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步入3月了,宅在家的這個月你花了多少錢?
想起之前有網友調侃說,過去的一個月應該是有史以來最省錢的一個月了。不能出門,不能逛街,不能胡吃海喝,省下來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不過,宅家真花不了多少錢嗎?
小編採訪了幾個身邊的朋友,發現不少人都表示,宅在家裡反而更費錢了……
費錢派
01
一家五口花費1萬多 買菜最費錢
雯雯是一名二胎寶媽,有一個10歲的兒子和一個6歲的女兒,家裡算上老公和婆婆一共住著5口人。自疫情開始後,他們就在家「宅」著。前幾天,雯雯給小編算了算他們家過去一個月的家庭開銷,七七八八加起來居然花了1萬多。雯雯說,算完之後她自己都嚇了一跳。
雯雯列了一張清單,把總支出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夥食費。雯雯說他們家過去一個月80%的錢都花在了吃上,其中最費的就是買菜。「我們買菜基本都去超市,3天一次,也在叮咚上買過2次。」
雯雯表示,家裡兩個孩子和老公天天都要吃肉,魚和蝦也沒斷過。她還在家做了幾頓火鍋,一頓也要花上兩三百。這麼一來,光是菜錢一個月就花了將近6000塊。再算上零食水果,還有在家做蛋糕買的黃油、蛋糕粉……7000塊就這麼沒了。
第二部分是清潔消毒用品。雯雯說自己在網上買口罩、酒精消毒液前前後後加起來花了1100左右。
第三部分是給孩子花的錢。雯雯的兒子今年三年級,要上網課。開課前,雯雯在網上給兒子買了一堆書,花了300多,還買了一臺700元的印表機。另外,又花了將近500塊給女兒買了一個機器人學習機。加起來差不多是1500塊。
最後一個部分是網上買的一些七七八八的,花了也有1000塊。
毛估估計算,過去一個月,雯雯家一共花了10600元,和平日相比花得一點都不少,反而還多了好幾千。
02
95後獨居姑娘 零食外賣根本停不下來
一大家子人住一起,吃喝難免會花得多一些。不過對於一些獨居的小年輕來說,宅在家裡也一樣費錢。
在杭州上班的95後姑娘清清租了一個單身公寓。2月9號,她從老家返回杭州。清清告訴小編,回杭之前,自己在家裡沒花啥錢,錢包還是鼓鼓的,可一到杭州,錢包就「洩氣」了。
剛回來那一周,外賣開放的還不多,清清就去超市採購吃的用的。清清說,她一共去了兩次,每次都要花四五百。
清清後來總結出:這都是零食惹的禍!「我之前都不怎麼吃零食,這部分的開銷基本為零。」不過自從宅家後,她開始瘋狂愛上吃零食,每天吃得停不下來。除了零食,她還會買一些自熱鍋、速凍牛排之類的當正餐,也都不便宜。
外賣陸續開放後,清清就不去超市了,變成每餐都叫外賣,其他東西就在網上買。然而,叫外賣也很費錢。清清說自己一頓基本都要吃30塊,經常性地還要來杯奶茶,平均下來一天花在外賣上的錢都要七八十。
「之前上班中飯都在單位食堂吃,十幾塊就夠了,晚飯也很少叫外賣。」清清說,在家宅了還不到20天,已經花了將近2000塊錢,遠比平時多。
省錢派
當然,也還是有一些勤儉持家的小夥伴們表示,過去的一個月真的是有史以來最省錢的一個月!
朋友小青這段時間宅在家裡為自己省下了1000多塊錢。
小青是一名大學生,平時基本都在學校住。在家這段時間,小青說自己基本沒有什麼開銷,買菜之類的都是父母出錢,而且不能出門逛街,有錢也花不出去。小青還說,自己在網購上花錢最多,因為之前快遞都停了,也買不了。小青算了下,這個月下來自己只花了三四百,而平時她一個月都要花上兩三千。
另一個朋友蘇蘇也和小編說,宅在家的這段日子實在太省錢了。她表示,在家裡,飯錢、交通費、娛樂費統統都能省下來不說,連購物慾望都快被「宅」給澆滅了。蘇蘇說,她以前一個月全部開銷加起來最少也要三四千,但這個月她連100塊都沒花出去。
蘇蘇還告訴小編,不止她自己,他們家這個月的開銷也比平時少了很多。蘇蘇說,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除了菜錢比平時費了些,其他地方都節約了不少,「我們家之前每周都會下一到兩次館子,周末還會一起出去玩、逛街,現在這些錢都省了。」
網友討論
宅在家的這個月是更省錢了還是更費錢?這個話題也引發了眾多網友討論。
對於那些表示更省錢的網友,小編總結了一下,原因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飯省下不少開銷。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宅在家根本省不了多少錢!反而越花越多……
超市、某寶……完全停不下來!
論壇上,還有一些網友曬出了帳單:
宅在家這個月你花了多少錢?
比平時更省錢還是更費錢?
歡迎留言分享~
延伸閱讀:
長期宅在家情緒煩躁咋辦?專家提出五個「一」
2月3日下午3點,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網絡在線、電話熱線等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
其中有記者提問,一些人長時間宅在家裡情緒煩躁,作息紊亂怎麼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迴答稱:長期宅在家裡可能因生活習慣改變帶來不適。因此,調整自己,重建平衡很重要。給出五個建議:制定一個計劃,鑽研一件事情,找到一種支持,進行一項鍛鍊,思考一些體驗。撥打心理援助熱線,積極尋求幫助。
待在家中覺得「憋」?體育運動科普專家給出建議,家長帶頭「動」起來
這段時間以來,為積極配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響應號召,自覺留在家中。不過,長時間呆在室內,很多人直言在家裡「憋壞了」,感覺胳膊、腿都要「生鏽」了。為了緩解這一現狀,不少運動專家給出妙招,讓人們待在家裡也可以運動起來。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研究員、體育運動科普專家王歡表示,家長們想讓孩子能在家裡「動」起來,首先要做的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沙發和床上輪著躺成為很多人最近的日常狀態,而長時間不運動,家長和孩子都有一些懶惰情緒,雖然各種媒體上都有詳細的居家鍛鍊法,不過,真要說動起來,對不少人來說還是挺難的。為此,王歡說,家長這時候就要起到關鍵的示範作用,帶頭動起來。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玩電子遊戲,根本不願意鍛鍊。王歡表示,這時家長可以使用獎勵的辦法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對學齡前或者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帶動他們玩「跳房子」、「過獨木橋」等趣味很足的體育遊戲,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遊戲中還可以給孩子設定目標,完成好每一步都給他們適當的獎勵,「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親子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和家長也都能動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增強自身免疫力。」
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王歡認為,可以參照手機上的健身軟體裡詳細教程進行鍛鍊。「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對於上面說的那些趣味體育小遊戲不感興趣了,這時手機裡的健身軟體就派上了用場,可以在裡面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內容和強度,跟著視頻動畫進行鍛鍊,採用循環訓練法完成力量、柔韌性、心肺機能的訓練任務。」
不過,王歡也提醒大家,居家鍛鍊,保持正常強度即可,不太適合加大訓練量。
此外,王歡表示,居家健身的同時,心理調節也很重要。「有疫情當然不是好事,大家都不希望發生。不過,既然發生了,我們可以從中尋找一些積極的因素。」她說,「因為平時大家都在忙工作,忙學習,沒有這麼多相處的時間,我們以往的思維大多是孩子的教育都交給學校了,其實,家庭教育一直是被忽略的。這一次,我覺得可以說是很好的培養家庭鍛鍊氛圍,讓教育回歸家庭的一個好機會。」
王歡呼籲,大家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培養家庭健身鍛鍊的習慣。「從國外先進經驗來看,培養終身體育習慣對於每個人的健康而言尤為重要。要培養好的習慣一定離不開家庭,以往我們鍛鍊更多時候是被動的,尤其是孩子們,他們在學校更多時候是為了體育測試達標等目的去鍛鍊,是被動的。而這一次,我們就是為了身體健康的目的去鍛鍊,去放鬆身心,這是主動的。家庭運動也是對學校運動的一種延續,一種補充。」她說,「全家人一起來運動,這樣不僅能讓家庭更和睦,關係更融洽,同時也能幫助每個家庭創建運動健康新模式,從而養成終身鍛鍊習慣,這是受益無窮的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浙江之聲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