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如何建立個人品牌

2021-01-14 健康界

搜狐健康 文/2017年搜狐健康年會實錄

主持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聞中心 莊囡

沙龍嘉賓:

北京協和醫院肛腸外營養科主任 陳偉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教授 萬希潤

301醫院呼吸內科副教授 徐國綱

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眼視光醫師 遊玉霞

美國醫生代表 倪清

莊囡:上一場幾位專家關於醫生價值的討論,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引人入勝,關於醫生待遇的提高和醫生多點執業的推進,都是各位醫生密切關注的話題。本場沙龍討論的話題是網際網路如何助力醫生品牌建設。我們知道,在去年8月份召開的全國衛生和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要把改善健康生活方式作為普及的重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我們的《健康中國2030綱要》裡面也提出38字的衛生方針,其中明確以「預防為主,把衛生工作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可以說在這個階段,人民健康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當然人民健康的保障肯定是需要健康知識、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宣傳,這些工作肯定離不開各位醫務工作者。

醫生可以在醫院裡診治病人的過程中,向他們介紹相關的健康知識,介紹疾病防控知識,這個還是比較有限。因為只是限於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如果各位醫生能夠主動地通過現在各種平臺,把健康相關的知識和疾病防控知識介紹給大眾,向大眾推廣,讓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預防疾病,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受益。同時,在醫生做健康普及和推廣的過程也是醫生自己品牌建設的過程。

今天請來的各位嘉賓都是網際網路上的意見領袖,也在網際網路上健康知識的普及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我們就想請各位專家談一下,您是如何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

萬希潤:我當醫生快30年,做了很多科普。我以前在醫院裡面給患者做科普,現在利用網際網路做科普。我是這麼想的,首先一個好醫生醫術當然很重要,其實科普更重要。我們治病救人通常是一個一個來,科普是一來一大片。我們可以通過科普讓更多人受益。

其次,科普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醫患溝通手段,特別是自媒體時代、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認識。比如我跟張強醫生,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我們一生都不可能有交集,但是這會兒我們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同時,我們用正確的思想佔領頭腦,否則就被錯誤的思想佔領。

作為醫療專業人士有義務把這些知識傳遞給患者,很多患者通過我的文字認識我,更信任我,和我的溝通更好。因此,科普不但是一個科學普及,更多的是醫患的交流,這個更重要。我們經常說醫患溝通,科普就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溝通渠道。這樣,在臨床工作中不需要做太多解釋的工作,科普非常非常重要。

陳偉:萬老師是我們的師長,應該來說我這些年,通過網際網路或者個人品牌的建設也算是小有薄名。我自己在做科普的過程中始終存在困惑,科學普及到底是為誰服務的?是為我要普及的大眾服務還是為我個人服務的?這裡面實際上是我比較糾結的。

普及給別人,惠眾於別人。我願意讓科學普及化,是指對大眾。但是我不願意讓科學庸俗化。有時候我們被迫譁眾取寵一下,做科普的時間長了,我在想自己要什麼,有時候變成了利己的一種工具。比如我要做課題,入組人數不夠,我就做一場講座,一下子病人就來了,我覺得我獲益了。

但是病人有沒有獲益?在聽的人群有沒有獲益?這個結論我們反而下得比較慎重。有病人說,我看到陳大夫你在媒體上演講了,覺得你特別行,我就來了。我們宣傳是對大眾,不是對個人的。現在有很多所謂「養生堂病人」或者「養生堂大學」畢業者,聽著養生堂的理念,一條一條系往自己身上對,對出來之後,因為你講了,你一定能治我這個病,這個是我們現在糾結的。

在個人品牌建立中,我們應該適當地把握自己。我是以專業型的人員出現,還是以網紅的身份來出現?我是做營養的,有很多醫院不是很大,醫生不是很強,但是他很紅,已經突破了另外一層概念。比如大家看我其實前面還有四個字「協和醫院」,是奔著你是協和醫院的人聽你的科普,還是奔著你本人。我個人認為,80%的受眾是奔著協和醫院而不是奔著我本人。但是網紅炒成本人,這個是不一樣的品牌建設。

莊囡:剛才陳教授說的這點特別好,我們在做網際網路科普宣傳的時候,醫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業務型的,科普宣傳與自己醫學專業知識相關的知識普及;還有一種全能型的,除了和自己醫學專業知識相關的這些內容之外,還會對和一些醫學知識相關性不是特別大的社會熱點問題,也進行一些評論點評。不知道各位專家對這種事情有什麼樣的看法?

遊玉霞:我是同仁醫院驗光中心的小醫生遊玉霞,我2015年秋季開始寫科普。我跟著導師出門診時協助做一些臨床工作。有一天,一個病人跑過來跟我說,遊醫生我非常感謝你。我說為什麼?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他說你雖然很年輕,但是你是給我講得最清楚的。

我沒有說特別多,也只是針對他的問題給介紹了一下最新的診療情況,比較明確回答了他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醫患矛盾這麼厲害?當然原因有很多,除了醫生不能改變的一些東西之外,還有醫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醫生在醫療信息不對稱這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很多醫生覺得給你講也聽不懂,給你講那麼多幹嗎?我們醫生是不是也反省一下,是不是態度上比較傲慢。利用一些時間寫一些科普,讓一般民眾對這個疾病有一些基本的知識,讓他儲備相應知識之後,進行交流,才可以緩解比較對立的醫患矛盾。我不是喜歡抱怨的人,與其不停抱怨不如做一點事,這是我寫科普的初衷。

我沒有想那麼多,比如要去做什麼個人品牌之類,還想不到那麼遠。我比較幸運,寫的時間不是很久,很多平臺也找到我,有一個正反饋,激勵我一直這麼些下去。

回到剛才說的專業型和全能型的問題,我給自己的定位,我還是寫專業型的科普,我不是一個喜歡追熱點的人。當然你參與一些熱點事件會給你帶來很多的流量曝光,以及粉絲增長都會有很多好處。但是我對自己的定位,首先我是一名醫生,其次我才是科普作者。我還是要保障每天用於專業的時間之外,再用自己額外的時間做科普,這是我對自己的定位。

徐國綱:我跟劉院長和汪策醫生是校友。在武漢呆了28年,一直就讀於同濟醫科大學,有機會到北京工作。我既不是網紅也沒有個人品牌,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做一些科普。我用一個非常沒有辨識度的名稱,有時候叫同濟,有時候叫大醫精誠。剛才主持人問到是專業的還是社會屬性的,我們社會屬性比較強。幫我們寫文字的專家有各個背景不同醫院的,只要他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做。第二,我本人比較關注社會的很多事情,當然我們也很少追熱點。

我認為我們做的沒有個人形象、沒有醫院形象的科普平臺,最重要是要有幾個功能。

第一,就是醫患溝通,我們展示一些醫生的生活,展示一些醫生的喜怒哀樂,讓患者能夠了解理解這個職業,這樣溝通得好一點糾紛就會少很多,醫生的日常生活就會更自然一點。

第二比較重要,普及專業知識。寫論文和做科普是不一樣的,論文比較嚴謹,需要做很多實驗。我當時記得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導師很好奇,為什麼一個醫生還要來讀一個PHD哲學博士。我告訴他,我想拿一個證書,將來提升快一點,工資高一點。他回答,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你都能學到一些東西。後來我在他的指導下順利拿到PHD的學位。

有一段時間做科研,有很長一段時間做醫生,就像做科研和做醫生之間有衝突,做科普跟做醫生之間也有衝突。怎麼和諧起來?完全可以和諧起來。

立足於本職工作,發現一些科研上的問題。立足於本職工作,做一些科普,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有人在業餘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我們在業餘時間還在查資料寫科普。因為科普也需要嚴謹,對這個社會負一點責任,也不庸俗,這些事情做起來還是有意義。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社會上自媒體很多,為了吸引眼球,製造一些噱頭的情況很多。有的非常不值一搏的謠言傳播力度很大,我們還承擔一點闢謠的責任。比如說羅一笑被化療治死的這樣的貼子流傳很廣,我們就得駁斥這樣的事情。我找了幾個醫生人家都沒有時間寫,就親自寫一個。我自己寫的科普一般不署名。我寫完之後,畢竟不是一個血液科醫生,怕不夠嚴謹,我又請了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科專家、北京人民醫院血液科專家、天津血液檢驗所的教授幫我審核,是不是符合醫學的基本規範。我再把語言修改一下,使大家喜聞樂見一點,因為如果太深奧,民眾是不會讀下去的。我既沒有建設個人品牌,也沒有宣傳我們醫院。我很感謝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分享我們這種隱藏在幕後做的工作。

莊囡:感謝遊教授和徐教授的介紹,兩位專家做科普宣傳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個人品牌的建設,而是更好地進行醫患關係的溝通。在這個科普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增加了醫生在患者在大眾心目中的公眾信任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雖然初衷沒有有意識做醫生品牌的建設,但是這個過程中無形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在現有的醫療體系內,醫院一直是作為一個品牌存在的,比如現在的醫院等級的評定,比如三甲、二家醫院的評定,還有發布的各種醫院排行榜都是以醫院作為一個單位來進行品牌推廣和宣傳的。在現有的情況下,醫生作為個人品牌的推薦合適不合適?怎麼樣能夠更好地來建設?

萬希潤:中國現有的體制下,基本上看大夫還是先看廟後選大夫,大家說到協和看病,很少找具體的大夫。未來的發展,醫生的個人口碑還是很重要的,未來像剛才劉院長說的,未來大量的家庭醫生,社區服務下沉的話,個人品牌就很重要了。

我個人並不需要從經濟上樹立個人品牌,我還是願意樹立更好的個人形象,得到社會的認可。袁教授說我出去到哪兒人都很敬重我,我很高興。包括寫科普,我們樹立一些形象不是非得獲得很大的經濟價值,實現個人的內心道德價值,也很重要。有人因為我的文章獲得了更好的知識,有的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療,就很好了。我很幸運到了協和,我即便是一個掃地的,也會覺得你是協和掃地的。我並不是很需要建立品牌,我相信對於大多數醫生,對於未來的醫療改革,個人品牌很重要,很多病人並不會因為你的廟來看你,而是因為你這個人、你這個僧。

陳偉:我也是有類似的感覺,品牌在個人的角度,因為我們是醫療行為,中國很多病人都是以看廟為主,但畢竟我們是廟裡的和尚,如果廟裡的和尚營養還是挺好的,說明這個廟也不錯。我們覺得其實是一個共同互補的情況。但作為個人的品牌評估,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值得去進行的。所謂的排行榜,我看過網際網路中有胸外科醫生排行榜全國百強,泌尿外科醫生全國百強,評了一兩次就評沒了。很多時候看病是病人的個人感受,同行之間的評估很難去用一兩個指標能夠得到誰就更強一些,所以說我不太建議。

像萬醫生說的,個人品牌的建立在於自己內心,在於所獲得的社會認可。像我的成就感在於把一個病人的營養問題解決了,他特別感謝。有的時候,我吃個肯德基,還被人認出來。他就說,陳大夫你怎麼吃肯德基?你怎麼能吃肯德基?你天天跟我們講這個東西不好,不好你為什麼吃?其實我心裡還挺開心的,我會解釋,我就五分鐘時間吃飯,肯德基能夠給我快速提供能量,我現在需要的能量,吃完就完了,下一頓會少吃一點。但你也知道肯德基不好,這就達到了科普的概念。

遊玉霞:關於個人品牌,我覺得醫生的成長周期是非常非常長的,比如說你要從一個小醫生一步步可能經過十幾二十年的鍛鍊才能成為一個主任醫生。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現在發現寫科普這件事其實是對我有幫助的,我是獲益的,我有點在彎道超車的感覺。

比如說我跟我同年資的同學相比,我已經比他們的知名度要大了,包括像病人對我的信任度,以及周圍朋友對我的尊重,其實都已經差異化了。在我的朋友圈裡,他們可以找到比我更出名的人去看病諮詢,但是因為看了我的文章,對我信任,認可我的專業水平,就找我看病。對於醫患信任度的理解,科普這一塊有非常大的作用。

徐國綱:我在我們的公號上面不宣傳我個人,大家不太認識我。我們就只是想把一個群體給推出來。我在做公眾號的同時,也辦了一個以同濟畢業生校友為主的小沙龍,請一兩個專家來講講比較科技前沿的課題或者話題或者科普,以科技為主。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們從2015年發起到現在堅持了20期,跨度有兩年多了。在這種事情上會建立自己很強的個人品牌,但這只是一個範圍比較狹小的,不是利用網際網路做一個很大的。

莊囡:可以看出各位專家做知識普及更看重的不是說所謂的個人品牌,而更看重的是能夠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大眾,能夠去完成一部分自己所謂的做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

下面我們聯線一下美國的倪清博士,你好。我們知道您在美國執業,美國醫療體系跟國內不同,公立醫院、私立醫院還有很多私人診所,我們想請教您一下,關於醫生個人品牌的建設有什麼看法?

倪清:我和萬教授是同一屆的。網際網路這個事情我簡單說一下,作為國內醫生來說,公立醫院剛才提到了提升個人醫生的品牌,可能不是特別重要,萬教授在協和名氣又很大了。對於我們來說,在美國的醫生來說,美國的體制跟中國不一樣。美國的醫療體制醫生分兩大類,一大類在學術在醫學院,另一類私人醫生,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體系。

前一類跟國內的公立醫院類似,私人醫生像我現在的執業狀況,國內還是比較稀有的。對醫生來說,剛才大家都提到了醫生的價值在哪兒?美國醫生經常說醫生是需要報酬,我們分兩類,一類是內心的價值,內心的報酬,一類是金錢。

對於現在美國的教學醫院的醫生來說,他們看中的是精神上的報酬,喜歡教學,錢不是很在乎,他們的報酬是不錯,他們更看重的是我在高檔的醫院,榮譽、精神上的報答這是最重要的。對於私人醫生來說不一樣,完全對立面,精神上的報酬當然是有的,作為醫生的基本支持,但是追求金錢還是私人醫生的立足點。

建立品牌對美國醫生來說不是特別重要,為什麼?

作為私人醫生來說,我最喜歡的病人就是我熟悉的醫生(一半是家庭醫生、內科醫生)把他們的病人轉給我。這些家庭醫生和內科醫生都是我的朋友,都很了解我,他們信任我,才把他們的病人轉給我。這樣醫患雙方是非常有信任基礎的,我們醫生朋友不會把醫鬧或者品行不端的病人給我,病人也相信自己的家庭醫生不會把自己轉診給醫術醫德不好的醫生。

我的另外一類病人,是通過熟人或病人介紹的病人。在美國,我的病人很有選擇性。作為神經專科醫生,我經常要在社區做一些品牌,為了聲譽,要做一些科普方面的宣傳。

在華人社區,我做了兩年華人醫生協會主席,曾經給華人做過兩次關於帕金森的講座,得到很多好評。華人社區非常希望我再去給他們講。另外,美國的教堂我也去給他們講過兩次,講完以後很多病人來看,從教堂直接成為我的病人。

網際網路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途徑,當我不做社區講座時,可以上網際網路來做這個講座。我不只是為了建立品牌,也是為了提供公益宣傳,輸出價值觀,給老百姓提升某些疾病的醫學知識。搜狐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醫生可以抽出自己的時間講講自己領域最熟悉的疾病科普,這是最重要的。

莊囡:看來雖然倪教授在美國行醫,但是他做網際網路科普的目的出發點和責任跟國內的專家是一樣的,為了讓更多的大眾得到健康相關的知識。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渠道可以進行科普宣傳,比如原來有微博,現在有微信平臺,還有包括今天的直播形式,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平臺和渠道出現。各位專家如何利用新的網際網路平臺來進行科普宣傳?

萬希潤:個人科普還是有很大的風險,涉及到很多利益的問題。個人科普在中國這麼風行,和國外不太一樣。美國更多的是機構來做科普,比如醫院會有一個專門的病人健教平臺來做,這樣會更公平一些。現在國內很多網絡搜索平臺被詬病,也經常流傳吃什麼死得快這類的謠言,所以我自己做科普,會謹慎再謹慎。

但畢竟只靠自媒體人的個人的信用、個人自我約束還是很不可靠的,希望未來的發展是醫療機構,權威機構來進行科普。專家為機構來做科普,作為一個品牌出現,這樣可能對公眾來說更安全。目前階段,我們努力去做網際網路科普,希望未來還是有權威的機構做一些好的病人健教平臺。

雖然科普說可以救一大片,貽害也是一大片,希望未來有好的機構來做。醫院未來做自己的品牌,不要光顧排名,科普也很重要,不要老說自己刀動的多好,還要看患者教育做得怎麼樣。

陳偉:非常同意,科普有幾個特性,科學性、普及性、公平公正性,必須沒有帶有商業的利益特色。現在很多的科學普及,我自己反而越來越少講公共的科學普及課,我覺得我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企業在後面支持,我畢竟有意無意為它做背書。純公益的沒人找我去,不是解決個體化的問題,確實國家和醫院應該把這個事作為醫院中的一項工作任務。

比如大家都認可協和醫院,有沒有機會協和醫院自己組織科普。別人看中我們的品牌,我們可以建立協和醫院自己的科學普及平臺,也讓大家比較安心,你看我沒出去幹私活兒就是在協和醫院踏踏實實做宣傳。

第二,我宣傳的是協和醫院的品牌,這樣倒更合適。至於方式,現在看好直播、自媒體的這種模式,但是在一個平臺之下,反映的是自己的一個人的觀點,可是代表的是它的科學性,更能拉近醫患雙方這樣的感覺,倒不建議都是講大課來去完成。

遊玉霞:剛才莊老師的問題是怎麼利用現在的平臺來做科普,我說一說我自己。現在目前平臺其實非常多,去年是內容創業元年,包括科普的形式也從文字開始慢慢向視頻的方式轉變。科普作為內容很重要的一個形式,當然包括很多娛樂之類,健康類其實能寫的人目前來看好像不是特別多。可能去一個平臺的作者群發現是這些人,另外一個平臺邀請你進了作者群發現還是這一堆人。很多平臺過來搶寫得好的科普作者。

內容輸出上面逐漸從文字向視頻做轉化,我面對的困惑是一個人做科普,把這個品牌做出來,非常累,不只是寫文字,要做策劃、做文案、寫專業內容,甚至有商業進來還要做商務,等於快成一個全能的自媒體人了。未來是不是有平臺可以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它來幫你做包裝做運營,做一些更好的推廣,如果有這些更深入的合作,可能未來會做得更好走的更遠一些。

徐國綱:現在自媒體很好,媒體很多,網上的信息是海量的,到底看什麼?有時候寫了不一定看,或者同類信息臺多了,也不知道看什麼,不知道哪些有公信力。我同意協和這樣的意見,如果協和把科普的重擔承擔起來,比醫生做這個更好一些。這是第一。

第二,我個人公眾號放在這裡運行著,醫院的公眾號運行著,同步運行,積累起來可能變成很大的事情。我們一直在堅持,不知道會怎麼樣,只要我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在對的路上,哪怕再遙遠問題也不太大。

莊囡:在現在的新媒體時代做網際網路的科普宣傳應該適應現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比如要短閱讀、多頻次,內容讓聽眾一看吸引人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最後請每個專家一句話給現在在網際網路做健康科普宣傳的醫生一個建議。

萬希潤:不但做一個好醫生,更做一個好的科普作者,惠及更多的人。

陳偉:網際網路會助你飛行,但是翅膀最好長在自己身上。

遊玉霞:這句話也是我經常激勵自己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徐國綱:如果你選的方向是對的就堅持下去,不管路有多遠。

莊囡:謝謝大家,我們第二場沙龍就到此結束。

相關焦點

  • 醫美整形營銷:整形醫生/機構如何從「零」建立自己的品牌IP!
    ip會繁衍出比品牌更加可怕、更深入人心的印象,這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和企業需要做品牌IP的原因。今天我們會教大家如何從零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建立IP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人適合塑造IP。醫美機構打造IP,其實跟傳媒公司打造網紅一樣。
  • 建立個人品牌的簡單方法
    你的個人品牌就是你在別人看來的樣子。如今,對這一術語的使用變得相當流行。你的個人品牌將決定人們如何形容你。為了開啟成功的職業生涯,你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品牌並使其受到你本人的控制。考慮一下可口可樂和蘋果等流行品牌。
  • 21世紀的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湯姆彼得斯有一段話說的很好:每一個時代,總有人在財富和智識上趨於底層,如果有能力希望你提供更多的就業、更好的教育和醫療幫助他們。今天我們就聊聊個人品牌的這個話題,個人品牌是什麼,怎麼做?有個老段子如下: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
  • 陳蘇冬:如何用SWOT分析找到核心競爭力,更好地建立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打造過程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尋找核心競爭力,今天我簡單和大家分享下SWOT分析的運用,希望有助於大家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從而更好的建立個人品牌。品牌打造過程中,我們會做品牌體檢,從而發現品牌,創建品牌,傳播品牌,以及最後管理品牌,個人品牌打造其實也是如此。品牌體檢用SWOT分析會對政策,行業,對手,還有自身進行分析,其目的是「強化優勢,弱化劣勢,成就機會,抵禦風險」,對於個人SWOT分析,我們主要把焦點放在優勢和機會上。
  • 新時代個人IP品牌的建立方法有哪些?
    普通人還在埋頭苦幹,聰明人早就學會了打造個人IP品牌,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流程步驟的,那建立個人產品品牌也一樣有它的流程步驟。掌握了方法論,剩下的就只是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可以了,沒有方法論的操作流程就好比沒有方向的人生。
  • 打造「可盈利個人品牌」終極指南,8個步驟開始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吧!
    作者 | JessieLAB為什麼你需要建立個人品牌你是自由工作者、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或是正在職場工作的人,無論你的身份屬於哪一種,建立個人品牌都是相當重要的。現在社群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建立受眾群體,打造自己的專業形象,開始為你的業務吸引顧客。
  • 《唐界傳媒全球化品牌塑造管理指導手冊》建立個人品牌的五個步驟
    這是我們今天利用社交媒體的原因:發展自己的個人品牌。因為,人們與喜歡的人做生意並信任與他們做生意。全球智庫SRCNN針對北美市場的一項人力資源調查顯示,78%的高管使用搜尋引擎來了解候選人的背景及項目經驗,在Google首頁上顯示的內容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品牌和職業形象。所以,無論是尋找工作,銷售產品還是嘗試出售專業諮詢服務,個人品牌都可以幫助您更快地實現目標。
  • 個體崛起的年代,品牌該如何建立?
    什麼是品牌呢?起碼要是當人們提起一個大的品類,能馬上想到的那些牌子才能算是品牌。華與華老師在他們合著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中寫道:「建立品牌的本質,就是建立一個符號。所謂超級符號,就是人人都能看懂,人人都按照它的指點行事。
  • 品牌就是力量!如何建立品牌形象識別系統
    您的受眾群體會將您的品牌識別與您的產品或服務相關聯,而這種標識將鞏固您與客戶之間的聯繫,建立客戶忠誠度,並確定您的客戶如何看待您的品牌。01如何建立強大的品牌形象知道你是誰在知道要構成品牌標識的哪些具體元素之前,您需要知道自己是誰。
  • 【夕又米品牌設計】打造個人品牌,給個人品牌做一個完整的包裝
    我們都知道,真實是最有威力的,虛假的早晚會被挖出來,等到真相大白那一天,你的個人品牌價值將蕩然無存。 包裝對個人品牌打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你要讓粉絲信任你,你就需要包裝。
  • 《個人品牌七堂課》:秋葉大叔的成名復盤,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就像秋葉大叔在《個人品牌七堂課》中所說,個人品牌,是指你的定位在大眾化人群中有廣泛的知名度,大家認可且喜歡你這個人,是因為你的專長、才華及個性,不是因為你背後的單位。公司會為一個人賦能,無形之中誇大某一個人的影響力。打造個人品牌也是有類似功效,讓自己從一眾同行中脫穎而出,更容易被識別,進而被記住。
  • 腫瘤醫生和科室如何樹品牌?我們找到了3個最佳案例!
    做品牌,歸根結底還是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現如今,醫生建立個人品牌,鞏固自己的專業形象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如何做好個人品牌建設卻是擺在每一位醫生面前的一大難題:當「網紅」,就是發微博、開公眾號、錄短視頻、當主播嗎?為什麼病人要來找你看病?是因為醫院好,還是你個人棒?
  • 如何利用Facebook從零開始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
    建立品牌的影響力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在國內建立品牌都非常困難,如何針對跨境市場去做品牌建立,去做市場教育,看起來是一個遙不可及、成本不可控的事情。而本文就要分享美國本土的市場人員是如何從單點切入,利用Facebook這個平臺在短時間內來進行品牌推廣的。
  • 醫美整形營銷:整形名醫/機構如何從「零」建立自己的品牌IP!
    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為個人品牌IP及醫生自身個人品牌的變現綜合能力的總和。建立品牌、影響他人、創造自我價值、提升自我和品牌影響力。 但其實,用戶更喜歡的是類似看到雷軍,就想起小米。看到羅永浩就想起錘子,看到馬雲就想起支付寶和淘寶這樣清晰的IP形式。
  • 金多多品牌策劃團隊:我們如何助力企業、個人的品牌贏得市場先機
    行業品牌相互爭奪份額、產品同質化嚴重、同行個人競爭激烈。大環境下,由於經濟態勢不佳、消費觀念改變等原因,許多行業領域的品牌都逐步呈現消費萎縮,企業或個人業績也出現了滑坡,若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看做品牌的觀念和方式。  那我們該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建立強有力的品牌根基?如何一體化打造不同領域的首選品牌?
  • 建立品牌的四步驟
    而根據CareerBuilder的研究,在線建立個人品牌也可以幫助提供就業機會,因為57%的僱主如果在網上找不到有關信息,則不太可能面試該求職者2。擁有類似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將與你爭奪客戶,具有類似經驗的專業人員也在排隊爭取你想要的工作,由同一任務驅動的社區和組織將爭奪相同的成員和支持者。
  • 筱林書寫手帳建立了個人成長體系
    4月手帳復盤:超級連結突破地域限制:通過學習擁有超級連結力,超越時空的限制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5月手帳復盤:研發課程突破商業認知:學習商業思維,了解商業模式突破地域限制:通過學習擁有超級連結力,超越時空的限制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
  • 中國皮膚科醫生美妝品牌究竟有沒有未來?
    不過定價是每個品牌基於其定位所做的一種營銷策略,也與其成本相關,每個公司都有不同的定位,這取決於市場需求和公司決策。中國皮膚科醫生的品牌為什麼這麼少?看過上文的對比報告,中外皮膚科醫生護膚品牌的差異是明顯存在的。那麼這裡又可以深入探討中國皮膚科醫生的品牌為什麼這麼少?以及後續針對這個問題該如何改變?
  • 《個人品牌7堂課》|如何快、準、狠打造出個人品牌
    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人們總是想著不遺餘力地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因為個人品牌這個東西值錢,而且做得越久越值錢。它就像一隻會下蛋的鵝,養大這隻鵝比較費勁。只不過,大多數人在養鵝的過程中,就放棄了。此外,往大了說,個人品牌能夠幫助一個人獲得成就感、傳遞影響力、實現自我價值。
  • 設計師如何像唐忠漢、戴昆一樣,打造獨特又強大的個人品牌?
    客戶不認可你這個人,不願意為你的價值買單本文章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設計師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1.,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持續獲得穩定的收益做專注於某一類設計的專家,積累了大量的案例經驗能夠快速的掌握到客戶的需求給出匹配的最佳方案,滿足客戶的想法那如何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