既能看到四周環境,也能有效防止他人飛沫傳播。
荷蘭:隔離溫室優雅用餐
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家餐廳推出了「隔離溫室」的就餐服務。顧客在玻璃房中就餐,既保證了安全,又能享受美食與美景。
(圖源/路透社)
這家位於河邊的餐廳,在運河旁的空地上安放五座得以容納2至3名顧客的玻璃小屋,並且提供一套四道菜的套餐。
該餐廳的每位服務生都會戴上面罩和手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可以保護來用餐的顧客。餐廳員工維多芬表示,目前,他們還在學習如何用優雅的方式收走空盤,讓顧客安心用餐的同時,有被餐廳用心照顧的感受。
澳大利亞:避免冷清,人頭來湊
目前,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咖啡館和酒吧已重新營業。
雪梨,許多人在解除疫情限制的第一天早上,就出門前往咖啡館。而店家做出了相應的疏散措施:一次最多服務10位顧客,並且只能坐在以前拿外賣的場所內。
在雪梨另一家餐廳中,店家為了使顧客體驗到如往常一般的用餐體驗,在店內放置了許多人形立板,並且還將使用擴音器播放聊天內容。
「希望這一做法能讓顧客感到舒適。」這家餐廳的店員安吉萊塔說。目前該餐廳已預約一空,在開放堂食的第一晚,該餐廳將提供價格為65美元的套餐,包括金槍魚薄片,蟹肉糰子和提拉米蘇。
義大利:復工進行時,方針引爭議
當地時間5月4日,義大利結束了連續55天的全國「封鎖」,開始逐步解禁,餐廳重新開放提供外帶服務。
為了能使顧客早日來店裡用餐,羅馬的一家餐廳,老闆與店員一起商量復工之後的社交疏離措施。
(圖說:餐廳店家正在測量桌與桌之間的距離。圖源/路透社)
(圖說:餐廳模擬增加透明隔板,員工正體驗測試。圖源/路透社)
據意媒報導,目前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工傷事故保險局已經初步制定了餐飲服務指導方針,除了餐桌間至少保持2米距離外,還將嚴格限制餐廳內用餐人數。餐廳可容納的顧客數量將根據餐廳面積計算,每位顧客應有至少4平米「佔地面積」。
並且,在餐廳內,顧客需要最大限度地佩戴口罩。除了吃飯外,櫃檯結帳、去洗手間等情況全程都需要佩戴。
此外,這份方針還規定:餐廳應優先使用戶外空間、自助餐服務將被禁止以及餐廳最好將使用黑板寫出菜單或使用一次性菜單等等。
這份嚴格的規定引起餐飲行業的熱議,「顧客之間的遠距離、複雜的消毒程序、隔離板,這些意味著政府根本不想讓餐飲恢復營業。」有一業內人員如此說道。
人均「佔地面積」可能讓全境餐廳減少六成座位,對此,義大利公共服務店鋪聯合會希望政府不要對餐廳實施這種過於苛刻的措施。
(圖說:羅馬的工作人員在餐廳進行消殺作業,準備重新開業。圖源/新華社)
這些國家在準備,但餐廳如何復工是個技術活
目前,有許多國家的餐飲業已逐步恢復,而部分國家也緊隨其後,正籌備復工。
葡萄牙的餐廳、咖啡館、糕點店和露天咖啡座將於下周一開始全面恢復營業,對此,葡萄牙衛生局也向這些經營者發布最全建議指南。
隨著日本政府在14日解除了39個縣的緊急狀態,相關地區的餐飲及交通行業也在陸續宣布或醞釀著復工措施。而在東京、大阪、北海道等未解禁地區,仍暫停店內用餐,僅接受打包和外賣。
但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咖啡館和餐館的復工時間仍然是個未知數。餐飲業如何恢復營業是個難題,更是個技術活。
在法國,雖然5月11日起逐步解除「禁足令」,然而這批解封的行業並不包括餐館業。除了保持距離、洗手等問題,餐館的菜單也成了人們眼中的病毒傳播源。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把餐桌隔開一兩米的距離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廚房,即使是在大型餐館裡,廚房往往也是很狹窄的,在這樣狹窄的地方做料理,是否也會有安全隱患?
在各國餐飲業想盡花樣準備招攬生意的時候,外出就餐是否真的安全,也是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