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建設美麗中國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生態環境基礎。
眼下,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是否要為經濟發展讓路的聲音再次響起。未來推進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變得尤為重要。
從歷史數據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環保執法是否影響鋼鐵、水泥甚至豬肉價格的上漲?疫情以來,環保執法尺度是不是明顯放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一系列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迫切需要進行權威、全面解答。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
推薦閱讀:
吳舜澤:從環境產業角度看近期環境與經濟形勢的變與不變
今年生態環保督察方向:聚焦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
NBD:「十三五」生態環保督察取得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和方向會不會有調整?
吳舜澤: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我國實施的一項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開始搞試點,到2018年已經實現了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例行督察全覆蓋。另外,也對20個省份開展了「回頭看」以及專項督察,去年進入第二輪例行督察,對6個省市和兩個央企進行生態環保督察。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全國上上下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責任意識,和過去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也推動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大環保體系的構建。這是我們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障。
第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推動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各輪次的生態環保督察,總共受理群眾舉報19.8萬件。另外,向地方共移交542個重大生態環境問題,要求地方整改,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責任,也充分顯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利劍」作用。
第三,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推動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長效化。現在各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的生態環保督察制度,最近中央也明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在制度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去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進一步從制度上和領導機制上完善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十四五」期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還要堅定不移地推動下去,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第四,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督察執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一方面,生態環保督察執法推動一批環保不達標落後企業的淘汰,減少了低水平或者無效供給,為環境表現良好的工業企業騰出空間。另一方面,生態環保督察執法帶動企業加大環境治理投入,推動形成環保設備、環境治理運維等領域新的增長點。這樣的發展趨勢與國家宏觀調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今年啟動了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主要是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圍繞解決老百姓所反映的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情況開展督察。將更聚焦於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和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聚焦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
發力綠色發展:是「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
NBD:您對「十四五」時期我國推動綠色發展有什麼樣的預期?
吳舜澤:「十四五」時期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必須堅持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二者關係,綠色發展肯定搞不上去。處理不好兩者的關係,或者說把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對立割裂起來,就沒有本質地把生態環保作為未來的新動能去考慮。
實際上,生態環保就是發展,生態環保問題就是經濟發展問題。老百姓現在對生態產品的需求非常高,我們必須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滿足大家的需要。特別是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之後,老百姓對生態環保訴求更高,生態環保是發展的內涵和有機組成部分。
「十四五」我們要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大家提供更多的綠色生態產品。
同時,大家對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充分肯定,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有目共睹。從問題導向來看,目前的改善成效還不穩固,有時候會有反彈。究其根本,一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沒有總體形成,綠色發展這一汙染防治的根本之策源頭防控潛力還很大;二是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沒有實現,長效機制建設相對滯後。
從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兩步走」目標導向來看,我們還需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因此,未來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實際上就是上述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三個方面,即如何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特別提高改善的穩定性,二是綠色發展,三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四五」除了在汙染防治方面繼續發力外,攻堅的重點還在「汙染防治功夫之外」。
首先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種融入涉及各方面的綠色化問題,這是未來攻堅戰更重要的著力點。如果在「十三五」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問題得不到更大幅度的推動和更有效的解決,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可能就只是良好期待,而且會對未來「兩步走」戰略造成直接影響。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一個抓手就是更充分地發揮生態環保工作的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是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統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可以推動綠色轉型、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綜合多重效益,帶動性強。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