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脫貧答卷丨麼永波:鞏固脫貧成果,奏響全面小康時代強音!

2020-12-18 騰訊網

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麼永波

◇ 脫貧攻堅在內蒙古實施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絕對貧困在內蒙古千裡草原上即將得到根本解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

◇ 下一步,內蒙古將在做好全面收官階段各項工作的同時,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目前,內蒙古57個貧困旗縣已全部摘帽退出,內蒙古長期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得到歷史性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麼永波,詳解內蒙古的脫貧攻堅答卷。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瞭望》:2020年內蒙古57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退出,這對內蒙古來說有何深刻意義?

麼永波:應該說脫貧攻堅在內蒙古實施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成就。隨著「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有效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農村牧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對內蒙古農村牧區發展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到0.11%。全區368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1個國貧旗縣、26個區貧旗縣全部摘帽退出,實現了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目標任務,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目前,剩餘1.6萬人正在按程序退出。

「兩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決。收入保障方面,全區貧困地區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612元增加到2019年的13793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73元。義務教育方面,建立了控輟保學動態資料庫,構建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一條龍的教育資助政策體系。基本醫療方面,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保障範圍。住房安全方面,嚴格落實國家危房改造政策,累計完成危房改造13.7萬戶、易地扶貧搬遷12.49萬人。安全飲水方面,全面實施農村牧區安全飲水提升工程,累計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8.3萬人。

《瞭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需要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內蒙古在提升貧困治理能力方面有何舉措?

麼永波:通過編印應知應會手冊、開展主題宣講、組織烏蘭牧騎演出等形式開展政策宣講,組織文化進鄉村4.4萬場次。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民夜校覆蓋4182個嘎查村,組織活動5.77萬場次。採取實行獎勵積分、設置公益崗位、評定信用星級等手段,培育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引導貧困群眾靠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實施鄉風文明行動,開展不良行為治理。累計9800個嘎查村制定村規民約,5279個嘎查村設立道德評議會,2021個嘎查村設立紅黑榜,194個嘎查村設立孝善基金,基金規模達到1604萬元。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培養出一大批懂農村、愛扶貧的幹部,提升了貧困治理能力,鞏固了黨在農村牧區的執政基礎,打造了不走的工作隊。

重視培養帶貧主體

《瞭望》:相較於我國其他地區開展的產業扶貧工作,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有何特殊性?如何破解?

麼永波:產業扶貧是脫貧工作的重點,是脫貧的根本之基。我們通過「四帶動」,發揮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基地+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等企業帶貧模式,全區與貧困戶有緊密利益聯結的企業有1004家,其中自治區級以上扶貧龍頭企業676家,帶動貧困人口42.97萬人次。二是形成集體經濟帶貧模式。整合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其他涉農涉牧資金,支持5267個村集體經濟發展扶貧產業,覆蓋帶動貧困人口30.2萬人。三是健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模式,直接帶動貧困人口24.8萬人次。四是建立資產收益帶動模式。對有勞動能力但無經營能力或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推行資產收益扶貧,受益貧困人口41.35萬人次,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

下一步,我們將發展壯大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帶貧主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延長扶貧產業鏈條,完善帶貧減貧機制,探索創新鞏固脫貧成果、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高度關注扶貧資產管理

《瞭望》:內蒙古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打贏這場戰鬥當中有許多亮點。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你最願意與全國同行分享的是哪一項工作?

麼永波: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我們形成了很多工作亮點,比如扶貧資產管理、菜單式產業扶貧、生態扶貧、京蒙扶貧協作、志智雙扶、扶貧改革試驗區、光伏扶貧電站運營維護、黨建引領等等。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扶貧資產管理工作。

從2019年初開始,內蒙古在全國率先開展扶貧資產清查和管理工作,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扶貧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進一步做好扶貧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起公益類、經營類和到戶類資產「三本帳」,進一步明確了扶貧資產「誰來管、怎麼管、如何管得好」的問題,有效防止扶貧資產流失,讓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得合理、用得安全、用得透明。

積極推進公司化管理,73個旗縣成立扶貧資產管理公司,構建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經營高效」的扶貧資產運行機制,紮實推動產業扶貧項目及資產提質增效。每年扶貧資產收益可繼續發揮效益、鞏固脫貧成果,重點用於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資產收益分紅、設置公益崗位購買服務、壯大集體經濟和扶持嘎查村小型公益事業。

防返貧要有預案

《瞭望》:當下,你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攻堅成果?

麼永波: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57個貧困旗縣都脫貧了,這個沒有問題。但我們要看到這些旗縣在全區依然是相對比較落後的旗縣,也是鄉村振興應重點支持的旗縣。同時,我們還有5.4萬重點監測對象,不能讓他們致貧返貧。

我們將嚴格做好貧困群體脫貧後的鞏固工作。我們已經出臺了《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的指導意見》《關於建立防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關於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的八項措施》,明確納入監測對象的標準、程序及幫扶舉措,建立監測預警機制、研判救助機制和「一對一」聯繫幫扶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目前,全區納入監測範圍5.4萬人,其中脫貧監測人口2.3萬人、邊緣人口3.1萬人。

進一步加強社會兜底保障。推進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的有效銜接,精準實施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保障政策。全區貧困人口納入低保保障40.3萬人,納入特困人員供養1.5萬人,享受低保漸退政策3.14萬人。為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代繳養老保險,實現應繳盡繳、應保盡保。對因病、因殘、因災等意外變故的困難家庭,及時落實幫扶和臨時救助等措施,特別要建立完善因病、因學、因災返貧等風險防控機制,築起精準扶貧「攔水壩」,從源頭上防控貧困增量。

我們還建立了防貧保險機制,在61個旗縣實施「防貧保」,覆蓋到64萬貧困人口、2.6萬邊緣易致貧人口。30個旗縣投入了5738萬元建立防貧保障基金,為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及時發放救助金,有效防止監測對象致貧返貧。

《瞭望》:如何把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麼永波: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的國家戰略,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鞏固脫貧成果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兩者要做好銜接。2020年前,自治區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就是脫貧攻堅,「十四五」時期,全區脫貧摘帽地區仍要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鄉村振興重點,確保脫貧人口和摘帽地區在鄉村振興中不掉隊。

一是保持過渡期政策穩定。過渡期內,繼續堅持「四個不摘」工作要求,保持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幫扶、監管的連續性、穩定性,不踩「急剎車」,支持各地把脫貧旗縣作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繼續壓實鞏固脫貧防止返貧致貧工作責任,抓牢各級黨委書記主體責任,保持駐村工作隊相對穩定,大力培育致富帶頭人,強化嘎查村「兩委」班子建設,打造不走的工作隊,解決「誰來鞏固」的問題。「兩不愁三保障」主管部門繼續落實行業主管責任,形成鞏固脫貧成果合力,持續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發展潛力。

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把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質量作為穩定脫貧的新起點、全面小康的新亮點、鄉村振興的新支點,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保障性扶貧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改善脫貧地區的發展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激發脫貧地區和群眾內生動力,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及時有效開展事前預防、事後救助相結合的針對性措施,把返貧致貧風險降到最低。注重用制度創新鞏固脫貧成果,著力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各方面抓出成效、創出經驗,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帶領廣大農牧民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開啟新徵程。

三是站高謀遠抓好規劃銜接。結合我區實際,高質量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攻堅規劃,以能力提升為主線,鞏固拓展低收入人口發展能力、脫貧摘帽旗縣發展活力、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工程項目牽引帶動能力和社會保障兜底能力,繼續堅持扶貧開發方針,全面推動扶貧工作從超常舉措向常態幫扶轉變,從集中攻堅向長效機制轉變。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以及社會力量在脫貧攻堅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廣東開啟音樂助學之旅 助力鞏固脫貧成果
    通訊員 供圖  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威寧縣教育科技局在貴州省威寧縣共同舉辦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之大型音樂扶貧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廣東龍健集團向威寧縣8所中小學、幼兒園捐建價值100萬元的音樂課室和音樂器材一批,隨行音樂專業團隊同步開始音樂示範教學。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內蒙古:力破農畜產品「賣難」 穩固脫貧攻堅成果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5日電題:內蒙古:力破農畜產品「賣難」 穩固脫貧攻堅成果記者張洪河、勿日汗、李雲平、王靖作為我國農牧業大區的內蒙古,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使農畜產品滯銷問題凸顯。全區迎難而上,眾志成城,著力解決農畜產品「賣難」問題:直播「帶貨」打通供需「腸梗阻」,消費扶貧機制搭建產銷「點對點」,擦亮品牌讓農畜產品煥發「新活力」……一系列硬核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小標題)助農直播「帶貨」成為新業態最近,通遼市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成了「網紅」。
  • 繼續前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原標題:繼續前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從「能吃飽肚子」到吃上「淨顆子」,從「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到「幹活挑著金扁擔」,一個個目標背後,寄託著老百姓的樸素心願,更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屈不撓、長期奮鬥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徵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實現了7億多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奮力譜寫大同踐行新時代中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奮力譜寫大同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到 2020 年底,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2017 年我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 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20 年底我國脫貧攻堅任務將順利完成,鄉村振興已全面啟動,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
  • 夯實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今年4月,青海省政府發布公告,經專項評估檢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至此,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含大柴旦行委、原茫崖和冷湖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
  • 焦蘭生到陽西縣調研 強調要多措並舉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抓好換屆...
    焦蘭生到陽西縣調研 強調要多措並舉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抓好換屆工作夯實基層基礎 確保如期高質量全面建… 2020-12-02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擦亮文明底色 鞏固脫貧成果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擦亮文明底色 鞏固脫貧成果——永靖縣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發展綜述    冬季,位於黃河岸邊的永靖縣仍然遊人如織。多民族安居樂業、和睦相處。    這裡曾是國家「三區三州」、全省「兩州一縣」脫貧攻堅重點縣。
  • 講好河南脫貧攻堅出彩故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深入宣傳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舉措成效,9月至12月,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策劃舉行了15場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訪山東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周其森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當前,國內發展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農民由於外出務工受阻,貧困務工家庭工資性收入減少。
  • 華夏東極 向小康進發——撫遠市脫貧鞏固提升工作紀實
    近年來,撫遠市認真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安排部署,再度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脫貧攻堅如豐沛的甘霖,滋潤著撫遠市貧困群眾的心田,推動著撫遠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18年8月17日,國務院扶貧辦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向中外媒體介紹了40個貧困縣的退出情況,撫遠市以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一的成績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如今經過兩年的鞏固提高,貧困發生率降至為零。
  • 內蒙古脫貧答卷丨沙裡淘金林綠民富
    、百姓增收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境內擁有森林、草原、溼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近年來,自治區堅持把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逐步形成政府政策引導、社會多渠道投入、農牧民積極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局面,不僅使生態環境實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重大轉變,還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牧民成了護林員 阿拉善盟地廣人稀,2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中,沙漠、戈壁、荒漠化草原各佔三分之一,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
  • 王曉東要求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發揚奮鬥精神確保開好局起好步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月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
  • 雲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綜述
    立下愚公志,誓圓小康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督戰。由於雲南特殊的省情,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到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昭通市指導,接見脫貧難度最大的獨龍族群眾。
  • 燕趙論壇|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在歷史上首次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基礎上,我省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一起打,到今年6月底,全省剩餘3.4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穩定脫貧條件,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親們脫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 書寫脫貧攻堅的「中原答卷」
    在省委省政府帶領下,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卯足幹勁、狠抓落實,付出了巨大努力,傾注了無數心血,在脫貧攻堅戰場繪就了一幅出彩絢麗的「中原答卷」。  牢記囑託 堅決扛穩政治責任  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 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臨夏專場實錄...
    為了全面回顧總結我省脫貧攻堅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激勵全省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指示精神,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奮鬥奔小康,經省委領導批准,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州委書記和市州長以及有關方面領導,為媒體朋友們講述甘肅大地上發生的巨大變化和生動故事。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大同市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全省廣大幹部群眾正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今日起,本報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欄目,組織記者深入各市、縣、村基層一線調研採訪,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主題,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車間廠房,全景展示我省城市和鄉村的發展變化,展示各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措施成效,展示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和火熱生活,展示三晉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山西故事。
  • 人類減貧歷史上漂亮的「中國答卷」——充分認識脫貧攻堅重大勝利...
    摘要: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明確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誌。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