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藍色的「又吉鍋貼」即可加我們的微信啦!※
現在滿街都是牛腩飯牛腩粉面的,日後又吉也會出這麼一個系列的,但是,牛腩到底是牛什麼哪個部位呢?大家有沒有跟吉哥一樣,有時候會有這個疑問呢?
(原圖本來是頭牛的,但是貼上來就成這樣了。。。。額,大家只能自我想像一下好了!)
——·——·——·——·——·——·——·——·——·——·—
一般狹義上將藍色部分歸為牛腩,廣義上可以指藍色的和右邊兩塊。這部分的牛肉各種結締組織比較多,適合長時間的燉煮。
「牛腩」一詞是方言,常見於粵語,可能客家話和一些其他南方方言裡也這麼叫。而如今因為香港茶餐廳在北方漸漸流行,現在普通話也接受了牛腩這個詞了。
【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勞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
以香港對牛肉的分割標準為例:
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
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除去肋骨後會出現一條條坑,所以稱為坑腩。其肉質韌性大,肥瘦相間,最適合用作燜或煲湯。
牛腩外形呈橢圓形狀,肉塊扁平,其肉中有筋,肌肉間脂肪明顯。性溫,味甘鹹。烹調方法主要為燜、燉、紅燒等。
① 爽腩、②挽手腩、③坑腩、④崩沙腩
坑腩,牛肋骨之間的肉,肉味比較香濃,連著牛骨軟膏。
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筋膜連少少肉,肥瘦剛剛好。
爽腩又稱牛白腩,是一塊薄薄筋膜,煙煙韌韌,爽而脆。位置在站立的牛的腹部正下方,與坑腩連接。
挽手腩,顧名思義就是筋膜連軟膏都有的部位,連接在爽腩和坑腩之間。
——·——·——·——·——·——·——·——·——·——·—
但回到題主的問題,滿街的牛腩,特別是在非南方方言地區,估計從brisket,plate到flank,整個牛胸腹部的肉,甚至包括chuck的某些部位,都可以叫做牛腩,因為反正做成紅燒或者咖喱味,也不一定能吃出來。
❤﹊﹊﹊﹊﹊﹊﹊﹊﹊﹊﹊﹊﹊﹊❤﹊﹊﹊﹊﹊﹊﹊﹊﹊﹊﹊﹊﹊﹊❤
後湖店:後湖大道城市廣場(家樂福超市)一樓美食區
外賣電話:027-59398976
利濟北路店:利濟北路泰和廣場邊(一醫院斜對面)
外賣電話:027-854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