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豬是蛇的剋星?這個說法乍一看,純屬扯淡,畢竟豬和蛇是兩種沒有什麼交集的動物。但事實上,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只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豬和蛇的問題。
豬是蛇的剋星,這句話並不嚴謹
豬是我們最常見的家畜之一,在人工飼養下,很難看到豬和蛇有什麼交集,因為現在的家豬都是規模性養殖,而且現在的養豬場都是水泥地,所以蛇很少會出現在豬的生活範圍內,因此,家豬並不是蛇的剋星。
那麼,能稱得上是蛇剋星的就只有野豬了。野豬是自然界中最強悍的雜食性動物之一,正所謂「一豬二熊三老虎」其中的豬就是指野豬。不過,野豬之所以能夠排在老虎和熊前面並不是說它比這兩種動物厲害,只是說野豬相較於其他兩種動物與人相遇的機率較大,對人的攻擊性更強而已。
在野生環境下,野豬的食性很雜,只要是能吃的它幾乎都不會放過,除了植物性食物外,它也經常的開開葷,野豬吃的肉主要有幾大構成部分:鳥蛋、昆蟲、老鼠和腐肉。
因此,從食物的構成上,野豬與蛇並不存在什麼關係。
其次,蛇有很多中,小到僅有幾釐米的鉤盲蛇,大到超過10米的蟒和蚺,而且根據有沒有毒性,蛇也分有毒蛇類和無毒蛇類兩種。其中,一些大型的蟒和蚺甚至能夠通過身體纏繞的方式殺死野豬。
而對於一些劇毒的蛇類來說,野豬對它們也是敬而遠之的,雖然野豬皮糙肉厚,但是它的皮糙肉厚也僅限於經常摩擦樹幹的身體兩側,其他的部位並不堅硬,尤其是它的吻部防禦非常的弱,在與毒蛇對峙時,很容易被毒蛇咬到吻部,從而造成中毒。而且即便是毒蛇咬不中它的吻部,咬一下腿或者是肚皮也足以讓野豬斃命了。
因此,在自然界中,劇毒蛇類以及大型的蟒蛇或者是蚺甚至有殺死野豬的能力,所以單純的說「豬是蛇的剋星」是不準確的。
那麼,「豬是蛇的剋星」這句話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野生環境下,野豬覓食時最喜歡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獠牙或者是鼻子挖土,野豬挖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可能是野豬在挖自己棲息的洞穴,畢竟野豬是一種穴居動物,而且它們具有很強的挖洞能力;一個則是在翻找土壤中的昆蟲或者是蠕蟲,畢竟土壤下的蠕蟲和昆蟲可是野豬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你是不是覺得說了這麼多,還是沒有蛇?沒關係,之所以說一下野豬挖土就與蛇有一定的關係。蛇的棲息環境很多,比如巖石底下,厚厚的落葉底下、雜草叢中、洞穴中等等,當野豬挖土時,就有很大的機率發現蛇類,面對一些體型較小且無毒的蛇類,它們拿體型龐大的野豬毫無辦法,甚至一個不小心會被野豬咬住,成為野豬的晚餐。
因此,對於許多無毒的小型蛇類,野豬還是有一定的克制性的,畢竟打也打不過,咬也咬不痛,蛇除了跑就是被吃。
除了一些小型的無毒蛇類之外,野豬對蛇蛋也具有一定搜索能力。如果說一種嗅覺很好的動物,你第一時間能想到什麼?沒錯,大多數小夥伴首先想到的應該狗,狗有約2.2個嗅覺細胞,是人類嗅覺細胞數量的45倍左右。但是,你可能不會想到豬的嗅覺比狗還要靈敏,這是因為豬的嗅覺細胞比狗的還要多。
在如此強大的嗅覺能力下,野豬能夠邊翻土邊聞食物的氣味,許多在雜草叢中的鳥蛋就是這麼被野豬找到的。對於蛇蛋也不例外,在野外野豬能夠順著氣味找到蛇蛋的位置,有時候為了吃到蛇蛋,它們不惜「掘地三尺」。
因此,從野豬偶爾吃蛇蛋的角度看,它也能算得上是蛇的剋星。
總結
如果單純的說「豬是蛇的剋星」是不準確的,至少劇毒的蛇類和大型的蛇就是野豬不敢招惹,甚至是敬而遠之的存在,但是,由於一些小型無毒蛇類拿野豬毫無辦法,再加上野豬會偶爾尋找蛇蛋吃掉,所以,從這兩個角度看,這句話只是不確切,應該改為「野豬是小型無毒蛇類的剋星」更為準確一些。(PS:這裡的剋星,並不是指天敵,畢竟野豬的主要食物中沒有蛇也沒有蛇蛋,而它們只是作為「零食」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